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纪念馆散记
赵朴初纪念馆散记
2007年11月5日,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100周年诞辰,朴老的故乡安徽太湖县举行了长时间的隆重的纪念活动,太湖
的友人邀我前去参加,俗务缠身,月底方才成行,没赶上纪念活动,但能去祭拜一代宗师,亦算有缘吧。原以为赶往坐落在大别山区的赵朴初文化公
园一定要翻山越岭,舟车劳顿,没想到,车下合界高速太湖出口,友人来接我,驱车不过五公里,穿过整齐洁净的太湖新县城,来到一个美丽的大湖
边,友人告诉我,此湖名花亭湖,建于1958年,水面有100余平方公里,是安徽省第二大人工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赵朴初文化公园就在花亭湖西
北角的寺前镇。
车停在湖边,登上游艇,游艇划一条优美的弧线,犁开一道洁白的水线,向前飞驰。虽然劲风扑面,但天气很好,艳阳当空,并不觉得冷,放眼望去
,但见湖岸迂回,树木葱茏,绿岛处处,好鸟翔集,真个是“千重山色,万顷波光”,更有渔舟轻划,快艇如梭,令人目不暇接。正沉醉间,友人说:
到了,到了!果然就望见有一个小镇,如画中一般,娴静地依傍在湖畔的青山下,右首豁然可以望见青石牌坊,白玉朴老塑像,自然是到了。
走下游艇,拾级而上进入小镇,小镇真的很小,也很朴素,但并不冷清,店铺林立,行人熙攘。叫“寺前镇”肯定有些来由吧?问友人,友人告诉我,
此地过去有一个古寺,寺前有一条河,就叫寺前河,人因寺因河而聚居成小镇,就叫寺前镇,镇北数里还有一个佛图寺,为西晋高僧佛图澄所建。不
由得感叹,一代佛教领袖诞生于此,绝非偶然啊!
步行几百米就到了赵朴初纪念馆。纪念馆背倚青山,面朝花亭湖,仿青石铺广场,古木掩映,修竹相扶,整个建筑沿袭当地清代居室风格,粉墙黛瓦
,马头墙,朱漆门,古朴典雅,严肃庄重。门前照壁上阴刻行书“状元府”三字,端庄清秀,为当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所题,背面刻有清嘉庆皇
帝钦点朴老六世祖赵文楷为一甲一名状元时所赐御笔题诗,诗曰:“丙辰吁俊典依前,教养菁莪六十年。寿宇作人昭化洽,金阶选士听胪传。榜悬龙
虎彤墀直,云护旌旗紫轪连。文楷嘉名期雅正,为霖渴望副求贤。”朴老出身太湖名门望族,“四代翰林”之家,幼承家学,终成大器,自然亦不足为奇
。
纪念馆正门门头上挂“状元及第”匾额,两旁挂对联:“文魁天下;誉满神州。”颜体,古朴苍劲;右侧墙壁上悬一枣红色木匾,上刻 “赵朴初纪念馆”,
亦为欧阳中石先生所题。据介绍,纪念馆占地6公顷,建筑面积1800平米, “三进三纵”布局,共有大小用房34间。按功能分为三个区域:一是中堂、
祖堂、书房和居室;二是七个展厅和一个多功能放映厅;三是接待室、办公室。我们进入纪念馆,眼前是青砖铺地,圆柱木楼,回廊勾角,斗拱飞檐
,严谨而不拘泥,精致而不张扬。穿过前院,步入中堂,迎面墙上一幅巨大的《明月清风》图,两边有联曰:“一代宗师过千秋而常住,八方共仰为
万世开太平。”以此概括朴老光辉的一生,我以为,并不为过。两侧墙上挂四幅仿古风景画,意境不俗。《明月清风》图下,端立着朴老半身铜像,
面像微向西侧,略含笑意,和蔼亲切,是著名雕塑家、北京金台艺术馆馆长袁熙坤教授的大手笔。在朴老铜像前,我们鞠躬作礼,伫立良久,我仿佛
觉得,在朴老那慈祥而睿智的目光的注视下,心无杂念,清气满怀。
出中堂,按门厅旁所设的参观示意图,参观展室。七个展室,以朴老九十三年的人生轨迹为主线,以徽文化、佛教文化为背景,平面立体结合,生动
而全面地展示了太湖的山水人文、佛教底蕴,赵氏家史及主要社会关系,朴老童年生活、所受的教育,朴老的求学之路和成为佛教大师的过程,朴老
毕生呕心沥血为国家、为人民、为佛教事业乃至世界和平所做的卓越贡献以及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的光辉历史,朴老逝世后,家乡人民
的无限怀念之情以及所开展的系列纪念活动,图片丰富翔实,文字简洁生动。在朴老父亲作画、母亲拜佛、少年朴老读书蜡像前,我们也流连了不少
时间。朴老的父亲赵恩彤,字炜如,毕业于省高等学堂,师从著名学者严复,曾被任命为湖北省候补知事,面对纷纭乱世,无意为官,长期在家闭门
课徒,潜心字画;朴老的母亲陈慧,字仲瑄,湖北武汉人,亦出身于书香官宦之家,有极高的文学修养,能作诗填词,作品多遗失,现有剧本《冰玉
影传奇》存世,她一生笃信佛教,每日诵经拜佛,对幼年的赵朴初影响很大。朴老自小在家乡读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对此,他念念不忘,曾说:“
我的整个启蒙教育都是在故乡接受的。别看老师都是些普普通通的民众,却给了我智慧,把我引上了探索学术的道路。”这些蜡像紧扣人物的性格特
征,再现当时的典型场景,形象传神,栩栩如生,很有生活气息。
纪念馆后面有后花园,青青的草地,平坦的石板路,普通的香樟、石榴、月桂,清澈小巧的水池,一切都显得很平易质朴,毫无半点富贵奢华之气,
与朴老的身份性格颇为相宜。我参观过很多人物纪念馆,说赵朴初纪念馆可以跻身国内一流之列,并无多少溢美之处。此中凝聚着建设者多少心血与
智慧,自不待言。不知是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刚过,还是这里尚在建设之中,游人并不是很多,从纪念馆出来,夕阳的余晖映照在马头墙上,微风吹过
,竹树摇曳,瑟瑟有声,几片金黄的银杏树叶飘落在脚下,更显得清静寒凉。清静寒凉一点也好,朴老一生太累,太辛苦,回归故土,可以好好地休
息休息,清静清静了。
我们又匆匆赶到纪念馆东侧的朴老灵骨树葬地,焚香祭拜过朴老的陵墓。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久留,只好在暮蔼中乘船依依离去……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