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我被佛教文化撞了一下腰”青少年在“清云之旅”中体悟又一种精神境界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我被佛教文化撞了一下腰”青少年在“清云之旅”中体悟又一种精神境界

  流火的南国7月,美丽幽静的清云山定光寺里,一支由72名男女青少年学生组成的队伍,穿着印有“惜福感恩”字样与红色荷花的统一的营衫,在红色营旗的指引下,兴高采烈地走在菩提大道上。这是我市陆丰清云山定光寺首届 “清云之旅”学佛夏令营活动21日开营仪式后,营员巡礼寺院的一幕。

  在汕尾,这是迄今为止举办的第一次免费的学佛夏令营活动,而且是文化教育与体验的“大餐”,它称得上是汕尾一种新的文化熏陶方式。

  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联合传播

  人们接受文化的教育与熏陶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这是一群思想活跃、接受性、模仿性很强的青少年学生。他们有的来自汕尾市内,也有从较为遥远的汕头、深圳、湛江、福建和河南而来;他们中有大学生,也有中学生和小学生。为期7天的学佛夏令营一开营,文化的“菜式”便接踵而来。

  传统文化借助《弟子规》,从应邀而来的上海崇明寺玄洪法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中,缓缓地渗透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田,让他们慢慢地理解什么是信什么是诚什么是孝等,优良的道德品质在他们的聚精会神中被触及被接受。而最古老的书法艺术,也是在法师一丝不苟的指导下,在青少年学生认认真真、一笔一划的练习中,他们领略到它意想不到的奇妙和变化多端的魅力。

  “寓教于乐”,一些佛典故事通过荧屏,那动人心扉的事迹,引人入胜的情节,一幕幕地展示在青少年学生的面前,让他们在观看的快乐中,一点点地感受佛教的慈悲理念、济世情怀,感受高僧大德的典型之路,从而感受精深博大的佛教文化。

  最有声有色的传播,是对佛教音乐的推广与普及,它是夏令营的一道特色“菜”。

  营员们聚集在宽敞的法堂里,法师正在教唱佛曲,其中流传最广泛的要数那首《三宝歌》,庄严悲悯的音律乐声,不知接引了多少众生走上学佛之路,也不知激发了多少众生向往佛教热爱佛教的拳拳热情。主讲法师在介绍现代佛乐和佛曲唱颂的要领,介绍了《三宝歌》的含义和词曲作者后,为大家逐字逐句的教唱《三宝歌》等,营员们轻声的唱和,梵音声声叩动着年轻学子的心,那是来自佛陀的召唤,那是来自心灵的震撼。营员们倍感亲切,法喜无量。

  余光中说过:“深入而似浅出,宜乎闻者遐迩皆悦,大有益于世道人心”,正是如此。营员们喜不自胜,思绪万千,笔者用此诗反映:

  “身在清云宝刹中,心潮澎湃接天风。

  静观尘世三千界,胸里莲花别样红。”

  独特的身心体悟

  僧人的生活并不是轻松与惬意的。这一点,营员们在身临其境地体验后才知道的。他们对佛教和佛教徒的生活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4时30分,天还未明,寺里的师父们就要起身,开始一天的生活。而一天中,又少不了要上殿、课诵、过堂、静坐、出坡等,非常的紧凑,也非常的辛苦。营员们学习了他们的礼仪,仿效了他们的习惯,参加了他们的活动,与寺里的师父们一起过着庄严有序、和乐自在的丛林生活。

  这无疑是他们从未有过的生活历练。

  观看杀生记录片,参与放生活动,这是营员们终生难忘的事。当他们看到从笼中飞出的鸟儿,在大殿前盘旋不走;看到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似有不舍时;大脑中又闪现出一只牛被砍掉头、鲜血喷涌的画面,这鲜明的对比,佛教护生放生的观念就“润物细无声”地根植到青少年学生的心中,以至于他们自己产生了罪恶感。大学生营员马校丹说:“我第一次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侩子手,现在才真正明白放生是功德无量。”

  26日上午7时,在本次夏令营的发起和主持者达理法师的带领下,营员们乘坐两辆大客车从定光寺营地出发。大家心情愉快,一路欢声笑语,在车里交流唱颂,热情十分高涨地朝潮州行进。

  当浩荡整齐的朝圣营队穿过潮州人流喧杂的街市时,人们纷纷驻足观看,商铺内的营业人员争相询问是什么活动,哪个寺院办的,有的还叫领队的营员将营旗给他们看。营员们自豪的告诉他们“来自汕尾陆丰清云山定光寺夏令营”。因为本次夏令营在汕尾内是首次举办,一行人出现在潮州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夏令营营员朝拜了开元寺。香火兴盛的开元道场,龙柱高耸,曲径回栏,殿阁耸翠,佛塔放光,千手观音妙相庄严,十八罗汉栩栩如生。环顾开元秀色,堪悟佛理禅机。

