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成佛引路禅修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4日
来源:不详   作者:生根活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成佛引路禅修

  作者:生根活佛

  走路禅修的来历:走路的禅修法门来自于象雄大圆满《行道的禅修》《灵慧专住经》。象雄大圆满是普贤光明佛传教给无量光明佛和无量长寿佛等人传播天龙人三界。无量长寿佛的应化身辛饶弥沃降生到象雄地方,传教无穷法门之中,所谓佛法的精髓大圆满法门传教给十三位大弟子,三百六十位大菩萨,五千五百位见道与修道的菩萨。辛饶弥沃圆寂涅槃之后,世尊涅槃一千八百年后法太子穆却德珠在象雄地方讲经三年,涌现出大批智者,其中最为优秀者是波斯的智者穆查扎黑、象雄的智者赤托巴匝和呼里巴雅、印度的智者拉达阿卓、中原的智者列党昂波、冲的智者色托解尖,此六人被称为世界六庄严。他们将雍仲苯教发扬光大,传播至大食、印度、中原、象雄、冲等世界各地。而且穆却德珠传教给六位上座大师,在 公元前1136年,吐蕃第一代王聂赤赞普时期密宗瑜伽大师第六代朗卡罗瓦夺结把密宗和大圆满传入西藏。从那时至今吐蕃有了自己的显宗密宗、大圆满、十大明学等自力美满的文化和佛法,而且苯教变为吐蕃王朝的国教,吐蕃王朝静修密宗和大圆满,还有些国王成就虹化身的也有。后来世界上出现了苯教密宗和大圆满的传承十三位后裔、四位译师、八十四瑜伽大师、一百零八位伏藏师、三十余位曼日法师等,把苯教的法脉传接到今天,发扬各地,永留人间。

  特别是《行道的禅修》和《灵慧专住经》属于大圆满耳传法门,历代上师们一代又一代传下来,最后传到末法时代成就虹化的大成就者夏扎哇.扎西降泽。夏扎哇传教给我的二舅爷,人们被称为亚珠喇嘛,他的真名叫德孜罗布(持法宝),他是虹化身夏扎哇扎西降泽的大弟子之一,他喜欢独来独往,不管什么样的情况,晚上从来不睡房间里,他每天晚上坐在山洞里、或者湖边以及大树下静坐禅修而过夜。我对他影响最深的是,他走路时,抬起头,眼看远处,身体非常直,走路稳定而沉重,走路从来不说话,当地高僧都悄悄地说,亚珠喇嘛很了不起,走路也可以禅修。当时我对禅修是个迷。但我一点奇怪的是,七十七岁的亚珠喇嘛经常在生产队里砍树、背石头、割青稞、种地等工作,晚上静坐禅修,但他的身体那么好,精神状态都超越比他小的老人,为什么?当时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迷。

  我六岁时,二舅爷每天有空,把我带到山洞里,让我坐在他的面前,他就翻书念经,当时我什么不知他在念什么,但不敢问,因为他经常跟我说:“该问的问题可以问,不该问的问题不要问;该说的话可以说,不应该说的话不要说。”当时我很小,我不知该问与该说的是什么?不应该问与不应该说的又是什么?就像哑巴一般坐在他的面前,所以没法了解他的心事。他每次念完经后,经书放到我的头上,当时我不理解他的意思,后来才知道他给我传法与灌顶。他经常给我说:“说话要分寸,走路要步寸,做事要心寸。”他解释的意思,对上面人说话要小声、要客气、要尊重,对下面人说话要关爱、慈祥。在谈事不能开玩笑,在玩笑的时候不能谈事,这也是修行。走路时不要东张西望,眼看路,心也要看路,不要胡思乱想。走路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步寸也不能大,也不能小,要平衡地走路,这也是养身修行。做事要认真思考,坚持不懈,但不能太过的执着与追求,做事不能想得太简单,意外事故是自然避免的,心里做好准备,这样对人的精神有好处。他教了我不少关于走路禅修的法门,当时我很小,我也不懂,也记不清楚,很多修法忘记了,现在觉得太可惜了。后来我21岁时,拜雍仲邓登为上师,求学大圆满,雍仲邓登把《大圆满象雄耳传四类法》全部亲口传给他,而且把心传、耳传、口传、文传等等的传承,另外接受苯教大圆满《三身自显法》等显宗、密宗、大圆满的传承。后来有一天,大师说:“你应该多修《行道的禅修》和《灵慧专住经》的法门,你的舅舅也修这些法门,他应该传过你的”。雍仲邓登上师开始亲口传教给我这些修法。

  走路禅修的方法

  现在开始我就讲走路禅修的方法,走路的禅修,也就是“行道的禅修”和“行走的禅修”。我的上师们经常说,做任何一方不能强化与过度,闭关自守太过也会得禅病心乱,静修打坐,世俗的每件事都不能强化过度。他们经常提倡最好修法,是我们四威仪(行、住、坐、卧)应用修心道路上。今天我这里首先讲行走的禅修,当你的妄念太多时,行走的禅修也有组于让你的心更平靜,而且借用了很多珍贵的时间。

