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命相约(四)
一行禅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宗教实践家和宗教运动家,同时他还是一位诗人、作家。到目前为止,他已用越南语、英语和法语写过一百多本书,其中包括《活得安详》(Being Peace)、《太阳我的心》(The Sun My Heart)、《行禅指南》(A Guide to Walking Meditation)、《正念的奇迹》(The Miracle of Mindfulness)、《般若之心》(The Heart of Understanding)、《佛之心法》(The Heart of the Buddha’s Teaching)、《生命的转化与疗愈》(Transformation and Healing)、《当下一刻,美妙一刻》(Present Moment,Wonder-ful Moment)等。
作为一名出家 50多年的比丘僧,一行禅师曾经在越南教育过两代出家人,这使他掌握了以简洁的、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达最深奥的佛法的技巧。因为他经历过战争,并且敢于面对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因此,他的教导也就涉及到痛苦、调解以及和平的主题,并且具有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现实指导意义,是真正活泼泼的入世的佛教。
一行禅师著作的英文编辑阿诺德·卡特勒(Arnold Kotler)这样评价一行禅师的作品:“他的教导,对于我们繁忙的生活以及人类本位主义的理解方式来说,是一剂至关重要的解毒药。”一行禅师的书由于关注人类的存在状况,关注人类心灵的苦难和疗愈,加之他对佛法的深刻体验和深入浅出的诗意一般的表述,因此在欧美世界受到普遍的欢迎,销路非常好。比如,他的《你可以爱》(Teachings on love)、《体味和平》(Touching Peace)、《正念的奇迹》、《生命的转化与疗愈》、《步步安乐行》(Peace is Every Step)等,已经被译成 30多个国家的文字,他的著作在欧美畅销书排行榜中,曾两度进入前十名,在前十名中,他的书是唯一的非小说类畅销书,这在出版史上是很少见的。
一行禅师的书为什么在西方世界能够产生那么大的反响呢?
我想这与一行禅师非常关注人类痛苦的疗效这一主题有关。他的开示始终以觉悟、慈悲、解脱、和平为核心。他立足于大乘菩萨积极入世的慈悲利他精神,并结合自己数十年来对佛法的深入研究和切身体验,以佛教特有的那种俯视一切的冷峻智慧,面对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弱点,为我们现代人摆脱烦恼、和睦家庭、祥和社会、建设美丽的人间净土,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建设性的、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和原则。
作者认为,社会上所存在的种种非正义、战争以及个人的痛苦和烦恼,根源在于人类缺乏真正的理解(understanding)和爱( 1ove)。一行禅师所说的“理解”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解,而是指般若智慧,他所说的“爱”也超越了自他的分别,专指无我的慈悲。理解是爱的前提,只有理解了才能真正地爱,没有理解也就没有爱。理解首先意味着究竟地明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所生法,没有所谓独立实在的自我,换句话来说,一切都是空的。明白了这一点,你才能彻底摆脱对自我和事物的执著,才能平等地看待人和事。理解同时还意味着对宇宙万事万物之间相互依存、互即互入的本性有足够的清醒地认识。明白了互即互入的道理,你才有可能对一切众生从心灵的深处生起无尽的同体大悲,你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对他人的嗔恚、嫉妒等恶意的不良心态。理解还意味着对自身内部和周遭的众生当下所遭受的痛苦和烦恼有深刻地觉知和同情,这样你才有可能生起恳切的救助之行。没有理解,换句话来说,对缘起性空、互即互入等规律以及他人的苦难等事实缺乏应有的认识,就必然会执著于有一个独立的自我存在,并因此而有了自他、好坏、善恶等一系列的分别和执著,其直接后果就是人们深深地陷入贪、嗔、痴等无明烦恼之中,对他人愈来愈缺乏慈悲、平等、宽容和理解,对自己的生命和大自然的奇迹愈来愈麻木,愈来愈绝望,乃至于完全丧失了对生命之美的发现、觉照和欣赏能力。于是便有了国家之间、民族之间、阶级之间、个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种种矛盾和斗争,便有了吸毒、暴力、*等颓废的人生现象。
理解和爱不是一种我们可以坐享其成的天然品质,它是后天教育和修行的结果。为了实现理解和爱,我们每个人必须从自我净化和疗救开始。换言之,社会要真正地实现和平,个人要真正地获得幸福,必须从改造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开始。“改造环境就是改造我们的心,改造我们的心也就是改造我们的环境,因为环境就是心,心就是环境”。只有当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世界的和平才有保障。“如果我们自己既不愉快也不安详,我们就不可能与其他的人分享安详和愉快,即使那些我们热爱的人,乃至我们的家人;如果我们既安详又愉快,我们的生命就会像一朵花一样绽放,我们家里、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将得到我们安详的濡润”。(摘自《活的安详》)要改造我们的心,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到,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既有理解和爱等好的种子,也有贪、嗔、痴等烦恼的种子。由于我们已经习惯了愤怒、悲伤和恐惧的种子在我们的意识中频频现行,习惯于把暴力、战争、压迫等作为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接受下来,并不断地通过收看各种毒害我们心灵和社会的暴力影视节目,来浇灌和强化我们心中已有的烦恼的种子,因而我们心中的欢乐、幸福、宁静、理解和爱的种子就很难抽枝发芽了。为了让我们心中好的种子能够健康地成长壮大起来,我们必须练习觉照、培养正念,以便把心中的各种烦恼转化成清净的爱的力量。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