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约翰·布列特文集:【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戒德) 八圣道 3.正语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0日
来源:   作者:约翰·布列特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约翰·布列特文集:【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戒德) 八圣道 3.正语

 

  正语

  Right Speech

  samma vaca

  [编者] 约翰-布列特

  [中译]良稹

  正语在八圣道八道支中位于第三,属圣道的戒德分部。

  定义

  “何为正语? 避说谎、避馋言、避辱骂、避闲谈。此谓正语。”

  ——SNXLV8(相应部)

  --------------------------------------------------------------------------------

  正语的五要素

  “比丘们,一句话拥有了五要素,则是善言、非恶言。它不受有识之士的指责与非难。哪五种?

  “适时而言。真实而言。温和而言。有益而言。慈心而言。”

  ——AN V.198(增支部)

  --------------------------------------------------------------------------------

  说谎的危险

  “我告诉你们,有一件事,违反的人,没有什么恶事是他不会做的。哪一事?是这件事:故意说谎。

  违反此戒的妄语者,

  毫不关心来世。

  没有什么恶事,

  他不会做。”

  ——Iti 25(如是语)

  --------------------------------------------------------------------------------

  只讲无伤害之语

  “他应只讲既不损己、又不伤人之语。那样的言语确为善语。

  “他应只讲亲切之语、人易接受之语。不给他人带来不幸之语,是和悦的。”

  ——Thag XXI(长老偈)

  --------------------------------------------------------------------------------

  以善择之言自我净化

  “那么,一个人怎样以四种方式净化语业?

  “有此情形,某个人弃绝谎言、避免谎言。他被厢镇集会、团体集会、家族集会、行业集会、或者王室集会召去,如果他被指作证人,‘来吧,善男子,讲你所知的事’,若他不知,就说‘我不知’。若他知,就说‘我知’。若他不曾见,就说‘我不曾见’,若他见过,就说‘我见过’。这样,他不为己、为人、或为任何奖赏而故意说谎。他弃绝谎言、避免谎言。他说真话、坚持真相、坚定、可靠、无欺于世。

  “他弃绝馋言、避免馋言。他在此处所闻,不在彼处讲,为了不离间彼处与此处的人。他在彼处所闻,不在此处讲,为了不离间此处与彼处的人。这样,他团结彼此分裂者,巩固彼此联合者,他爱好和睦、喜好和睦、乐于和睦,讲制造和睦之语。

  “他弃绝辱骂、避免辱骂。他的言辞悦耳、亲切、入人心、有礼、适意、令人欣慰。

  “他弃绝闲谈、避免闲谈。他讲述适时、讲述如实、合乎目标、如法如律。他的言辞值得珍视、及时、合理、谨慎、与目标相关。

  “这就是一个人怎样以四种方式净化语业。”

  ——AN X176 (增支部)

  --------------------------------------------------------------------------------

  与正道其它道支的关系

  “正见何以先行? 他明辨妄语为妄语、正语为正语。这就是他的正见。那么,什么是妄语? 说谎、离间馋言、辱骂、闲谈。这就是妄语。

  “他努力弃绝妄语、进入正语: 这是他的正精进。他念住于弃绝妄语、进入、保持正语: 这是他的正念。因此,这三道支——正见、正精进、正念——围绕正见而行。”

  ——MN117(中部)

  --------------------------------------------------------------------------------

  什么话值得讲的标准

  [1] “有些话,如来知其非实、不真、无益[原注:与目标无关]、对人不亲切、不合意,他不说。

  [2]“有些话,如来知其为实、为真、无益、对人不亲切、不合意,他不说。

  [3]“有些话,如来知其为实、为真、有益、对人不亲切、不合意,他知时而言。

  [4]“有些话,如来知其非实、不真、无益、但对人亲切、合意,他不说。

  [5]“有些话,如来知其为实、为真、无益、但对人亲切、合意,他不说。

  [6]“有些话,如来知其为实、为真、有益、对人亲切、合意,他知时而言。为什么? 因为如来对众生有同情心。”

  ——MN58(中部)

  只讲既不损己、

  又不伤人之语,

  那样的言语

  是真正的善语。

  只讲亲切之语、

  受欢迎之语。

  不给人带来不幸之语

  是和悦的。

  ——SnIII.3(小部经集)

