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概述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0日
来源:不详   作者:生根活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概述

  作者 生根活佛

  (接上文)我们学佛修心的目标是要从痛苦走向快乐,从负面走向正面,从我执走向无我,从病痛走向全愈,从恶道走向善道,从迷惑走向光明,从轮回走向涅槃。我们的痛苦、病痛、恶道、迷惑、轮回等负面的来源就是自我的执着;快乐、健康、善道、光明、涅槃等正面的来源就是无我的智慧。如果在当下我们已经处于正面的心态,就要学习如何维持和欣赏它。我们越放下执着,就越会感觉比以前好。假如有负面的心态,就要学习以及体悟无我。我们越执着,执着的力量越大,我们就在执着的掌握之中,难以放下欲望。相反你越放下欲望和自我的执着,就越会感觉快乐,越没有病痛,越走向光明,越具足圆满涅槃的功德。我们放下与放松对于自我的执着,千万不可以太猛烈,而用温和的手段去放下比较好。做任何事都一样不能冲动,也不能太极端,太极端做事不安全,不会圆满。耐心及温和的手段去做事一定安全,圆满成功。我们在修行漫长的旅程中,耐心及温和是非常重要的。初步修行者也一样,从小小的进步慢慢走向大进步,你就可以变得强壮而有力量。我们放下对自我的执着,觉悟无我也一样,从多一点点放下小小的我执,自然就从点滴体会从无我走向觉悟无我的道路,最后达到自己的目标——无我的大智慧,才是真正的治疗。我们还是禅修、入定和观心的新手,就必须务实一点,通过自己师父的指导和通过学习对佛法的了解,自己详细地思惟、研究、辨析的体会来看清应该走的正道。你光看清正道还无法觉悟,必须要以实际行动来改变自己的负面,实事求是地修行正面,但要保持和坚持开放的态度,精进地禅修,安祥地入定和清净观心也可以帮助我们在修行路上快速前进,但要知道修、定和观不是真正的觉悟程度。修行的最高层次和最关键是,必需要达到远离“修”和“不修”、“定”和“不定”、“观”和“不观”分别的境界,这是最高境界,要达到最高境界,需要最上乘的向导,那就是我们内心的智慧。我们的智慧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并不是天才。比如,现在有些人慧根很好,但他不是天才,他的慧根也是前世积累而来的。我们入定和观心都有很多方法,从很短的修禅时间慢慢走向很长时间,用一种方法进入,多一点点放松,多一点点安静,慢慢走向光明的大路,这些都是治疗的方法,所以觉悟是治疗。

  对于人间的观点来看,真假真实存在,真是真,假是假,真假分明的人总算聪明人,真假分明也是重要性,我们的凡夫心觉得真的东西当成真实存在而实有存在的物质,或者独立实体,从心理来说,真假之分也是刺激精神的一种妄念,执着真相、真情、真诚、真事给人造成精神上的的创伤和不良的情绪。

  从大圆满的观点来看,真假之分也是一种执着,真假都并不是真实存在,它们不是固定或坚实的,而只是由心贴附上的一种指称,也是心里产生的一种妄念。达到大圆满以及禅修最高境界时不会有真和假、善和恶、佛和众生之分的执着心。智慧的人知道一切快乐和痛苦、善和恶、真和假都决定于心,因此他们不会去分别。因为他们明了一切都是心的现象,心自己没有一个真和假的之分,何从来的一个真法呢?如果我们有这种体悟,不管碰到什么样的问题是来自有情众生或无情世界,都是不会受到伤害。而且心的这种力量和智慧,提供给我们精神的治疗,时刻陪伴着我们,提供给我们安详与快乐,提高觉悟性。

