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无量心(二)
四无量心(二)
生根活佛
苯教益西寺主供的佛像
学佛的人首先要知道慈悲是什么,慈悲不仅是对受苦者表达怜悯、关怀,也不仅是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痛苦,它更是一种持续和实际的决心,愿意尽一切可能来帮助他们消减痛苦。假如慈悲不付诸行动,就不是真正的慈悲。我们到苯教寺庙时看到降瓦降措佛(佛海与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雕像形象通常是千眼千手的,千眼是用来看守宇宙各个角落的痛苦,千手是用来伸到宇宙各个角落提供帮助。千眼表示她的慈心,千手表示她的悲心,我们都知道也感觉到了慈悲的好处。但进入苯教法门时知道佛法的特别力量在于清楚告诉你慈悲有它的逻辑,假若你掌握了慈悲的逻辑,你的慈悲行为立刻变得比较急切而稳定,普遍而有基础;因为它建立在清晰的推理上,在你学习和体验的路上,会发现它的真理越来越明显。我们修念慈悲并不是追求自己快乐,追求自己快乐,自我追寻,千方百计的自私行为,自我保护,有时会让我们变得非常残暴和孤立。
当你真正看清“我执”和“我爱”时,就会发现它们是伤害别人,更是伤害自己的根源。我们曾经做过所有的坏事,都是因为我们执着一个虚假的自我,以及爱惜那个虚假的自我,使得自我变成生命最亲爱的元素。所有造成恶业的负面思想、行为、欲望都是由我执和我爱所产生的。我们生生世世产生的自我,每一种障碍都是一切轮回痛苦的根源。生生世世里,我执、我爱无明的网,将我们束缚的越来越紧,我们必须解脱我执、打破我爱的迷网。当我们真正了解我执几乎使我们无法发挥无条件的爱。阻塞我们真爱的慈悲的源头。那时候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决心努力去摧毁那个我执和我爱的敌人。要想打败我执和我爱的敌人,必须要靠慈悲,再加上无我的智慧,假如没有慈悲,我们生生世世都无法打败我执和我爱的敌人,所以我们必须要修习慈悲。只有慈悲能驱除嗔恨、自私和任何障碍。慈悲也是一切治疗的来源,假设你得了癌症等不治之症,如果你能够以充满慈悲的心,不仅承担你自己的痛苦,还同样承担其他病人的痛苦,毫无疑问的,你将净化过去的恶业及现在和未来使你痛苦延续的原因。
对恶意恶行病魔的消除没有比悲心更有效的,在西藏曾经有一位苯波上师叫梅贡哇,上师得了一种怪病,是患有龙毒,上师的两个哥哥要求做法事治疗,这时上师正在山上闭关修大鹏鸟的法,对龙做愤怒观想,刹那间上师对龙产生了悲心,说道:“在我身上的龙魔应该被赋予母亲对独子一样的爱心,用愤怒的观想是很可悲的,我要像对待儿子一样对待它。”于是他放弃闭关,去了山脚下,在山脚下遇到一位同样患龙毒的病人,上师对他产生了比对自己还强的悲心,产生了自他换取痛苦的悲心,开始照顾这病人,每天修炼承担别人痛苦的法门和自乐给他、他苦自受与苦乐交换的慈悲心。有一天上师在月光下打坐时,感到鼻子有点痒,过了一会儿从鼻孔里爬出一个蜘蛛到他面前,上师以悲心道:“像你这样的罪孽怎么不住在我这样的罪身上呢?”于是捡起蜘蛛塞回自己的鼻孔,但蜘蛛不愿进去,上师怕蜘蛛受伤害,就用绸缎把它包好并为它发愿,没过多久上师的龙病就好了。上师说到:“对魔和其它的障碍,我们愤怒地去念咒,还不如给他们发不二的悲心加持力更强一些。”
从此西藏古代大师们所知道慈悲是治疗一切的来源,藏民许多人将死于末期疾病之后,就把一切的财物布施掉,前往土场准备死亡。在那儿他们修习承担别人痛苦的法门,奇怪的是他们没死,反而好端端地回家了。所以我们有病,或者痛苦时慈悲最需要,慈悲可以打开你的心胸,慈悲能够消除罪障和驱除妖魔等,慈悲的力量广大无边。另外,苯教的经典里云:“一切苯教的基本法是慈悲,远离慈悲的法门不是佛法。”《般若经》云:“苯教的见地是缘起性空,行为是戒律,根本是慈悲,方便是六度。”所以学佛修心的人不可缺少慈悲之心。慈悲心是学佛的基本纲领。
很多弟子问我:“一切有情的痛苦让我们很困扰,我们确实很想帮助他们,但发现我与很多人的爱心太少,帮不上忙,我们无法展现慈悲,该怎么办?”象雄伟大的佛祖辛饶弥沃亲口讲的施受法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实际帮助你,真正滋养你,让你充满力量,可以净化你的心和打开你的心。
因此,慈悲和智慧的治疗能量,可以影响和转化你所处的情境,施受法是最有用、最有力的。那么,我们如何能修成施受法呢?只有修熟四无量心的话,内心就自然就生起菩提心,自然而然就成为佛,在增巴兰堪大师的《不了义经》中道:“专心修炼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自然而生菩提心。” 所以说发菩提心最初必须要修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悲无量心、慈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
经书里讲解四无量心的过程中从最初悲心开始宣说,但有些佛教论中最初从舍心开始宣说,最初悲心开始宣说的道理也知道,但这里先讲舍心,因为,慈心是愿诸众生远离众苦及众苦因之心,为了使慈心不偏执,要修无量舍,悲心中无生自我与他人区别为殊胜。(待续)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