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达克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特征
拉达克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特征
作者: 周晶 李天
(一)寺院类型
拉达克藏传佛教寺院分为平地寺院和山顶寺院两种。作为信仰与权利中心,山顶寺院大多为建立在贸易路线上的堡寨式寺院。耸立在山岩之上的寺院中心建筑高为6到7层,面向山下。寺院主要建筑均从山顶开始修筑,然后逐步向山坡下延伸。山下通常分布平民住宅,他们大多是受寺院雇佣,为寺院耕种土地的农民。在拉达克,寺院至今依然是拥有很多土地和寺产的地主,这与旧西藏所有制形式相似。
山顶寺院选址除其宗教意义之外,寺院的防御功能也是重点考虑的内容。拉达克藏传佛教建筑,无论是寺院还是宫殿,基本类似位于山顶的堡寨。喜马拉雅学者考斯勒认为:“由于大量村庄的供养使寺院财富猛增,多余的财物则转化为金、银以及艺术品,这就使得寺庙成为反佛教势力和强盗们袭击的目标……因此,寺庙与军事堡垒合二为一显得十分必要。”这样的分析不无道理,另外,藏传佛教僧侣一向有涉足商业的传统,利用交通要道从事贸易活动必定利润丰厚。笔者认为,山顶寺院的形成还可能与宗教冲突和种族冲突有关。拉达克地区是多种族、多宗教并存地区,藏传佛教在此地传播同时,伊斯兰教也逐步在印度取得统治地位,印度教在该地区的影响依然较大。因此,防范种族和宗教冲突可能也是山顶寺院的功能之一。
至于这些堡寨式寺院修建的时间,根据西藏山顶宗堡寺院出现的年代推测,大致为14世纪之后。其时,帕竹第悉·绛曲坚赞在西藏各军事和交通要冲地方建立宗(县)政府,宗本由僧侣担任,办公机构便集军事、办公、佛事、仓储、监狱等功能为一体,有些宗堡还设碉堡、碉楼和林卡,防御性的宗堡与山顶寺院便自然结合为一体。国外学者依然用“城堡寺院(fort monastery)”表示现在不丹和锡金的“宗”政府以及山顶寺院。
除了山顶寺院,拉达克还存在少量平地寺院,例如著名的阿奇寺。平地寺院属于拉达克寺院早期寺院类型,建造年代多为10-13世纪。根据喜马拉雅学者考斯勒的描述,拉达克早期寺院一般选择建在平坦的地方,四周有围墙环绕。寺院平面布局大致分成两类:一类寺院有一个中心殿堂,位于四面围墙的中央,院子的四周是僧房。例如阿旺帝明斯,整个寺院建筑群东向修建,大门开在东墙正中。围墙的四周由僧房围合成院落,中央大殿由四角上的小殿拱卫。这样的建筑平面除具有曼陀罗象征意义之外,围墙还承担保护寺院的功能。考斯勒认为,这种平面布局形可能受到中亚,特别是犍陀罗佛寺的影响。因此,“西喜马拉雅早期寺庙建筑在考古学和历史学上的重要性是因为它们是唯一存下来的印度风格的佛教寺庙”。
事实上,这种寺院布局在西藏古老寺院依然可以得到类似的例子,如拉萨大昭寺,也以佛殿为中心,是中心佛殿与天井庭院组合的寺院布局。与拉达克相邻的印度喜马偕尔邦塔波寺,也保留类似的布局。
(二)主要寺院
按照伯戴克的研究,在拉达克影响最大的寺院有玉如寺、里克寺、和米寺、拉塘寺以及玛帕罗寺等,现就以下代表性寺院举例说明。
1、玉如寺(Lamayuru)
该寺是拉达克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曾经是拉达克最大的文化中心,据说最鼎盛的时候有400名僧人在这里修习,现在这里只有40名僧人,寺院已经部分坍塌。作为典型的宁玛派寺院,该寺有一个四面围合,带檐廊的庭院,一个经堂,一座佛殿,僧人宿舍和藏经阁以及印经房,还设有王室用房以及禁止妇女进入的法王殿。
传说该寺由玛尔巴的老师,上师悉达查亚·纳罗帕(SiddhacharyaNaropa,956-1040)选址。该上师曾经在岩洞里面壁冥想3年之后,用法力吸干附近湖水,修建了该寺庙。但寺院里最古老的建筑物被认为是比纳罗帕更早的,来自西藏的译师洛桑·仁青桑布(renqinZanpo958-1055)或者他的弟子修建的。
仁青桑布是后弘期高僧,翻译了很多佛教经典,据说他在古格地区建造了108座寺院以及佛塔,并从克什米尔招募了32名工匠完成内部装饰。这些工匠带来的艺术风格与印度东部、尼泊尔以及汉地艺术融为一体,构成了西藏西部藏传佛教艺术的基础风格。他与藏传佛教在拉达克的传播也有很大关系。在古格、斯匹提和拉达克等地,很多寺院也都与他的事迹有关。
2、阿奇寺(Alchi)
阿奇是拉达克最重要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是迄今为止为国际学术界提供研究成果最多的寺院,也是迄今拉达克唯一建立在平地上的寺院。阿奇寺距离列城以西大约70公里,坐落在一个只有四五十户人家的小村庄里。寺院外观非常不规整,为“自由式”布局,僧人宿舍、牲口圈和储藏室散布其间,殿堂旁边还有菜地和果园。其平面布局虽然不似宇宙坛城,但主要建筑物的布置似乎还有章可循,从高到低依次为:拉康所玛、松则殿、都康、洛桑拉康和文殊拉康五座建筑以及多个不规则分布的簌堵坡。根据斯涅格罗夫等人的测绘,寺院南北长100米,南端大约40米宽,是寺院的入口。不幸的是,该寺院很久之前就废弃了。现在每天只有1名小喇嘛到大殿点灯和换净水,然后就离开。
据寺院碑文记载,该寺是拉达克最早的藏传佛教寺院,传说也是由译师仁青桑布修建的。他在1020-1035年期间邀请了著名的克什米尔和西藏艺术家到此建寺,后来他还力促32名克什米尔艺术家到西藏去装饰寺院。但根据伯戴克《拉达克王国》论述,阿奇寺最初修建人并不是仁青桑布,而是若家族的阿奇巴,杜康大殿的三段铭文中对此有所记载。该家族属宁玛派,曾经非常有影响力,对佛教在拉达克的传播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来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0年1月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