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六度寺的名称含义考释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丛龙海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六度寺的名称含义考释

  丛龙海

  文登市界石镇有个六度寺村,此村地处昆嵛山腹地,因临近古六度寺,即以寺名得名。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六度寺遗址的墙基还保存完好,瓦砾中依稀可见残碑断碣。六度寺始建于何代?因何被毁?在清光绪二十三年的《文登县志·寺观》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寺之北山有大石,高丈许,宽七尺余,仰面平而微凹,上镌字曰‘历代整敕修六度禅院记’。隋开皇三年起建,唐开元至宣宗年重修,葺於光华。宋光国治平重修,遇劫废弛。金大定、明昌、泰和,元延佑甲寅、至正戊午相继重修。明洪武七年,住持僧智政为古来碑石经却毁坏,刊记于此,永不失院名。据此,则寺建于隋,至明初犹存。邑中诸寺莫古于是。”据以上记述可知,此寺始建于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到明洪武七年(1374年),此庙依然存在,是山东半岛东端最古老的一座寺庙。清初栖霞人于七抗击清兵,以昆嵛山为依托坚持数年,六度寺毁于这场战乱的兵火中。

  从上述记载中,我们还可以窥见到佛教在胶东地区的发展和兴衰史。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天竺僧人应汉明帝所遣使者的邀请,以白马驮经来到洛阳,先是被安置在洛阳的鸿胪寺暂住。第二年,汉明帝派人在洛阳城西修建僧院供僧人居住。僧院名“白马寺”,是中国的第一座佛教庙宇。“寺”本来是古代官署、官舍的统称。在汉代,太尉、司徒、司空等三个辅助国君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简称三公)的居所谓之府,太常、卫尉、廷尉、大鸿胪、大司农等九个高级官员(简称九卿)的居所谓之寺。鸿胪寺是当时掌管外交事务的官署。自白马寺建立以后,“寺”便由官署的通名逐步变成僧院的通名,后世所建僧院的名称中多数带有一个“寺”字,并被沿袭下来。佛教传入我国后,先是在都市人口稠密地区和内地广大地区传播和发展,五百年余后,山东半岛东部才始建寺庙。

  《文登县志》没有诠释六度寺的名称含义。“六度”是指什么?原来这是来自大乘佛教《般若经》中的“般若波罗蜜”。“般若”是梵语,意思是“智慧”,或曰脱离妄想,归于清静,为六波罗蜜之一。“波罗蜜”是佛教语,度过到彼岸的意思。“六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又称六度,也就是六种解脱方法,或者说六种修持方法。佛经有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略称六读经。早期佛学大乘教理论认为:只有摆脱世俗认识,得到般若智慧,了解真如实相,才能达到涅槃。对于达到这种涅槃的途径,般若归纳为“六波罗蜜”,或“六度”等。六度寺的名称含义搞清楚了,六度寺村的名称含义也就应刃而解了。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