  晚七点,已经回到寺庙的营员又亲身参加了期盼已久的传灯法会,其实,能够在清云山道场举办传灯法会,真是无比的殊胜。

  在庄严的释迦牟尼佛圣号声中,达理法师与玄洪法师点燃了象征佛陀慈悲与智慧的莲灯,一盏一盏分别传给列成两队的男女营员们。在冥冥黑夜之中,无上菩提之莲在每一个营员的心中绽放,每一位营员都用自己的心灵之火点燃了心灯,大家用心呵护着心上的莲灯。大雄宝殿前面的小广场上,莲灯组成了“清云之旅”和莲花的图案。在法师的带领齐声念诵《传灯祈愿文》:“愿我们守护好这盏心灯,为黑暗带去光明,用慈悲融化暴戾,用般若破除无明。纵然我们受到伤害,依然用慈悲去对待众生。布施我们所有的一切,给别人带去快乐安宁……”。此刻莲灯大放光明,照亮了黑夜的星空,映红了一张张诚挚的面孔。

  夜色已深,但是,因为有了光明,人们并不孤单;因为懂得了佛法,无明的人生便不会迷茫。回望耸立在清云山巅庄严的观音大殿,那里正熠熠发出夺目的光彩。

  这就是学佛夏令营的氛围,轻松活泼,和谐包容。

  “我的心留在那,还没有回来!”

  7天来,每一个营员都与法师们朝夕相处,同吃同劳动同上殿同诵念同礼佛同朝拜同游玩,与法师结下了颇为深厚的感情。就在结营时,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别,许多女学生忍不住放声而哭,她们真不想走,她们有太多的不舍!来自福建泉州的一位女学生,在所有营员都离开后,她依然要留在清云山,最后,只好在她亲人的劝导下,才依依不舍地走了。

  快乐是短暂的鼓点,离别是悠扬的笙箫。在一份千真万确的精神收获后,看似平静的生活依然是记忆犹新。今天,上网看看那些营员在自己QQ中的话语,那真是思情万千。

  “我的心留在那,还没有回来!”

  “清云山,那是我的精神家园,我把她当成自己的家!”

  “佛教文化是深奥无比的,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参悟。我对佛教、对僧人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的最大收获是,懂得更要孝敬父母、友爱姐妹弟兄,要泛爱众;同时,我养成了节约用水、珍惜粮食,热爱生命,礼貌待人。这将是我们人生中最为宝贵的7天!”

  “我原本以为这次夏令营是一次修养身心的好机会,然而,现在我得到的远远超乎所想,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他(她)们相约,在清云山重聚。

  8月1日,来自汕尾与汕头的近20名营员又来到定光寺,重温一星期前的特别而美好的时光。

  一次难得的心灵洗礼

  来自实际生活的教育,是零距离的教育;这种教育也最能抵达心灵深处。

  一位营员代表在结营仪式上,充满深情地说,我们学习了佛理,知道了生命的可贵,明白了万物平等,也坚定了不妄杀生灵的决心。“我相信,菩提的种子已在我们的心田扎根,清云之旅为我们种下的善根,终会有开花结果之日!”

  难得的一次心灵洗礼!充满精神收获的一次文化熏陶!

  “清云之旅”学佛夏令营,将一系列的禅修与教育活动连贯展开,让青少年学生共同体悟佛教文化的精髓,分享佛陀的智慧,充分感受到佛教文化的魅力,开启人人本具的智慧宝藏,解开生命的困惑与迷惘,沐浴在自在和洒脱、喜悦与祥和中。它给青少年学生提供了另一种精神境界,为他们树立了另一个人生坐标,使他们从佛教的智慧和慈悲的力量中吸取精神营养,树立起圆满的人生价值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以高尚的慈悲心去做一个更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人,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手记:

  近些年来,我国的宗教政策越来越宽松,宗教呈现出迅速复兴、不断发展的局面,特别是在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宗教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面对青少年学生的宗教需求,如何以适当的方式予以满足,这是对宗教界的挑战,而不同的宗教有着了不同的回应方式。就佛教而言,进入21世纪以来,如果仅拘泥于念佛、忏悔、求福等传统的佛教弘法形式,就不能很好地满足青少年学生的佛教需求。

  因此,以生活禅为主的佛教夏令营为众多佛教道场所普遍采用,成为各地佛教夏令营的范式。这也说明了夏令营是富有生命力的佛教弘法形式;寺院通过举办夏令营这种手段进行弘法,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佛教发展的需要,这对中国佛教未来的发展也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记者 黄俊杰)

  文章来源:汕尾日报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