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3日 星期一 农历12月14日
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基本佛学 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七课 菩萨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9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基本佛学 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七课 菩萨

  菩萨,为「菩提萨埵」之略称。菩提为「觉」之意;萨埵为「有情」之意,新译作「觉有情」,即能自觉,又能觉悟一切有情之意;旧译为「大道心众生」,意即志求无上道者。此外又可称为开士、高士、大士。

  经云:「自利利他,胜如实修行,自求菩提,亦化众生,令得菩提。」上求下化,正是菩萨行的具体行持。自发菩提心修学菩萨道,即名为「初发意菩萨」,于因地中勤行精进,发四弘誓愿,修四无量心、四摄法、六波罗蜜等,自觉化他,「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历证五十二阶位(注1),最后福慧圆满,终而成就万德庄严之佛果。

  在诸大菩萨中,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及普贤菩萨,分别以悲、智、愿、行为行门,并应化于中国四大名山,行菩萨道,广化众生。

  【大悲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又称为观自在菩萨,略称观音菩萨,别称白衣大士、大悲菩萨、圆通大士。菩萨往昔于因地时,修习耳根圆通,以观世间之音声而悟道,故名观世音。因能「寻声救苦」,「千处祈求千处应」,而称大悲观世音。又因其理事无碍之境,观达自在,故称观自在菩萨。

  观世音菩萨,无量劫前已成佛,号为「正法明如来」,因大悲愍众,于娑婆世界,倒驾慈航,度化有缘,随处应机说法,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法华经》云:「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脱解。」若有众生受人恼害逼迫,或骤遇灾难险厄,若能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菩萨即闻声救苦,令其转危为安、遇难呈祥。

  观世音菩萨随机示现,《华严经》载,南海补陀落山为其住处,浙江省普陀山,即为中国著名之观世音菩萨道场。

  以慈悲救济众生为本愿的观世音菩萨,常以慈母示现,手持净瓶、杨柳,遍洒甘露,滋润苦难众生;或有骑坐麒麟,麒麟慈悲不忍践踏生草,正象征着菩萨不忍众生苦的悲愿。

  又,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胁侍,世称「西方三圣」。

  【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曼殊室利菩萨,略称为文殊菩萨。意译为「妙德」,义为万德圆明,究竟圆满实相;以了了见佛性,故德无不圆。又译为「妙吉祥」,妙者谓佛无上慧,犹如醍醐纯净第一;吉祥者,即具众德义。

  大智文殊师利菩萨,过去劫早已成佛,号为「龙种上尊王如来」,久远劫来,教化无量众生,为过去七佛之师。释迦牟尼佛曾赞叹文殊菩萨,是众生佛道中之父母,为智慧之化身。

  文殊菩萨为佛弟子之上首,常与普贤菩萨侍佛左右,并以大智慧,助佛转轮,令根机成熟众生,得以开悟。例如:《楞严经》中,救护阿难出离淫舍;《华严经》中,开示善财童子,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亲近善知识,善财童子依菩萨所教,进行参学,历访五十三位善知识,闻受种种法门,而证入无生法界。

  文殊菩萨,常示现度化众生,《华严经》载东方清凉山为文殊菩萨之住所,中国山西省五台山即为文殊菩萨示现之道场。

  文殊菩萨身骑狮子,手持金刚宝剑或手持莲花:狮子象征菩萨威猛,常做大无畏吼;金刚宝剑象征般若智,能斩断一切无明烦恼,摧伏群魔;莲华象征智慧无碍,清新高洁。

  文殊菩萨以大智慧,善说法要,常以譬喻、引证教化众生,与普贤菩萨及毗卢遮那佛合称为「华严三圣」。

  【大愿地藏王菩萨】

  修行即是在起心动念处修。古德云:「披毛从此出,作佛亦由它。」日常生活中,无论闲忙动静,这念心皆能时刻觉察、觉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见境不生贪爱,作主的心始终存在,即能契悟本心本性,当下便证不生不灭之圣果。

  地藏菩萨,「地」为大地,表示如同大地般安忍不动之意;「藏」为秘藏,代表深藏智慧、悲愿,静虑深密之意;「地藏」即指具有如大地般广大悲心的菩萨。

  无量劫以前,地藏菩萨与一切智成就佛于未出家前同为国王。其中一王发愿:「愿我早成佛道,普度群生。」另一王则发愿:「若不度尽罪苦众生,令得安乐,以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发愿早成佛道之王,即为一切智成就如来;而发愿度尽众生之王,即是大愿地藏王菩萨。 释迦牟尼佛入灭前,曾付嘱地藏菩萨,当于弥勒佛降生前,留住世间,教化六道众生。是以地藏菩萨常现身天上、人间及地狱等处,救度众生,自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相传,地藏菩萨曾化身为新罗国之王子金乔觉,出家名地藏比丘。唐时,至中国安徽省九华山建寺,度闵公父子,自此遂以九华山为地藏菩萨弘化之道场。

  中国佛教寺院中,地藏菩萨之形像常为圆顶比丘相,或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手持锡杖之出家相。地藏菩萨愍念五浊恶世受苦众生,以其大愿,应化现身,度化无尽;同时亦使众生尊敬三宝,种出世善根而得速离恶世,成就圣道。

  大愿地藏王菩萨与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常于此娑婆世界度化众生,与此土有情,具甚深因缘,故世称「娑婆三圣」。

  【大行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普」者,愿行遍一切处;「贤」者,最妙善义。谓菩萨以菩提心所起之愿行,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名普贤。菩萨于宝藏佛时,发愿令诸众生断诸苦恼,得柔软心,得调伏心,悉发无上菩提心,故得宝藏佛授名普贤。

  普贤菩萨为华严三圣之一,于华严会上,为众生宣说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罪,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以此十大愿行,开示佛子发广大愿心,修无上大行,故名大行普贤菩萨。

  中国四川省峨嵋山,曾有普贤菩萨应化示现,其中以拾得大士之应化事迹最为著称,故被奉为普贤道场。

  普贤菩萨多以六牙白象为坐骑。白象代表行愿殷深,辛勤不倦;六牙,表六波罗蜜;此正象征普贤菩萨的笃实行履,恒以六度万行之因花,庄严无上佛果。

  【结语】

  经云:「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观音、文殊、地藏、普贤四大菩萨,虽所发誓愿各有不同,但皆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宗趣。佛弟子当学四大菩萨悲、智、愿、行之行持:以观音菩萨的慈悲,愍念众生;文殊菩藏之智慧,随机示教;地藏菩藏之大愿,救拔众生;普贤菩萨之大行,饶益有情。如此以身行道,在利他中完成自利,圆满菩提,与诸众生皆共成佛道,即是菩萨行。

  【附注】

  (注1)大乘菩萨之五十二种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习 题】

  一、 何谓菩萨?菩萨与众生有何差别?

  二、 何谓菩萨行?

  三、 四大菩萨之名号由来?

  四、 悲、智、愿、行,分别为那位菩萨之誓愿?

  五、 生活中,如何落实悲、智、愿、行?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