  四威仪之中的“行”就是走路,大家会觉得,走路谁还不会呢,我们走路最多走的端正一些而已。但雍仲邓登上师的意思不是那么回事,他说:“走路要有威仪。” 大师让我先走三十步,然后他自己走了三十步,我觉得我们走路不一样,可到底有什么区别?我也没有那个心地去判断和思考。上师就说:“不光是要走好,还要走正,更要走得稳重………”开始讲以下几个问题:

  1、走路时,不能紧张,全身的肌肉要放松,

  2、眼睛观脚前一米,或者多一点的地方,不可乱看,一是可以观察脚下是否有虫蚁,以免踩杀,二是收摄住眼根。

  3、呼吸时自然呼吸,脚掌不要偏。更不要有脚后跟拖地这样的习惯。

  4、你的身体和脊椎保持挺直

  5、让你的喉咙稍微往下收

  6、让你头的重量,就这么自然地安住、放在脖子上。

  7、让你的手自然下垂或放松交握:或者自然放松。

  8、让你的心轻松地专注在脚上:就是把注意力放在脚上,于是我们的心,也会往下沉,这有助让我们掉举的心专注;

  9、然后就开始走路了。第一种方法是慢慢地走,只是把专注力放在脚上。抬脚时,从抬脚到落下的每一步要分成三个动作,心里要念念觉察和观照到其动作,更细的经行可以达到六个动作。这三个动作分别是,脚后跟起,脚抬起至悬空平缓划过,前脚掌落地。

  10、你行走时,心专注在脚上,如何把我们的专注力,放在脚上呢?就是不要太紧张,是很放松的,只是知道自己在走著路以外不是很强烈地去专注。

  最关键是,雍仲邓登上师亲口告诉我“行路不光是走路,而是心路。”我们觉察到里面肯定会有很深的意趣。究竟这个“行”要行到什么地步,到底有什么意趣呢?这里讲的行就是“行步”,那么行步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就是眼睛观脚前,行步要自然呼吸,自然地走步,自然专注在脚上,脚下地要轻,轻到不要去惊扰别人的地步。心也跟随脚轻轻的,放松的,自然的把觉知放在你的脚上,这就是上师讲的“心路”。如果你轻轻走路,你的心无法专注到脚上,那只要快步走,就像沒有肌肉一样地走著,不能紧张,全身的肌肉要放松,眼睛观脚前三米,或者十米多点的地方,不可乱看,同样专注力在脚上。如果你在草原,或者地方宽阔,没有机器与动物的地方,你可以眼睛看著天空而走著,这样走著时,你的心安住在空中,或者专注力放在虚空上,这有助于无所缘的禅修。我们无论怎么样行走,我们也可以在走路的時候保持觉知。

  如何保持觉知呢?雍仲邓登上师他讲完之后,诵经,最后他把经书放到我的头顶上,念了很长时间,我知道他在念传承的仪轨,我心里法喜充满。从此他经常教我走路时,重要讲心如何平静,身躯如何放松,意识如何安住等教了不少神秘的诀窍。

  雍仲邓登大师说:“身体平静是身心平静的基础;心理平静和情感平静是身心平静的核心;精神平静是身心平静的支柱,身心平静是觉醒的根基。”大师又说:“我们的身、心、情、欲都平静才是真平静。”

  身体平静:首先我们要学会自身平静,然后要学会运动平静,最后要学会生活平静。自身平静:我们慢慢地注意自己身体的头、肩膀、手臂、手、腹部、腿,最后一直到脚趾。每一个角落与不同的部位。让身体的某个部位都很紧张,我们的意识专注在你紧张的部位,保持一会儿,然后快速地放松。如果你的身体有病,或者不舒服的地方,你的心专注在那个角落与部位,然后给自己说要放松,让自己的意识放松,呼吸要自然,你就进入放松的状态,渐进你的身体放松了,实际上,你的意识放松了。如果你还是无法放松,你就有病,或者不舒服的地方观照空,什么都没有,一片虚空般,这时候你的身体自然就放松的。如果你想让自己更舒服一些,你闭上眼睛,呼吸自然的空气,你听到的,味到的,心里的一切归回虚空之中,你的身体自然就平静下来。然后慢慢地睁开眼睛,看蓝蓝天空,或者自己喜欢的图片,你的意识按住在它上面,你感觉到自己身体放松了,要保持。

  运动平静:你的身体放松了,你就慢慢地站起来,然后轻轻的行走,按上面所讲“行走的禅修”的方式走路,你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是多么的轻松;然后你慢慢的坐下来,你已经学会了如何让自己的身体平静和放松了。你睡觉前这段时间是练习呼吸法最好的时刻,可以释放一天的压力,给自己默默地说,紧张和压力都已经过去了,我应该安静的休息与睡觉了,如果你眼前出现不良好,或者忘不了现象时,一切都是虚幻的,假有的,都是虚空一般的,然后给自己祈祷,做过好梦,释放一切事情,这样睡觉。我们的意识力专注在自己的运动上,这样一来我们的身体自然就放松了。你会感觉到身体变得很放松,你的意识慢慢集中在某些事物上,自己越来越平静。我们今天所学到的方法,也能应用到别的时间,或者别的事情上,特别是当我们焦虑,担忧、烦恼和恐慌时。我们练习得越多,就越容易在需要的时候变得更安静或更放松。

