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欣德尊者译:比库巴蒂摩卡 桑喀地谢沙诵
玛欣德尊者译:比库巴蒂摩卡 桑喀地谢沙诵
具寿们,诵出此十三桑喀地谢沙法来。
1. 故意出精,除了梦中外,桑喀地谢沙。
2.若比库以贪爱、变易之心与女人发生身体相接触,或捉手,或捉发,或摩触任何部分者,桑喀地谢沙。
3.若比库以贪爱、变易之心对女人说粗恶语,犹如少男对少女[说]与淫欲相关者一样,桑喀地谢沙。
4.若比库以贪爱、变易之心于女人面前,赞叹以欲侍奉自己而说:“姐妹,这是最上的侍奉:像我这样的持戒者、善法者、梵行者,应该以此法来侍奉。”与淫欲相关者,桑喀地谢沙。
5.若比库从事作媒,[传达]男子之意给女子,或女子之意给男子,而成为夫妻或情人 81,乃至短暂关系,也桑喀地谢沙。
6.当比库自行乞求为自己建造无[施]主的孤邸 82时,当应量而造。这里的量是:长为善至张手 83的十二张手,内部宽为七张。应带领比库们指示地点,应由那些比库指示无侵害、有环绕空间的地点。若比库在有侵害 84、无环绕空间 85的地点自行乞求而建造孤邸,或未带领比库们指示地点,或超过量者,桑喀地谢沙。
7.当比库为自己建造有[施]主的大住所时,应带领比库们指示地点,应由那些比库指示无侵害、有环绕空间的地点。若比库在有侵害、无环绕空间的地点自行乞求而建造大住所,或未带领比库们指示地点者,桑喀地谢沙。
8.若比库恶意、瞋恨、不满,以无根据的巴拉基咖法诽谤比库:“或许因此能使他从梵行中退堕。”在此后的其他时间,[无论]被检问或没有被检问,那只是毫无根据的事件,且比库基于瞋恨,桑喀地谢沙。
9.若比库恶意、瞋恨、不满,取其他事件的部分类似之处,以巴拉基咖法诽谤比库:“或许因此能使他从梵行中退堕。”在此后的其他时间,[无论]被检问或没有被检问,那只是取了其他事件的部分类似之处,且比库基于瞋恨,桑喀地谢沙。
10.若比库致力于分裂和合的僧团,或受持、坚持、住立于导致分裂之事。比库们应如此劝告那个比库:“请具寿不要致力于分裂和合的僧团,或受持、坚持、住立于导致分裂之事。具寿,请与僧团和合,和合的僧团确实是欢喜、无诤、同一诵[戒]、安乐而住的!”当比库们如此劝告那个比库时,若他仍然坚持,比库们应乃至第三次地劝谏那个比库,使他舍弃。假如在乃至第三次劝谏时舍弃了,这实在很好。假如不舍弃,桑喀地谢沙。
11.有比库是那个比库的追随者,说别众者,一个、两个或三个,若他们如此说:“具寿们,请不要说那位比库的任何事情。那位比库是法说者,那位比库是律说者,那位比库取我们所欲和所喜乐而说,他知我们而说,那是我们所忍可的。”比库们应如此劝告那些比库:“请具寿们不要如此说,那个比库不是法说者,那个比库也不是律说者。具寿们,不要喜欢分裂僧团。具寿们,请与僧团和合,和合的僧团确实是欢喜、无诤、同一诵[戒]、安乐而住的!”当比库们如此劝告那些比库时,若他们仍然坚持,比库们应乃至第三次地劝谏那些比库,使他们舍弃。假如在乃至第三次劝谏时舍弃了,这实在很好。假如不舍弃,桑喀地谢沙。
12.若有生性难教的比库,当比库们在属于所诵学处的范围内如法劝告时,他使自己不受劝告:
“请具寿们不要劝告我任何善的或恶的,我也不会劝说具寿们任何善的或恶的,请具寿们停止劝告我!”比库们应如此劝告那个比库:“请具寿不要使自己不受劝告,请具寿使自己接受劝告,请具寿如法地劝告比库们,比库们也将如法地劝说具寿,如此则世尊之众得以增长,这即是——互相劝告,互相出罪。”当比库们如此劝告那个比库时,若他仍然坚持,比库们应乃至第三次地劝谏那个比库,使他舍弃。假如在乃至第三次劝谏时舍弃,这实在很好。假如不舍弃,桑喀地谢沙。
13.若有比库依止某一村或镇而住,是污家者 90,恶行者91。他的恶行被看见且被听闻,以及被他所污的诸家被看见且被听闻。比库们应如此劝告那个比库:“具寿实是污家者,恶行者。具寿的恶行被看见且被听闻,以及被具寿所污的诸家被看见且被听闻。请具寿离开此住处,你在这里已住够了!”当比库们如此劝告那个比库时,却如此对那些比库说:“比库们是随欲者,比库们是随瞋者,比库们是随痴者,比库们是随怖者。对同样的罪,驱出一些人,不驱出一些人。”比库们应如此劝告那个比库:“请具寿不要如此说。比库们不是随欲者,比库们不是随瞋者,比库们不是随痴者,比库恶行被看见且被听闻,以及被具寿所污的诸家被看见且被听闻。请具寿离开此住处,你在这里已住够了!”当比库们如此劝告那个比库时,若他仍然坚持,比库们应乃至第三次地劝谏那个比库,使他舍弃。假如在乃至第三次劝谏时舍弃了,这实在很好。假如不舍弃,桑喀地谢沙。
具寿们,已经诵出十三桑喀地谢沙法。[前面]九条最初即犯;[后面]四条乃至第三次[劝谏才犯]。凡是比库犯了其中任何一条后,明知而覆藏多少天,[即使]该比库不愿意,[也]应别住多少天。已住了别住的比库还应为比库再履行六夜马那答。行了马那答的比库,哪里有二十众的比库僧,该比库即应在那里出罪。假如不满二十众的比库僧为该比库出罪,即使[缺少]一位,该比库也不能出罪,而且那些比库应受呵责。这于此是如法的。
在此我问诸具寿:“于此是否清净?”
第二次我再问:“于此是否清净?”
第三次我再问:“于此是否清净?”
于此诸具寿是清净的,因此默然。此事我如是持。
——桑喀地谢沙诵第三—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