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章丘佛教史略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教已成为一种世俗, 佛教寺院星罗棋布,遍及于章丘各乡镇村落,占尽了章丘的名山胜水,至民国八年(全章丘有佛教寺院庵刹三百五十余处。明清两朝里,对章丘佛教影响最大的人物,是长白山摩诃峰上碧云寺的住持 性喜老和尚,已失其俗名,本是临淄火佛寺僧,因慕章丘山川之秀,物华天宝,便来章丘传教,意欲常住。谁之好地方多已被人建寺,他只好快快而回。相传,当他行至大院村北大截岭时,心下不舍,回顾章丘,忽见摩诃峰顶">有金色巨手相招>(见《康熙三十年县志》),性喜大喜,一步一叩登峰,至,则一片瓦砾,他便四方募化,苦心经营,在四县(长山、邹平、齐东、章丘)人物的支持下,创修了碧云寺,从明天顺四年到明正德三年,整整修了四十八年,时性喜已101岁,其门人弟子遍及山东,开了明清章丘佛教临济宗五百年的基业。此支发展到康熙五十年,摩诃峰二十位和尚下山,四处建寺或到他寺住持,其中照祥和尚重修了今相公庄镇孟坡峪北朝阳寺。照祥和尚名气很大,曾受到康熙皇帝的接见,并受赐金匾御书(此文物在文革期间被毁)。照样又收了十二个弟子,因后来为争方丈起了矛盾,除弟子普兴继续留寺住持外,其余十一位弟子都离寺而去,或重建或继承新寺院,其中:普旺住持龙华庄三会寺;普觉住持博平石佛寺;普照住持万山净土寺;普通住持三山峪石峪寺;普明住持王家庄会龙寺(后修杏林水库,寺址淹没);普忍住持候家庄盘泉寺;普法住持十九郎玉泉寺;普悲住持杨官庄龙泉寺;普圆住持祖营坞石驼寺;普慧住持佛塔头佛塔寺;普能住持大院洪福寺。此次分宗被称为小分龙。从此,佛教禅宗临济一脉门人遍布章丘长白山周围。除了性喜,长白山中还有一个高僧文熏,在会仙峰下簧堂岭上,重修了雪山寺和郑玄祠、簧山书院,传灵岩寺禅宗章丘一脉,时在明天顺、成化年间,即明宪宗御赐灵岩寺崇善禅寺的时候。经过二十几年的创修,雪山寺殿宇辉煌,塔刹凌云,楼阁森立,俨若山中城网,极为宏伟壮美,一时名闻天下, 虽金山、灵隐不能尚也(见簧堂雪山寺成化重修碑)、簧堂岭因此而列入了章丘八景之中。自文熏天顺年间至章丘传教,以雪山寺为中心,共传僧十二代,其谱系为:文、本、成、洪、福、真、常、法、惠、宽、祖、道,前后根据其八十余碑竭整理共计徒后一百余人,至明亡清立,雪山寺为全真教所占,衍教二百余年,影响极广。尤其此寺与泉寺、圣泉寺、双林寺、慈氏寺、绣江寺、大云寺、永清寺的密切交往,对章丘北部、邹平、齐东的佛教影响极大。另外,章丘天顺年间僧人道景,云游至济南城郊历城县港沟镇芦芽岭村南,古保泉乡莺鹏雾山天井峪玉漏泉下,建了座云台寺,开凿石窟,驻锡演教,传二十四辈,发佛教临济宗事业,亦是可观。-当时雕石佛之人与雪山寺成化间制石佛人相同,是刁镌,章丘人。明清两代,赵八洞造像继续进行,先后雕了十八罗汉、关公、解灯佛、弥勒佛、释加佛、过去七佛、观音、龙女、善财等造像几十尊,:内容涉及《无量寿经》、《楞伽经》、《秒法莲花经》、《楞严经》等,杂合有禅宗、密宗、天台宗、净土宗等宗派造像风格,可以看出彼时章丘佛教百家共容的现象。这些雕像分六组,七个阶段雕成,但无论川造型、雕工、艺术风格、表现手法,都已远远不能同元代以前的造侧相提并论。由于造像艺术水准的大滑坡可以看出章丘佛教逐渐初没的痕迹。,在自王村吉宝山起往西,青龙山、玉皇山、小鸿山、直至龙山门线上,座落着章丘规模最大的许多寺院,蟠龙寺、隆泉寺、盘泉寺,枣园寺、太平寺等等。它们或传佛教临济宗、曹洞宗、或似天台料贤首宗、净土宗,都影响深远。与长白山,平原地带一样,章丘南部的广大山区,佛教寺院叫很发达,比较有名的如石匣兴隆寺、报国寺;三角湾宝珠寺、天仓州青龙寺;垛庄竺鱼寺;曹范白云寺、兴国寺;圣井镇危山寺等等,胡有悠久的传承历史。,在章丘的北部和西部,由于受黄河、小清河、白云湖等水系水灾的影响,许多大寺时兴时败,多集中在吕寨、辛寨、水寨、高官寨、宁埠、石琦等人烟辐揍、历史悠久的村落。佛教以曹洞宗、净土宗、贤首宗为主。如水寨兴国寺、高官寨唐陀寺、华严寺等等,亦很发达。