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大悲庵里的惊天梦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8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大悲庵里的惊天梦

  大悲庵,位于张家界市城区西南7公里处的木讷里,共三进三殿,占地5亩。殿为单檐歇山顶,进深10米,明间宽5米,次间宽4.2米,皆木质结构,单层斗拱,拱身硕大,造型宏阔壮观。旧时香火极盛,为湘西名刹之一。其间历数次劫难,几致颓毁,后多经修缮,终使延传。民国时期办乡学,大悲庵被改为校舍。如今,这里已经成为荷花机场跑道。已经掩埋的一切,似乎再平常不过。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创建大悲庵的僧人朱如会,曾是武昌王子,却心忧京华,密谋造反。

  神秘来客

  天启初年,熹宗即位,封客氏为奉圣夫人。魏朝与魏忠贤争客氏,意义不止于争一女,而是争宠于熹宗,自然更为激烈,甚至夜间于宫中喧闹。熹宗也竟然过问起此事,他问客氏看中了谁,由他做主安排。客氏选择了李进忠。李进忠与客氏合谋,矫旨将魏朝打发会凤阳,派人在途中将他杀死。魏朝也是熹宗心腹,二人经常同卧起,连皇帝也不能庇护他,可见魏忠贤在宫中的权势。另一个受害者是地位更高的王安。王安不同于魏朝,是顾命太监,在移宫案中与外朝大臣合作,有相当的威望。当时御史上疏,请逐客氏和魏忠贤。王安也感觉到魏忠贤的威胁,奏明熹宗,欲加惩处。但真要处治时,他又手软了,只是令他改过自新。客氏出宫,魏忠贤一时无所作为。谁知熹宗比他更离不开客氏,若失魂魄,不食者数日。不久,又把她召回宫中。魏忠贤和客氏找到魏的同乡、给事中霍维华,指使他弹劾王安。客、魏包围熹宗,矫旨将王安降为南海子净军,又派人把他杀害。按照资历,王安本应掌司礼监。他一死,魏忠贤升为司礼秉笔太监。魏忠贤培植自己的私人武装,掌握了内标万人,全副武装。一次试用铁枪,险些伤到熹宗,臣僚们皆惶恐不安。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熹宗病死,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即位,他就是崇祯皇帝。无疑,魏忠贤也想要控制崇祯皇帝。据说,他曾进献国色四人,带有香丸一粒,名“迷魂香”。他要把崇祯皇帝变成痴皇帝,但没有得逞。崇祯皇帝初即位,小心谨慎,无所举动。九月,他采取了第一个措施,把客氏赶出皇宫。十月,弹劾魏忠贤和魏党的奏疏突然出现。十一月,魏忠贤被免去司礼监和东厂的职务,谪发凤阳守祖陵。同时,崇祯皇帝命锦衣卫擒拿魏忠贤治罪。魏忠贤行至途中,接到密报。当夜,他听到外边有人唱道:“随行的是寒月影,呛喝的是马声嘶。似这般荒凉也,真个不如死。”想到昔日的荣华富贵,魏忠贤也感到真个不如死,他上吊了。随后,对魏党进行清理。“定逆案”是明末,也是整个明代最大的一起党案。崇祯皇帝轻而易举地除去魏忠贤这个权势至高的宦官,当然表明了他的镇定和干练。

  武昌王子朱如会是于天启七年之前去讨伐魏忠贤的。当时年龄大约在十八岁左右。兵败之后在南岳出家。出家不久,崇祯继位,史称崇祯皇帝“君是治国之君”,也许恒性又仿佛看到了大明的希望之光,可是转眼十七年,大明江山,正因为“臣尽是亡国之臣”的原因,“大明江山亡矣”。这恰好吻合朱如会在南岳住十余载的记录。也就是到“木下一了头,目上一刀一戊丁,天下重文不重武,英雄豪杰总无春。”被李自成推翻明王朝的甲申年前夕才离开南岳,因为“祖宗山上贝衣行,公侯不复朝金阙”,崇祯自缢,“不敢隐瞒,至此大明亡矣。”众所周知,南岳是反清复明的基地,南岳僧人自古就是“下马修行,上马杀贼”,所以,这位“孤忠苦孝”的“天潢世胄”有清君侧之志,离开南岳,“西游峨眉”,实际上是在为恢复大明江山而奔走。所以不敢到永顺老司城和不二门观音庙里居住,也不敢到永定城里的普光寺里修行,这些地方树大招风。至于为何不上天门山,因为地方志已详记“野拂和尚在山上”,在恒性的眼中如果与满清算是国仇,与李自成当属家恨,也就是国仇家恨集一身的原因,朱如会选择了相当隐蔽而又易守难攻、训练方便的仙人溪百丈峡里的觉云山上“架木为刹”了。

