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达真堪布:《菩萨宝鬘论》讲记(十四)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13日
来源:   作者:达真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达真堪布:《菩萨宝鬘论》讲记(十四)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在这里接着给大家讲《菩萨宝鬘论》。

  三世所积诸善根,回向无上大菩提。

  “三世”,是指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将这三世当中所积累的诸多善根,都要回向给无上大菩提,无上大菩提就是佛果。我们可以回向给众生,使其成就佛果,也可以回向给自己,使自己成就佛果。

  无论你是回向给众生,还是回向给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无上大菩提。回向给众生:愿这些善根成为众生早日成就佛果的因缘。回向给自己:愿这些善根成为自己为众生早证菩提的因缘。我们都应该这样回向。

  发心和回向,一个是在善根的前面,一个是在善根的后面,一个属于前行,一个属于后行。两者都要具足两个条件:第一,为了一切众生;第二,回向无上大菩提。回向时若没有具足这两个条件,就不是菩提心,不是正确的回向,也不是完整、圆满的回向。

  我们可以回向给众生获得无上大菩提,也可以回向给自己获得无上大菩提,这两种回向都是正确的,其他的回向都不如法、不正确。我们现在所做的回向,是不是菩提心的回向?是不是一个正确、圆满的回向?大家都要搞明白。

  把功德回向给他人,也是一种布施。对一个有智慧的人来说,善根是最珍贵的。我们断执着的时候,最后要断的就是对善根的执着。

  那诺巴在依止上师帝洛巴的过程中,主要断的是对法的执着。那诺巴当时是一位很伟大、很有名气的法师,是一位精通三藏、精通五明的班智达,有很多属于世间的神通、能力等成就,讲法滔滔不绝,手下有不计其数的弟子。从“智慧空行母指点他”这件事上就能看出,他和空行护法能够直接交流了。但是他对法的执着特别强,特别执着这些形式,执着自己的形象,因此没有成佛。

  那诺巴去拜见上师帝洛巴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帝洛巴在烤鱼吃,其实这都是帝洛巴给那诺巴的示现,目的是让那诺巴断法执。后来那诺巴依止了上师帝洛巴。在依止帝洛巴的过程中,帝洛巴给那诺巴的很多窍诀在表面上看都是恶的。上师帝洛巴经常让那诺巴偷东西、抢东西,让他去做一些坏事,也是为了让他断法执。

  现在一说功德、善根、福德的时候,我们都会说:“我所有的善根、福德都可以回向给众生。”我们为什么是这种状态呢?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善根、福德带给我们的利益,对法、对善根的执着不是很强,所以非常大方。对智者来说,善根第一,生命第二,财富第三。但是对愚者来说,正好是相反的:财富第一,生命第二,善根第三。这就是智者和愚者的差别。

  以前有个公案。佛在世的时候,遇到了一位乞丐,这个乞丐特别想供养佛,但是他除了手里有七粒米之外,没有别的东西可以供养,于是他就把这七粒米虔诚而用心地洒在了佛的身上。以此福德,乞丐后来的果报是七次转生为转轮王!那不是几百万、几千万、几个亿的回报啊!如果我们真正认识到了善根的价值,谁能舍得给别人呢?

  回向就是把所积的善根给别人。有一位年龄大的居士跟我说:“回向可以,不给善根行不行?”我说要把善根给别人,她接受不了。不把善根给别人,就不是回向了。她不是很明白佛理,只是特别执着善根。有些人特别大方,一说做善根回向,一点都不考虑,我都有点怀疑了,这是真心的吗?

  一般人很难舍掉善根,若是你能舍掉对善根的执着,你离成就也不远了。其实能把善根回向给别人,才是真懂佛理了!其实也不难。你能把功德回向给别人,这个善根会更大、更圆满。我给大家讲过,主要是把心量放大。心量越大,功德越大;心量越大,所种的善根越大;心量越大,所积的福德也越大。我们讲过四无量心。为什么叫无量心?因为对境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众生,所得到的功德也是无量的,所以叫作无量心。

  我们应该把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不能只单独回向给某个众生。但是很多人到现在还没有做到这点。“我先回向给众生,再回向给家人行不?”你刚才已经回向了,还有什么要再回向的?还是没有放下。其实你回向给一切众生时,你周围的众生也包括了。如果你心里不舒服,认为还必须要回向给家人,说明你还是没有放下自我,没有修出平等心。

  如果为了表法,或者有特殊的意义,单独回向给某个人是可以的。比如说,今天为了能让某个人高兴,能让他进入佛门,得到度化,我们可以把善根单独回向给一个人。但我们现在不是为了表法,而是内心里有这样的贪念:“我还要给我的孩子和家人回向一下”。这是我执,是贪着,是不如法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做第二次回向。

