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超凡脱俗兴教寺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超凡脱俗兴教寺

  陕西樊川自然风景绝佳,孕育了一串串美丽的珍珠。兴教寺便是圆润璀璨的一颗。唐代著名的樊川八大佛寺,兴教寺为首,距西安约20公里,在长安区城东南少陵塬畔。兴教寺以唐代著名高僧玄奘遗骨的迁葬地而饮誉。唐肃宗题名“兴教”二字,全称为“大唐护国兴教寺”。

  兴教寺坐北朝南,千年古稀,几度枯荣,几度兴衰,几度风雨度春秋。世事无常,自建寺约百年之后,已是塔无主、寺无僧了。唐文宗太和二年(公元828年)曾重修塔身。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屡遭兵燹,建筑荡然无存,惟余舍利塔3座。1922年负重的寺僧募修了大殿。1939年又增建并修缮塔亭、大殿、藏经楼、山门等,同时修补了三塔。1982年以来,对寺院规模较大地进行了全面修建。

  现在的兴教寺由殿房、藏经楼和塔院三部分组成。进寺有山门,钟楼鼓楼夹道礼迎,照面的大雄宝殿气象庄严。殿内供奉明代铜质佛像和缅甸胞波赠送的白玉刻弥勒佛各一尊,壁涂的彩色宗教故事画很靓丽。殿后有讲经堂,宽敞的四合院落被菊、兰、竹、梅花坛所点缀。法堂内供奉元朝所铸千佛环绕毗卢铜佛像一尊,高2米,重约2700余斤。堂壁上悬有十八罗汉拓版像。两侧墙壁上镶嵌《金刚经》石碑。

  越青藤垂挂的东跨院,便见二层楼的藏经楼。一层陈列有关玄奘大师的画像和书画。楼上珍藏历代《藏经》、《大藏经》等经卷数千册,巴利文书写的《贝叶经》残片更显珍贵。

  兴教寺塔是寺院的精品,位于慈恩塔院内,是玄奘德墓塔。史载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二月十二日,玄奘在玉华寺圆寂后,唐高宗对其安葬多次降旨,初葬于今西安东郊白鹿塬畔灞桥区湾子村以东的云经寺。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四月八日,迁葬樊川北塬今址立塔。墓塔系青砖砌筑而成。塔高21米。塔平面呈四方型,五级,楼阁式,底层边长5.2米,向上各层逐级内收,稳重坚固。第一层塔身较高,面南辟有唐文宗开成四年石刻《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铭文记载玄奘的生平事迹。次层向上不能登临。塔的各层砌八角形倚柱和简洁斗拱的手法,十分少见,是唐代早期砖砌仿木构楼阁式塔的典型作品,历千年仍巍然屹立。

  玄奘墓塔左右有大弟子窥基和同学圆测的墓塔,各高约7米,均有石刻塔铭和泥塑像。

  窥基(公元632—682年),字洪道,是唐开国大将军尉迟敬德的侄子,17岁从玄奘出家。窥基塔为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始建,大和三年(公元826年)重建。

  圆测(公元613—696年)是唐时新罗(朝鲜)国国王之孙,幼年出家。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在西明寺帮助玄奘译经。圆测和玄奘同拜法常、僧辨为师,同师习经,可谓同学。圆测塔为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由终南山丰德寺迁来圆测灵骨时所建。

  宗教是陕西传统文化主流之一,在漫长的五千年文明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许多别具特色的宗派,并创造了浩繁深厚的宗教文化,深入了陕西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无论是王朝的更替,还是社会的变迁,都难以抹去宗教在陕西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影响。不了解陕西的宗教,就无法真正了解陕西辉煌灿烂的历史。

  陕西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方,主要有土生土长的道教和泊来品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名寺古刹,数不胜数。游客顺口溜云:“白天看庙,晚上睡觉”。从一个侧面说明天下名胜僧多占,陕西历史寺庙对古文化的凝聚之重、之多。其中佛教和道教寺观林立,信徒众多,是陕西宗教的主流品种。

  佛教是释迦牟尼公元前五、六世纪创立的。约公元前一世纪传入中国。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陕西。隋唐时代是陕西佛教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基本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十大宗派:三论宗、净土宗、法相宗、律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密宗、诚实宗、俱舍宗。陕西主要的佛教寺院有:东汉的扶风法门寺,晋武帝时的西安大兴善寺,后秦姚兴时的户县草堂寺,隋唐时的大慈恩寺、青龙寺、兴教寺和华严寺等。

  塔院踱步耽留,闲心对古寺。一个和尚无语留影过寂塔,陡时心灵被时空悬置起来,遥望被澄澈的蓝天和简洁的白云拥抱在怀的南山,门庭冷落车马稀的兴教古寺完全有理由将俗世凡尘抛开,独拥翠景,坐享绿意,陪终南山姗姗老去。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