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新乡千佛塔和三座石牌坊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7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新乡千佛塔和三座石牌坊

在新乡市,伫立着一座千佛塔和三座石牌坊,这4处历史文物因其年代久远及浓厚的传奇色彩,目前已分别被列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塔伫立于新乡旧城区的华藏寺内,因塔身雕有1004尊石佛而得名,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八月二十七日,后因寺院毁坏,仅留下了千佛塔。2004年春季,该塔被迁移,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塔为石雕,高8.43米,共5层,由塔基、座、身、刹构成,塔基为正方形,边长1.58米,四周和角刻有对称的波浪纹。塔座四周,东为狮子滚绣球、西为麒麟、凤凰、南为二龙戏珠、北为孔雀、牡丹。塔身之上为仿木结构石雕,最上部为塔刹,雕立佛4尊。塔通身雕佛1004尊,刻工精细,线条流畅,对研究古代的建筑结构和雕刻艺术具有一定的价值。

三座石牌坊分别为功德坊、恩锡九源坊和七世同居坊。

位于饮马口附近的石牌坊全称为七世同居坊 简称赵家牌坊。该石坊建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在石牌坊的正中间位置,刻写着“候选布政司经历赵珂七世同居坊”和“旌表例授承德郎军功加正六品衔”的碑文。相传赵珂治家有方七代同堂不分家 加之赵珂曾带领家丁到滑县配合清兵平息白莲教有功道光皇帝为表彰时任六品道员的赵珂祖孙七代同堂及其军功,特降旨准予赵珂在当地修建石牌坊一座,立坊铭志,以昭示后人。七世同居坊高10米、宽8.5米,横于街心坐南向北顶起三层,三孔四柱,各种石刻图像达80余幅。

功德坊也称尚书坊,始建于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是新乡市规模最大、品位最高的一座跨街三门牌坊,属于全省罕见的石刻建筑。天层“二龙戏珠”之上,镶嵌有花边楷书“圣旨”二字;中层刻有楼阁亭台与仕女图;底层刻有羽鳞花卉和丹凤朝阳。该石坊共有大小石狮24对,石坊右侧刻有“文官下轿”,左侧刻有“武官下马”,上刻“皇明晋增荣禄大夫,礼部尚书翰林院侍读学士”郭昌功德坊。据传,郭昌在任翰林院侍读学士时,曾兼任东宫少博,当过明光宗皇帝朱常洛的老师。为了表彰郭昌的功绩,在郭昌死后,其被追认为尚书等职。

恩锡九源坊,又称郭家墓神道牌坊,始建于明代,为郭千之而立,伫立于卫河北岸的花园村。1963年,因新乡市挖沟排水,使东侧小门坍塌而受到严重损坏,现仅留存有中门和西侧小门。恩锡九源坊的规模比赵家牌坊小了许多,但比其早200多年,是货真价实的明代石雕。石牌坊上的狮子滚绣球、麒麟、玉兔、祥云等图像栩栩如生。额坊上刻有“恩锡九源”4个正书大字。据有关资料显示:恩,即皇恩;锡,是赐的意思;九源是个山名,位于山西省新绛县北,原是晋朝卿大夫墓地集中的地方。后人把九源一词演说为官宦墓地的别称,也就是说“恩赐九源”是皇上赐给郭千之(礼部尚书郭昌的爷爷)的墓地,“恩锡九源坊”是郭家坟前的神道大门。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