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佛教概况
福安市佛教概况
佛教
唐开成三年(八三〇年),性空(俗姓蔡)和皈寂(俗姓柳)二位禅师携铜瓶、铁钵到县境与宁德交界的闽坑岭传播佛教,法曹杨郁和县人黄俞施山建龟山寺,这是福安修建最早的佛寺。境内所传佛教有禅宗南宗临济和曹洞二个支派。据《龙岩寺碑》和《慈云寺谱》记载,唐代长安招提上人云游至长溪西乡(今福安市境),宣传佛理、弘扬佛法。每到一处,先择地势优雅幽静处建茅房作为寄足之地,随后建造寺庙,从事佛事活动。被《祖堂集》选载的唐代福安籍高僧有灵岩和尚、罗山和尚和山谷和尚三人。灵岩和尚(俗姓陈)和罗山和尚(俗姓陈)均受业于境内龟山寺,灵岩师承岩头和尚,是六祖慧能所传第六代法嗣。稍后,山谷和尚(俗姓郑)在慈云寺(在赛岐廉首村,唐大顺三年建)出家具戒,师承保福和尚,是雪峰和尚的徒孙,六祖的第七代法嗣。山谷和尚博通经论,律部精严,长于讲述百法,他久住浙江,得保福和尚密传。漳州太尉钦仰其道行,邀他前往宏扬佛事,不久离漳州,游历京城,得赐号“山谷”,成为一代名僧。五代间(九〇七~九六〇年),境内共建有寺院二十一座。
宋代,因朝廷重视,佛教趋于鼎盛。福安县新建寺庙二十一所,寺院占有大量田产,逐渐庄园化。全县计有僧人三百余人。
元代,民族矛盾深刻,社会动荡不安,佛教传播亦受影响,在元代的百多年间,境内仅新建龟山寺和接待庵二所,但却不乏高僧。县人元耸禅师(俗姓郑)在宁德漈山寺剃度后,历主名刹。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在福州鼓山涌泉寺担任住持;元贞元年(1295年),入京召对。他四度担任雪峰寺住持,赐号“佛慧妙辩”,元大德二年(1298年)圆寂。
明初,一度对佛教采取限制措施。洪武年间(1368~1398年),撤并二十六所佛寺,一些佛寺荒废,时境内仅余寺院十一所,僧尼人数锐减。明后期,被撤并和荒废的佛寺相继修复,僧尼人数有所增加。清初,因朝廷重视,佛教有所发展,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福安全县共有寺庙八十三所。清后期官府通过献田助学对寺产加以限制,佛教趋于衰落。而民间烧香念佛却很普遍。
民国时期,寺院田产多被征作教育经费,除几处大寺庙尚能维持外,一般寺院中僧尼徒众人数很少,田产也有限。民国26年(1937年),福安县只存寺院四十所、僧尼二百人,其中僧一百七十人、尼三十人,只及清乾隆年间僧尼人数的一半。为此,佛教界人士发起自救运动,收到一定成效。到民国34年,全县佛教寺院恢复到九十多所,但僧尼却只有一八五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福安有寺庙一〇五处,常住教徒二五九人,其中僧尼一四四人(僧、尼各半),居士一一五人(男25人,女90人)。据1957年福安县佛教协会调查统计:全县有寺庵一〇七所(其中二十三所无常住信徒);僧尼三一九人,其中比丘僧六十六人、比丘尼二十九人、沙弥三十人、沙弥尼四十八人、优婆塞三十一人、优婆夷一一五人。住寺教徒最多的观宗庵有二十六人,少的只有一~二人。绝大多数系当地人。年龄在二十五岁以下的十三人,占4.07%;二十六~五十岁的一四三人,占44.83%;五十岁以上的一四五人,占45.46%;年龄不详的十八人,占5.64%。各寺院在废除封建剥削和压迫制度后,僧尼参加生产,自食其力。根据对四十三所寺庵一七〇位僧尼重点调查,其中从事手工业者二十八人,占16.47%;参加农业生产的六十七人,占39.41%;以行医和从事手工业、副业为主兼作佛事以及靠子女资助的四十八人,占28.23%;六十岁以上无劳动力的十七人,占10%。80年代起,福安佛教实行“禅农并重”、“禅工并重”,努力发展寺庙经济,积极培养僧尼人才,佛教界对外友好往来也有新的发展。1988年全县共有寺庙一六九处,住寺四众(比丘僧、比丘尼、沙弥尼、居士)一一七三人,其中僧一六一人、尼一八七人、沙弥尼四十八人、住寺男女居士七七七人。1990年住寺四众一四六四人,其中僧二〇五人、尼四七〇人、居士七八九人(男二六五人、女四二金人),约占宁德地区住寺四众的四分之一。
寺庙庵堂
唐开成三年(0838年),蔡、柳二禅师在福安与宁德交界的闽坑岭修建的龟山寺是境内兴建的第一座佛寺。是时至唐末的七十多年中,境内共兴建佛寺十六所。依次为:龟山寺、栖善寺(又作栖云寺)、栖隐寺、灵岩寺、龟龄寺、崇仁寺、黛凝寺、石门寺、龙岩寺、双岩寺、崇福寺、慈云寺、狮峰寺、曹山寺(宋代改建韫玉禅寺)、文殊院和上东庵。这些寺院构成福安佛寺的主体部分,在历代佛教的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五代时期增建资福寺、宝林寺、南峰寺、禅寂尼寺、东峰尼寺等寺院五所。