  我们现在修的是大乘佛法,尤其是在修大圆满法,一切都应该是圆满的。你回向的时候,已经大圆满了。若是还要第二次回向——单独回向,那你就还没有修到大圆满。如果你真修到了大圆满,是不会有这个念头的。大圆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能活在当下的人才是大圆满。若是有分别、执着,就不会有大圆满。但是,如果你实在放不下也没办法。

  善根回向要发自内心,不能虚情假意。我们也在做回向,但是为什么没有得到利益,没有太大的变化呢?因为我们都是在做表面上的回向,都是虚假的,不是发自内心的。若是我们能够发自内心地把善根和福德回向给众生,这样离成就就不远了。

  有的人不知道善根要回向。若是不回向的话,善根不能增长,刹那的嗔恨心与邪见,就可以将善根摧毁,果报享受一次就会穷尽。如果你能及时回向,首先善根能保存起来,然后善根时刻都在增长。我们回向功德就是储蓄,将功德存在法界银行里,直至成就菩提果的时候也不会穷尽。

  很多人不知道怎样回向,以为只要说一句“善根回向”,就能立即回向了。其实不是这样的。若是你能按照仪轨、偈颂的内容回向,会非常圆满、清净、如法,还有一种力量的加持,因为这些仪轨、偈颂都是金刚语。以后我们做回向的时候,不要自己随便编。很多人都爱编,还觉得自己很聪明,回向给这个人,回向给那个人。如果是为了表法,可以这样回向,除此之外都是不如法的。我们现在用的回向偈,是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当时用的回向偈,都是佛语。

  福德赐予诸有情,时时行持七支供。

  “福德赐予诸有情”,这句偈颂和前面讲的回向是一个意思。“时时行持七支供”,时时、处处要行持七支供。我们以前详细地讲过七支供,在这里就不多讲了。礼敬诸佛、供养诸佛、随喜善根、忏悔业障、请转法轮、请佛住世(请求不入涅槃)、普皆回向,这七种供养叫七支供。在佛法里,积累善根、资粮的方法无量无边,但是都汇集在七支供里。所以我们时时都要修持七支供。

  为得菩提发大愿,若能如是修持者。

  圆满福慧二资粮,亦能尽除二罪障。

  若是我们能处处修持七支供,能发大心、发大愿的话,可以快速地圆满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也能净除烦恼障和所知障这两种罪障。烦恼障主要障碍解脱,所知障主要障碍成佛。我们按照这个窍诀净除了二障,圆满了二资粮,当下就会显现佛的二身——法身和色身。法身是为自己而得的,色身是为众生而得的。

  法身佛是自性佛、本具佛。我们都是自性佛,都具有佛的这些无漏的功德。但是我们现在有烦恼障、所知障,有分别、执着,所以没有证得自性。净除了二障,圆满了二资粮,我们本具的佛性和功德,会自然显现。

  获得人身具义故,将得无上菩提果。

  若是我们今生今世能够成就无上正等觉的果位,我们获得的这个人身就有意义了。所以这里说“获得人身具义故”。我们在暇满难得里讲过,人身非常难得,我们既然得到了,就要用它来解脱成佛,这是人身的真正意义。若是我们用它来吃喝玩乐、虚度此生,就和动物没有区别了。那些动物也会吃喝玩乐,也有自己的生存、生活方式。我们的世界和它们的世界不一样。若是按世间的角度来看,我们很多时候还不如动物。

  动物也有智慧,也很聪明。它们吃得简单,穿得简单,出门不靠别的交通工具,自己在空中飞来飞去,特别自由。我们活得多复杂,多麻烦,多辛苦啊!冬天来了,要换衣服,夏天来了,还要换衣服,一年四季都要换衣服。爱美的人,一天要换好几次衣服,每天洗呀,刷呀,抹呀。

  科技发达了,物质丰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都在追求生命的质量。其实这些太不好了。我们以前的生活条件没有这么好,也没有这么多麻烦,一年四季很少有新衣服,就穿一套衣服,还是旧的,也不用买保养品和保险。现在人活得越来越麻烦。这都是多余的,没有必要。

  你们到藏区,到朗措玛寺看看,那里的出家人、居士,都没有买保险,都是自己保护自己。好好地断恶行善,才是真正的保险!他们生活非常简单,一年四季只穿一套衣服,衣服还便宜,一套只要几十块钱。一般情况下不换衣服,也没有必要换衣服!吃得也简单,一天三顿饭,至少两顿糌粑。吃糌粑是最方便的,几分钟就能吃饱。生活越简单越省事。他们不买保养品,不买保险,一样可以过得好。你们现在生活越来越复杂,科技越发达,人就越辛苦,越烦恼,越痛苦。其实这都不是什么好事。

