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明代废井发掘出千年古佛——青州佛像改观美术史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7日
来源:不详   作者:赵晓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明代废井发掘出千年古佛——青州佛像改观美术史

赵晓峰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资料片

2004年3月,一场名为“山东青州佛像展”的展览震惊了美国首都华盛顿,十几万美国各界人士参观了展览,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为眼前这些优雅端庄、栩栩如生的东方佛像焕发出的艺术魅力所深深打动。“1500年前,中国青州的石匠们创造出了世界级的艺术精品。”《华盛顿邮报》如此评价这些佛像。而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原东方部主任、牛津大学墨顿学院院长罗森女士参观青州佛像后更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世界美术史应该重写。是怎样神奇的佛像能够征服挑剔的西方媒体和专家?这些佛像来自哪里?由谁而造?又是如何跨越时空保存至今?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到了古城青州,开始了此次采访。

惊世奇珍

青州市博物馆坐落于因北宋名臣范仲淹而得名的范公亭路上。范公亭路青石铺就,道路两侧仿古建筑井然有序,林木葱郁,环境清幽,步行其间顿生怀古之情。馆藏部的周主任介绍:青州佛像因为出土在青州城内龙兴寺遗址,所以在考古界被称为“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其挖掘于1996年,共出土北魏至北宋年间制造的佛像400多尊,残片数千块,当年被评为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2001年更是与我们耳熟能详的殷墟、马王堆、秦始皇陵兵马俑等一起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其一次性出土的佛教造像数量之多,制造之精美在国内考古界绝无仅有。

踏进博物馆为造像专辟的展厅,眼前的一切让我惊诧,这是一种惊艳却又祥和的美,能让你肃然起敬却又心思和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北魏晚期到东魏时期的造像,是整个造像中时代最古老的一组,这些佛像面部线条清晰,颚骨微微凸起,神态潇洒清秀,正是南朝画家陆探微所言的“秀骨清像”,周主任介绍说,这是中国古代智者与高人最典型的形象。接下来看到的是一组北齐时期的造像,这组数量比较多,造像的面部较之前一组显得丰满圆润,服饰轻薄贴身,显现出健康优美的身段。其中有两尊无头造像,更是引起我的注意,其中一尊用凸棱的方式刻出衣纹褶绉,造像所穿衣衫仿佛被水打湿,紧贴身体,造型虽是笔直站立,但整体却充满了运动的张力;另一尊佛像身上没有任何衣纹褶绉,所着衣衫薄如蝉翼,衣角好似被风轻轻吹起,透过衣衫肌肤若隐若现,两尊造像充分展现了人体之美。周主任说,美术史讲到中国雕塑时,总是说不讲求解剖与透视,所塑人体不合比例,但从这两尊造像来看,研究者们似乎以偏概全了,它们完全符合人体的比例。接下来我们又看到了一组各个时代的菩萨像,雕刻华丽细腻,高贵的头冠,精致的项圈,飘逸翻飞的披帛,生动形象,栩栩如生,而且更为难得的是,所有造像都经过贴金彩绘处理,让造像显得华贵精美。

看过这些精美的佛教造像,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好奇,是谁制造了这些造像?埋藏它们的龙兴寺是怎样一座寺院?人们又是如何发掘出这座宝藏的?同时,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几乎每一尊造像都有断裂的痕迹,有一尊造像竟然断裂成几十块,显然它们是被人为破坏的,那么又是谁?为何毁坏了这些精美的佛教造像呢?带着一系列问题,我们采访了青州市博物馆的夏名采馆长。

佛光初现

夏名采馆长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是我国知名的考古专家,他也是1996年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发掘的主持人。谈到那次发掘,他至今仍兴奋不已,用他的话说,一个考古工作者一辈子能碰上一次这样的发现就“足慰平生”了,他这样回忆那次发掘的经过:

1996年10月,当时与博物馆一墙之隔的益都师范学校修建操场,因为我长期在青州工作,对古青州的地理比较了解,知道修建操场的这块荒地很可能存在大型的古代遗址,加上施工过程中不断有零散文物出现,所以我和馆里的同事经常到工地上看看。10月5日早上,王华庆馆长在工地西北角发现了一个因推土机铲土而出现的圆坑,当时他判断可能是一个盗洞,我们也马上赶到了现场,但我感到奇怪的是,当时判断这个地方是古代青州城的城里,可能会有大型的建筑遗址,但不太可能有墓葬,如果没有墓葬,盗洞又从何谈起呢?这就好比现在的人在一个机关大院或者学校的大院里打洞,他们要找什么呢?后来我们知道这是一口明代的废井,但当时我们并不清楚,就顺着向下挖,整整一个上午,我们往下挖了3米左右,就在这时,参加发掘的庄明军突然喊道“有佛像。”就这样,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现在想想真是幸运,一口明代的废井竟然成为我们通向宝藏的关键,如果当时判断只是一口废井,可能就不会挖掘,那龙兴寺的佛教造像就不知道还要在地下沉睡多少年,考古的魅力就在这里,宝藏和惊喜往往离你只有一步之遥,但要是没有偶然的机会,你可能永远无法发现它。

随后的发掘过程可以说是惊喜不断,在一个东西长8.6米,南北宽4.7米,深约3米的空间里,竟然埋藏了从北魏到北宋,时间跨越500多年的400多尊精美的佛教造像。历经1000多年,这些造像残块大都保存完好,而且更为难得的是贴金和彩绘也大都保存了下来,在这之前中国考古专家几乎从没见过这么多唐宋之前的贴金彩绘石刻佛像,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啊!