宋代,福安县新建寺庵二十一所,依次为:仁王寺、宝林寺、云林寺、兴庆寺、祥云寺、支提寺、观音寺、宝幢寺、报恩寺、锁泉寺、仙圣寺、青云寺、白莲寺、栖灵寺、大凝寺、兴云寺、资圣寺、西林天福寺、五峰寺、罗汉寺、际山寺。元代,有记载的新建寺庙只有龟湖寺和接待庵二所。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整顿佛寺,限制寺院发展,撤并寺庙二十六所,分别并入栖云寺、灵岩寺、狮峰寺、资福寺和龟湖寺,加上废寺,时全县仅存佛寺十一所。其中建于唐代的寺庙保留栖云、灵岩、狮峰、资福四所,建于宋代的寺庙仅存西林天福寺一所,建于元代的寺庙有龟湖寺和接待庵二所;另有明代新建的天堂庵、仙岭庵、观音堂、普光堂四所。至明后期,被撤并的佛寺逐渐恢复,且尼庵空前增加,至崇祯十一年(1638年),全县共有寺、庵、堂七十三处,其中寺三十五处、庵三十一处、堂七处。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全县寺、庵、堂、阁增至九十处,其中寺四十二处、庵四十处、堂六处、阁二处。光绪十年(1884年),寺、庵、堂增至一〇二所,其中寺四十三所、庵四十七所、堂九所、阁三所,几乎前朝所有的旧寺都被修复利用。
民国时期,佛教衰微,部分寺院荒废。民国26年(1937年),境内有佛寺四十所,僧尼二百人。民国34年,全县共有寺、庵、堂九十多所,僧尼一八五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安定,人民信仰自由,境内佛教寺庙逐渐修复。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宗教政策,修复并新建一批寺院。1990年,全市有寺庵堂二〇三所,建筑物三二二座,建筑总面积十三.七七万平方米。其中现存兴建于民国以前的佛教寺庙共有一〇七所,建筑物二〇八座,建筑面积十.二八万平方米;1949年后新建的佛教寺庙九十六所,建筑物一一四座,建筑面积三.四九万平方米。1949年后所建寺庙以甘棠种德禅寺为最大,建筑面积达一.五五万平方米。
民国以前福安县兴建寺庙分布情况表
地 址 |
创建时间 |
建筑物 座 |
建筑面积 平方米 | |
栖云寺 |
阪中湖口 |
唐大中元年(847年) |
3 |
860 |
灵岩寺 |
溪潭城山 |
唐咸通元年(860年) |
2 |
300 |
龟龄寺 |
社口龟龄 |
唐咸通元年(860年) |
2 |
455 |
崇仁寺 |
上白石财洪 |
唐咸通元年(860年) |
2 |
1350 |
黛凝寺 |
溪柄井头岩 |
唐咸通二年(861年) |
2 |
400 |
石门寺 |
城阳石门院 |
唐咸通五年(864年) |
2 |
518 |
龙岩寺 |
城阳龙潭 |
唐咸通十一年(870年) |
2 |
304 |
崇福寺 |
阪中芦阳 |
唐光启二年(886年) |
4 |
889 |
慈云寺 |
赛岐廉首 |
唐大顺二年(891年) |
2 |
1620 |
狮峰寺 |
溪柄楼下 |
唐景福元年(892年) |
5 |
15550 |
韫玉寺 曹山寺 |
赛岐苏阳 |
唐景福二年(893年) |
2 |
1050 |
上东寺 |
甘棠倪下 |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 |
3 |
550 |
东峰寺 |
甘棠上塘 |
后梁开平五年(911年) |
2 |
800 |
资福寺 |
湾坞仁仓里 |
后唐天成五年(930年) |
2 |
927 |
宝林寺 |
溪柄马厝 |
后唐清泰元年(934年) |
3 |
650 |
仁皇寺 |
溪尾林洋 |
宋干德二年(964年) |
1 |
110 |
保林寺 |
湾坞保林 |
宋干德四年(966年) |
1 |
200 |
云林寺 |
溪尾坎下 |
宋干德五年(967年) |
1 |
30 |
报恩寺 |
溪柄山下 |
宋咸平六年(1003年) |
2 |
360 |
兴云寺 |
溪柄榕头 |
宋景德元年(1004年) |
2 |
1500 |
天福寺 |
溪柄西林 |
宋景德元年(1004年) |
4 |
1320 |
白莲寺 |
湾坞炉下 |
宋景德元年(1004年) |
3 |
1100 |
锁泉寺 |
晓阳锁泉 |
