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佛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利作用
浅谈佛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利作用
吴朝华
构建和谐社会,就要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作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和谐社会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和配合。而佛教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与和谐社会思想是协调一致的,佛教对构建和谐社会将有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一、佛教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祖国统一的作用
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主张“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强调轮回报应,时刻告诫信徒要处处行善、广积恩德。佛教的这种观念已经深深嵌入广大人民的思想观念当中,从俗语中我们可以印证这一点。比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多多益善”等等。行善是社会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当今社会的文明程度日益提高,佛教的向善的观念也正越来越多地被广大群众所接纳,而且已经延伸到更广的领域,比如慈善、公益、爱心援助等方面。从2008年的“5?12”大地震后的赈灾行动中,我们看到了全社会向善的力量。震后不久,台湾慈济佛教基金会以最快的速度率先发送了赈灾物资并派遣医疗救援队;全国同胞在悲痛中纷纷捐款捐物,火速驰援灾区;各国友邦不论贫弱富足竞相输送钱物,表达关怀和慰问。由此可见佛教的因果观起到了凝聚人们的力量,起到稳固社会的作用。
相同的宗教信仰以及在共同的宗教信仰基础上产生的强烈认同意识,能够使同一教派形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宗教的民族性及其宗教文化圈的形成无疑对民族、对国家和世界某一地区的和谐与稳定打下牢固的基础。宗教信仰是把本民族国家团结起来、维护本民族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民族国家遭受外来侵略和掠夺而面临被瓜分的危急关头,相同的宗教信仰成为维护民族国家生存和统一的强大力量。在这一点上,佛教发挥了维护和平、促进祖国统一的作用。
二、佛教具有伦理道德资源的借鉴功能
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佛教也对中国文化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致使中国佛教文化丰富多彩,佛教伦理道德规范在现实生活中提供了借鉴功能。佛教戒条很多,其中根本的被称为五戒,即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其中,“不妄语”一条,要求人们诚实守信,不说谎话。僧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出家人不打诳语”,即说话诚实无欺之意。佛教还有“十善”之说,即出家僧侣与在家居士应该弘扬的十种美德。“十善”体现在身、口、意三方面:身业有三,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业有四,即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业有三,即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无论五戒还是十善,“不妄语”都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一条,这些都是要求人们待人真诚,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诚信才能建立人与人之间融洽、和谐、友善关系,诚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缺乏诚信友爱的社会必然造成人心的紧张与对立,冷酷与无情。在这一点上,佛教的诚信意识值得我们借鉴。创建和谐社会,需要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和万事兴,有安定才能谈得上发展。社会和谐始于家庭的和谐,这就要求社会成员要担负起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履行应尽的义务。当今社会,提倡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尤为必要。佛教五戒中的“不邪淫”,即要求人们不能有不正当的性行为。事实上,这一条可以看作是和谐社会存在与发展在道德伦理上的“黄金准则”。“不邪淫”不仅是对自己配偶的尊重,也是对别人家庭的尊重,是对家庭和社会负责任的体现。可见,这些伦理道德资源值得我们借鉴。
三、佛教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美好和谐社会
在佛经的描述中,佛国净土多有以下特征,1、自然环境极为优美、洁净、舒适。2、生活用品极其富足。3、人们的道德水平极大提高。人心均平,借同一意,相见欢悦,互敬互爱。4、和谐社会不只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进一步,佛教提出“心净则国土净”,重视净化人们的内心,扫除“贪”、“瞋”、“痴”三毒,使心灵解脱自在,达到无我境界。由此可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间净土,是佛教所倡导并严格践行的基本思想,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念。在这层意义上看,佛教发挥了生态环保的功能。俗语说:“世上好语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后一句话应改为“天下名山僧建多”。正是因为千百年佛教僧众的精心建设与维护,才使得一些佛教名山四季常青、绿水长流,成为人间仙境。当代著名画家叶浅予先生对浙江天目山有这样形象的诗句:“人言名山僧占尽,荒山废寺谁问津;若非和尚勤护卫,何来天目古杉林。”僧侣们修学佛法,注重内心的清净、平和,同样注重外在环境的清静、庄严,以整洁、协调的自然之态来妆点寺院,既净化了自己,也美化了环境,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此外,佛教主张“不杀生”,具体表现为我国汉传佛教主张素食。素食的根本目的是在生活中培养人的慈悲情怀,尊重生命、爱护生命。
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能构筑。佛教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扬长避短,最大的发挥佛教对两岸和平发展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周宁县委党校
参考文献:
[1]车功强.《浅析宗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沁水佛教》,第35页,2007年第2期.
[2]汪志强,李合春.《佛教净土思想与和谐社会》.《中国宗教》,第56页,2006年第1期.
出自: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 》 2010年10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