  生活平静: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不平衡的,不公平的,不正常的,不讲道理的,不公道等引起我们的生活不平静,我们的身心也无法平静。所以我们在生活里要学会冷静、满足、少欲、朴素、简单等,生活是外在的元素,它无法动摇我们的意识,但我们的意识无力保持自己的原址,跟随外景而跑,身心就不平静,如果你能意识不跟随外界而跑,外资的东西无法摇动我们的意识。所以我们的生活要学会平静如水。首先你观察自己生活的每个角落,你发现都很紧张,然后你的意识专注在你紧张的生活部位,保持一会儿,然后快速地放松。比如,你在恶劣的环境,或者艰苦的生活之中,你的意识专注在恶劣的环境之上,让自己生起恶劣与讨厌,讨厌得想离开那个环境,这么紧张与讨厌的时候,你观察谁在讨厌,谁在不喜欢,这样观察之后,你内心放下讨厌之心;把恶劣的环境认定自己最喜欢的环境,最美好的环境,自己喜欢它,觉得很舒服,这么冲动喜欢的时候,你内心彻底地放下对环境的爱好,然后给自己说不要讨厌,也不要喜欢,我要放下,让自己的意识放松,呼吸要自然,反观自己的喜欢和讨厌到底是什么东西,这样你就进入平衡与放下的状态,渐进你的身心都放松了,你的生活自然就平静下来。

  心理平静:就是心灵的宁静,对人生和事物看得开,心灵宁静来自于心理平衡,对人生世事“看得开”。只要你的心情平衡与愿意,你当下就心理平静。现在人们生活在经济成长迅速、科技文明发达、物质富裕的现代,精神食粮却相对的匮乏。当身心受到外在环境种种的压力,或挫折伤害,无法调适克服时,心理则易生病,产生苦闷、燥郁,你的心无法平静下来。前面已经讲过生活平静,我们在生活平静上修炼心理平静。心理不平静的根源就是佛教讲的五毒,就是贪、瞋、痴、慢、疑与嫉妒。五毒是轮回的种子,心理的疾病,痛苦的根源,谁也五毒谁无法心理安静,健康快乐。如果你能抛弃内心的贪、瞋、痴、慢、疑与嫉妒,你的心理自然就平静下来,心理的一切疾病自然就治疗好,痛苦自然就断掉,帮助人类建立健全的身心,享受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如何才能心理平静呢?在我们的心理每个角落都有贪心、或者瞋恨、或者愚痴与无明、或者傲慢自大、或者疑心不正,或者嫉妒与计较等引起我们的心理不平静,我们的身心也无法平静。

  所以我们要学会治五毒,修心养身。首先你观察自己心理的每个角落,你发现自己很紧张,然后你的意识专注在你紧张的心理部位,保持一会儿,然后快速地放松。比如,你爱上一个人,或者喜欢一件东西,你的心开始就不平静;心理就有了病;为了获得他而痛苦。你应该你的意识专注在你爱人的身上,让自己生起欲望与邪欲,爱得自己身心发热,这么紧张与欲爱的时候,你自己的心放在他的身上,或者自心的爱与贪婪之上,看自己的爱和贪婪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哪儿?这样观察之后,你找不到它们,你觉得自己是个很可笑的人,这时候,你告诉自己,我要放下,你从内心放下爱与贪婪。此后,你就把最爱的人当下看成仇人,认定他是杀自己亲生父亲的敌人,让你自己生起愤怒与仇恨,恨不得想要他的命,这么紧张与愤怒的时候,问自己,恨与愤怒到底是什么样,什么样的东西,在哪儿?这样观察之后,你告诉自己,我要放下,你内心放下恨与愤怒,最后给自己说不要恨他,也不要爱他,恨和爱不是他给我的,而是我自己心里产生,没有真正的恨,也没有真正的爱,都是假的,我要放下,让自己的意识放松,呼吸要自然,这样你就进入平衡与放下的状态,渐进你的身心都放松了,你的心理自然就平静下来。

  如果你还是无法放松,你就把仇人亲人,或者生活之中一切不平静的地方观照空,什么都没有,一片虚空般,这时候你的心理自然就平静下来的。就这样把自己心理的每个角落都正面和负面两方面去修。最关键是观察它们是什么样,在哪儿等的问题在于。我们还要学会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等做人的基础,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等学佛的基础上自己的心态调整,你的心理自然平衡、自在、平静下来的。你的心理平静下来,精神和情感都自然就平静下来的。主要我们要学会静坐,如果你能静坐,我们的身体、心理、情感、精神平、身心都平静下来,这样一来,自然生起觉醒与清静的智慧,自然归回原始的清净状态之中。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