宋景德元年(1004年) |
2 |
740 |
五峰寺 |
康厝彭洋 |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 |
2 |
220 |
天竺寺 |
甘棠奎住 |
宋皇佑六年(1054年) |
1 |
100 |
昭明寺 |
湾坞舟山 |
宋开禧元年(1205年) |
3 |
700 |
普照寺 |
康厝 |
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 |
2 |
440 |
观宗庵 |
韩阳官屯 |
宋宝庆元年(1225年) |
6 |
5649 |
福兰堂 |
晓阳 |
宋嘉熙元年(1237年) |
1 |
300 |
三宝寺 |
韩阳湖山 |
宋淳佑元年(1241年) |
3 |
899 |
六祖寺 |
溪潭廉村 |
宋淳佑元年(1241年) |
3 |
1320 |
香泉寺 |
韩阳天马山 |
元皇庆元年(1312年) |
3 |
887 |
椤严寺 |
湾坞龟头鼻 |
元延佑七年(1320年) |
1 |
600 |
莲峰寺 |
晓阳白云山 |
明景泰六年(1455年) |
3 |
756 |
金炉寺 |
赛岐苏阳 |
明成化元年(1465年) |
2 |
798 |
兴庆寺 |
溪潭潘溪 |
明成化元年(1465年) |
3 |
1110 |
法山寺 |
溪潭漱尾 |
明弘治元年(1488年) |
2 |
1500 |
法华寺 |
下白石半山 |
明弘治元年(1488年) |
2 |
400 |
五福寺 |
城阳秦溪 |
明正德六年(1511年) |
1 |
80 |
积庆寺 |
穆阳苏堤 |
明嘉靖二年(1523年) |
1 |
433 |
白莲堂 |
阳头 |
明嘉靖十年(1531年) |
1 |
300 |
天堂寺 |
韩阳天马山 |
明隆庆四年(1570年) |
2 |
907 |
鳌峰寺 |
赛岐店前 |
明万历元年(1573年) |
2 |
920 |
景福寺 |
溪柄溪南 |
明万历三年(1575年) |
4 |
660 |
龙泉寺 |
赛岐廉首 |
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 |
2 |
680 |
兴隆寺 |
韩阳后垄 |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 |
2 |
900 |
福泉寺 |
晓阳 |
明天启元年(1621年) |
2 |
380 |
宝元寺 |
溪柄马厝 |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 |
2 |
432 |
修泉庵 |
城阳岩湖 |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 |
1 |
300 |
隆兴寺 |
穆云隆坪 |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 |
3 |
550 |
玉泉寺 |
上白石佳浆 |
清顺治二年(1645年) |
1 |
540 |
龙朝庵 |
晓阳谷口 |
清顺治十年(1653年) |
2 |
240 |
禄福寺 |
阪中汤洋 |
清康熙元年(1662年) |
1 |
80 |
三 寺 |
湾坞半屿 |
清康熙元年(1662年) |
2 |
600 |
仁寿堂 |
城阳上沃 |
清康熙七年(1668年) |
1 |
200 |
西兴寺 |
阪中长汀 |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 |
1 |
633 |
福庆寺 |
阪中芦阳 |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
2 |
697 |
喜雨庵 |
甘棠北门 |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 |
2 |
570 |
福泉寺 |
溪柄王河 |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 |
1 |
600 |
清凉寺 |
溪潭洋头 |
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 |
2 |
1263 |
白莲寺 |
赛岐象环 |
清乾隆二年(1737年) |
1 |
370 |
静云寺 |
