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前行实修法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2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前行实修法

 全知无垢光尊者 著

  索达吉堪布   传讲

 

  戊三、忏悔支: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在佛像、佛经、佛塔等三宝所依面前合掌,观想从无始以来到现在自己能忆起、不能忆起所积累的一切罪业,诸如不恭敬父母,诽谤上师、阿阇黎,轻毁道友及其他众生,造十不善罪、五无间罪、近五无间罪,损耗三宝之财,存有吝啬、悭吝之心……这一切罪业于舌尖上集成黑团,以猛厉的追悔心忏悔。

  再观想:刹那间三宝所依发出无量的光,照射到舌尖上的黑团,就像太阳照在雪上,雪马上融化了一样,自己的罪业全部清净无余。

  然后,以对治力发誓:今后再也不造这些罪业。念诵百字明、《三十五佛忏悔文》等经续中的忏罪文。

  最后,于忏悔对境、所忏之罪、能忏之人皆不缘中安住。

  后行:于如梦如幻的境界中回向善根。

  第六十八修法终

  戊四、随喜支: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诸佛为利益一切众生转无上法轮等善法,诸菩萨在六道中显示不同身相来饶益无量众生之善法,世间凡夫所行随福德分、随解脱分之善法,以及自己过去曾做、如今正在做(比如正在听课)、未来必定做(比如等一会儿念《普贤行愿品》回向)的一切善法,我都诚心诚意随喜,从一件善事乃至一切善根而观修。

  最后在无缘中安住,没有任何执著。

  【提示语】:

  若能这样实地修持,逐渐会出现许多验相。比如,外验相的话,梦到自己穿白衣服、佛菩萨赐予加持,白天也感到非常快乐;内验相的话,信心、出离心等日益增长,包括平时为人处世也十分得体,跟任何人接触都不会痛苦。

  一般修行比较好的人,做什么事情都不觉得痛苦,让他发心也很开心,让他修行也很开心,有吃的也可以、没吃的也可以,修行越好,对生活越没有过多要求。不会这个看不惯、那个看不惯,始终觉得这个是坏人、那个是恶人,似乎没有一个好人,在任何环境中都很不满。修行好的人绝不会如此,即使把他关在监狱里,他也仍然很快乐,可以借此“闭关”修行。

  后行:于如梦如幻的境界中回向善根。

  第六十九修法终

  戊五、请转法轮支: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于三宝所依面前,观想利他事业广大的诸佛、菩萨、上师、善知识,他们没有说法,自己如往昔梵天、帝释请佛转法轮一样,幻化无数身体供养右旋海螺、法轮、宝珠等,请求他们转法轮。诸佛、菩萨、上师等应允后,开始宣说佛法,降下法雨。

  念诵《普贤行愿品》等中的偈颂。(如: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

  【提示语】:

  右旋海螺,在古代是非常难得的。一般来讲,右旋海螺里居住的,不是一般的生命,应该是一地菩萨以上。所以,不管在任何地方用右旋海螺,此地都会特别吉祥,出现种种瑞相。

  但现在,海边经常发现一些右旋海螺,好多居士都拿来供养,可能是一地菩萨比较多吧。以前,这在藏地特别难找,上师如意宝去印度时一直找,当时也没有找到。后来听说印度某个城市里有,一个法师将其供养给上师如意宝,上师显得特别欢喜,告诉大家:“凡是转生于右旋海螺中的众生,应该是一地菩萨以上。”

  所以,我们若能在佛堂里供一个右旋海螺,功德还是很大的。

  此外,用右旋海螺祈请法师讲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些法师必须要祈请,不然的话,因为他对世间的各种行为生起厌离心,以种种原因,不愿意传法。有些上师要天天去求,经常是今天不传、明天不传,弟子每天都拿个右旋海螺,在门口上一直跪着。

  但我们学院的法师不是这样,因为一些“高压政策”,法师们必须要传法。如果没有这样逼迫,有些法师可能也会以“太累”、“身体不好”等各种理由,不一定会自觉传法。

  其实,不管怎么样,转法轮对众生是最有利益的。因此,作为菩萨,有能力传法的话,还是应该尽量传。

  后行:于无缘中回向善根。

  第七十修法终

  戊六、请不涅槃支: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这个世界与其他世界的佛菩萨、上师利众事业圆满后,准备趋入涅槃,这个时候,我于彼等前如往昔的珍达居士请佛不入涅槃一样,幻化出无数身体而祈请。结果乃至轮回未空之前,他们已长久住世,利益众生。

  按照经论中所说念诵。(如: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提示语】:

  如果有机会,可以亲自到上师面前祈请。但也许有些上师不高兴:“我还没有准备死,你天天让我不死,什么意思啊!”如果这样不太方便,你可以天天念这些偈颂,三宝的加持不可思议,很多高僧大德准备进入涅槃时,我们念一个偈颂,他就想开了,就不涅槃了,住世很长时间。

  以前许多大德看到末法众生的行为不如法,或者对弟子生起厌离心,以种种原因示现涅槃的特别多。所以,祈请很重要,功德也特别大。

  后行:于无缘中回向善根。

  第七十一修法终

  戊七、回向支: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从顶礼支到回向支为主自他三世所积累的一切善根,皆为众生成佛而作回向。

  念诵诸圣者所造经续中的偈颂。(如: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或: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于诸法无自性中安住片刻。

  后行:回向善根。

  第七十二修法终

  己二、正行: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于三宝所依前合掌,观想我为一切众生发殊胜菩提心,直至无一众生存在于轮回中之间,精进修学广大菩萨行。

  (当然,轮回中一个众生都没有,这倒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发心时要这样想,说明了菩提心的广大微妙之处。

  在座的人当中,有些以前受过菩萨戒,有些可能没受过。如果你受过,按照仪轨的要求,每天最好受六次菩萨戒,这个做不到也要受三次,最少也应一天一次。

  受的时候,并没有要求在上师面前,而是在三宝所依面前。你们佛堂里若有佛像、佛经、佛塔,就可以在这面前受戒;没有的话,则可观想三宝所依,比如观想一尊佛像、一座佛塔,以及《般若摄颂》、《入行论》、《大幻化网》、《真实名经》、《上师心滴》等经续。

  观想完了以后,再正式发心。如果没有发心,那你永远都是凡夫人,而一旦发了菩提心,从此就成为菩萨了。)

  接着,念诵三遍此金刚语:

  “我某某(法名或俗名)从今乃至菩提果之间,皈依诸大金刚持上师,皈依二足至尊诸佛出有坏,皈依离贪寂灭至尊正法,皈依诸众之至尊不退转圣者僧众,祈求摄受我为菩萨。

  祈祷诸大金刚持上师、诸佛出有坏、住地诸大菩萨垂念我:如往昔诸佛出有坏、住地大菩萨为一切众生而发殊胜菩提心,我某某(法名或俗名)也自此乃至菩提果之间,为一切众生而发广大菩提心。未救度者救度之,未解脱者令解脱,未得安慰者安慰之,未得涅槃者令得涅槃。”

  (以后在修行过程中,你们若失坏了菩萨戒,也应先通过七支供好好忏悔、积累资粮,然后在佛像、佛塔、佛经面前,一边观想一边重新受戒。否则,如果要寻找一个上师,在上师面前发露忏悔,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这样受菩萨戒有不共的优势,在三宝所依面前可以自己受。

  不舍弃众生,是菩萨戒的根本。如果我们没有舍弃众生,就没有毁坏菩萨戒,这样的话,自己就可以算是菩萨。)

  诸大智者一致承认,胜义菩提心,是由有相修持力而得,不需要观待仪轨。而以上所讲相当于是仪轨,所以,依靠这个,胜义菩提心不一定生得起来,只能生起世俗菩提心。

  念诵三遍后,观想自己成为菩萨,成为人天等世间之应供处,阻塞由业力堕入恶趣之门,从安乐之善趣至安乐之善趣,成办广大利他事业,成为诸佛之子,速获菩提。因此,应当抬高自心(生起佛慢等),生起欢喜。

  【提示语】:

  这种修法,一天念一遍是很好的。如果不能念,一个月念一遍,甚至一年念一遍,也是非常需要的。

  后行:回向善根。

  第七十三修法终

  丙三(思维学处)分二:一、思维愿菩提心学处;二、思维行菩提心学处。

  丁一(思维愿菩提心学处)分三:一、修自他平等菩提心;二、修自他相换菩提心;三、修自轻他重菩提心。

  戊一、修自他平等菩提心: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为一切众生而修自他平等菩提心:虽然所有众生与我一样都希求安乐、不愿遭受痛苦,恒时唯一向往幸福快乐,却不知弃恶行善,以至于恒时感受痛苦,这些众生多么可怜、多么悲哀!

