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南北朝佛像真赝辨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7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金申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南北朝佛像真赝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北京金申

  民国时期最有影响的佛像著录即王度公 字潜刚 的《观沧阁魏齐造像记》。此书笔者心仪已久,竟在日本神保町旧书肆觅得,翻检之下,内中所收十数尊造像竟全是伪作,无一件真品,实大为惊讶。如所谓北魏和平元年 460年 王苌造像,全然是明清佛像的装束,与同时代的云冈20窟大坐佛简直是天壤之别。又有所谓东魏像、北齐像,也仅不过只是年号而已,造型上根本与同时代造像风马牛不相及,让笔者不知说什么为好 图1、图2 。可能仅有数方带字的残石块,从字体看似是真品。据题跋可知得自山东,这批石像说不定也有来自山东者。从后记语气看,这位王公欣喜所得,所谓“欢喜赞叹,恭敬记此”。当然我们今天不能苛求古人,但按理说,民国时期真品尚不算难求,何至于竟无一件可称道之物,实不可解。

  近年出版物中的伪造像亦多可指摘,但有的伪像往往有明确出土地点和铭记,故使人往往失去警惕,不慎落入误区。如山东临沂义堂北魏太和元年 477年 周记才兄弟造菩萨三尊像,其造型别的且不说,光那瘦桃形的大背光一眼看去即不对劲,火焰纹也飘忽不定,软弱无力。太和时的背光均为所谓大舟形背光,极为开张有力,火焰为所谓变形夔龙纹,焰端尖锐如匕,不会出现有如此造型轻佻的背光及纹饰。

  菩萨的帔帛相交叉穿过腹前一环,然后上卷,折角圆缓,是北魏晚期造像特征,可见于龙门魏字洞右胁侍菩萨,是北魏正光年 520—525年 流行的样式,不可能出现在太和元年的造像上。又菩萨颈有三枚叶片式项饰,可多见于清末的侍女画上,可谓不伦不类。又台座的莲瓣扁平,也不合北魏时饱满的莲瓣形。总之此像可说是漏洞百出,毋庸赘辩,并非是“山东乃至中原极难得的早期石造像”。

  又有所谓北魏太昌元年 532年 姜神宝等造菩萨五尊像,从大形上的三山形的三个背光到凹形龛内的二狮子均属自我创作,同时代找不出先例。更重要的是左手搭于屈膝上的所谓水月观音,这种坐姿的观音最早也只能出现在中晚唐以后,宋代最为流行,可见敦煌壁画及藏经洞发现的晚唐五代帛画,不可能超前二百多年出现,而此像也是l949年前西安郊外出土的。

  此外又有新郑县博物馆白石菩萨立像,观音头戴披巾,帔帛却是穿过一环,上半身的衣着也不知所雕为何物,五官更是媚俗,总之各方面都似是而非,理不出一个系统,不知该往何处排队才合适,实不知何据而判断为北齐所造。

  上述以外,书中尚有数尊像颇为可疑,不枚举。综上述可知,伪造佛像有数种情况,即:

  一、以真品为摹本仿制,典型的即河南郑州东魏太平二年款的伪像,仿自天平三年真品石佛像。

  二、真品伪款,如端方藏唐观音加刻伪东魏武定年款。

  三、全然伪造品,如所谓隋大业九年和所谓太和十五年像、山东临沂太和元年观音三尊像以及观沧阁所收石造像。

  四、真品,但时代判断有误,如端方藏唐观音立像却断为北魏像。

  据此笔者以为多数伪像系作伪者冀善价而沽所作,但也有早年出土像是不属为获利而作,说不定是好古、托古的好事者所为。总之鉴定时应尽量摒弃前人著录、铭文以及过多依赖出土诸关系的干扰,从考古学的标识学即所谓器物排队的方法,以石窟造像和传世标准器为参考,加以文史诸学识综合判断,去伪存真,免入误区。 完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