溪潭薛阪 |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 |
2 |
800 |
凤山寺 |
溪潭芹洋 |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 |
1 |
340 |
长华寺 |
湾坞马头 |
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 |
2 |
362 |
桃源寺 |
溪柄黄兰 |
清嘉庆三年(1798年) |
2 |
366 |
龙岫庵 |
范坑马头 |
清嘉庆五年(1800年) |
1 |
100 |
廉宗寺 |
赛岐廉首 |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 |
2 |
720 |
翠林庵 |
晓阳东山 |
清道光四年(1824年) |
1 |
300 |
青峰阁 |
晓阳谷口 |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
1 |
300 |
清泉洞 |
穆云桂林 |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 |
1 |
660 |
咸峰寺 |
范坑咸洋 |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
1 |
800 |
浮山寺 |
城阳占洋 |
清光绪元年(1875年) |
4 |
900 |
白云庵 |
甘棠春雷云 |
清光绪元年(1875年) |
2 |
530 |
天明庵 |
晓阳卢家 |
清光绪六年(1880年) |
1 |
300 |
慈林寺 |
赛岐利园 |
清光绪九年(1883年) |
3 |
2640 |
福胜寺 |
溪潭阪中 |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 |
1 |
40 |
佳地庵 |
溪潭岑头 |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 |
2 |
350 |
隆云寺 |
溪潭洪口 |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 |
1 |
21 |
华岩寺 |
溪潭周华 |
民国二年(1913年) |
2 |
460 |
金峰寺 |
城阳马上 |
民国五年 |
1 |
1000 |
金竹寺 |
赛岐金钟山 |
民国七年 |
2 |
820 |
光明寺 |
溪潭潭头 |
民国八年 |
1 |
650 |
金山寺 |
潭头柯洋 |
民国八年 |
1 |
233 |
西和堂 |
穆阳苏堤头 |
民国九年 |
1 |
660 |
噱陑侁 |
抾芛陲壎 |
鏍弊坋侐爛 |
1 |
278 |
噱嫖侁 |
鐃堁屢輿 |
民国十四年 |
3 |
660 |
慈云寺 |
康厝 |
民国十四年 |
2 |
440 |
莲峰寺 |
甘棠北门 |
民国十四年 |
1 |
360 |
介岩寺 |
城阳中村 |
民国十七年 |
1 |
90 |
守松堂 |
社口后门山 |
民国十九年 |
2 |
400 |
种德寺 |
甘棠北门 |
民国廿一年 |
5 |
15504 |
罗汉寺 |
康厝沃里 |
民国廿二年 |
1 |
198 |
福泉寺 |
城阳阮家山 |
民国廿三年 |
1 |
100 |
万寿寺 |
赛岐 |
民国廿四年 |
5 |
6547 |
桥头寺 |
溪柄茜洋 |
民国廿四年 |
2 |
195 |
松涛洞 |
社口后门山 |
民国廿五年 |
1 |
300 |
如仙庵 |
社口后门山 |
民国廿五年 |
1 |
100 |
富井堂 |
湾坞炉山 |
民国廿五年 |
1 |
300 |
弥陀寺 |
康厝洋溪坪 |
民国廿七年 |
1 |
384 |
端云寺 |
下白石大梨 |
民国廿九年 |
1 |
320 |
东峰寺 |
范坑东洋 |
民国廿九年 |
2 |
320 |
福善寺 |
康厝沃里 |
民国卅年 |
1 |
150 |
灵峰寺 |
社口龟龄 |
民国卅年 |
2 |
480 |
回龙寺 |
甘棠小留 |
民国卅年 |
2 |
937 |
极乐寺 |
赛岐金钟山 |
民国卅六年 |
3 |
1020 |
圆通寺 |
赛岐下港 |
民国卅六年 |
2 |
375 |
五福寺 |
社口龟龄 |
民国卅七年 |
1 |
430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