  --------------------------------------------------------------------------------

  在你说话之前、之时、之后观想

  [佛陀对幼子罗喉罗说: ]

  “每当你想作某个语业时,应当观照它:‘我想作的这个语业——它会导致害己、害人、或两害么? 它是一种不善巧的语业,会有苦果、苦报么?’ 如果观照之后你了解了,它会导致害己、害人、或两害; 它是一种不善巧的语业,会有苦果、苦报,那么那样的语业你绝对不适合作。但是,如果观照之后你了解了,它不会导致伤害……它是一种善巧的语业,会有乐果、乐报,那么任何那样的语业,你适合去做。

  “你正在作某个语业时,应当观照它:‘我正在做的这个语业——是在导致害己、害人、或两害 么? 它是一种不善巧的语业,有苦果、苦报么?’ 如果观照之后你了解了,它在导致害己、害人、或两害……你应当放弃。但是如果观照之后你了解了,它不会……你可以继续。

  “你在作了某个语业之后,应当观照它……如果观照之后你了解了,它导致了害己、害 人、或两害; 它是一种不善巧的语业,有苦果、苦报,那么你应当对尊师或者一位多闻的修行同伴忏悔、披露、公开。忏悔后,你应当在未来约束自己。但是如果观照之后你了解了,它不曾导致害己、害人、或两害……它是一种善巧的语业,有乐果、乐报,那么你应当安住于清新与喜乐,日夜修习善巧的心理素质。

  ——MN61(中部)

  --------------------------------------------------------------------------------

  沙门当避免的言谈

  “有些僧侣沙门,虽靠信仰布施之食为生,却专好谈论低下话题,譬如——谈论国王、强盗、大臣; 军队、警报、战役; 饮食、家具、花环、香料; 亲戚; 车辆; 村镇、城乡;女人、英雄; 街井流言; 死者故事; [有关过去未来的哲学讨论的]种种说法、世界与海洋的起源; 事物是否存在之谈——他避免谈论此等低下话题。这也是他戒德的一部分。

  “有些僧侣沙门,虽靠信仰布施之食为生,却专好诤论低下话题,譬如——‘你懂此教此律么? 我才是懂得此教此律者。你如何懂此教此律? 你的修持有误,我修持正确。我前后一致,你不一致。该先讲的你最后才讲,该最后讲的你却先讲。你的久想心得已给驳回,你的教义已给推翻。你失败了。快去挽救你的教义、挽救你自己吧!’ ——他避免谈论此等低下话题。这也是他戒德的一部分。”

  ——DN2(长部)

  --------------------------------------------------------------------------------

  十个有益话题

  “有这样十个[适宜]话题。哪十个? 谈论谦卑、满足、隐居、不纠缠、精进、戒德、定力、明辨、解脱、解脱的知与见。这便是十个适宜的话题。反复讨论这十个话题,你们的光明将使日月失色,如此强大、如此有力——不必说胜于其它教派的游方者了。”

  ——AN X69(增支部)

  --------------------------------------------------------------------------------

  怎样善巧地批评他人

  “比丘啊,一位比丘欲批评另一位比丘时,他应当自审五要点、并且自立另五要点之后进行。何为他应自审的五要点?

  [1]“我在身业修持上是否纯净、无过、无染……?

  [2]“我在语业修持上是否纯净、无过、无染……?

  [3]“我内心对梵行同道们是否有善意、无恶意?

  [4]“我是否多闻、闻后心记、闻后存忆? 法义教导始善、中善、后善,细节与要义上圆满具足、清净非凡——这样的教导,我是否多闻、广记、已在言语上修习、已在内心思索后正确地洞穿其义?

  [5]“我是否已把波罗提木叉[比丘与比丘尼戒]完全记忆于心、已精解善析、已逐经分部地详细研习?

  “此为他须自审的五要点。

  “那么,何为他须自立的另五要点?

  [1]“我讲的时机是否适宜?

  [2]“我所讲是否为事实?

  [3]“我言谈温和还是粗暴?

  [4]“我所讲是否有益?

  [5]“我言谈带着慈心还是恶意?

  “比丘啊,此即一位比丘欲批评另一位比丘时,应首先自审的五要素与自立的另五要素。”

  ——ANV (波罗提木叉经)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