  依据《耳传》记载,诸法在心中,心是佛的自性,心性就是佛性,佛性就是如来的本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佛的佛性和众生的佛性没有区别,诸法平等,假物和真物都是平等的,平等在什么地方呢?就在空性中,空性中没有真假之分;如果有真假之分的话,那不是空性,因为空性中没有假和真、好和坏、善和恶、你和我、佛和众生的区别。有现分区别的心态就是分别心,有了分别心就会有执着,有执着的人不会有平等心,没有平等心的人没法觉悟空性.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达到这种境界呢?比如,我们眼前的石头,把它观想成黄金,然后观想的黄金和真的黄金有没有区别,很多人说:“当然有区别的。”一个真正修大圆满的人来说,他的眼中,观想修炼的黄金和真的黄金没有任何区别,因为它们都是意识的外境,也是心的现象,心以外没有实有的物质。所以我们要知道诸法在心中,不能产生好坏、长短、高低的观念,因为传法的上师也是心,求法者也是心,感受三界六道的痛苦者也是心,饥饿者也是心,好坏、长短、高低分别者也是心,所以诸法的现分和心无法分别。烦恼和分别心要自我解脱,原始智慧要自然明显。自明、自我解脱、大明点、空明无二合一是诸法的本性。从大圆满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所具有的分别都来自于自己的心,只有你治疗自己的心,或者认识自心的时候,世间上任何法都能起到心理治疗作用和提高觉悟的基本法。

  精神上的刺激来源于产生真假之分的妄念,因为精神刺激由于语言、表情、动作、态度、情绪和生活压力等而给人造成精神上的打击、精神上的创伤和不良的情绪反应。和真假之分的妄念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凡夫人喜欢真,讨厌假是本有的习惯,但真假之分的妄念会给精神刺激以及打击,比如说,我有一位弟子,和他的朋友一起做事,这位朋友从语言、表情和态度各方面看起来很真诚,所以我的弟子太执着以及真心相信他,我劝弟子不要那么固执,不要相信表面现象,别太执着了,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性,判断也不同,他还是认为朋友所作所为都是真心真意,后来有一天朋友骗他了,他的精神受了伤害,从此以后他的精神以及心理出现了问题,我就给他讲一些世上一切法是无常,都是无我,真和假都是自己去分别以外,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都是空,后来他的感受、认识、态度和行为都转变了。为什么佛、菩萨和大成就者没有心理以及精神病呢?因为他们看透真和假都是空性,不会执着,所以他们变成人类心理及精神的领袖。(待续)

  思考题:1、什么叫无我的大智慧?

  2、烦恼如何自我解脱?

  )【心】这个字不是印度文,而是中文,自古以来解释心字之文甚多。那么,心是什么呢?很多人认为心是影子,心是光明,心是能力、心是力量、心是意识、心是心脏、心是大脑的功能等等不同的看法。真正的心是无形无相,不能说有,谁也没有见过,谁也无法解释,谁也说不出来它是什么样子,无法描写,不可言喻,不可思议;也不能说没有,因为心是存在的,它的力量谁也比不上,速度比什么都快,简单来说它能控制我们的一切。心是没有形象,也没有颜色的,因为它不是物质的东西,所以谁也找不到它的来源、住处和未来的去向,它不是有相的,而是无形无相的。

  心自己以外世上无法找到能控制它的力量,三千大世界也压不住它,原子弹也炸不了它,找遍天涯海角也找不到它,它超过世上所有的力量。说心的力量大,世上没有能超过它的力量;说它的力量小,反观自心一个念头能控制它。依据雍仲苯教的经度记载,轮回、涅槃、外面的世界、一切众生等万事万物都是心的现象,轮回和涅槃、生和死、佛和众生就在心中,不在别处,这种教法至今仍具有革命性的智慧。苯教认为心是一切经验的基础,它创造了佛,创造了众生;创造了快乐,也创造了痛苦;创造了生,也创造了死;创造了地狱,也创造了天堂,谁也比不上心的能力,辛饶弥沃曾经说过:“一切法是心中产生的”,所以心觉悟就是佛,心迷惑就是众生,有佛经云:“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明心见性,立即成佛”。

  觉悟心是非常重要的,对般若来讲,心是更重要。心有很多层面,其中凡夫心、清净心和心的本性是比较突出的方面。何谓凡夫心?拥有分别观念、相对观念、执着外物的心,就是凡夫心,我们平常所说的心就是凡夫心,基本上,凡夫心与其他某种事物相结合,才有观察者,才有情绪和思考,凡夫心是相对的。心在外界因素、习气和行为约束的影响下,会执着、思考、暴怒、分别等烦恼。心在不停地改变、摇动和移动,就象风口的灯火,吹来吹去,无法稳定。我们在心的作用下,混乱、迷惑、没有规律、不停地变化和死亡。我们怎么样才能超越生死,远离痛苦,突破危机,铲除业障和心思,解脱烦恼呢?放下世间法,进入佛道,真正的觉悟只有一条路——依靠心,认识心,觉悟心,一切都成功。

