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建筑奇观木门寺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4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建筑奇观木门寺

  罕见的仿木结构石建筑

  木门寺位于安岳县城北20公里的石鼓乡清凉山麓,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木门寺的构建十分奇特,独具匠心,它为亭内修塔、亭外建殿的一种罕见的建筑形式。因其亭仅两扇大门用木料制作,其它部位均为石料仿木建造,故名木门寺。石亭里的塔内葬有明代高僧无际禅师肉身。

  木门寺雄踞于清凉山上。寺正中雄峙一座三叠重檐大殿,殿内立着无际禅师石塔亭。据载,该亭始建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1956年被四川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无际禅师石塔亭座北朝南,外观如介字形,长7.8米,宽6.8米,高12米。亭盖及柱、枋、椽、角、鳌头、滴水全用巨石雕刻而成,严丝合缝,乍看之下与木质无异。亭盖系单檐四角攒尖式,飞檐挑角,四周以斗拱撑托,空隙处用镂空卷叶花图案装饰。脊上饰以异兽仙人,顶尖如待放莲荷。塔亭内顶为穹窿形,中心刻有莲瓣团花,墙壁四周四角卷草斗拱12朵,除四朵转外角辅作外,每面各置3朵,每朵圆雕菩萨像各一尊,高1米,象征无际禅师12弟子(现存11尊)。各像皆身着袒肩袈裟,双手合十,神态各异,面向禅师墓塔,面容悲戚凝重。

  亭内正中有一座五级八方石塔,高4.8米,石宽70公分。内葬立棺一具,无际禅师的肉身就安葬其中。塔基为须弥座,高1.2米,边长1米,塔身光华如镜,正面阴刻高1.4米的禅师像面目慈祥,神形兼备。塔刹高80公分,形如莲蕾,四周雕刻精美的云纹花草图案,格外清晰。

  塔亭两侧还保存有相同规格的明碑2处,各高3.4米,宽1.2米,厚30公分,碑正面两边洞刻卷叶图案,碑正中雕祖师坐像一尊,碑文直行楷书约5000余字。一为《道林无际禅师语录记》,二为《西蜀东普无际禅师塔铭》,记述无际禅师生平及塔亭始建概况,是研究禅师和佛教临济宗的重要实物史料。

  整个无际禅师亭又被三叠重檐木结构斗拱大殿覆盖。

  这殿中一亭、亭中一塔、塔中一棺的三件套已令人称奇。更绝的是,无际禅师塔亭系仿木建筑的无梁石殿,结构奇特,雕工精美。这种仿木结构的石建筑,省内独一无二,全国亦属罕见,是现代建筑学者和雕刻艺术家研究、鉴赏的不可多得的实物史料。

  木门的传说

  说起木门寺,民间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

  相传明朝永乐年间,安岳县姚市有个手艺精湛的木匠叫赵巧,认为自己手艺天下第一,甚至夸口说鲁班先师也不过如此。人们称他为“赛鲁班”。

  在天庭的鲁班先师听说赵巧的事后,遂下凡化成一个老石匠,找到与赵巧比手艺。赵巧说:“你是石匠,我是木匠,怎么才知道各人手艺高低呢?不如我俩在规定的时间内各修一座庙宇,看谁先修好。”

  二人约定比赛在当晚进行,天黑开工,鸡叫停工,谁先修好谁为胜者。

  于是,赵巧在安岳姚市镇狮子山修一座木庙,鲁班在石鼓乡清凉山上修一座石庙。

  当鲁班把石庙修好,只差两扇门没安时,传来了嘹亮的鸡鸣声。接着听见赵巧兴奋地喊:“老石匠,我已经修好了木庙,你的石庙修好了吗?”鲁班一听,急中生智,顺手在地上抓起一把用来垫石料的木渣向石庙门前一抹,于是,两扇木门立在了石庙前。

  这样,鲁班修的庙子叫木门寺,赵巧修的庙子叫道林寺。木门寺就成了除门为木质的外,其余均为石材的庙宇。

  木门寺今昔

  传说终归是传说。木门寺实为明朝著名木工蒯祥(明朝北京城的规划设计、建筑施工者)亲手所建。

  据史料记载,木门寺始建于明初洪武年间,前称“佛胜寺”,明天顺元年(1457)更名为“木门寺”。

  明永乐年间,无际禅师重修道林寺时,在佛胜寺修建了一座八方石塔,以待其终安葬。明正统十一年(1446)无际在北京圆寂后,明英宗下诏礼部尚书黄顺主癸,派官船护送灵柩回蜀,安葬在清凉山佛胜寺八方石塔内。为使舍利塔不受风吹雨打,明英宗命蒯祥建一亭覆盖于石塔之上。为使亭塔结构统一协调,形成一个整体,蒯祥采用了仿木石雕的方式建筑“介”字塔亭,成就了这一建筑奇观。不知是出于何种原因,整个石亭仅有两扇门为木质,因此佛胜寺又称为木门寺。

  木门寺鼎盛时期,全寺曾有七重大殿,庙产曾经达2000多亩良田,山坡数座。明、清时期经历过两次大的整修。

  解放后,木门寺先被充作临时粮仓,后一些大殿被拆除,改建为木门村小学和石鼓、胜利乡政府。“文革”期间,又遭受严重破坏。时至今日,木门寺已仅余无际禅师石塔亭和大雄殿。

  明代高僧无际禅师

  无际禅师(1380—1446),俗姓莫氏,字子云,号蚕骨,又名了悟,法号无际,安岳县折桂乡乌鱼洞人(今天马乡)。

  明永乐三年(1405),年满20岁的无际离家到大竹黑岩山到本真和尚门下为徒。几年后,无际开始遍游川内各大寺庙,后来又去安徽繁昌山和宣周西峰寺,先后拜古拙俊禅师及无念自有禅师为师,得受佛教真谛。随后回安岳,相继在道林寺(今姚市乡)、佛胜寺(今木门寺)和寂光寺讲经说法。明朝永乐中期,无际重修道林寺,开坛设教,讲经说法。后任广利寺(今遂宁广德寺)住持。经过四十余年的勤苦修行,时以灵异闻名西蜀列郡,仕庶贤达争相崇仰。

  据载,明英宗正统八年(1443),无际禅师奉诏入京。明英宗朱镇祁在大殿召见无际师徒,英宗命侍者敬奉御茶,无际接茶不饮,反将御茶向金殿西面倾倒。英宗大发雷霆,欲将无际斩首。无际回禀:“贫僧并非无礼,实为京城西门大火,贫僧借御茶泼熄了。”英宗命太监前往察看。果见浓烟滚滚弥漫废墟,但火焰已灭。灾民说,三天前起火,多次扑救都不熄,今日幸得滂沱大雨淋熄了。于是英宗封无际禅师为护国蚕骨禅师,留在京城万寿山戒坛说法。从此无际誉满朝野,人皆敬之。

  后无际又参禅隆恩寺,又封为“宗师”,随后封为“国师”。无际禅师圆寂后,英宗吊唁并封谥号“西天佛子大国师”。

  史载,无际禅师系临济宗禅系南岳二十世法裔,著有《道林录》流传于世。无际一生对徒众的开示很多,其中《心药方》虽然篇幅很短,却耐人寻味。《心药方》说,不管是齐家、治国、学道、还是修身,必须先服十付妙药,才能成就。十付妙药即:“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骘全用,方便不拘多少。”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