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注释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9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注释

 

  --------------------------------------------------------------------------------

  [1] 一百二十位本师之一。

  [2] 《入中论》当中也讲到了神我的五种功德,请参阅。

  [3] 尘、暗、力:也即佛教所说的痛苦、等舍、快乐,或者说是嗔心、痴心、贪心三种。

  [4] 三种慢在二十五谛中算一个法。

  [5] 《山法如海论》,也即《山法了义海》。更钦·笃布巴(1292-1361)著,法名喜绕坚参,是觉囊派发展史上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所著《山法了义海论》、《山法海论科判》和《第四结集》及其摄义等阐述了觉囊派他空见的基本教义,成为该派的经典著作。

  [6] 《他空狮吼论》云:若欲抉择他空宗,首当依照怙主龙树的论典,须要抉择一切法无自性,若不了知彼者则不能抉择世俗以自体空、胜义以他而空的道理。

  [7] 《中论》云:解说空性时, 若人言其过。是则不成过,俱同于所立。

  [8] 苯教所描绘的魏摩隆仁与佛教所说的香巴拉非常相似,他们认为魏摩隆仁占据世界三分之一,呈八瓣莲花形。而“香巴拉”在佛教时轮金刚乘中乃一净土名,也即佛陀讲授时轮金刚的地方,由贵种王朝世领其地,该地状如八瓣莲花。

  [9] 《中国通史》,其中详细记录了藏民族文化以及藏传佛教各教派之起源发展等。

  [10]  土观·罗桑却吉尼玛,俗名罗桑丹增尼玛,也即三世土观呼图克图·洛桑却吉尼玛。著有《土观宗派源流》一书,并于此书中提到此观点,且于其中讲到达仓译师与此观点相顺。

  [11] 达仓译师:也即达仓·谢拉仁钦,是阐扬萨迦派义理的三位重要人物之一,与夏迦秋登、果仁巴索南桑给皆以批判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而闻名。

  [12] 《量理宝藏论》:无自相故非现量,无相属故无比量,是故所谓有虚空,绝无能立之正量。

  [13] 有部宗认为:虚空实有,因为佛经中说地依靠水、水依靠风、风依靠虚空。经部宗则认为:任何法不存在的空间,名言上称其为虚空,它并非实体法,也并非变化之法,否则其本体不能成为无为法。

  [14] 无著菩萨所著《摄大乘论》、《摄共通乘对法集论》两部论著,简称为《二摄》。其中《摄共通乘对法集论》也就是《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15] 随外境而转的他证识,即称为转识。

  [16] 《大乘阿毗达磨》认为受、想、思、触、作意为五种遍行法。此五遍行法遍于任何一心,凡是有一个心与心所产生时,这五种遍行法一定会产生。

  [17] 《入中论》云:犹如因风鼓大海,便有无量波涛生,从一切种阿赖耶,以自功能生唯识。

  [18]甲曹杰在宗喀巴大师面前听受《中观庄严论》时所作的记录。

  [19] 慈诚罗珠堪布《中论讲义》中说:据说在扎什伦布寺的门上,曾经挂着一个兔角。

  [20]《量理宝藏论》云:共相不成有实法。

  [21]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释量论大疏》中说:按照唯识宗的观点,虽然并不承认真正的外境存在,但暂时来讲,习气稳固而显现的外境是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自己的习气变现的,仅仅是有些习气稳固,有些习气不稳固而已。

  [22] 《量理宝藏论》云:何法不舍其他法,即诸相属总法相。

  [23] 如枣核依于铜盆般所依与能依的关系,叫做俱有相属。檀香树等无常“别”法依于树的常恒所依“总”的关系是会合相属。所作、无常与声音相属等异体法汇集于一个事物上,因此是在一个外境上的聚集相属。依靠不同他体了知他法,就像通过手杖而了解持杖者一样,是差别法相属。灭尽之因与现在之果虽然不会同时存在,但二者的关系需要由取名相联,叫做连结相属。常有的我与其所作的伸屈等无常形态二者之间存在着能作相属。

