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圣严法师:菩萨戒指要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适应 五、涵摄的三聚净戒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5日
来源: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圣严法师:菩萨戒指要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适应 五、涵摄的三聚净戒

 

  五、涵摄的三聚净戒

  从印度传译成汉文的经论之中,叙述三聚净戒的戒相条文而能具体化的,应该是《瑜伽论》,以及从其中抽拔异译的《地持经》及《菩萨善戒经》(略称《善戒经》)(注一)。所以也是中国汉、藏两传菩萨戒的主要根源,因为此三经论是综合了大乘戒学,而以三聚净戒作为三大纲领,统摄全部。

  释迦佛陀住世之际,除了为七众制戒律,并未特为菩萨制戒,释迦佛陀所制七众戒律,被后人结集成为毘奈耶藏,以示有别于经藏。至于条文的菩萨戒,起初散见于各种大乘经典,后由弥勒菩萨为无著菩萨综合说出三聚净戒,属于《瑜伽论》的一小部分,由译经大德抽译为汉文,即以经名,如《地持经》。此在《瑜伽论》卷四○以及《地持经》卷五即有明示:

  「此事起菩萨戒,佛于处处修多罗(经)中说,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菩萨律仪戒摄。此是菩萨藏摩得勒伽(论)和合说。」(注二)

  因为《地持经》的原本是《瑜伽论》,我们不妨先从《瑜伽论》所介绍的三聚净戒,予以探讨。

  《瑜伽论》的「戒波罗蜜」共有九种戒相(即是九种内容故有九种名称)(注三),其中第二戒相的「一切戒」项下,广说菩萨戒而云:

  「云何菩萨一切戒,谓菩萨戒略有二种:一在家分戒,二出家分戒,是名一切戒。又即依此在家出家二分净戒,略说三种:一律仪戒、二摄善法戒、三饶益有情戒。」(注四)

  这里已点出了三聚净戒是在家出家均能应分受持的菩萨戒。至于何谓「律仪戒」?

  「谓诸菩萨所受七众别解脱律仪,即是苾刍(旧译比丘)戒、苾刍尼戒、正学戒、勤策男(沙弥)戒、勤策女戒、近事男戒、近事女戒。如是七种,依止在家出家二分。」(注五)

  何谓「摄善法戒」?

  「谓诸菩萨,受律仪戒后,所有一切为大菩提,由身语意积集诸善,总说名为摄善法戒。」(注六)

  何谓「饶益有情戒」?

  共有十一条(注七),其实即是《地持经》四十三条轻戒的后面十一条(注八),因此而出现唐代的道伦所著《瑜伽论记》卷一○下,将四十三条轻戒分作前后两类而谓:「初犯三十二轻,障于六度摄善法戒。后犯十一种轻,障于四摄利众生戒。」(注九)

  因为七众别解脱戒,仅为菩萨三种戒藏之中的一聚,故其受戒功德无法与受了菩萨戒的在家出家之人相比,因其即是受了一切戒的无量大功德藏。所以要说:

  「如是菩萨所受律仪戒,于余一切所受律仪戒,最胜无上无量无边大功德藏之所随逐。……一切别解脱律仪,于此菩萨律仪百分不及一,……邬波尼杀昙分亦 不及一,摄受一切大功德故。」(注一○)

  前面所说《瑜伽论》的戒波罗蜜共有九种戒相,然在其〈戒品〉之末段部分,强调九种尸罗为三种净戒所摄(注一一)。并谓三种菩萨净戒,能成就菩萨三种事:

  「律仪戒能安住其心,摄善法戒能成熟自佛法,饶益有情戒能成熟有情。如是总摄一切菩萨所应作事。」(注一二)

  《瑜伽论》中另一特色,是菩萨律仪的授戒之时,戒师先应为受戒者说四种「他胜处法」,通常名为四重禁戒,其重要性类似比丘戒的四根本戒(杀、盗、淫、妄),内容则迥异,那便是:1.自赞毁他,2.悭财法不施,3.忿恨不舍怨结,4.谤菩萨藏。于中随犯其一,便不堪于现法中增长摄受菩萨广大资粮,若数数现行他胜处法,便舍菩萨净戒律仪(注一三)。从此四条重戒,可以显出菩萨戒的宗旨在以他为先,而且比《璎珞经》更为严格,彼经的菩萨戒有受法无舍法,且可分分受持。此论乃受则全受。若于四种他胜处法,随犯其一,即名为舍。不过可由两种因缘,舍菩萨戒:

  「略由二缘,舍诸菩萨净戒律仪,一者弃舍无上正等菩提大愿;二者现行上品缠犯他胜处法。」(注一四)

  依据以上两点原因舍菩萨戒的可能也是不多的,若非有人受到外道邪说的惑乱,自动弃舍成佛的誓愿是相当少的。至于上品缠犯他胜处法,须要「数数现行,都无惭愧,深生爱乐,见是功德」(注一五)。准知类似的情况,若非有人邪见狂乱,也不致于此。

  因为此论的菩萨戒,在家出家之七众,都能受持,其受戒的要求应当分别如下:

  菩萨优婆塞及优婆夷,受五戒及四重戒;以三诵三聚净戒受。

  菩萨沙弥及沙弥尼,受十戒及四重戒;以三诵三聚净戒受。

  菩萨正法女,受六法及四重戒;以三诵三聚净戒受。

  菩萨比丘及比丘尼,受二百五十戒或五百戒及四重戒;以三诵三聚净戒受(注一六)。

  批注

  《瑜伽师地论》共一百卷,其本地分中菩萨地之一部分,由北凉昙无谶译为《菩萨地持经》,通常称为《菩萨戒经》,也有人称之为《菩萨地持论》。又由刘宋求那跋摩译为《菩萨善戒经》。讨论三聚净戒的四重四十二轻戒者,乃为《瑜伽师地论》卷四○-卷四二的〈戒品〉。

  《瑜伽师地论》卷四○。(《大正藏》三○.五一一页上)

  《菩萨地持经》卷五。(《大正藏》三○.九一七页上)《瑜伽师地论》的九种戒相是:自性戒、一切戒、难行戒、一切门戒、善士戒、一切种戒、遂求戒、此世他世乐戒、清净戒。(《大正藏》三○.五一○页下)《大正藏》三○.五一一页上。《大正藏》三○.五一一页上。《大正藏》三○.五一一页上。饶益有情戒共有十一条,参阅《瑜伽师地论》卷四○。(《大正藏》三○.五一一页中-下)《菩萨地持论》卷四。(《大正藏》三○.九一○页中-下)

  《瑜伽论记》卷一○之下「论本」卷第四十一。(《大正藏》四二.五三八页中)

  佐藤达玄着《中国佛教にあける戒律の研究》三五五页引用此项资料。《大正藏》三○.五一五页上。《大正藏》三○.五二二页下。《大正藏》三○.五二三页上。

  《大正藏》三○.五一五页中-下。《大正藏》三○.五一五页下。所谓上品缠犯他胜处法,该论的说明是:「若诸菩萨毁犯四种他胜处法,数数现行,都无惭愧,深生爱乐,见是功德,当知说名上品缠犯。」(《大正藏》三○.五一五页下)参考佐藤达玄着前引书三五一页所列者。

返回目录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