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正文解析(一)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0日
来源:不详   作者:生根活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正文解析(一)

  作者 生根活佛

  “观自在菩萨”是《心经》的开始句,也是这部经的正文解释。简单地从字面解释:“观”的意思是观照及看,观照宇宙和人生的真理及自己的心,“自在”是自己的心自由自在,“菩萨”就是菩提萨埵,就是佛道成就者,合起来讲就是,观照自心,获得自由自在而成就佛道。

  心意解释:观自在菩萨,观什么?观自己的心;自在什么?自己的心要自在;菩萨是什么?佛道成就者,我们要观自己的心,才能使我们的心自在,我们的自心自在才能令佛道逐渐成就而圆满。所有的菩萨都是观照宇宙和人生的真理,观照自己的心,认识到诸法和自己的本性,万法皆空的大道理,才能进入见道,逐渐圆满福德而成就佛的。所以观自在菩萨就是觉悟一切诸法的本性空和明心见性的人。

  要义解释:所有的菩萨都可以叫观自在菩萨,为何呢?这里详细地解释一下观自在菩萨的意义。可分三个部分:1、观,2、自在,3、菩萨。

  【观】是看的意思,但是这个“观”字,有“观照”和“观察”两种的意思,观照是照看; “照看”是用眼光来看;“观察”是用心光来看。眼光来看这个说法大家都知道,用眼睛光照的能力来看东西,但眼光看东西是有限的,眼光看不到的东西很多,所以眼光看不到不能代表没有。心光来看这个说法很多人不理解的,心光看东西指的是用心来看东西,心光看东西是无限的,世界上没有心光看不到的东西,而且心光看不到的东西可以说绝对没有。那么心光是什么?心光是我们的心中本来就有观照万法的一种力量的光,这个光是自己真实中本来有的光,是原始、清净的,无垢的、是无形的、是无相的。心经里讲的观不是眼光看,而是心光看。那么,心光看什么?心光看自己的真性,真性是什么?真性就是我们自己心中的如来藏,就是佛性,心的本性。我们的心光看心的本性之前我们必须要认识心和心性的区别,“心性”是一个词,是心与性质的结合词,心和它的本性及性质结合起来叫心性,在苯教史上有两大观点,一是性寂与本性,二是性觉与自性。性寂与本性是 “心性”的原始清净,客尘无染,是安静的方面;性觉与自性是“心性”任运成就,自明自悟方面。心性和心法的区别,“心性”是无为法,是涅槃的,是本净的。心法被染污是有为的,“客尘”就是心法的异在物。 “性觉”义认为“心性”义不但是本净,也是本觉之义。心性寂指的是心的本性,心的性觉指的是心的自性。有些学者认为心的本性是佛性,自性是菩萨。但心的自性有清净和染污两方面都有。心性指的是心的自性自我显明和本性原始清净,心性就是佛性、成佛的本性,也是法身佛。

  我们每个人都有心,心有清净和染污两方面,清净方面是佛性,人人都有佛性,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佛及觉悟。染污方面是执着,众生都有执着,所以众生都在轮回里迷惑而痛苦。三界六道里的所有众生都有佛性,一切众生的佛性总是圆满具足。诸佛的佛性和众生的佛性平等而圆满,众生在无边的错乱中,也无法污染到他们的佛性,可以将众生的佛性比喻成天空,众生的凡夫心可以比喻成云。有时候,天空完全被云所遮蔽了,我们抬头往上看,很难相信除了云之外,还有其它。但我们到云上面的时候才会发现云上还有无垠的蓝空。我们的凡夫心也遮蔽着我们的佛性,所以我们反观自心的时候也很难相信除了凡夫心之外,还有其他。但我们按照佛法去修行,总有一天发现会凡夫心以外还有原始清净,任运成就的佛性。

  依据《道地灯光》记载,众生的凡夫心有善的方面和恶的方面,十善、戒律和发心等善如白云,五毒及十恶如黑云,善和恶的念头都遮蔽佛性如白云和黑云都遮蔽天空,所以我们把善和恶的念头必须要化解以及解脱,才能见到真正的佛性。

  佛性究竟何在?它就在我们的心性之中。心性何在?它就在我们的凡夫心上,心的本性及法性就是心性。我们的佛性就是原始清净、自然开放、自由和无边无际、它远离污染或腐化、本就纯洁,不能用净或垢的观念来形容它。我们说心性如天空,只是譬喻而已,天空根本不能谈为心性,佛性只是无瑕无垢的现前觉醒,知晓一切,空无体性,浑然天成,清明圆净。

  我们的佛性是什么样呢?根据《大圆满》记载,我们的佛性没有文字可以描述它,没有例子可以指出它,佛再大的智慧也无法创造,众生再聪明也无法改变,轮回法再毒也不能将它破坏,涅槃的法再善也不能使它更好,它是原始清净,任运成就,没有染污,无因无缘,无形无相,无生无灭,纯净灿烂光明,超越思议的心,这是诸佛的心,它只是自然洁净地看着自己。

  那么,如何认识心的本性呢?只有一个方法,反观自心,就是心光往内看,自我认识觉悟本性,因而摆脱烦恼、痛苦及死亡的恐惧,帮助我们体悟生命的真相。往外看,永远改变不了我们对于生命和心的态度。我们做事以及修习一样都要反观自省,需要敏锐的洞见和勇气,等于全盘改变我们对于生命和心的态度。(待续)

  思考题:1、佛性究竟是什么?

  2、反观自心能见到佛性吗?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