清末咸丰年间,捻军进人章丘境内,围城攻寨,过村杀人,章丘社会开始进人百年动乱时期,章丘佛教支离破碎,发生变化,有的灭绝了传人,有的变成为邪教,有的佛道俗不分,从此一跃不振。清亡之后,中华民国成立,抗日运动在全县范围内展开,随之日军人侵,兵匪横行,又经历解放战争、土改运动,佛教在章丘渐渐崩溃消亡了,到一九五一年,境内已无在寺的僧人。从民国到现在,章丘佛教界里出的最有名的人物是昌定上师。他是金盘人,八岁时入四川,先后学习密宗、禅宗经典,精通汉语、藏语两系大藏经,曾主持过许多大寺,影响深远。中年后,创办西藏佛学院、西北佛学院,并讲经于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缅甸、尼泊尔等国家,曾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一九九七年,曾主持汉上县宝相寺舍利塔舍利还宫佛会仪式。现因年老体弱,隐居于终南山。但自出家后,从未回过章丘。在济南市历下区佛教协会有他的专房,亦极少来往。由传人到极盛,再由极盛到衰没,章丘佛教在章丘发展了近两千年,它是章丘封建文化的重要构成,曾容纳和保存了大量的民间艺术,创造遗留了很多名胜古迹,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起到过进步的历史作用,为后人开发章丘的历史文化宝藏,发展旅游业的旅游型经济、农业,提供了必要的可借条件。兹记其史略,以备后来研究者查阅。现存的章丘佛教是在寳児>恢复的,到2000年,全县佛教徒约有三千多人,分别属于密宗、禅宗和净土宗门派,而以净土宗人数最多。在家自我修行,不离本业世俗是其主要特征。章丘佛教徒因因缘不同,受三板于五台山、峨眉、九华、普陀等佛教名山,有的在河南柏林寺、恒山华严寺、洛阳白马寺、四川绵阳罗汉寺,有的在济南历下佛协、长清灵岩寺、淄川普照寺、青岛湛山寺等处,都有省佛协承认的严格的证明。章丘佛教徒出家者不多,大都为在家居士。居士分两种:阪依、受戒。受三阪五戒者简称阪依弟子,是佛教的基本人群;受菩萨戒者称为优婆塞优婆夷,是佛教俗家弟子中最高的称谓。三阪五戒是:阪依佛、阪依法、阪依僧;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饮酒,不邪淫。菩萨戒有两种:八关斋戒和十善戒。八关斋戒除三饭五戒外,还要:不非时饮(其中有过午不食)、不华发庄严其身及歌舞戏等、不坐卧高广大床;十善戒除三板五戒外,还要:不绮语、不铿贪、不镇患、不邪见、不恶口;在着服上,扳依弟子,常着俗间服装,萨戒弟子则着海青、披衣。在饭食上阪依弟子可以吃斋,也可以不吃斋,也可吃花斋(既每月只六天、八天或十天吃斋,其余随便);菩萨戒弟子必须全时吃斋素,且必须坚持每日过午不食。由于佛教是一种道德实践的宗教,它虽具有高深的哲理,但却极注重于道德行为的实践,一个佛教徒,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努力去做好事,尽量避免过失,才能培养完善的人格。对于世俗弟子来说,佛教虽然有森严的戒律,备极明细,但都是以自我约束为主。若人了寺院,则必须守规矩,否则将被逐出寺门。出家受戒有以下几种:沙弥、沙弥尼十戒;菩萨方便十五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五十戒。这里面有中国佛教协会历来相传的严格的程序和法戒,一丝不苟,机会很少,要经过种种遇合和考验,往往有些出家人一生都受不上具足大戒。现在全山东省的比丘、比丘尼不过五十人,章丘共三人,且都在外地。章丘佛教徒没有自己的道场和协会,每逢佛教节日或重大佛事法会和活动,一般都到外地寺院,每逢打七、连七,往往要待很长时间。章丘佛教徒所本的课诵经典很多,自八十年代始,由中国社科院主编的《中华大藏经》,皆为其修法准则。最通常见的经典有十几部,如《楞严经》、《华严经》、《金光明经》、《维摩诃经》、《悲华经》、《妙莲华法经》、《金刚经》、《无量寿经》、《阿弥弥经》、《圆觉经》、《观无量寿经》、《盂兰盆经》、《坛经》、《童蒙止观》、《涅架经》、《游行经》、《观音经》、《地藏经》、《普贤经》、《文殊经》、《法华经》、《药师经》、《贤愚经》、《圣谛经》、《阿含经》等等,戒本为《南山律》,忏法为《梁皇忏》、《净土忏》和《宝玉三昧忏》。