《香山大悲菩萨传》碑文发现记
《香山大悲菩萨传》碑文发现记
余丁
香山寺,全名香山大普门禅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城东南15公里的香山(火珠山)之巅。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重建的高33米的大悲观音大士塔耸立于寺中央,内有一通《香山大悲菩萨传》碑,亦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得道正果史话碑》。该碑高2.2米,宽1.46米,碑文50行,满行91个字,共有4000多字。碑文内容是唐初在长安终南山灵感寺,天神向道宣律师讲述的妙善证道成大悲观世音菩萨的本生故事。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由通义大夫同知枢密院事蒋之奇撰文,元符三年(1100年)蔡京书丹。该碑历经兵火灾害,除碑额及碑文上部的字迹损伤外,其余部分尚完好。因为蔡京的书法作品目前存世很少,该碑实属国宝级的珍贵文物。
人所皆知,中国佛教观音是一位慈悲、祥和、具有母爱精神的女菩萨。要了解中国观音的身世起源,必读宝丰《香山大悲菩萨传》碑,河南宝丰香山即是中国观音文化的源头。
北朝中后期,在中原父城(宝丰古名)香山地区,出现了原始的妙善传说,说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在香山修行,得妙善更是在多部佛经中有著录,她曾经是一位古佛,又曾经被称为妙善菩萨。至于说在救治庄王过程中异僧所献《香山医方*用手、眼做药治病,在佛说《本生经》和古印度《香山仙人药方》中,皆有记载。《香山大悲菩萨传》碑载妙善香山修行成佛事迹,方方面面都可以在佛教经典中找到依据。
《香山大悲菩萨传》碑是中国观音的本生故事。中国观音又是千年来在中国民间信仰面最广、信仰程度最高的菩萨。因而,《香山大悲菩萨传》碑必然成为文学艺术表现的对象和渊源。蔡京所书的《香山大悲菩萨传》碑,是目前存世极少的蔡京书法真品之一,非常珍贵。蒋之奇润色的传文,也是很优秀的观音传记文学作品。在立碑前,中唐著名画家、雕塑家范琼,就道正果为大悲观音菩萨。这位王室公主修成正果的观音菩萨,和印度佛教经典里的男相观音像截然不同。历史上有学者认为,妙善作为王室公主,以女身修道成佛,不合佛教经典。但在《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首楞严经》中,观音可以现种种女相而为说法;在《萨昙分陀利经》、《维摩诘经》、《金光明最胜王经》、《须摩提女经》、《法华三昧经》等经典中,古印度女王、天女、龙女,甚至是平民女子,都可以以女身修道成佛,这无疑为王室公主妙善修道正果成观音提供了充分的经典依据。《香山大悲菩萨传*碑中庄王、王后宝德、妙颜、妙音,尤其是妙善,佛经中都有原型和原名,他们原本就是佛、菩萨、罗汉;在香山寺雕塑了三十六臂大悲观音像,在襄阳东津寺绘了大悲观音画像,成书于晚唐五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入香山寺第四》就记载了香山寺千手千眼大悲观音。元明之后的文学作品中观音的形象更不断出现,如元末明初出现的说唱宣教作品《香山宝卷》,明代朱鼎臣的《南海观音全传》,清代观我道人的《南海记》,清末民初曼荼罗室主人的《观世音传》,民国年间江村的《观音得道》,以及当代作家林辰、窦应泰等人的观音传记小说,都是以《香山记》、《大香山》、《观音得道》、《三皇姑传奇》命名的;当代香港、内地相继拍摄的《妙善传奇》、《千手观音》、《观世音传奇》等影视剧,均以大悲观音为题材。追根溯源,这些作品都是源自《香山大悲菩萨传》碑。
《香山大悲菩萨传》碑虽有很高价值,惜现为残碑。为了使这一珍贵遗产完整地展现给世人,宝丰书画研究院作了极大努力。
《香山大悲菩萨传(碑)》一书整理资料期间,宝丰书画研究院领导数次赴京,为此书相关资料的权威确认、定稿出版而奔波。
清华大学教授肖红除认真编审外,还亲自为本书设计了八种封面、装帧方案,供研究选用。肖红教授等考虑到《香山大悲菩萨传》属于国家重要文物,建议由国家文物出版社出版。2008年5月6日,宝丰书画研究院领导和肖红教授一起到北京文物出版社,拜见了文物出版社社长苏士澍先生。苏士澍社长当即审看了碑刻拓片以及本书样本,认为该碑上部已经损坏,如能找到此碑完整的碑刻拓片,可以考虑出版。之后,苏社长亲自出面联系协调故宫博物院和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单位,帮助查找此碑完整拓片。
在苏士澍社长的安排下,宝丰书画研究院院长曹二虎等,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查到上世纪30年代所拓完整的《香山大悲菩萨传》碑拓片。在北大图书馆阅览室,有关专家共同将宝丰书画研究院带去的现拓碑拓片与北大图书馆藏于上世纪30年代的《香山大悲菩萨传》完整拓片做认真仔细的比较、核对。经悉心研究,北大图书馆专家和管理人员确认宝丰书画研究院所带去的残碑拓片与北大图书馆所藏上世纪30年代拓片为同一块碑不同时期的拓片。
经过协商,北大图书馆同意将其馆藏上世纪30年代所拓完整的《香山大悲菩萨传》碑拓片转换成电子文档,刻成光盘交与宝丰书画研究院,从而为本书的编辑出版提供了完整的基础数据资料。
宝丰书画研究院组织专家对碑文重新校勘,重新标点,对释文作进一步研究,撰写注释179条。《香山大悲菩萨传的文化内涵与意义》一文,对碑文产生的历史背景、源流、文化内涵和意义做了简单介绍,并对此碑及蔡京书法的历史地位给以客观、历史的评价。
此书出版后,在国内外学术界、佛教界、书画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出自: 《寻根 》 2009年6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