  [24] 最初翻译时译为义相违,现在普遍译为境相违。以下统称为境相违。

  [25] 《解义慧剑》:是故不依人,而当依正法,由说理成道,解脱说者非。

  [26] 也有些人说,慧源论师认为因明的究竟意趣应该是中观。

  [27] 杨化群(1922-1995):现代藏传因明学家。四川省峨眉县人。曾在拉萨色拉寺学习藏语文和因明学等。1978年到成都参加《藏汉大辞典》的修订工作。1988年10月完成了专著《藏传因明学》的撰写,并于1990年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又主编《西藏宗教史》一书,并参与《宗教词典》一书的编撰。

  [28] 这一点与假相唯识宗相同。

  [29] 从无实法方面破、从有实法方面立。

  [30] 未观察似喜,依自前前因,如是而出生,后后之果也。

  [31] 《楞伽经》,全名《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是大乘佛法中综合了虚妄唯识系及真常唯心系之重要经典,亦即说明唯心、如来藏及阿赖耶识之教义。属于如来藏学派,与《解深密经》同为论述唯识思想的重要经典。藏地流通的《楞伽经》均转译自汉文。一名《入楞伽经》,北魏时代菩提流支译成汉语,共九卷二十八品,后由郭法成(藏族译师)译成藏文;一名《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刘宋时代求那跋陀罗由梵文译成汉文,名《一切佛语心品》,共八卷,后由郭法成译成藏文,并将汉族轨范师万希(音译)之注释亦译为藏文。

  [32] 《入菩萨行论》云:犹如芭蕉树,剥析无所有,如是以慧观,觅我见非实。

  [33] 经云:诸佛法尔。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众生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但彼众生烦恼覆故。如来出世广为说法。除灭尘劳净一切智。

  [34] 《亲友书》云:一切欲妙生祸殃,佛说如同木鳖果,世间人以其铁镣,缚轮回狱当断彼。

  [35] 《佛说文殊师利行经》云:舍利弗。是一百比丘若不闻是甚深法本者。当知彼辈必定堕大地狱中一劫受苦。从地狱出已然后方得人身人道。以彼诸比丘辈闻是法本甚深义故。所有恶业重罪应堕大地狱中一劫受苦。今日入于大叫唤地狱之中。一触受已即得上生兜率天中受诸天乐。汝舍利弗。当知是诸比丘闻此法故。速除多罪暂少轻受。汝舍利弗。当知是一百比丘。于弥勒菩萨下生成道。

  [36] 《般若摄颂》云:入多由旬荒道人,见牧牛人交界林,思乃临近村城兆,得安慰无盗匪惧。如是寻觅菩提时,得闻诸佛此般若,彼得慰藉无畏惧,非罗汉果缘觉地。如人为观海水往,见树林山仍遥远,不见彼等遥远相,思近大海无怀疑。当知已入妙菩提,听闻如来此般若,纵未得佛亲授记,不久自证佛菩提。

  [37] 《观住轮番净心法》:何者天界千年中,于三宝处皆供养,所需一切之资具,何者仅于弹指顷,心识观念一切法,痛苦无常空无我,经云此较前福德,无计其数而超胜。

  [38] 《摄正法经》,也即《般若摄颂》。

  [39] 《宝云经》云: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满世间善。何等为十。虽说于色而于实谛不见有相。亦不著色相。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虽说于地而于实谛不见有相。亦不著地相。水火风空识亦复如是。虽说于眼而于实谛不见有相。亦不著眼相。虽说鼻舌身意法而于实谛不见有相。亦不著意法等相。虽说有我而于实谛不见有相。亦不著我相。众生寿者命者丈夫人。……若于实谛亦无佛法善恶之相。但世谛中而有菩提。第一义谛则无菩提亦无取著。

  [40] 《大圆满心性休息》云:虽然如幻而显现,生等诸法正现时,产生等法无自性,如阳焰水池月影。

  [41] 《定解宝灯论》:乃至未生定解前,方便观察引定解,已生定解于彼中,不离定解而修行。中间察住当交替,观察则会生定解,未察执著平庸时,屡屡观察引定解,生起定解于彼中,不散一缘而修持。