  怎么样能认识心呢?只有一个方向:反观自心,安下心来,心要放松,放下心念,才能使清净的心显露出来,才能有机会认识自己的佛性与心的本性。众生的心性如大海,众生的凡夫心及苦恼的心像风波浪潮的大海,风波浪潮的大海是灰尘染垢,那时候根本看不到,海水清净的方面,更照不出影子。当大海没有风浪,平静下来,灰尘染垢沉降下去,清净的海水呈现出来,那时候清净的水自然会显露出来。一个道理,我们的心越清静越放松,越安心下来,心的本性自然而然就显露出来,自然而然就认识佛性,自然而然就到达般若经典所讲的彼岸之上。

  心的本性有是什么?心的本性就是心的底蕴,是永远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变化或死亡所触及的。它就隐藏在我们的心中,被我们急速变化的思念、情绪、执着和无明所蒙蔽。譬如,心的本性就象光芒四射的阳光和广阔的天空,凡夫的心就象云,云蒙蔽太阳,要露出阳光和天空,必须要用强大的风把云吹走,才能看到阳光的笑容和蓝蓝的天空,我们要见心的本性,用特殊的法、殊胜的引导、在某些特殊的情形下,某种启发也可以为我们揭开且瞥见心的本性。很多人认为心性只有我们的心才有,心以外没有心性,这样看法是不对的。

  事实上,心性就是万事万物的本质,体悟心性就是体悟万事万物的本质。心性就是佛性,佛性是开悟的种子,人人都有开悟的种子,因此每个人都有佛性。辛饶弥沃开悟时曾说过:“一切众生皆可成佛”,这一句话给大家带来无尽的希望。见到自己的心性之前必须要认识我们自己的凡夫心,才能认识到心的真实性。这部般若心经,就教你凛觉的法子,用智慧观照什么是心?什么是苦厄?又如何回归到清净寂灭无心之心中?所以应用心字。

  【经】这个字不是印度文,而是中文,经有许多意思:如“路”,指示我们回复真心之路;“法”,一切方法;“贯”,贯通前后的义理;“契”,契合各人的机,各事的理,有这几种解释。这里经指的是佛经,经有很多种类,但现在我们了知二百六十个字的般若是经律论中的经,也是文字般若,指示我们观照般若的方法;照此去做,实证实相般若的究竟,总不出众生心行中事,所以经是完全指我们自身而说的。本经主要是说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说的空,而是缘起性空。

  本经是唐朝玄奘大师翻译的,大师是河南偃师人,姓陈名袆。十三岁在洛阳净土寺出家,贞观三年到印度求学,历一百二十八国。当时西域与印度均未统一,有许多小的国家。留学到中印摩竭陀国那烂陀寺,此项古迹到现在依然存在。他受业于戒贤论师及胜军居士,他的老师是一僧一俗。贞观十九年回国,三年去的,往返共十七年。大师世寿六十五岁,圆寂于唐麟德元年二月初五,公元六六四年。由印度返国之后翻经十九年,翻成七十三部,一千三百三十卷,份量之多为译经师之冠,对中国有最大的贡献。

  总的来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意思是“我们的心到达智慧无边无际的彼岸”。智慧无边无际的彼岸就是佛的境界,意思是我们的心要到达佛的境界,我们怎么能把自己的心到达佛的境界呢?我们要依靠般若的智慧去理解万法的本性,彻底认识诸法真理,才能到达无生无灭的境界。

  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来认识自己的心呢?唯有学习佛法,才能认识自己的心与般若。佛法有很多种类,比如说,净土、禅宗、般若、密宗以及大圆满法。另外大乘和小乘等。汉传佛家把禅定看的非常重要,所以一开始就讲禅定;藏传佛教把密宗看的非常重要,所以主要讲密宗;雍仲苯教把大圆满看的非常重要,所以他们主修大圆满。这些法门都是为了众生认识自心,让众生以不同的路线去认识自己的心,不同的方法使心与智慧到达无边无际的境界。(待续)

  思考题:1、到底心是什么?

  2、凡夫能认识自己的心吗?

  3、怎么样能认识心呢?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