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中国宗教版画艺术的历史沿革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7日
来源:不详   作者:谢丽平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中国宗教版画艺术的历史沿革

  谢丽平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211189)

  [摘要]在中国版画艺术发展过程中,宗教题材一直贯穿始终,并曾占据着主体地位。版画起源于唐代的佛经插图。唐五代时期,佛教题材几乎是版画艺术的全部表现对象。宋元时期佛教版画继续发展,并影响到道教经籍中版画的出现。明清时宗教版画题材日益完备,在佛、道教的基础上出现了基督教版画。且宗教版画间在表现题材、艺术手法上互相借鉴。

  [关键词]宗教题材;版画艺术;历史沿革

  鲁迅曾说:“中国木刻图画,从唐到明,曾经有过很体面的历史。”1这“很体面的历史”的起点,即是唐代佛经版画;首次出现技术上的革新,即元刊彩色套印版画 “无闻和尚注经”图,也是表现的宗教题材;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期,同时融合了西方的基督教题材。这都说明了这“很体面的历史”的构成,宗教题材版画占据了不小的一部分。

  一、唐、五代时期宗教版画

  唐五代时期统治者都积极提倡宗教,既出于巩固统治的目的,也慑于民众的威力。宗教尤其是佛教于此时进入昌盛期,佛教版画也因此获得了充分发展的条件。宗教版画图文并举,通俗易懂,可以行广而及众,能有效地为统治阶级服务。

  从现存历史遗物看,版画艺术源自佛经插图。可考的刻有绝对年代的为“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的扉页画,此图左上方刊有“祗树给孤独园”,下方刊有“长老须菩提”,用以表明图意,故称此图为“祗树给孤独园”图。图中描绘了释迦牟尼佛坐在祗树给孤独园的经筵上说法的情景: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在莲花座上,右手作“说法印”,左手作“施无畏印”,脸上平和、慈祥。长老须菩提面佛而跪,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佛顶左右飞天旋绕,分撒着芬芳的鲜花。佛座两侧有金刚护卫,佛座后面站立着菩萨、比丘、帝王等,佛座两边分卧着勇猛而驯服的狮子,表明佛法无边,足以降服猛兽。地面四方连的图案纹样,使画面显得更加灿烂。整个画面包容了二十余个人物。人物众多而没有拥挤感,神态肃穆却情感各异,线条挺拔流利,于柔和中显现出刚劲。虽为外来的佛教题材,但为便于在中国的传播,图中的人物形象、服饰、法器等均为中国风格,表现手法也偏于中国化。

  此时的宗教版画有的如上述作为佛经的插图,如新疆出土的晚唐木刻朱印“贤劫千佛”,古朴俊秀,别具风格;五代时期的版画遗迹,有湖州天宁寺发现的《陀罗尼经》卷首图和杭州雷峰塔发现的《宝箧印经》的卷首图等。也有单幅的,作为悬挂的供奉品,如后晋开运四年曹元忠为了祈福请雷廷美雕印的版画作品“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菩萨像”和“毗沙门天王像”,凑刀有神,堪称五代时期的“边塞佳构”。今所见当时的宗教版画作品,不论何种表现形式,均为佛教题材。版画艺术为宗教宣传服务的性质是显而易见的。

  二、宋、元时期宗教版画

  宋元时期,为顺应人们的宗教信仰并加强统治,统治阶级对宗教施行了适当的保护政策,宗教版画继前之兴而更趋发达。单幅版画继续盛行,版画的应用范围也由宗教经籍的扉页,继而大量穿插于经籍中。上图下文、左图右文等多种形式丰富了宗教版画的表现样式。在刻印技术上,也创造性地运用了彩色套印技术。

  宋代时佛教经典《开宝藏》、《蹟砂藏》等,都是规模庞大的刻印,其卷首图,章法完善,体韵遒举。北宋之时,王文诏刻李和顺施本与赵宗霸刻张去萃施本《大随求陀罗经咒图》,以及越州僧知礼雕板,西蜀高文进画《弥勒佛像》四幅宗教版画,标志着我国版画开始进入了成熟期。另有一种山水图,画中虽刻有僧众的活动场面,但作品以山水景物为主体,为我国山水版画的发展做出了先导。

  此时佛经出现经折装以后,其引首图也由单折发展为多折形式。如南宋刻本《妙法莲华经》扉画就长达七折。佛经扉画的内容, 多是概括全经大意的“说法图”。如《妙法莲华经》扉画“灵山说法图”,描绘中央宝幢下释迦牟尼端坐讲法情景,诸天神、菩萨汇聚于宝幢两旁,下部立帝释等众,全图繁而不乱,井然有序。人物上部,皆在方框内书写名号来标明其身份,这也是宋版画最常见的手法。为了更形象通俗地解释经籍中的故事,亦出现了左图右书、上图下文、内图外文及连续性画面等多种形式。《金刚经》及《陀罗尼经》卷首图采用了图旁边各附文字说明的形式。南宋刊本《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国赞》,上图下文,绘刻精美,当为古代连环画的雏型。

