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浅析中国茶文化对日韩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7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张栋梁 韩宏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浅析中国茶文化对日韩文化的影响

  张栋梁 韩宏

  (1.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杭州310058)

  摘要:“精茗蕴香,借水而发”,茶文化是古老神秘的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茶与茶文化的古老发源地,在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韩国的过程中,对日韩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又是一个中国茶文化与日韩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

  关键词:茶文化;茶道;茶礼;中国;日本;韩国

  中图分类号:TS272:112;K891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0577-8921(2006)02-115-03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传说茶叶作为饮料,始于公元前2737年前的神农时代,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这在《史记·三皇本记》、《淮南子·修务训》、《本草衍义》等书中均有记载。炎帝是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他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创造者,缔造了中华古国最早的文明。

  中国早在3000多年前便已开始栽茶、制茶;2000多年前茶叶就已成了商品;但茶作为一种文化,其体系的创立当在唐代。唐朝陆羽《茶经》的问世,是唐代茶文化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茶经》一出,“天下益知饮茶矣”(《新唐书·隐逸传·陆羽》)。茶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提高了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其蓬勃的生命力,感染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并在这个古老文明的国度不断得到继承和发扬。同时,中国茶传往世界各国,对许多国家的文化、礼仪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公元五世纪,我国茶叶开始输入亚洲的一些国家,十七世纪运往欧美各国。在中国茶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其中对日本和韩国的情况尤为引人瞩目,中国茶文化对日韩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国茶与茶文化传入日韩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是最早发现、利用、栽培、加工、饮用茶的国家,有“茶的祖国”之称。在浩渤的古籍之中,有关茶事的记载、茶的历史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时至唐代,随着国家的统一与繁荣,茶文化已基本形成,著名的茶圣陆羽在780年所著《茶经》中概括了唐以前有关茶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内容,特别探讨了饮茶的艺术,并把儒、道、佛三教思想渗透到饮茶过程之中,首创了中国茶道精神,对推动世界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唐代盛世,华夏茶叶科学与茶文化水平已较为发达,世界各国来华游学取经者颇多,如印度、东瀛、高丽、锡兰、高加索等国家,来中国觅取茶树种苗,模仿吸纳茶文化。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曾多次指出:日本今天的茶叶生产,是唐代来华游学取经的最澄和尚带去手抄本《茶经》和茶树种苗,才广为繁殖和发展起来的。

  日本、韩国(泛指朝鲜半岛)都是文明发展较早的东方国家,与中国文化同源,以中国文化为母本,各种礼仪多效仿中国,这在文献和日韩的文物发掘中都得以证明。文献中有关茶及茶文化的输入、输出也都有较详记载。文献研究表明,最初中国茶输入日韩均为清饮茶,其时间恰与中国茶圣陆羽创立茶文化相衔接。物质的输入加上文化的渲染,产生的影响极其深远,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

  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南宋时期,被日本人尊为“茶祖”的禅师荣西,曾二度到中国学佛,回国时带回了种茶技术并发扬了中国茶道,后由高僧千利休把茶道推广到民间,成为颇具特色的日本传统饮茶习俗。茶道是一种综合文化艺术形式,是一种以饮茶为手段的礼仪规范,程序完善复杂。日本茶道逐渐形成了“和、敬、清、寂”的核心。

  有关中国茶籽传入韩国,在《三国史记》和《新罗本纪》的兴德王3年(828年)中就有相关记载。之后,中国茶树在高宗22年(1885年)是从中国清朝时期的九江道引入。韩国把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农氏喻为茶圣,同韩国种茶、饮茶、茶文化息息相关。高丽三国时代已有植茶之说,至七世纪出现饮茶习俗。从新罗时代就有茶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并成为民族文化的根。神农氏的光辉业绩也为韩国人民怀念,高丽五行献茶礼就是以茶祭炎帝神农氏的一种方式。

  2 国茶文化对日韩文化的影响

  茶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起源于我国,并以其独有的姿态和地位展现在世人面前。茶文化精神是以人为本,以和为贵。茶文化美德是以茶为涵,修生养性。茶文化是以茶叶为主体,包含茶叶人文和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是人文和社会学科的结合。我国古代茶文化之花可谓遍地开放,在世界各地显示出不同的文化风采。但真正把茶融入一个民族的生活,成为举国上下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并且使“茶”上升为“道”与“礼”,以致成为一个国家文化代表的,却只有日本与韩国(朝鲜半岛)。

