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菩萨:菩提爱心实践者
什么是菩萨:菩提爱心实践者
菩萨是菩提萨埵之略称。菩提萨埵,梵语bodhi—satva,汉文的意思是“觉有情”、“求道之大心人”等。
佛教的修道层次,由于追求目标、价值观念、思想境界、智慧见解、行为准则等不同,一般分为三种,即下土道、中士道和上士道。
下士道的追求目标是脱离三恶道的痛苦,向往人天的幸福安乐生活,其修道体系是断恶修善,佛教称之为人天乘。中士道的追求目标是脱离轮回的痛苦,向往涅槃的快乐,其修道体系是修持苦、集、灭、道四谛法,佛教称为声闻缘觉乘。上土道则是以解脱一切众生的痛苦为成佛目标的学修体系,也就是菩萨乘、大乘。
在一般人的眼中,菩萨往往是虚无缥缈,能在空中飞行,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人物,这是民间对菩萨内涵的极大误解。从佛教观点来说,如果一个人真正生起了为帮助一切众生远离痛苦而发愿成佛者,就是菩萨了。就像印度大师寂天菩萨所说:“在发起菩提爱心的当下,即使自己还身陷轮回的痛苦之中,但他已经是佛子、菩萨了。”这说明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凡人,但是真正生起了菩提爱心之后,佛教就称之为菩萨。反之即使有很多所谓神通能力,洞彻空性真理,但还是小乘之人,无法晋升大乘之列。
从上面所说来看,菩提爱心是菩萨称号的唯一标准,也是佛教大小乘的唯一分野。按照佛教所说,菩萨就在现实生活之中,凡是真心帮助一切大众者,都有可能是菩萨。菩萨其实就是一个无私忘我、全心全意利众者的称号。
虽然如此,但根据修证深浅不同,菩萨也有层次之分,从最初发菩提心的人大乘资粮道的菩萨开始,直到十地菩萨为止,这中间所有位次部属菩萨。当然,在佛教不同宗派中,对于这中间菩萨分类略有不同,—』殳分为资粮道菩萨(分上品、中品、 下品)、加行道菩萨(分暖、顶、忍、世第一四种),见道菩萨(初地)、修道菩萨(初地第二刹那至十地菩萨)。读到这里,大家可能感觉有些生涩。的确,这众多的佛教名词都内含深刻的哲理和意义,没有相关知识很难完全理解,但这里只是粗略列出框架,让大家有个大概的认识,欲详细研究者,可以学习《现观庄严沦》、《十地经论》等佛教著作。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佛教中有一些虽为菩萨称号,但他们本质上其实并非是菩萨,而是佛陀为厂救度众生而化现的菩萨身份,比如常见的文殊、观音、普贤、地藏等八大菩萨。我们在欣赏唐卡的时候,对此亦需有正确的认识和看待。因为在唐卡中出现的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已是佛陀,而不是佛教理论—卜的菩萨。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