  宋元时期版画艺术还出现了技术上的革新。现存最早的彩色套印插图是元刊刻《金刚经注》的“无闻和尚注经”图,由朱墨两色采用刷版套印而成。刷版套印是一种新的彩色套印工艺,即在同一块雕版的不同部位涂上不同的颜色,然后一次刷印而成。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最早的一幅彩色套印版画。此画将织物对折,夹缬套染,红、蓝两色均为漏印,是世界版画史上的佳构。

  宋代文人士夫崇尚魏晋隐逸思想促进了道教信仰的繁盛。加之受佛教题材版画兴盛的影响,一些道教经典书籍中也开始出现版画。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华南经》等,都配有相应的木刻插图。但元代统治者崇佛抑道,道教经籍屡遭禁毁,故今所存宋、元所刊道教题材版画,多有散佚。

  宋元宗教版画,刻、绘、印三者均有显著提高,它为明清宗教版画的发展,至少在技艺方面,奠定了基础。

  三、明、清时期宗教版画

  明清是版画的黄金时代,宗教版画发展至此也达到了顶峰。

  明代的统治者崇道信佛,宗教版画处于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在上承元代的基础上,宗教版画不仅数量众多,且表现手法多样,绘镌十分精美。佛教版画在明初版画中,多见于刊行的佛教典籍,如郑和施刊本《佛说摩利天支经》,景泰年间所刻《释氏源流》等插图,均为此时代表作。明中叶至后期,佛教版画虽退居次位,但仍有不少创作,而且题材更为广泛。在延续佛说法图、佛传故事及经变图的同时,还出现了佛教的山水画和大型佛教人物的肖像。明代刊印的道教版画,虽然规模和数量远逊于佛教,不过也有佳作传世。如经折装《正统道藏》,卷首图七面连式,中绘三清像,两旁祥云缭绕,有众多道众。道教在民间的发展使得一种以神仙人物为表现对象的美术形式——木版年画日趋繁荣。明代宗教版画艺术完全丢弃了前代宗教艺术中崇高的古典精神,代之以完全的市民趣味,这种新特色一直延续到清代。

  清代的宗教政策与明代有连续性,清初诸帝也尽崇信佛教。清代宗教版画基本承明代余绪,但总体上渐趋衰落。清前期刊刻《观无量寿佛经图颂》,图双面连式,线刻纤细绵密,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是清初所刊图解佛经的典范之作。《华藏庄严世界海图》,也是一幅规制宏大的独幅版画杰作,绘刻150余尊佛、菩萨及诸天,场景布置极为富丽。较之佛教版画,道教版画在敦煌石窟有遗存,另亦有几部大制作。如康熙八年翻刻本《性命双修万神圭旨》,是一部图解道家养生修炼方法的书,绘图神奇瑰丽,线刻刚柔相济,圆转畅达。《文昌化书》和《阴骘文图证》也是道教版画作品,前者对宗教人物的描写各具特色;后者是道教劝善类书中流行最广的一部教化书,绘画镌刻都很工致。

  一如版画缘于佛教宣传,西方人也借助于版画形式传播基督教。晚明时期随着西方传教士特别是利玛窦的来华,基督教题材开始出现于版画表现上。1604年印行的《程氏墨苑》中首次出现了翻刻自西方铜版画的四幅基督教题材作品。此后传教士以《福音故事图像》为原本,翻刻了三部大型木刻画集,即罗儒望的《诵念珠规程》、艾儒略的《天主降生出像经解》和汤若望的《进呈书像》,系统介绍了基督教题材版画在明清版画艺术史上所占的一席之地。它们是中国早期基督教艺术本地化的典范。其中所表现的人物,包括耶稣、圣母和宗徒的面部特征、装饰物和服装,以及庭院、树木、以及场景的说明,都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特征,是中西绘画融合交流的典型例证。同时,中国传统的佛教题材也开始借用西方艺术的元素,如康熙间翻刻《观世音慈容五十三现》,观音的一种化身明显带有西方人的面部特征。

  纵观中国宗教版画史,唐、五代时期,几全为佛教题材。至宋元,佛教版画仍占重要地位,道教版画开始出现。明清的宗教版画,不仅表现手法更为多样,艺术上也更为成熟,尤其是基督教的传入使表现题材也不断扩展,宗教版画艺术达于鼎盛。

  注释

  ① 鲁迅.木刻纪程[M].上海:铁木艺术社.1934年版,2页

  参考文献

  [1]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M].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6年

  [2]周心慧主编.中国古代佛教版画集[M]. 学苑出版社.1999年

  [3]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版画[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

  [4]李际宁.佛经版本[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5]顾卫民.基督宗教艺术在华发展史[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

  作者简介:谢丽平(1984——),女,汉族,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艺术学。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