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塘栖开发(之四)——塘栖的寺观
也谈塘栖开发(之四)——塘栖的寺观
塘栖的复兴,应当适度修复重建一些历史上知名度高的梵刹寺观。
旧时塘栖有许多寺观建筑,著名的有里仁桥北的“清流禅寺、期堂庵、千佛阁”,轮船码头西面的“资庆禅院”塘栖中学西北侧有“绿野庵”、运动场西面有“普济院”,仓桥北(今中医院)有“普济庵”,“普济庵”西侧近吉家兜处有“大觉禅院”(一名大佛寺),吉家兜西有“水南庙”,水北顺德桥西有“大善寺”,西界河有“德云庵”,还有里仁桥南的“关帝庙”,东小河的“金龙大王庙”。这些寺观中,有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尚存于世间。
寺观中最具知名度的是清流禅寺和大善寺。疑“大善寺”即南宋云泉上人释永颐住持过的唐栖寺。
《云泉诗集》有“唐栖寺前”诗:
唐栖寺前溪水流,客帆来往旧杭州。
津亭树老无人记,得见几回僧白头。
志载:大善寺又名大明寺,永明寺,寺临大运河,具体位置在水北仁德桥西,原“浙江省丝绸公司茧丝绸仓库”和“杭州西子啤酒厂”之间,占地面积有四十多亩。
据史籍记载,从梁大同二年,水部郎中沈著舍宅为寺开始,唐贞观中署名“大明寺”。宋治平初,僧尧光鼎新之,朝廷赐额曰“永明”,会永明寿禅师卓锡于此寺,铸钟浚井,号其钟井俱曰“永明”。至明代宣德二年,无碍通禅师重葺,遂易今名“大善寺”。嘉靖时寺为倭寇所毁。
隆庆初年,里人卓见斋捐五百金,寺僧募缘恢复。见斋子卓明卿复益(按:此指增建)大雄殿文殊、普贤二像。......寺有楼曰“净业”。
大善寺当时僧人众多,共有九个房头,曰“独树”、“翠云”、“碧澄”、“清秀”、“修身”、“安隐”、“栖云”、“善觉”、“远尘”。
大善寺曾有三宝:
一为元代赵孟頫书写的“大善寺”寺额。
二为寺内大雄宝殿前的一枝古柏,此柏局部已枯空,奇在其存活部分宽有二尺,而扁仅寸余,所以人称“无心柏”,相传是六朝遗迹。当时文人骚客多有吟咏。
三为从东庑进入大殿后院,另有大柏树一枝,此树不知是何朝代之物,树皮斑驳,树干崚嶙,磈礧树瘿,其树冠竟能荫盖亩许。大树侧旁有一屋,明代名士王伯谷为篆额“独树斋”。
大善寺至清乾隆年间大殿欹倚,即将坍塌。因殿梁所用是珍贵的楠木,镇上有人要拆卖它。是善信钱廷连等人出来制止,并倡议募款重修了大善寺大殿。到了嘉庆年间寺庙又渐趋圮败,住持僧人鲁传,永辉又募修,但未完工。至道光十年广修上人续募重修,一直至道光十八年才竣工。寺庙仍恢复旧时规模。
历史上大善寺几经兴废,直至1860年毁于太平军。
此后,大善寺一直没有恢复重建。解放后五十年代此地成为了雷甸造船厂的造船工场。
如今,运河申遗,综保方案中“大善寺”已有复建计划,这应是政府顺应民意,所作的百世功德,更是栖水一方百姓的福祉。
到其建成开光时,镇上已建成的“水南娘娘庙”、和新的“大善寺”,将在古运河两岸,水南、水北互相辉映。塘栖古镇作为复兴以后的江南名镇,将因此座古寺之重光而更会独具神韵。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