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白马驮来“中国第一寺”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4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红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白马驮来“中国第一寺”

  □ 李红军

  开栏的话:1961年3月4日,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0处)名单公布,其中涉及宗教类(主要是佛教)的石窟寺(单列,共14处)及其它摩崖石刻、石碑、寺塔、寺庙等共计60余处。时至今日,这些文物保护单位很快走过了半个世纪。50年来,它们得到了怎样的保护?在新世纪的今天,它们又将向世人展示什么样的风貌?为此,本版特开设“回望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宗教”专栏,引领读者寻觅宗教圣迹,感受深远而丰富的宗教文化。

  两位高僧带来佛教文化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12公里处,它的建立与1900多年前的两位印度僧人有莫大关系。这两位僧人就是摄摩腾、竺法兰。

  据东汉牟子的《理惑论》及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等记载: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中见一金人,身高丈六,在皇宫的庭院中飞翔。第二天,汉明帝就召集大臣,讲了自己的梦中所见,并问大家是吉是凶。太史傅毅回答说:“臣听说西域国有位神,这位神的名字叫佛,佛的形象同陛下所梦见的一样。”汉明帝听罢,立即派大臣蔡愔、王遵等18人出使西域,拜求佛法。蔡愔、王遵等奉命西行。在大月氏国(在今天的阿富汗一带),蔡愔等人正巧遇到在当地游化宣教的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大师,并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白毡佛像,于是就诚恳邀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土弘法宣教。

  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使和二位高僧用白马驮着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对来自印度的二位高僧自是重礼相待,并将他们安置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第二年,也就是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城西兴建寺院。为了铭记白马驮经之功,便命名这座寺院叫白马寺。自此,在东土大地,洛河之滨,天子脚下,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佛寺——洛阳白马寺。正因为此,洛阳白马寺被称为“释源”、“祖庭”。

  白马寺建成后,摄摩腾、竺法兰二位高僧就移居于白马寺翻译佛典,讲经说法。他们在寺内清凉台上共同译出了我国第一部汉文佛经《佛说四十二章经》。其后,佛教就在我国传布开来,日趋兴盛。

  一座保护与发展同步进行的寺庙

  1900多年,弹指一挥间。1900多年中,多少世事更替,朝代兴衰,人间轮回,物是人非,烟霭飘渺,然而,位于古都洛阳东12公里处的白马寺依然巍峨。白马寺北依巍巍邙山,南望清清洛水,在古柏苍松掩映之下,钟声常鸣,法香远溢,一派佛门净土特有的清幽气象。

  白马寺被中外佛教界公认为“中国第一古刹”,是我国佛教文化的发祥地,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白马寺再次受到关注。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和关怀白马寺的管理和建设,先后于1952年、1954年、1957年、1959年拨专款对白马寺进行重修。

  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2年,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亲王参观了白马寺。为了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周恩来总理亲笔批文,从故宫调拨一批文物给白马寺,同时对白马寺进行了大修。1983年,白马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寺院。1984年,白马寺正式移交僧人管理。

  从1999年10月始,白马寺投资2000万元进行了大规模的内外环境治理整顿。今天的白马寺旅游区占地面积达200亩,寺门前绿草如茵,开阔平坦,寺院内苍松翠柏,花香四溢。白马寺内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从山门方向往里走,你会先后看到五重大殿,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从前到后,各殿的建筑依自然地势渐次升高,使主要建筑层次分明。中轴线两侧为附属建筑,左右对称。整个建筑群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充分体现出我国古典建筑的风格。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5月,白马寺西侧的印度风格的佛殿落成,这是印度政府在国外捐建的第一座佛殿。总高21米、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的佛殿为白马寺更添风采。

  古寺钟声中的祥和生活

  白马寺的一天以晨钟为开始,暮鼓为结束。

  今天的白马寺除了有全新的建筑,也已经具备了现代文明特色,制定了一整套制度化管理体系。1988年,白马寺根据佛教丛林制度,在住持以下设库房、客堂、维那、衣钵四大寮口,负责寺院具体事务,并在每年农历正月及七月举行“请职”、“退职”、“圆职”仪式,以促进在职者各负其责。

  1991年,白马寺根据《汉传佛教寺庙管理试行办法》和《汉传佛教寺庙共住归约通则》,设立了白马寺民主管理机构,并制定了《白马寺常住工作制度》,内容包括僧人守则、寺庙管理制度、上殿过堂制度、财务制度、治安制度、消防安全制度、医疗卫生制度等。

  古寺肃穆,钟声悠远。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12月31日夜至次年1月1日凌晨,白马寺钟楼前都要举行隆重的“马寺钟声迎新年”活动。如今,“马寺钟声迎新年”已成为洛阳传统的大型旅游活动之一,吸引着大批来自国内各地以及日本、东南亚等地的游客。

  站在白马寺山门前可以看到,“白马寺”3个字柔和祥润,闪着金光。白马寺回忆着过去,也拥有着现在。这个中国佛教的“释源”、“祖庭”,这个经历了1900多年荣耀和失落的寺院,依然具有无限的包容性,依然具有无限的开放性。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