  梦想破灭

  史料记载:“彭象乾,幼就学于酉阳,儒学有才名。万历四十七年,象乾调兵五千,亲率援辽。万历四十八年,加象乾指挥使,行至琢州病,中夜光散者三千余人。部臣以闻,严旨责统兵者,并敕监军沿道招抚。明年,象乾不能行,遣其子侄率亲兵出关,战于浑河,全军皆殁。以浑河之役,一门殉战,义烈为诸土司冠云。”湘西永顺土司彭象乾是彭鼎的爷爷,他对大明之忠,足见一斑。

  再看彭鼎的父亲彭朝柱,对大明也是忠心耿耿。1654年,“李来亨(李自成孙)”、高必正(李自成妻弟)攻破司治、扎营对河山阜两月。朝柱一面报辰常总镇请兵,一面调各旗目兵,日夜伏击,又令其子鼎调苗兵万余,从箐林开路进攻,总镇亦发兵前来,由水路接应。李、高应战,箭伤死者数千人,高必正就亦被药箭射死。余众奔溃,其避难在辰的把目、客民,均还司治,境内重安。

  彭鼎,朝柱之长子。家谱称:“性质聪明,襟怀豁达,通诗书,解音律,尤善丹青。人得其片纸尺幅,如获至宝。其三公图、五马图,精细入神,尤为勋爵钜公所重。且精于医,每年必以百余金求药救济民间之疾苦,故起困更生危,远迩颂德。”

  湘西永顺土司彭氏家族对大明江山曾立下汗马列功劳,在“大明亡矣”之后,仍在奉永历等皇帝之敕为反清复明而奔波。

  《永定乡土志》记载:“大悲庵,在木讷里。明僧恒性创建。恒性,字如会,明武昌王子,袭封镇国将军。当天启时,魏阉煽乱,残害忠良,宗室人人自危。恒性欲诛之,不果。遂拜辞父母。痛哭剥发。拜天岳和尚为师,住衡山十余载。将西游峨眉,会流寇梗蜀道。遂返至永顺,宣慰使彭,延为上客,令其子鼎师之。乃建刹觉云山中,及康熙年间,乡人重其道行,请下山住锡。遂度木衲里建寺居焉。初名大惠堂,后易大悲院。旋改为庵。恒性以天潢世胄,志清君侧,孤忠苦孝,遁入空门,名以大悲,识隐痛也。恒性苦志秘修,自积资财,置田百余亩,以饭僧供佛。殁年七十七岁。证果为百庵祖师。庵藏有遗像二轴,一系中年,一系晚年,方额巨颡,真隆准子孙也。旧有盘龙玉杯,为大内物。”

  这段文字的作者就是前清被慈禧太后解职归里的侯公昌铭先生,他的这段文字,留下了许多疑问:

  其一:恒性和尚在南岳已住十余载,何事西游峨眉呢?

  其二:彭宣慰使为何要延为上客?并叫他儿子彭鼎师之,学些什么?

  其三:永定城内有他朱家永乐皇帝时敕修的普光禅寺,天门山上有唐朝时就修建的天门山寺,拿这些现成的庙不住,为什么在觉云山上建刹?这难道有什么不可告人之处吗?

  其四:既是出家人,四大皆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苦志秘修,自积资财”,他秘修些什么?攒这些财产,这又是为什么?“置田百余亩,以饭僧供佛”,百余亩田要养多少僧,供多少佛,养这些人干什么?

  其五:身边时刻留着大内遗物,盘龙玉杯,这有必要吗?这不是梦想复辟是什么?

  其实,梦想复辟的又何止武昌王子。瞿式耒吕,南明福王朝任广西巡抚。永历元年他留守桂林,与士兵同甘苦,英勇奋战。永历四年(1650)农历十一月初六日城破被俘,拒不投降,受尽刑辱仍题诗满壁,最后壮烈殉国。“从容待死与城亡,千古忠臣自主张。三百年来恩泽久,头丝犹带满天香。”和他关在一起并一路慷慨就义的还有张居正的曾孙张同敞。“连阴半月日无光,草簟终宵薄似霜。白刃临头唯一笑,青天在上任人狂。但留衰?酬周孔,不羡余生奉老庄。有胥可抛名可断,小楼夜夜汗青香。”何腾蛟,南明福王时任兵部右侍郎。1649年正月在湘潭战败,被清军所俘,绝食七日后不屈而就义于湘潭大埠桥。

  当魏阉祸国之际,宗室人人自危之时,武昌王朱如会奋力讨伐,这是自然而然之事。只可惜,命由天定,不在人为,英雄到老皆归佛,兵败之际,只能去衡山拜天岳和尚为师。也许,青天古佛可伴终生,因为有治国之君崇祯的继位了。又可惜,臣尽是亡国之臣的崇祯王朝,已经无力回天了。

  “万子万孙层叠层,祖宗山上贝衣行。”南明王朝的苟延残喘,又使武昌王燃起了一丝希望。于是他退至湘西,“自积资财,置田百余亩”,梦待时机。尽管,南明政权一直到1721辛丑年,南明政权最后一个人物朱一贵“永和”皇帝的消灭,才标志南明气数已尽,而实际上,康熙年间,全国政局已基本稳定。所以,77岁的恒性,壮志未遂,带着遗憾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