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绘画技艺和绘画著作
藏族绘画技艺和绘画著作
(1) 绘画技艺
帕竹政权以来,藏族唐卡画和壁画艺术发展较快,其绘画技艺精湛,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展示了许许多多内容真实的历史画卷。具体的说,那个时期的壁画和唐卡画都是以史实作绘画题材,以绘画表现史实的特点。绘画内容涉及到历史典故、人物传记、经典著作、藏区风貌、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成为一切有形物体的百科全书。
举例而言,拉萨布达拉宫东走廊的墙壁上绘有吐蕃王朝大臣禄东赞在唐朝都城长安与唐臣斗智的画面,有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画面。西走廊的墙壁上绘有公元1652年五世班禅入京朝觐清顺治皇帝的画面。还有百余幅反映17世纪时修建布达拉宫的画面,其中有石匠凿石雕像的、船夫奋力运石的、民工背石上山的、塑匠和木匠紧张工作的热闹场面。这些都真实生动的画面不愧是研究藏族建筑艺术的珍贵史料。
反映民俗和体育活动的壁画极多,其中有骑马射箭的、摔跤角力的、翩翩起舞的、架犁播种的等等,画面活泼精彩,栩栩如生,生动的表现了藏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总之,构图和色调具有浓郁的本民族特色,其画风表现出传统艺术和当代绘画艺术相结合的绘画风格,是二者相融合的艺术珍品。红宫二楼有幅画有一千多个
不同服饰、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神态的人物,看后无不为之叫绝。
噶丹颇章政权时,对布达拉宫进行扩建,反映那个时期艺术成就的壁画较多,其中的无数幅大小佛画更是让人赏心悦目。布达拉宫西侧一室中,绘有698幅壁画,内库中保存着近一万幅唐卡,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佛教前宏期的绘画大师和塑像匠人都是来自印度、尼泊尔的,即使是藏族匠人也是一成不变地按照印度和尼泊尔的佛像式样进行绘画的塑造的。佛教后宏期,随着藏传佛教的迅速发展,藏域三区涌现出许多绘画大师,他们一方面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手艺,一方面又借鉴印度河尼泊尔的造像理论创造出了许多代表他们那个时代和各自画派的艺术品。由蛮拉端珠开始逐步形成了勉塘画派,由朱贡希巴形成了朱贡画派,由丹噶欠泽瓦形成了欠泽画派,由噶玛牟觉多杰形成了噶玛画派和结瓦居画派,由扎加瓦形成了丹氏画派等,造就了许多绘画大师和塑像大师。当然,他们的艺术作品并非有本质上的区别,而只是形成了各自的艺术特色罢了。如从勉塘画派中又分出了后藏画派、前藏画派和安多画派。
(2) 绘画度量理论著作
可以说,帕竹政权时期,藏传佛教有了很大的发展,因而一系列阐述藏传佛教唐卡和壁画艺术的理论著作犹如须后春笋层出不穷。如曼拉顿珠的《如来身像度量如意宝》
、宗喀巴大师的《观视神像宝镜》
、格勒华桑的《时轮度量经》等。这些问世于14世纪的作品对继承、保护和发展藏族唐卡艺术和壁画艺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曼拉顿珠的《如来身像度量如意宝》是当时关于身量尺度理论著作的代表作,作品言简意赅,文字通俗易懂,论述清楚透彻,极受广大学者的推崇。又如索南俄色的《佛像塑造法智慧源流》 、南卡森格的《佛塔造型图解》和《图像注疏入门明灯》 、丹巴坚赞的《图线勾勒鲜花曼》 、噶玛牟觉多杰时期的《图像勾勒太阳宝镜》 、第司桑杰嘉措的《工艺学论著》等,都是绘画理论的佳作。
尤其是第司·桑杰嘉措在扩建布达拉宫的过程中撰写的《金光灵塔赡部洲饰到达彼岸航船》记事册,是研究噶丹颇章政权时期藏族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是衡量和评价藏族绘画和建筑艺术的佐证,是表现藏族人民聪明智慧和创造能力的历史记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