章丘佛教徒们常订的刊物有山东省政府宗教事务局创办的《民族与宗教》,中国佛协刊物《潮音》、岭东佛学院的《人海灯》等等,国家正式刊物。佛教徒们从这些刊物上学习宗教政策、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以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保持一致立场,以跟上新中国新世纪的前进步伐。章丘佛教的影响。作为一种宗教,章丘佛教在一千多年的流传中,潜移默化地进人了章丘的名山胜境、民间装饰、艺术创作、方言理语、风俗世情、生活习惯、成为章丘文化的重要有机成份,已是一种人们难以觉察的客观存在。章丘佛教文化的存在,首先影响了章丘的名胜古迹,体现在寺院上,特别明显。过去章丘的名山胜水、风景佳域、没有一处没有寺院,真应了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话。倚泉而建,如龙泉寺、玉泉寺、盘泉寺;据山而建,如四暨山青龙山寺、大青山兴隆寺、九顶山报国寺、宝珠山宝珠寺、青龙山蟠龙寺、胡山千佛塔、长白山摩诃峰寳児碧云寺、寨山白云寺、锦屏山上白衣祠、簧山石龙庵、会仙山雪山寺等等,举不胜举。最著名的例子是章丘的八大景、景景有寺、寺寺有景,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画境。如:高耸危山圣井澄里有危山寺、千佛殿、观音堂、大佛寺等古色香的建筑群;绣江春涨水流声里有绣江寺、绣江亭,也只有在绣江寺的寂寂禅院里静听春涨才有韵味;百脉寒泉珍珠滚里有龙泉寺,当年雪蓑的名联,台榭屯荫翡翠半涵兜率院,池云漾玉水云深锁梵王宫 早已名传遐迩;簧堂夜雪粉妆城里有雪山寺,它与会仙峰、郑玄祠、簧山书院、吕祖殿一起,构成了簧堂岭上的煌煌大观,每逢雪日,恰如汉柏唐松中的城堡……;锦川烟雨时时润里有锦川门下雷音寺、大云寺、女郎山上观音庵、甘澎亭;龙洞熏风日月清里有自北齐乃至明清的历朝佛教石窟造像;白云钓罢归来晚里有白云湖畔仙湖村头的白衣祠、萨祖庙卧看东岭晓月明里有东岭山观音院、千佛阁、列佛庙……。正因为有了这些佛教文化的人文装点,我们章丘的山川才变得富有品味和充满神奇色彩,才那样令人向往和流连。若是在各景观中去掉这些东西,将是大煞风景,黯然减色,这一点在今天的章丘人来说,已有许多隐痛和遗憾在心了。章丘佛教不仅为章丘山水增色,更溶人了章丘的艺术创作里,不论是古代的诗词歌赋、写的文章、绘画雕塑、还是今天的日用装饰、民间图案、比比皆是。如描写百脉泉的名句如:圆转浮来皆是幻,玲珑看去总成空。印心净澈涛翻绿,水云探锁梵王宫萧寺过来趁晚凉高阁凭临云缥缈,仿佛此身到潇湘寻到泉源别有天,梵王宫屏锁云烟描写摩诃峰的如:秋高云物正霏微,一脱风尘一息机绝顶寒生数壑风,浮图深处碧云丛李开先有:厌居闹市散罗华,定向幽岩结草庵平野千余里,南来首此山……岚气束楼阁,檐铃响佩环英酒菊杯虚对客,年年斋素野僧同其杂剧有((搅道场》、《打哑禅》。在《打哑禅院本序》中有:……哑禅不待答而自无不中,一日如意净明珠,既圆且朗,能破一寳児切昏暗而珠无染者;一曰降魔金刚柞,既利且坚,能工巧匠破一切障碍而柞无损。在其《宝剑记》中有花和尚鲁智深,其《四时悼内》词中有首《归朝欢》,云:好夫妻,好夫妻,登时阔,气将来,向西方念几声阿弥陀佛……等诗词文章中有了清净禅意、释典装点,富有哲思神韵。佛教里的回文锦、万字锦,至今是民间艺人装饰石雕边饰的图案,古代人们刺绣、瓷器、铜器上的八宝图、宝相卷草、莲花图,至今仍沿用,显然这都是受佛教文化的渗透影响。佛教文化影响到章丘人的理语方言,例子更多,信口拈来如:不受魔难不成佛,临时抱佛脚。人争一口气,佛争一路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不见棺材不落泪,不见真佛不烧香,佛眼相看,菩萨心肠,成佛作祖的了。我不人地狱,谁人地狱。无事不登三宝殿。庙小容不下您这尊大佛大菩萨。光许愿不还愿,空口讴人。烧香磕头也找不着山门,遭报应。