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 闻法方式 行为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14日
来源:   作者:达真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 闻法方式 行为

 

  (二)行为

  1、所断之行为(闻法时应当断除的三个过患)行为有所断之行为,应取之行为。所断之行为是不应该有的行为。综合起来,有三个过患、六垢、五不持。

  (1)三个过患:耳不注如覆器之过。意不持如漏器之过,杂烦恼如毒器之过。

  第一,耳不注如覆器之过。虽然身在闻法的行列中,但是心不在这里而在别处,在家里,或者在单位,想的都是一些琐事,或者其他的事情。不知道讲法者在说些什么,根本没有听进去,好像往覆扣的容器里灌东西一样。

  第二,意不持如漏器之过。虽然听了,但是没有用心,没有记住,就好像往漏的容器里灌东西一样,灌再好、再多的食物都留不住。这样闻法也没有太大意义。所以一定要牢记于心,真正用心去体会、体悟,如果听不清楚也不可能有太大的意义。听闻佛法时要将平时所做的一切全部放下,包括念佛、念咒等。

  第三,杂烦恼如毒器之过。闻法的过程中发心不清净,不是为了众生的利益,也不是为了今生的解脱,而是为了世间八法(得、失、苦、乐、称、饥、誉、毁)听闻佛法,或者掺杂贪嗔痴这些烦恼来听闻佛法,这样正法反而变成了邪法。就如同向有毒的容器里灌食物一样,这样闻法,不但没有功德,反而会有罪过,会断掉自己的慧命,会断掉自己今生解脱的生命。闻法时不能说话,也不能影响别人闻法,否则会破坏法身慧命,罪过最严重。在整个过程中什么都不要做,只需要好好听,认真坚持,断除、控制这些私心杂念,渐渐将这一切变成一种习惯,修行就不难了。这就是三种过患。要断除的,要断掉的,不应该有的,不允许有的行为。

  (2)六垢:傲慢、无正信、不求法、外散、内收、疲厌。

  第一,傲慢。在所有的烦恼中,傲慢和嫉妒这两个习气很难被察觉出来,这也是我们最需要对治,也是最难对治的习气。如果凭借自己在某方面有些功德,在世间法上有某些成就,便自以为很了不起,因而看不见自己的过失,更无法改掉自己的缺点和毛病,也看不到对方的优点和功德,这样对任何人都无法产生信心,也不可能解脱。所以我们要时刻仔细观察自己的相续,不应该有丝毫的傲慢嫉妒之心,时刻保持谦虚谨慎。

  第二,无正信。佛法是从恭敬心与信心中得来的,他不同于一般的学问。对佛法、对上师三宝,没有信心的话,得不到正法,领悟不到佛法里讲的道理,努力也是白费,没有用。要领悟佛讲的道理,必须要通过上师的窍诀;要想得到上师的窍诀,必须要对上师善知识有具足的信心。信心可以分四种:对佛法,对上师三宝的功德生起欢喜心,叫清净信心。自己也想得到这些功德,叫欲乐信心。对佛所说的道理没有丝毫的怀疑,是胜解信心。这三种信心都具足了,而且无论什么时候都不退转并坚定不移,能够保持这种信心,这就是不退转信心。

  第三,不求法。没有希求正法的心,对佛法没有兴趣。现在很多人,做功课、听闻佛法都没有兴趣,这就是没有希求正法的心。如果没有希求正法的心,对佛法、对正法没有兴趣的话,闻法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第四,外散。心散乱,不在意,六根处在六尘当中,这样也领悟不到上师所讲的道理。

  第五,内收。六根太内收,太紧张,这样容易昏沉。很多人听法的时候都听一听就睡着了,这也是一种过失。

  所以要保持适度,即不能太紧张,也不能太散乱,身口意要保持放松,保持自然。不管是修法、闻法、做功课还是静坐的时候,身口意一定要放松,保持自然的状态,这样才能真正跟佛菩萨、跟上师三宝感应道交。太紧张、太散乱,都是一种过失,得不到真正的修法、闻法的利益。