随着挖掘成果的不断取得,由这些精美造像带来的疑团也越来越多,这么多佛像属于哪个寺院?由谁所造?又是被谁所毁?为何会埋藏在这里?这些疑问让夏名采和他的同事们夜不能寐。

古刹龙兴

夏名采馆长告诉我们:造像属于青州古代的龙兴寺,这是一个比较明确的结论。因为当地县志和其他很多文献都可以证明,造像出土的地方就是古代龙兴寺的遗址,而且从整个青州范围来看,除了龙兴寺以外也没有其他任何一座寺院能够保存如此大规模的佛教造像。“青州早在1600多年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是中国重要的佛教中心,著名的高僧法显和尚就曾经在青州翻译佛经,传授佛法。龙兴寺是青州历史上最重要的寺院,据《益都县图志》记载:‘(龙兴寺)南朝宋元嘉二年(公元425年)但呼佛堂,佛堂是供佛的地方。该寺北齐武平四年赐额南阳寺,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曰长乐,又曰道藏。则天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改名大云。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始号龙兴。宋元以来,代为名刹。明洪武初拓地建齐藩,而寺址遂湮。’从这段记载看,龙兴寺从南北朝一直到明代初年都存在,而且从北魏到北宋存在的700多年间,香火鼎盛,是整个山东地区的著名寺院。”

说起龙兴寺的起源,还有一段民间传说,据说龙兴寺最早是南朝时北海太守刘善明的故宅,刘善明是当时著名的大善人。有一年,青州大旱,百姓饿死无数,刘善明散尽家财,买粮救济百姓,大灾过后,数千百姓来到他的家门前长跪谢恩,后来刘善明又将自己的家宅捐出,就成了最早的龙兴寺,当地百姓感激刘善明的义举,所以龙兴寺历代香火旺盛。而当地的石匠也义务帮助龙兴寺雕刻佛像,所以龙兴寺的佛像数量众多,技艺精湛。这尽管是一个传说,但夏名采指出:青州本地盛产石灰石,也就是青石,目前考古发现,早在西汉,青州地区的工匠就善于雕刻青石,到了南北朝时期,青州成为了南北交通的要冲,从北方游牧民族那里流传来的西域雕刻技法和青州本地历史悠久的雕刻传统充分融合,形成了现在看到的龙兴寺佛教造像鲜明的艺术风格。

毁佛之谜

龙兴寺佛教造像除了出土数量多、质量高这两个显著特点外,埋藏前曾被人为毁坏是其另一个显著特点,从展品看,大多数造像都断裂成数段,有的甚至是数十段,可见毁坏情况之严重。那么是谁毁坏的这些造像呢?随着造像的出土,这个千古之谜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夏名采告诉记者,从1996年佛像出土至今,中外学者就这个问题写成的论文已经有数千篇之多,各家说法莫衷一是,至今也没有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答案。而比较重要的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看法认为,龙兴寺出土的造像时间跨度是从北魏到北宋的大约500年间,这期间中国历史上曾经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时期,北周武宗时期和唐代武宗时期,三次灭佛都曾经波及到当时的青州龙兴寺,一部分佛像毁于这些灭佛运动是有可能的,但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是在唐代发生的,而龙兴寺的造像是在北宋末年被埋藏的,这可以说明,三次灭佛运动并不是毁坏这些造像的最主要原因。

另一种比较常见的说法是,北宋宋徽宗年间,曾经因为徽宗笃信道教而在全国开展了一次改佛为道的运动,将当时的很多大的佛教寺院改成了道观,一些寺院还受到了冲击。不过夏名采认为这次运动的时间很短,从龙兴寺出土造像的数量和时间跨度上来看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

另一种说法,也是夏名采比较认同的一种说法是,龙兴寺的佛教造像大都毁于北宋末年的宋金之战。北宋末年,山东曾经是宋金交战的主战场,青州城曾经被金兵攻破5次,而处在古青州城西关附近的龙兴寺肯定会受到战火的严重破坏,大多数佛像是毁于那个时期,这种说法夏名采认为比较符合逻辑。

夏名采还进一步完善了这种观点,他认为:佛教非常重视毁坏的造像,认为那是圣物,一般毁坏的造像残块不能随便处理,而是集中到“古神库”中统一放置,一有机会就要加以修缮,现存比较大的寺庙很多就设有这种“古神库”,他推断,当初的龙兴寺也一样有这样的设施,在龙兴寺的“古神库”中积攒了从北魏以来历次灭佛运动中被毁坏的造像和自然损坏的造像。宋金战争中,龙兴寺受到重创,从此一蹶不振,所以当地的佛教徒就把战争中毁坏的造像和“古神库”中残存的造像一并埋藏了起来,从而形成了我们目前看到的龙兴寺造像窖藏,这一点从很多造像在埋藏前曾被修缮过可以得到佐证,而且很有可能龙兴寺的“古神库”还负责收藏整个青州地区的佛教造像残块,不然的话,再大的寺庙恐怕也不可能供奉这么多造像。

不过夏名采也指出:任何一种说法目前还都是假设,佛像究竟是何原因毁于何人之手?目前并没有确凿的考古证据可以说明。讲到此,他带我来到了博物馆的南楼上,指着一片空地说:“真正的答案可能还藏于这片地下,龙兴寺造像虽然已经名扬天下,但龙兴寺遗址目前还没有全面发掘,真正揭开龙兴寺造像之谜,可能只有等到龙兴寺遗址全面发掘之日。”

夕阳西下,走在青州古街之上,陪同参观的周主任告诉我:由当地政府投资数千万元的龙兴寺发掘工程已经启动,在不久的将来,龙兴寺遗址之上还要建起一座博物馆,到那时,欢迎继续来探寻龙兴寺的未解之谜。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