早死了早托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面刮金,真不是个善茬子。人家是前世修下的。佛头着粪,真叫煞风景。六根不净。你参悟参悟,。大佛好见,小鬼难缠。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来世变牛马……。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你还成了如来佛,一手遮天呵。这是哪世里欠下的债哟!你这么折登俺。不看僧面看佛面。一本正经。有缘千里来相会。省点心眼子修来世吧。跑了和尚跑不了寺。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阎王爷办案,鬼话连篇。杀牲口供佛 自身难保。和尚买梳子,净弄些无用之。哎哟佛!可疼煞俺咧。佛也保佑不了你,你死了这条心吧……许许多多的佛教名词丰富了章丘人的语言素材,使章丘人在褒贬、抑扬的语意表达能力上更准确,灰谐、辛辣。

  由于章丘佛教寺院的存在,章丘的许多地名便因之而生,如垛庄镇温桑村,得名于古温桑寺;火贯村得名于火贯寺;龙王岭村得名于龙王庙;西庵庄得名于七圣庵;曹范镇的钟楼村,得名于村寺的钟楼;枣园镇庄的枣园得名于枣园寺;相公庄镇七郎院得名于智觉寺院;普集镇得名于普济寺;普集镇的大院、小院、大佛塔头、小佛塔头、白云院,坦上都因古寺得名;党家镇的苇陀村、黄桑院村、一得名于韦陀寺,一得名于兜率院;黄河乡的大、小贾姑庵得名于贾姑庵,刘坦庄得名于寺坛,徽宗村得名于徽宗庙(道教);辛寨乡的刘王寺村得名于刘王寺;刁镇永清寺村得名于永清寺,白衣村得名于白衣观音堂;水寨的东殿前村与西殿前村得名于大佛寺大殿;高官寨的唐头村得名于唐陀寺,南寺村得名于华严寺。其余如高官寨、伍仙寨、东庵村、魏化林村也与宗教传说有关;白云湖乡的仙湖村得名于萨祖庙(道教)等等。除了村名外,章丘的很多地名也源于佛教,如长白山主峰摩诃峰,其中 摩诃二字是梵经梵文的音译,寓汉语:宏深、博大的意思;普集东岭山北的白衣山,得名于白衣大士(即观音);相公庄镇的石龙庵山得名于石龙庵;文祖镇南的姑子庵山等等,皆自佛教得名。佛教文化对章丘民俗的影响,在古代举不胜举;如人死后请僧人超度,做法事、念经、拜佛,走水陆道场;人居住不安主持僧人诵经镇抚;四月八日过浴佛节,人们纷纷到附近的寺院进香许愿;腊月初八是佛成道日,人们在这一天喝腊八粥等。但很多风俗在解放后,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淘汰了。保留下来的,如现在的人们过腊八,已完全具有新的意义和内涵。在旧社会里,每年的四月初四到四月初八,章丘的佛教寺院都有庙会,如曹范兴国寺;明水镇盘泉寺;普集镇普济寺、蟠龙寺;闻家峪乡天仓岭青龙寺;刁镇永清寺;龙山太平寺;相公庄镇雪山寺、双林寺、圣泉寺等等。每至其日,其地人潮涌聚,商贾云集,张台唱戏,贸易往来,涉及十数省地面,极为热闹,曾推动过章丘经济的发展。每年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是章丘传统的祭祀节日,俗称鬼节,现在仍有很多人沿袭旧制过节,其实这习俗也源于佛教;七月十五是《孟兰盆经》兰盆会的日子,十月初一是地狱恩开日,按照佛经的说法,人们如果在这两天祭祀,超度看已亡去的先人,会获不可思议无边功德。总之,章丘佛教在漫长的存在中,为章丘的文化艺术宝库增添了无数瑰宝,影响到了章丘人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不懂得章丘佛教就不能全面了解章丘文化,不了解章丘佛教史,就不能全面了解章丘历史。章丘佛教在章丘历史文化遗产中有不可缺、或不可代替的地位。开发这座宝库,对于开发章丘的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交流,造福当代,造福未来,应做的事情还远远无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在这方面会做得更好。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