  [42] 《定解宝灯论》:不偏二谛后得慧,虽立现空双运名,然而入定大智前,不缘现空双运性。

  [43] 此处指显现部分。

  [44] 《因明论集》:无现入定中明确领受人无我与法无我,有现后得时明确领受见二千、三千及无数世界等自境互不混淆的对境,这就是瑜伽现量。

  [45] 漏刻:《时轮金刚》当中计算时间的一种单位。

  [46] 《四百论》:于相续假法,恶见谓真常,积集假法中,邪执言实有。

  [47] 《量理宝藏论》云:法称则于遮无常,安立恒常之名言。

  [48] 四种境:所取境、耽著境、显现境和照了境。

  [49] 因明当中,胜义谛是指起功用的法,世俗谛是指虚妄的法。

  [50] 《解义慧剑》:所有诸建立,归集证有是,所有诸遮破,无遮非遮摄。

  [51] 《量理宝藏论》:三法周遍诸所知,是故阐释彼安立。

  [52] 以五根识了知外境即称为境证。

  [53] 识内观时所了知的法称为自证。

  [54] 《中观庄严论释·总义》:慧浅多言有何用?如命诸根之本源,彻证各宗深要慧,似天鹅于水取乳。

  [55] 事势理:指诸法的实相,比如火的热性。

  [56]《大般涅槃经》善男子。譬如有王告一大臣。汝牵一象以示盲者。尔时大臣受王敕已。多集众盲以象示之。时彼众盲各以手触。大臣即还而白王言。臣已示竟。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善男子。如彼众盲不说象体亦非不说。若是众相悉非象者。离是之外更无别象。善男子。王喻如来正遍知也。臣喻方等大涅槃经。象喻佛性。盲喻一切无明众生。是诸众生闻佛说已。或作是言色是佛性。何以故。是色虽灭次第相续。是故获得无上如来三十二相如来色常。如来色者常不断故。是故说色名为佛性。譬如真金质虽迁变色常不异。或时作钏作[金*毘]作盘。然其黄色初无改易。众生佛性亦复如是质虽无常而色是常。以是故说色为佛性。或有说言受是佛性。何以故。受因缘故获得如来真实之乐……

  [57]《量理宝藏论》:石及柴等非火因,火因本为火微尘,微尘合而为一因,方是石柴等如根。

  [58] 也就是指每个事物均具有地水火风等四大。

  [59] 《释量论》:故欲解脱者,根除无始来,同类因种子,所生坏聚见。

  《量理宝藏论》:种子虽非有初始,然为火焚见后际,如是轮回虽无始,然见无我成后际。

  [60] 忏悔阿阇梨也即受戒阿阇梨。据五分律卷十六、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载,阿阇梨有五种:(一)出家阿阇梨,受戒时之授十戒师,故又作十戒阿阇梨。(二)受戒阿阇梨,受具足戒时之羯磨师,故又作羯磨阿阇梨。(三)教授阿阇梨,受具足戒时之授威仪师,故又作威仪阿阇梨。(四)受经阿阇梨,教授经典读法、意义之师。(五)依止阿阇梨,与比丘共居,指导比丘起居之师;或比丘仅依止从学一宿之师,亦可称依止阿阇梨。以上五种加上剃发阿阇梨则为六种阿阇梨。

  [61] 证成理即依现量和比量来证成,其中明显部分依靠现量,隐蔽部分依靠比量。所谓的现量、比量以及其他理实际都可以包括在法尔理当中。

  [62] 得绳:有部宗分别假立的一种色法,如同捆住牦牛背上所驮物品的绳索一样。

  [63] 不失坏法:如同债券,依靠它,到特定的时间便会出现相应的果法。

  [64] 《入中论》:如石女儿自性生,真实世间均非有,如是诸法自性生,世间真实皆悉无。

  [65] 《定解宝灯论》:此二初学者面前,似现能破与所破,尔时显现与空性,尚未相融为一体。

  [66] 《三主要道论》:了知以现除有边,以空遣除无有边,缘起性空显现理,不为边执见所夺。

  [67] 大圆满的顿超修行过程历经四相:法性现前相,证悟增长相,明智如量相,法尽不可思议相。若于显宗位次对应,则第一法性现前相是登地见道;第二证悟增长相是二至七地;第三明智如量相是八、九、十大佛子地;第四法尽不可思议相是无学道佛果。

  [68] 《定解宝灯论》:空性显现凡夫前,虽似相违于现见,诸智者以奇语赞,说此双运真奇妙!

返回目录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