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诜与资阳莲台寺的历史传承及资阳佛教事业的发展
智诜与资阳莲台寺的历史传承及资阳佛教事业的发展
罗允琪
佛教在汉代始入资阳,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县城北建觉林寺,五世纪中叶至六世纪初盛行。南北朝时代县人智方(462——552)弘法于成都龙渊寺,唐代高僧智诜为资阳莲台寺开山祖师,甚有名望。此外尚有开元寺、西林寺、蒙敕寺等,僧侣上千人。唐代宗大历末(779年)限上中下寺各留僧21、14、7人,皆精选有道行者,其余悉令返初还俗。
至宋代寺院僧侣发展更多,宋宁宗嘉定九年(1216年),孝光寺重建佛殿,明世宗嘉靖四年(1525年)改修净悟院为大佛寺,时县城已有轮藏寺。明末九龙寺僧脱余对佛学有研究,县僧弘忍入江南灵隐寺,研治佛学,名闻江浙。至明清复趋繁盛,一时间僧众及俗家居士城乡皆有普及之势。至清代乾隆年间,莲台寺僧觉智善体民情,受县人景仰。民国元年(1911年),资阳县倡立佛教协会,全县寺庙已达500座以上,城内各街巷寺庙亦有九宫十八庙之称。1945年,全县有庵观寺院2941座,多半属佛教。1947年3月,资阳长老会成立,1948年9月,成立县密宗护国金刚佛教会;抗战初,成立万佛会,属释迦释尼教,为国家注册佛学社,教徒多至千人。早在1935年,即有人在上西街设经堂,接西藏剌嘛教活佛来讲经传教,每年3—4次,每次5—7天,佛堂教徒多至百人,多有富绅资助,佛事活动远超佛学社。
资阳莲台寺由智诜禅师创建于公元643年,经历代住持高僧弘扬后逐渐发展成为资中县和蜀中著名佛教丛林之一。莲台寺原建于资阳县城北莲花山顶,寺侧有莲池一方数亩,资阳八景之“莲池夜月”即缘于此。智诜创寺后,并有佛教传经瑰宝“木棉袈裟”供奉于寺内的传说。寺院历经千年沧桑,几经战乱毁败,至清代康熙五十六年(1657),始得重建。重建后的莲台寺共分五重大殿,两侧配建宽敞的厢房,整体形成一座座北向南的长方形建筑群。第一殿是接引殿,正中塑接引佛,韦驮站像紧靠其后,左右两侧相对塑四大天王坐像,庄严威武,高约丈许;第二重是大雄宝殿,正中塑佛祖释迦牟尼,两侧为十八罗汉;第三重是玉皇楼,玉皇大帝高锯楼上,楼下另塑其他佛像;第四重是观音殿,塑有6米多高的千手观音站像,为寺中最古老而又最负盛名远近朝拜的佛像;第五重是古佛亭,圆形宝顶,亭中塑燃灯古佛像,亭侧有清代资州牧王尔鉴所作“游莲台山”四首五律诗碑四方,书法刻工俱佳,亭前有石刻“龙蟠凤翥”四个大字。寺庙的右厢房用作禅房、厨房、斋房和储藏室之类,左侧厢房则用作会客室和接待云游僧人和进香居士吃住的用房。寺院左侧前方是远近闻名的“古白莲池”。此外“观音殿”右侧出口还有普陀崖,塑造有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故事,崖上有一“打儿洞”,高约八尺,据说求子的善男信女,如果用当时通用的硬币铜元、小钱打入洞中,菩萨就会保佑生子。旧时莲台寺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举办一次“千手观音会”,规模盛大,远近前来烧香膜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会期各种地方戏、杂耍、小吃、玩具、百货来此赶会,同时上山赏春、观景、购物的人也不少,前后要热闹十来天。《资阳县志》和相关史料上,关于莲台寺的各种历史记载如前人吟咏“莲台寺”和“白莲池”的诗作不少。以后又经过清末和民国的军阀混战,寺内常常驻军。1949年秋天,第五重大殿垮塌,以后寺内曾住入伍的志愿军新兵和“资阳县川剧团”的排练场所;1957年,莲台寺的第一重大殿改为“资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庙后辟为烈士陵园;1965年,将余下的2——4重大殿及两侧厢房改为内江市资阳精神病院;后经文化大革命“大破四旧”,佛像毁坏殆尽。至1985年精神病院开始扩建拆去,曾作为“革命烈士纪念馆“的第一重大殿,新建砖混结构的医院大楼,其余庙宇建筑尚保存较好,但仅一年后的1986年,精神病院大兴土木,完全拆除庙宇的旧式建筑,重新规划修建为今天的医院建筑设施,莲台寺这座自唐代中期始建的千年古寺,到此宣告绝迹了。