  你们现在都怕老,怕脸上起皱纹。其实心情好了,心态好了,就能年轻。我以前在报纸上看到,丹麦有一对夫妇,都七八十岁了,可是看起来只有三十多岁的样子。后来人们知道了他们的情况,想知道他们保持年轻的秘诀,就去考察、研究了一段时间,但是也没有研究出什么结果。记者采访他们时,老太太说:“我们两个人一直以来就是心情好,心态好,这样就不衰老,没有别的原因。”

  这都是心态的原因。我们若是想健康,就调整好心态;有健康的心态,就有健康的身体。很多大德高僧在山上修行的时候,虽然生活都很简朴,但是身体却很健康。密勒日巴尊者也是如此,很多年住在山洞里,没有东西吃,只吃绿草,喝凉水;没有衣服穿,身上长绿毛,分不清是人还是动物。但是他没有感冒,也没有得病,身体非常强壮。而你们现在连一口凉水都不敢喝,怕坏肚子,怕感冒。

  若是你真正能为众生着想,为他人着想,真正能换位思考,无私地奉献付出,家庭自然就好了。这些争吵都是缘起法、对立法。若是你这边没有争,没有吵,那边就没法争,没法吵了。心态好了,家庭自然就会好,一切自然都会好。

  真的,不要白白地浪费人身,得人身非常不容易,不要错过了。我们现在修的是“净土与大圆满法”,若是修好了这两个法,你就没有浪费人身,你的人身就有意义了。否则,就白白地浪费了人身,虚度了光阴。以后想再得到这样的人身,得到这样的解脱机会就难了。

  希望大家不要颠倒,世间的一切琐事要统统地放下。有一句话,你们一定要记住:“放下才能得到,随缘才能顺利。”如果放不下,就得不到;即使得到了,也是暂时的,只是从你的手上经过,不是真正的得到,不是真正的属于你的。我们先不要考虑学习、工作、家庭这些世间的琐事,只要认真学修佛法,一切都会随你而来。

  若是你真的能够一心一意地学修佛法,工作自然就能顺利,家庭自然就能和睦。我们还是放不下,再怎么说,也是放不下。这是为什么?还是没有看破,没有看透。

  信财戒财舍施财,闻财惭财有愧财。

  智慧财为七圣财。

  如是此等殊胜财,是乃无尽圣者财,

  不得说与非人众。

  这里讲了七圣财,这些才是真正的财富。我们所认为的财富不是真正的财富。“信财”是信心,“戒财”是清净的戒律,“舍施财”是布施,“闻财”是听闻佛法,“忏财”是忏悔,“有愧财”是做坏事时心里有愧疚,“智慧财”是有智慧。这些都是财富,都是圣人的财富。一般的凡夫不会有这些财富。

  众人之中观言语,独处之时观自心。

  “众人之中观言语”,在大庭广众面前,要观察自己的言语,因为容易造口业;“独处之时观自心”,独自一个人的时候,要观察自己的心,不能有任何的恶念。

  你们到这里与大家相聚,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会处处伤害众生。怎么管不住自己的口呢?还经常到麦克风前给大家讲这讲那。这是你的任务吗?这都属于绮语和恶语,违反了制度,违背了规矩,还伤害了很多众生。这都是不该说的、没有用的、不适当的话,是在造业。有的人处处说是非、讲对错。爱说是非、爱讲对错的人,绝对是造业的人。所以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去造这些恶业,这样对自己没有任何利益,没有任何意义,只会有非常严重的果报。我在前面也讲过,处处要以正知正念守护三门。

  “独处之时观自心”,自己独自一人的时候,心很容易散乱。虽然身在房间,在床上,但是心早就飞走了。所以,我们要格外地看管自己的心。

  我们这几天一直在学习《菩萨宝鬘论》,阿底峡尊者所讲的这些教言非常殊胜。用这些教言来对照自己,就能改正自己。有些负责人员跟我说:“今年大家的修行整体上有进步了,比去年好,去年有些人很多时候还不听话,今年都挺听话。”其实我觉得是今年的这些开示、教言太殊胜了,和我们的相续太相应了,所以大家有变化,有进步了。

  我希望大家都能坚持下去,不要一回家就忘了,还像以前一样,跟这个吵,跟那个闹,到处造业。你们在这里每天学教言、听开示,人人受益匪浅,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这些我们都能看出来。虽然和这些孩子比起来差了一点,但是总的来说,大家都有变化,都有进步了,对此我也很高兴。你们回去以后,别灰心,别退步,一定要努力学修,坚持下去。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都要保持这种状态。这样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利益。

  最后回向:把讲法的功德,闻法的功德以及所有的功德,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所有的父母众生,愿他们能够早日离苦得乐,早日证得无上大圆满的境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返回目录

----------------------------------------------------------------------------------------------------------------

更多达真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