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开善寺:新城古寺历沧桑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7日
来源:不详   作者:陈新鸿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开善寺:新城古寺历沧桑

  高碑店市本来叫新城县,老县城就是现在的新城镇。所以说,新城并不新,反而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传说新城城廓是一只巨大的神龟,历史上称之为龟城。蜿蜒流淌的紫泉河环城西南去,汇入白沟河。北宋“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以白沟河为界,因此位于白沟河附近的新城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宋辽边关重镇,曾经繁盛一时。新城历史上古迹众多,东有香火极盛的开善佛寺,南有乾隆爷下江南修建的古行宫,西有文风四溢的孔圣人大殿,北有威严耸立的真武大帝庙,与城外西北的栓龟桩——兰若佛塔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然而沧桑变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与十年文革之后,新城的胜景荡然无存,唯有开善寺幸免于难。

  记者一行这次就是为了开善寺而来。

  悠久的历史,渊远流长

  北国深冬的下午,阳光暧昧无力,轮廓不清,像融化了的水果糖。车子在平缓的公路上不急不慢,有当地文保所的同志引路,很快就到了新城镇。由于县城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搬到了高碑店,所以这里的房子、街道很普通,看不出一点儿老县城的模样。开善寺位于新城镇的东北隅,城内南北主大街的东侧。车子在街巷里穿过,直接开进了开善寺的院子里。

  开善寺俗称“大寺”,又称“大佛寺”。新城人口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先有开善寺,后有新城县。”这说法没有史书可考,不过显而易见的是这开善寺确实是很有些年头了。据民国二十四年的《新城县志》记载,“开善寺唐时所建”。但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朱尚文所撰《开善寺重修记》则说:“按旧碑,寺创于宋重庆二年。宋史无重庆纪元,盖相传之误也。”开善寺的初建年代并不能确定。但是无论建于唐代还是宋代,这古寺院已经历经了千年的风雨。

  千年的古寺 神秘的地方

  从车里走下来,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硬山布瓦顶殿,这是金刚殿。金刚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后出廊。金刚殿曾供奉有四大金刚,并作为寺院的山门。往北二十三步有一同样建筑,是天王殿。天王殿和金刚殿始建于明代,后被毁。如今看到的都是重新修造的,基本上按照历史记载恢复原来的样子。再往后三十来步就是开善寺的大雄宝殿。大殿前有一通《重修开善寺碑》,为明代嘉靖三十年重修时所立,龙首龟座,简约古朴。大殿是寺内保存最早的建筑,在其明间东缝后金柱上,刻有“至顺元年(1330年)七月十九日三人到此”题记。专家推断,该殿为辽代(1044—1123年)所建。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主体建筑,位于寺院最北端。大殿和前面的二殿在一条中轴线上,坐落在两米多高的台基之上,前施宽大月台。

  记者一见到大殿,便为它的雄伟所折服。大殿为庑殿顶,屋顶正脊东西两端有清代风格的鸱吻兽,尾部高高翘起向内侧弯曲,精美大气。大殿出檐深阔,斗拱雄大。廊檐飞出,曲线平滑,末端没有跑兽。站在大殿前望去,整座建筑灰瓦红墙,原木门窗,朴素稳重,却又舒展大方。随行的开善寺文保所戎鹏所长告诉我们,开善寺大雄宝殿面阔25.8米,进深14.5米,高12.8米。走上月台,嵌入墙体的巨大木柱非常古旧,却依然结实,粗壮的纹理宛如饱经风霜的大手,有力地托起这座雄伟的建筑。整个屋檐下都挂有小铜铃铛,有诗曰:“夜深殿突兀,风动金锒铛。”遥想当年,晨钟暮鼓与金铃清脆悦耳的声音衬托下的开善寺是如何的庄严肃穆!

  进入大殿,顿感空旷。殿内空无一物,只有四根粗大的木柱树立其中,略成倒梯形排列。此殿采用减柱法与移柱法建造,这是开善寺最具特色的地方。如果金柱在柱网上正常排列,则应有八根,但为了扩大民众拜佛的空间和整个殿内的视野,将金柱减至四根。整个大殿梁、椽、斗栱相互咬合,浑然天成,如此巧妙的构造让人不得不叹服古代匠人的超凡智慧与创造力。

  神奇的故事 到处传扬

  开善寺命运多舛,饱经忧患。寺院在民国时期就已经荒废,没有了佛事。民国时期大雄宝殿曾用作学堂,在国民党军阀王凤岗统治新城时期还做过军队的修械所、军需库。解放后曾被县粮食局征做粮库。文革期间“破四旧”,许多古代寺院都被疯狂的人们拆毁,而开善寺大殿却因其粮库功能而被保留下来。