智诜(608——702),唐代高僧,资阳县涌台院人,俗家姓周。13岁入金禅院修行,643年时35岁,在资阳城北莲花山创建莲台寺。657年时49岁,前往湖北黄梅东山寺拜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学禅;679年,武则天请智诜入京供养,弘扬佛法,后奏请回川。武则天敕赠玄奘手译的《华严经》一部及弥勒绣像、幡花等,并将五祖弘忍大师传法信物“木棉袈裟”从六祖慧能处收回,交与智诜禅师供奉,遂有资阳莲台寺历来供奉“木棉袈裟”的故事。公元702年智诜大师圆寂资州德纯寺,终年94岁。智诜大师事迹收入敦煌石窟等经卷后流传出国为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博物馆收藏。智诜开创的“净众保唐派”对中国、朝鲜和日本的佛教都有较大的影响,当时朝鲜王室三皇子,削发为僧法号无相,曾专程赴中国拜智诜的弟子处寂为师,后学成回国,在朝鲜影响颇大。至今,在朝鲜、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还具有广泛的影响。1991年8月,曾有朝鲜文化人士赵兴雍、闵运硅前来资阳莲花山寻找当年唐代高僧智诜禅师的徒孙,朝鲜新罗王族第三皇子无相大和尚遗踪而无果。今天莲台寺旧址唯一留存下来的见证物,只有陪伴古寺千年,至今仍郁郁葱葱矗立“资阳精神病院”前的那株状如硕大伞盖的黄桷树了。
解放后的1952年,土改以后僧众多已还俗,寺庙征作公产,有的分给贫民(农)居住,多数作国家粮仓、政府机关单位驻地。资阳的佛教事业和莲台寺及县内城乡各寺庙,均因沧桑巨变而废止,连所剩残垣断壁遗迹也在文革中毁坏,最后的莲台寺也在1985年被彻底拆除殆尽而改建新楼。改革开放后,党的宗教政策得以贯彻落实,在以爱国、爱民、仁德、厚生为宗旨的前提下,宗教信仰自由重新得到提倡,近20年来城郊及乡间才有民间陆续重建庙堂的。
1994年,资阳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凤岭公园”划拨松林、梅园、桂园等处土地48.225亩,作为异地重建莲台寺用地,并由县宗教局具体领导,实施相关宗教政策。让宗教事业能够得以在资阳重新弘扬教义,传播受众,为繁荣和谐社会,教化启迪大众做出一份贡献。
今天的莲台寺大雄宝殿于1998年10月破土动工,次年9月竣工,并塑造殿内佛祖、十八罗汉、观音等佛像,直至2000年全部完成贴金、彩绘全部工作。从1994年起至今,历经宽润法师、弘法法师、昌臻法师和直至今天在位的隆度法师四代住持,苦心孤诣,弘扬佛法 ;精研教义,宣讲佛经,并于2002年成立资阳市佛教协会,隶属中国佛协和四川省佛协领导。一时佛教信众大增,与省内外不少著名佛教禅院也有往来交流,并按例主持各种爱国、拯灾、放生、超度大法会,每逢周末开展念佛团讲经、念佛活动;初一、十五开展庙会;正月初一和观音菩萨三次生日均要举行大型庙会佛事活动,以弘扬佛法,彰显佛教教义,对社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莲台寺自1994年重建以来的10多年中,经多方募捐、信众筹集、赞助,并量入为出,打紧开支,把每一分钱都用在需要的地方,这一样一点一点以滚雪球的方式在首先建成了大雄宝殿后,再建观音殿和天王殿,同时先后建成念佛堂(两层)和五观堂综合楼(四层)等。目前莲台寺已初具规模,无论从寺庙形制、规模上,佛像的塑造形态和贴金的工艺精湛上,僧众居士人数上,以及宣讲弘法的开展方面,都已步入省内有数的佛教丛林之列。
现任住持隆度法师毕业于佛学院,经受佛学传统正规的教育,为已故昌臻法师高足受命弟子。并亲授指派为莲台寺第四代住持。隆度法师不负恩师重托,身肩弘扬佛法庄严伟大的重任,为莲台寺的建设、弘法、传教、爱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寺内的宣传橱窗,佛学义理、佛教故事的展示以及设立图书阅览室,印发佛家劝善、积德、仁孝、爱国的宣传资料方面,均做了大量工作。如今重建后的资阳莲台寺已经成为了四川腹地佛教净土宗的丛林净土,而受到全国各地出家僧侣、僧家信众的仰崇。
正是:千年莲台喜逢春 木棉袈裟添续闻 弘扬佛法心经义 巴蜀丛林贯古今
附:题赠资阳莲台寺(藏头)
莲花九龟史有闻 台殿巍峨木棉钦 禅林古刹心经诵 寺僧居士布道勤
巴蜀汉始传佛教 蜀邑智方蓉高僧 丛林智诜开莲台 林隐禅丛映古今
2010年4月12日于“知足斋”
(本文资料选自《资阳县志》和82叟周叔勋老先生著的《资史留痕》以及相关历史书籍。)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