  第六,疲厌。对闻法、修法生起厌烦、疲倦的心态。比如,讲法的时间长了,天气有变化了,然后对闻法生起了厌烦心,这些都是过失。闻法的时候,应该不顾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听闻佛法,这才是真正的如理如法地听闻佛法。

  (3)五不持:持文不持义、持义不持文、未领会而持、上下错谬而持、颠倒而持。

  第一,持文不持义。很多人读书是为了词句的美妙动听,不仔细体会词句更深层次的意义,这种持文不持意对自己修行一点意义也没有。

  第二,持义不持文。如果只追求甚深的意义而轻视词句,这样词句与意义就会脱离,也不可能了知意义。

  第三,未领会而持。没有真正领会,没有真正明白,然后去盲修瞎炼。现在这样的情况特别多,都是鹦鹉学舌。

  第四,上下错谬而持。要按次第,系统地思惟、修持。现在很多人都特别随便,这样修行,再精进,再努力,再刻苦也没有用!徒劳无益,根本解脱成就不了。

  第五,颠倒而持。不懂佛法里讲的道理,都是颠倒的。

  佛法讲的,尤其是大乘佛法强调修心,注重发心和动机,但是现在人不注重内在,只注重表面、形式。这都是颠倒而持。一定要在任何时候都以实修为主,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解脱、成佛。一定要仔细了解认真去悟,否则会误解词句和意义而违背正法。比如在小乘里为了自己解脱而成佛也称为了义法,但在大乘里不能为自己,只为众生而成佛称为了义。密宗里连众生和佛的分别也没有,一切都观为圆满,大乘里有时也允许杀生偷盗,但是都是在完全为了众生,不为自己的发心前提下而做。很多法师讲的专修专念不是一定修一个法门,念一个佛,很多人认为自己念阿弥陀佛不能念别的,佛法含义广大奥妙,如果没弄明白,还在心里面产生矛盾和怀疑也是过失,尤其密宗里甚深的含义更是不被许多人了解。如;斩魔是斩除人我执和法我执,而不是杀生,男女双运的佛像是代表智慧与方便不能分开。假设意义颠倒,上下错谬而持自相续会被破坏,这样的闻法没有功德反而会有过失。这些都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闻法的功德非常非常大,你能够如理如法地闻法,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但是不如法的话,也有一定的罪过。因此我们一定要明白,一定要注意,要尽心尽力去取舍这些因果。

  2、应取之行为(闻法期间应当具有的行为)

  (1)依止四种观想

  听闻佛法的时候应当像《华严经》中说的那样:

  “应于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做妙药想,于善知识作名医想,于精进修持作医病想。”

  应观想:无始劫以来在轮回的苦海里,我们就像一个病情非常严重的病人,要想摆脱病苦得到安康,必须寻找一位良医并按照他的要求服药。依止上师闻法也是一样,只有依止一位具足法相的上师并按照上师的教言去做,服用正法的妙药,才能消除业惑的疾病。

  (2)具足六度

  闻法前摆设法座,供养曼茶罗以及鲜花等是布施度;洒水清扫等善事、穿戴整洁、具足威仪是持戒度;不伤蝼蚁在内的任何生灵,以及忍受冷热环境,不起烦恼,是安忍度;对上师及正法充满信心,以愉悦的心情而闻法为精进度;心不散乱,专心谛听为静虑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及时提出,断除疑惑即是智慧度。闻法者都应当具足六波罗蜜多。

  (3)依止其它威仪

  闻法时对上师的恭敬心特别重要,闻法者应当坐在低于法座的地方,精神集中,以温顺喜悦的心情注视上师。一分恭敬得一分加持,十分恭敬得十分加持。思惟上述道理后,一定要如理如法地闻法。有了真正的闻、思、修,才会有真正的成就。

返回目录

----------------------------------------------------------------------------------------------------------------

更多达真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