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寺的紫鸟花
黑水寺的紫鸟花
■ 傅瑞华
黑水寺座落在五凤山与黑水潭之间的石崖上,距离简阳城关约一小时车程。它始建于唐朝,屡毁屡建,现在的寺院复修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寺庙周围林木丰茂,水雾氤氲,唯实别具一种幽然山间、自在水畔的神韵。
黑水寺背靠的五凤山,因四周有五座山环抱合围,呈丹凤朝阳之势而得名。山中植被丰富,虽然历经砍伐和破坏,但至今仍处处显露出原始森林的痕迹。
寺庙北面是凿壁刻佛的新殿。在新殿与老殿之间的山崖下,有一山泉终年滴水成渊。住持说这是镇寺的龙脉。旁边塑一仙女,取名滴水观音。从滴水观音处向崖上望去,一条比碗口还粗的藤蔓从左崖上落垂而下,旋即又螺旋式缠绕向上,直搭右崖山林——若没有誓不缠你个千年万年的决心,她又怎能长得这般粗壮、纠缠得这般有力?尤为奇妙的是这形同枯木朽干、苔藓斑驳的藤蔓上竟一簇簇、一绺绺开满了绛紫色的花。这花冷艳、凝重,呈葡萄串形吊坠在藤蔓上,每串约摸有二十至四十朵不等,大串、小串顺着藤蔓爬高吊满,穿梭缠绕于清新的山林,放眼望去,疑似进入了葡萄林。
伸手一摇,蔓藤笨重地晃荡起来,振得远近树木的新叶在头顶上空瑟瑟作响,干花碎果落了一身一地。索性摘下一串,细细品味;凝神定眼之间,一个形象和一种意念瞬间重叠:鸟——紫色的鸟!头嘴为金黄色,翅羽为绛紫色,身羽为玫瑰色,尾羽为粉红色,未开的紧翅翘嘴似嗷嗷待哺,已开的扑翼饱满欲敛翅栖来……脑中顿时闪出一个名字:紫鸟花。
小鸟本就依人可爱,若再借花传情,怎不令人心动?
听住持讲,这藤叫无根藤,又名无娘藤。找不到她扎根何处,又爬向哪里,看似不长一片叶,却光秃秃健壮得出奇;每年二月开花,花期四十余天,可入药。附近有两条,砍破藤皮,这条流出白浆,另一条流出红浆。不知是否是雌雄之别?
我心悦诚服地站在无娘藤下,崇拜着这美丽心动的紫鸟花,谁说她无根无娘?五凤山千万年的孕育,难道还不足以助她得道成仙吗?鸟是森林与自然的精灵,尽管砍伐过于肆虐,即便没有了大树,无根藤千百年的造化不也迸现出精灵的影像,年复一年地昭示着鸟的回归吗?
顺着住持的指点,我们找到了那条能流出“血液”的藤蔓。在黑水潭岸边的斜坡下,一条更加粗壮的蔓藤从潭水里爬出,近十米的蔓身匍匐在地面上,蜿蜒而上,伸入林间;入林后逐渐变小,分出叉藤,在山林中义无反顾地绕缠开去——同样的无叶,同样的缀满了一串串紫鸟花……
树木都怕水淹。这条比树还大的藤蔓为何偏偏扎根水里?难道他是水中精灵、靠水而生吗?对了,这不活生生象是潭里腾跃而出、又入潭饮水的蛟龙吗?
相传峨眉山的金钟曾化作一只牛角蜂飞来寺庙落户,被扫地的和尚扑打,跌落潭中。水涨水落总要冒现钟顶,一旦钟顶显现,便潭水汹涌,雷雨交加,犹如走蛟一般。据说金钟至今仍在潭底,有三条龙盘绕护佑,但必须是开过“天眼”的人才能看到。住持说,他就曾经看到过,并因此与黑水寺结下了一生的佛缘。后来因修建老鹰水库,黑水潭便与之融为一体了。如今的老鹰水库,常年禁渔,不许荡舟行船。湖水清澈,山色旖旎……
如果岸边这藤是黑水潭蛟龙的化身,那么山中那藤不正是飞于山林的凤凰吗?!
刹那间,我浑身毛孔收紧,毛发竖立,仿佛是不小心看穿了神的秘密,让人既惊又怕,唯恐遭到神的处罚。
忽然想起刘禹锡的诗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古人尚且可以一语道破天机,我又何尝不能感悟自然呢?!
这里山的仙气、水的灵气、寺的佛气从山泉滴水中涌出,从无根藤紫鸟花中乍现,让人屏息凝神,站于风口,似要吸仙气飞去……
我问住持:什么是佛?
住持答:佛就是我们的心,正所谓有心就有佛,无心则无佛。
佛家讲缘,我虽不信佛,却也求善惜缘。此番浪漫山水,生怕辜负了一草一木,人浸在景里,心放飞自然!无根藤也好,紫鸟花也罢,无不让人顿悟出自然的原美:和谐、包容、善待;山与水、水与景、景与物、物与人、人与佛的相辅相成、相生相克原来是这般的和谐有趣……
突然明白了,万事如要长久,还得顺其自然!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