  愿不具安乐之众生获得安乐(慈),被痛苦逼迫之众生远离痛苦(悲),享受安乐的众生恒时不离幸福(喜),有亲疏贪嗔的众生无有贪嗔、一视同仁(舍),一切众生皆趋入解脱道,恒时行持善法。愿我与一切众生迅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

  如是以猛烈心观修。后于诸法何者亦不成之空性中放松片刻。

  【提示语】:

  关于菩提心的修法,现在国外许多心理研究机构比较关注。前段时间,我也给一些大学生讲了,国外的这些机构专门做过一些试验,他们先测试某个人的性格,比如特别暴躁、粗鲁、狂妄,然后让他修大慈大悲的菩提心,为期是一个礼拜,或半个月,或一个月。再进行测试时,他的性格跟以前完全不同,变得温顺起来了。这就是菩提心的力量。

  所以,你们也应经常修一下菩提心。不说长期,哪怕每天修二三十分钟,性格也会有极大改变。当然,若能长期修的话,很多修行境界肯定会自然而然现前。否则,不修菩提心,就直接进入密法的最高境界,除了极个别利根者以外,这无疑不太现实。

  我以前讲《入菩萨行论》时,曾要求大家每天修三十分钟菩提心。听说有些人一直坚持不断,至今五六年了还在修,而有些人刚开始修了两三天,然后就抛之脑后了。很多凡夫人的行为就是这样,造恶容易行善难,不注意的话,以后会非常可怜!

  后行:以三轮体空作回向。

  第七十四修法终

  戊二、修自他相换菩提心: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面前有一位能令自己生起悲心的有情,比如重症患者、地狱众生,意念自己的一切安乐、善妙身体、受用以及善根,如脱衣服般全部取出施与他,令他享受幸福安乐;而他的所有痛苦,取来自己代受,他的痛苦与自己的快乐相互交换,就像换衣服一样。

  这样的观修纯熟时,再配以呼吸法修持:呼气时,观想自己的安乐、善根施与众生;吸气时,观想众生的痛苦自己取受。

  如是从一个众生到一切众生之间,轮番修持施受法,以最大的精进日夜勤修。

  【提示语】:

  这个特别重要!刚开始你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慢慢修了一段时间后,自己完全能做得到。

  所谓的我执,其实是一种颠倒、错误的执著。现在有些科学家在试验时,发现人的迷乱心特别强。比如让一个人把橡胶手,使劲观想成自己的手,当他逐渐产生我执时,用菜刀来砍断这只假手,这个人就会产生剧烈的痛苦,大叫起来。

  既然对无情法都可以产生我执,那将一切众生都观为“我”,这应该也没问题。这样修到了一定时候,当众生遭受痛苦时,你自然会流下眼泪,心里特别疼。而如果你菩提心修得不好,众生怎么被砍杀,你都会觉得无所谓,甚至还愿意参与其中。所以,我们一定要长期地修行,修自他交换。

  后行:回向善根。

  第七十五修法终

  戊三、修自轻他重菩提心: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以如独子之母慈爱儿子般观修。观想面前有一位能令自己容易生起悲心的有情,心里无法堪忍他在受苦,自己取而代之,并将自己的安乐等善妙施与他,使其获得安乐。

  (一般来讲,母亲对独子的执著,比对自己的执著还厉害,她宁可自己生病,也不愿意孩子生病。同样,我们在众生受苦与自己受苦中选择的话,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能让众生受苦。)

  又暗想:“我住于轮回中也好,病也好,死也好,无论遭到任何损失都可忍受,但怎么也无法忍受此等众生漂泊于轮回中受苦。”对众生生起强烈的慈爱心。

  (有些人可能因为学过《入菩萨行论》等大乘佛法,菩提心非常强,只要能弘扬佛法、利益众生,自己再怎么累、再怎么苦,也不在乎。这颗心真的非常非常珍贵。)

  从一有情至一切众生皆如是观修。所有众生的希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无论是损害我还是饶益我的众生,以自己所见所闻的众生为主直至遍布虚空界的一切众生,皆以殊胜菩提心对待。

  【提示语】:

  我们不要认为众生跟自己没关系。当然,如果你修行特别差,自私自利心非常强,实在不愿修大乘菩提心,那佛陀来了也没办法。但作为真正的修行人,即使对众生无法完全做到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至少也要在有生之年不害众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众生,哪怕走路时看见一个人有困难,也应该去扶他一把。如果你有因缘,还可将佛法灌入他的心田,让他暂时离开轮回的痛苦,究竟获得无余涅槃。这方面,我们随时都要发心。

  如果你能力实在不够,应该合掌默默祈祷:“愿诸佛菩萨和传承上师经常垂念我、加持我,让我这样刚强难化的性格,马上柔和起来。您加持的甘露,降临在我干涸的心田,让它开始滋润起来,菩提心的苗芽迅速开花结果……”随时随地这样发愿的话,心的力量极其强大,诸佛菩萨的加持也真实不虚,因缘具足时,即使我们是地地道道的凡夫俗子,也可以很快变成大乘菩萨。

  一旦我们有了这种能力,真正生起了菩提心,言行举止逐渐会有特别大的变化,此时饶益众生也不会很困难,今生来世都会快乐,前途肯定是光明的。

  后行:于无缘中回向善根。

  第七十六修法终

返回目录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