  文保所的同志说曾经大雄宝殿内彩画、壁画、佛像巧夺天工,有“碧殿映空,金像耀目,画栋飞云,巧幻不可臆度”之说。佛像正中为观音,两旁有金刚、罗汉,佛座中藏有经卷。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还有佛事活动。民国年间,因改大殿为教育馆中心堂,除石刻像外,佛像全部毁掉。后彩画亦剥落,壁画用白灰涂掉。听到这里,记者一行人惋惜不已,留存千年的精美辽代壁画就这样被随手涂掉了。那些人手轻轻一挥,抹掉的便是一方历史的瑰宝,而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历史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疮疤。大殿后殿门曾被泥墙垒死,后来人们在夹壁墙里发现了一尊彩绘汉白玉千手千眼菩萨造像,雕刻细腻,技法娴熟,雕像庄严肃穆、栩栩如生,是国家一级文物,现在保存于高碑店市文保所。

  此外,据介绍,开善寺附近有地道,记者猜测可能就是与本报曾经报道的雄县宋辽古战道相连。关于地道还有一些神秘的传说,在一些传统戏曲中传唱着。开善寺的一位临时工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了河北梆子传统剧目《五梅驹》(又名《火焰驹》):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大将军党白雄被奸相严嵩陷害,嘉靖皇帝要满门抄斩。在兵部员外郎杨继盛的帮助下,党白雄逃到新城县开善寺,出家当了和尚,后成为方丈。党白雄在开善寺招兵买马,准备锄奸复仇,为了不致暴露,在寺内开凿地道。后来,杨继盛也被严嵩陷害,满门抄斩,只有女儿幸免,杨小姐深夜乘他父亲的宝马五梅驹(马身上有五个像梅花似的毛旋窝)逃出京城,夜宿开善寺。党白雄认出恩人杨继盛的坐骑,与杨小姐相认。次日,党白雄派人护送忠臣之女回到老家——容城县小河召村。想不到一座古寺竟然也记载着历史的忠奸恩怨。

  世人的目光 见证重光

  在一旁简陋的陈列室里,记者看到了大殿旧时的照片。陈旧,苍凉,屋瓦破碎,墙体斑驳,宛若垂危的老人。其中一张泛黄的照片上,两个学者模样的人在殿前细致勘测,据工作人员说,其中一人就是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看来这座大殿在几十年前就曾和大师们结下不解之缘,1936年10月,建筑学家刘敦桢先生携营造学社同事,沿平汉线南下,对河北进行古建筑调查,开善寺是第二站。开善寺大殿经刘先生考证为辽代木结构建筑,是我国现存八大辽代木构建筑之一。

  历经沧桑之后,开善寺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生。鉴于其巨大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自2000年起,国家文物局开始了对开善寺的修缮保护工作,由河北省文物局古建所负责实施,对其进行重点修复,按照“局部落架,保持原状”的原则对大木、墙体、地面等部分进行修缮。截至目前,国家已累计投资480万元,大雄宝殿主体的修缮工程已完成,大殿初现当年风貌。有关部门根据史料记载,还在寺院两侧挖掘出被毁的伽蓝殿和祖师殿地基。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曾经肃穆庄严地开善寺会重现在人们面前。

  采访结束时,因为需要复印一些关于寺院的文字资料,记者来到镇上一家复印店。当街一间不大的门脸,一块木匾上书“悦泉斋”三个墨字,没想到一个普通小镇上的复印店居然有这么一个古雅的名字。这家复印店同时还是个小书店,几副书法作品颇有风骨。年轻的店主听说我们是来采访开善寺的记者,坚持不收钱。开善寺的保护正是有赖于那位临时工和这位年轻店主的这种强烈的古建情结吧。

  大殿往北不过几十米的距离,就是新城老城的城墙。记者站在大殿东边的月台向东北望去,只见一道已近倾坯的夯土墙延伸而去。墙体并不高大,在斜阳余晖里孤零零地横亘在荒凉的田野中。记者不禁顿生疑窦,那么矮小的城墙是如何在过去的战争年月抵抗金戈铁马呢?或许它也曾经高大厚实,也曾固若金汤,用自己的躯体保卫过一方水土的安宁。只不过历史的风沙侵蚀了它当年的雄伟坚固,曾经的壁垒终于败在时光的箭镞之下。但是作为后人,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星罗棋布于中华大地上的古迹,因为它们是我们辉煌历史的一部分,是我们文化的根!

  采访:陈新鸿 邢玉樱 葛勇进(实习生),执笔:葛勇进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