  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首先创立茶道概念的是十五世纪奈良称名寺的和尚村田珠光。1442年,19岁的珠光来到京都修禅。村田珠光制定了第一部品茶法,因此被后世称为“品茶的开山祖”,珠光使品茶从游艺变成了茶道。中国茶文化对日本的渗透和影响无疑是决定性的。在日本适宜的自然、社会、心理、宗教、人文等条件下,日本茶道在思想方面融佛教、道教、儒教为一体,在形式上囊括了各种生活艺术的总汇。日本茶道讲究典雅、礼仪,使用的工具也是精挑细选,品茶时更配以甜品。茶道超脱了品茶的范围,日本人视之为一种培养情操的方式。茶道成为了日本文化的结晶与代表,同时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规范和心灵的寄托,成为应用化了的哲学、艺术化了的生活。茶道中的“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的哲学思想,不对称、简朴、素淡、枯高的美学思想,以及平等、互敬、恬淡的道德观念,独坐观念的自省精神,是日本茶道的特征。

  日本的茶道规程烦琐,从茶叶研磨的粗细到主持人动作是否规范,以此表示对来宾的尊重,体现“和、敬”的精神。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提出“和、敬、清、寂”的基本精神,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日本茶室有大小两种,而小茶室比大茶室更能体现简单、朴素、静寂的风格,所以成为茶室的正宗。茶室的修建力求给人一种亲切、谦和、平淡的感觉,充分体现了主人和客人的道德风范。

  日本民间以茶招待客人极为考究,“茶道”的根本精神“和、敬、清、寂”中,“和”是提倡友好和平;“敬”是尊敬长辈、敬爱朋友;“清”是心灵洁净,心平气静;“寂”是闲寂幽静,安稳舒适。崇向“茶道”之美,茶质、水质、环境优良是饮茶者善性的首要条件。因受中国茶文化的影响,朝鲜半岛的茶文化在

  三国时代以饮饼茶为主,高丽时代是碾茶,朝鲜时代是叶茶。朝鲜半岛的茶文化,既有独创性的人、神、佛茶礼组成的茶文化,又有模仿水递、铭战等的茶文化。其中在独创性的条文化中,新罗花郎的茶具、高丽青瓷的象嵌技法和黄金比例、茶军士、率先提倡的茶禅三味、茶时、茶童茶房奉职、茶神契节目等,其独创性尤引以为豪。

  3 国茶文化与日韩茶文化的交融

  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轴,融儒、道、佛为一体。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以德为中心,注重人的思想、品德和个人的修身养性,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和诚处世,敬人爱民,化解矛盾,增进团结,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通过参与茶文化和茶事活动可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以便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情绪来完成自己的工作,迎接新的挑战。中国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对于提高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有明显的作用。

  中国茶文化传入日韩的过程中,在影响日韩文化的同时,不断与日韩茶文化交融、渗透。日本、韩国的茶道源于中国,却各自具有本民族的风味,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涵。

  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同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也是日本人民心灵的寄托。日本茶道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中国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是顺理成章的。而中国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神仙世界很有渊源关系,作为艺术层面的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美学精神便成了一种传统。

  恰如日本定型400多年的茶道精神“和、敬、清、寂”,韩国定型茶礼的基本精神为“和、敬、俭、真”,传承了中国茶文化的主旨,体现了心地善良,以礼待人,俭朴廉政和以诚相待。高丽五行茶礼气势宏伟,规模更大,展现的是向茶圣炎帝神家氏神位献茶仪式。高丽五行茶献茶礼是国家级进茶仪式,反映出高丽茶法,宇宙趔和五行哲理,是一种茶道礼,是高丽时代茶文化的再现。茶礼全过程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民族风情。

  韩国1995年进入发达国家行列,韩国茶礼随之蓬勃发展,高丽五行茶礼成为国家级敬荣仪式。茶礼对现代文明和社会进步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人的道德修养、人格和自我完善以及和睦的人际关系都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茶文化历史攸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深刻渗透和影响了日韩茶文化并与之交融,使日本茶道和韩国茶礼又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程式。但是从总体上来看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精义,都是健康向上的。

  4 结语

  在全球一体化的影响力日益趋强的影响下,中国茶文化在国际交往中,将面对着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中国茶文化无疑可以为世界提供一种“和”的意境,将古老文明和东方文化的魅力展现于世人的面前!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