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珠林寺近代勉派绘画的壁画
敏珠林寺近代勉派绘画的壁画
近代的勉派绘画作品
当前人们普遍认为,西藏绘画仅标准样式而已,艺术水准总体不是很高,这也是今天的艺术界不重视西藏绘画的原因之一吧。事实确是如此,从现在上溯300年“标准样式”成为西藏民族绘画形式和特色的典型代表。勉派、新勉派艺术遍布了大多数现存的藏传佛教寺院,千遍一律,但是个别精彩的壁画或壁画局部也是有的,在此介绍一些这样的片段。
在五世达赖时期,格鲁派成为教派势力最强大的门宗。由于达赖本人对宁玛派的教法十分喜爱,因而宁玛派的寺院有规模较大的扩建,敏珠林寺就是受命于他,于1677年扩建起来的。宁玛派寺院乃穷扎仓也建于相同的时期。“宁玛”是旧教之意,其教法传自一千多年前的莲花生,遵循前宏期所译佛经典籍,是以大圆满为法门的教派,也称为“红教”。
敏珠林寺位于今山南地区的扎囊县境内。在雅鲁藏布江南岸十公里处山谷中的西面高坡之上。敏珠林是成熟解脱洲之意。原敏珠林寺本为公元10世纪“下路宏法”的“鲁梅十人”之一的楚臣西绕所建的一座小寺,后来的扩建于1671年,由达德林巴居美多吉主持兴建。
在敏珠林寺主殿祖拉康的第三层殿堂内,存有完整的壁画,画有数百个佛像和宁玛派的高僧像。人物形象整齐排列没有主尊,形象全部一样大小。壁画的特色是以白描为主要造形手段,仅施以红绿黑云色的渲染,三种色彩极为浓重,以露出的中黄的底色为主色。有着版画般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呈现完整统一的暖黄色调,在全西藏也不可能见到有如此画法的第二例,异常独特。
(图J 10-11)高僧像。壁画的线描粗壮有力又流畅劲健,造形饱满鼓胀。红黑色以平涂为主,在形状的边缘处留出亮边,表现前后层次和起伏。宁玛派的僧人都有一个突出的标志,那便是蓄有长长的头发,一般不规则地盘于头顶。这一传统可追溯到吐蕃王朝后期。朗达玛灭佛时,僧人们为了能够继续传法和修行,转入了民间,蓄发成家,形同俗人,教法靠父子、叔侄间一代代传播和接续。后宏期佛教经上下两路传回西藏腹地,译经建寺的高潮再次兴起时,称旧译教法的门宗为宁玛派(旧教派),僧侣们为有别于其它新兴宗派,仍然成家蓄发,故此,长发为宁玛派僧人的明显标志。在这组人物中画师重视人物之间的个性差别,这种差别证实了画师过人的造形能力。往往这类“标准量度”之外的西藏本土人物塑造,最能见出大师与庸匠之间的差别。一个好的画师能够在规范中找到自己创作状态的自由天地,能够在法度程式间游刃有余,化僵化的定式为有用的语言和工具。
(图J 12)法身普贤。普贤菩萨,意指有遍及一切众生所望的贤德。以双身示现的法身普贤是西藏密宗所独有的。
整个壁画的人物造形都强烈的显露出属于画师个人的习惯性造型类别。他们都有较夸大的五官,特别是一双巨大的眼睛。头饰、飘带、着装、人物的面部和双手的造形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在这里南亚的特征已无影无踪,就是汉地的飘带花饰也早已改变了味道。我们只能说此时的绘画就是属于西藏自己的。可以说自勉派确立之日起,西藏样式才真正出现。自新勉主导画坛之时起,西藏样式完成了西藏宗教绘画的“统一大业”。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