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一尼一老松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4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余世磊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尼一老松

  余世磊

  又来到了白云山,又来到了海会寺,又见到了敬爱的妙慧师,她笑着,合十,迎我于那棵古老的罗汉松下。一尼一老松,构成海会寺多么动人的一小景。阿弥陀佛,真好真好!

  诸行无常啊。

  海会寺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乾隆《太湖县志》记载:有梅仙祖师,学道于白云山,戒行清净,夏月坐化于梅树下,数里皆闻梅花香,长久不绝。有某御史路过,疑其事,命人抬之于县城,说:“还能香吗?“其香更加浓郁。御史敬之,命众人葬祖师于白云山梅树下,造石塔志之。后于旁建海会寺。

  梅仙不知何处去,白云千载空悠悠。

  位于大雄宝殿与天王殿之间的罗汉松,不知何人所植。据专家考证,树龄在1700年左右,于此推算,更早于唐代。现在,它是名副其实的树罗汉,蝤枝苍劲,叶翠欲滴,树干粗需几人合抱,表面鼓凸恰似罗汉之额,侧面视之呈现出诸多罗汉面相。

  海会寺之兴,在于北宋年间。在“五家禅”中,临济宗风最为强劲,六传至石霜楚圆禅师,楚圆之弟子杨岐方会禅师,形成独具一格的杨岐派,较好地继承了临济倡自悟、重启示、反对权威、反对教条的宗风。方会弟子守端禅师,湖南衡阳人,从庐山来到舒州,应太守之请,住持白云山海会寺。海会寺一时名声大震,广建殿寮,最盛时有“骑马关山门”之说。

  四川绵阳人法演禅师来到了海会寺,虽然年龄比守端禅师还大,但还是恭敬从学于守端,终接临济杨岐大法,后住湖北黄梅五祖寺,人称“五祖法演”。春秋八十的五祖法演,座下弟子众多,最著名的有佛果克勤、佛鉴慧勤、佛眼清远三人,时称“三佛”,又称“演门三杰”,杨岐宗风由他们而大兴,远传韩、日。时还有河南偃师人义青禅师,在枞阳浮山接下代表曹洞宗的大阳警玄禅师半身肖像、皮履、直裰,在守端禅师圆寂后,来住持海会寺,在此重演寂寞已久的曹洞宗风。义青禅师弟子芙蓉道楷禅师对曹洞宗的振兴贡献最大,其接法之地就在海会寺。翻读《五灯会元》、《古尊宿语录》等禅宗典籍,常可见“舒州白云山海会寺”的字样。

  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也都是无常客。

  只有这棵罗汉松还在,于它,宋代正是风华正茂时呀。它肯定听过守端禅师上堂说法:“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它是否也有所悟:这正是禅家追求的自由解脱境界,但这样的境界,不下苦功夫是不可得的;它肯定见过法演禅师开悟的情景,法演是在磨房里开悟的,一时得意忘形,一溜烟跑去见师父。守端禅师一见,也手舞足蹈,为弟子的开悟而印可、高兴。那情景,罗汉松只是一棵树,不能说而已;它也肯定记得词人郭祥正是坐着轿子来海会寺的,但在很远的地方,就把轿子停下,焚香沐浴更衣后,再进寺门。每次来海会寺,郭祥正都要住上几日,经常,与师父守端禅师下棋,棋盘就摆在罗汉松下……

  “阅古今,多少兴衰成败?”阅白云山、海会寺、中国禅,也是如此。海会寺进入南宋开始衰落,虽然也有高僧卓锡,但声名远不如前。太湖县“屏蔽荆楚,襟带江淮”,而白云山一带,可谓皖西之门户,.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海会寺在兵火中毁了,又重建起来,如此反复。只有这棵罗汉松,仍然活了下来,真不容易。

  清咸丰八年岁末,发生在这里的一场恶战,永载于史册。战场的核心,就在离白云山很近的小池驿。太平军陈玉成与湘军曾国藩手下猛将鲍超、多隆阿两军对垒,从八年的腊月打到九年的正月。数十万军人聚此弹丸之地,方圆几里民居、林木俱毁。据云,当时有米送进军营,但无煮米之柴火。海会寺难逃此劫,殿寮都化成了灶下的火焰。此战史称小池驿之战,以陈玉成兵败而告结束,从此,安徽的门户大开,从而掀开安庆保卫战的序幕。

  而这棵罗汉松,居然能逃过此劫,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不能不说是佛菩萨的保佑,不能不说它也有着很大的福报。

  “文革”后,海会寺古刹重辉。住持妙慧师率四众弟子盖大雄,复地藏,建五观堂,立祖师塔。经历千余年坎坷的罗汉松,受到了妙慧师特别的照顾,被省林业部门列为重点保护树木。但罗汉松确实垂垂老矣,随时都可能枯灭。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罗汉松遭到虫害,枝条出现枯黄现象,妙慧师心急如焚,上下奔走,求助林业部门,终于妙手回春。由于罗汉松夹于两殿,环境狭小,严重地影响了生长。这些年来,妙慧师也一直在呼吁,能再征得些土地,拆移天王殿。今年终于因缘成熟,在地方领导的重视下,在护法居士的帮助下,征得寺前几块农田,天王殿不久即可移建,罗汉松将生活得更好,海会寺的规模也将扩大。

  每次到海会寺,瞻仰着这棵罗汉松,不禁发怀古之幽情,感佛门之悲悯……没有这佛门的悲悯,没有佛子的爱护,肯定,这棵罗汉松早不存在。佛弟子所为,不仅“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也同样利乐于无情。这棵罗汉松,已成海会寺镇寺之宝,也成为我家乡一奇景。

  佛说“成住坏空”,三千世界,没有永成不变的物事,这是不可改的劫数。我要学普贤菩萨,至诚发愿:请佛长久住世!请这棵罗汉松长久住世!请所有美好的物与人也更长久地住世!我想:只要人人常怀佛心,行愿无尽,有些是可以更长久地住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