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绝妙说法·法华经讲要 二五、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三十三身,寻声救苦
圣严法师:绝妙说法·法华经讲要 二五、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三十三身,寻声救苦
观世音的梵名avalokite?vara,《正法华经》译为光世音,《心经》译为观自在。「观」是能观之一心三智,「世音」是所观的十法界众生;也就是说,「观」者菩萨之应也,「世音」者众生口业之感也,感与应具,即名观世音。
至于普门的意义,「普」者徧也,「门」者开通无碍也。吉藏大师《法华玄论》卷十云:「普门谓现一切身,即是法身……即是解脱也。」
此品在中国特别盛行,河西王沮渠蒙逊时代,曾于《法华经》外单行流通,称《观音经》。民间传诵「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的普遍化,也跟《阿弥陀经》的持名念佛及《观音经》的念观世音圣号,有密切关系。
此品的请法主是无尽意菩萨。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由于无尽意菩萨的请问,何故这位菩萨名为观世音?世尊即逐一说出有十四种原因,所以被称为观世音,敬录其前半的七项感应功德如次:
「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剎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剎之难。」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剎,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
「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以上七项,持诵观世音菩萨的感应功德,已相当浩大。无量百千万亿众生,若有一切苦恼,但能一心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不论多少众生有多少苦恼,菩萨都能即时观其持诵之声而令皆得解脱。不论是被大火所烧、大水所漂,或在大海中航行时遇到恶浪暴风,或临被害受戮之时,或被夜叉罗剎恼害,或不论有罪无罪而被枷锁囚禁之际,凡能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者,都得平安无恙。救无罪之人,也救犯罪之人,是无缘慈悲。
〈普门品〉又说:「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若遇险路怨贼,称名亦得解脱。凡有众生若多淫欲、多瞋恚、多愚痴者,称名便得离欲、怒、愚痴。若有女人设欲求子、求女,称名便生福德智慧的子女。
因此菩萨有如是「大威神力」,「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持诵观世音菩萨,有如上所见的无量不可思议功德,不仅于现世的当下,能免一切苦难灾厄,能得福德智慧的子女,亦能于未来的百千万劫,获福无尽。是以世尊又说:
「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以上所举经文的例子,仅是其中代表,观世音菩萨的寻声救苦,乃是无苦不拔、无难不除、无厄不救的。现世转贫穷为富足,转病苦为健康,转短命为长寿,转卑贱为高贵,转愚昧为智慧,转孤独为乐众,转脆弱为坚强等。至未来世,则能如偈颂所说:「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这是说,若能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便会获得观世音菩萨「妙智力」及「神通力」的加被加持,不入三恶道,远离生死苦,而得涅槃乐。
接下来便介绍观世音菩萨以三十三种应化身,随类示现,应机说法:
「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以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
以上经文所示「若有国土」,表示十方无量无数世界中的任何一个国土,凡有十方法界的任何一类众生,需要观世音菩萨说法救拔,观世音菩萨便会化现各法界的众生形相为之说法,故也不限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乃与前品的妙音菩萨相同。但也不要以为由于十方法界之中,都有众生需要观世音菩萨现彼等诸身说法救度,便会减弱了对于此一世界众生的照顾程度;妙音菩萨及观世音菩萨的神力悲愿,是处处化现说法,度无量众生,而又「不起于座,身不动摇」的。
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除了如上所录的十种应现身,尚有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童男、童女身,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执金刚神身。因此世尊又说:
「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这段经文,再度提到观世音菩萨成就了如此多的大功德,以应现种种身体的形相,「游诸国土,度脱众生」,不仅是在我们这个释迦如来所化的国土。由于这尊大菩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众生无畏,故此娑婆世界,将观世音菩萨称为「施无畏者」,因此劝勉无尽意菩萨,「应当一心供养此观世音菩萨。」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直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
无尽意菩萨依佛教示,即解颈间由极珍贵的宝珠缀成的璎珞,供养观世音菩萨,并尊称:「仁者!受此法施。」吉藏大师的《法华义疏》卷十二,对此珍宝供养称为「法施」,有如此解释:「言法施者,如法布施也,又为法故施也,又达财法不二也。」太虚大师《法华经讲演录》也说:「受此法施,谓受此如法之施。」若将〈药王菩萨本事品〉中,以烧身供养为「真法供养」,也就可以理解此处的「法施」,乃系以珍宝璎珞作为真如实相的表征。
观世音菩萨初不肯接受这份供养,结果世尊劝勉观世音菩萨,应慈愍无尽意菩萨的恭敬以及为了解救四众佛子天龙八部的愚昧,观世音菩萨才收下了,不过立即又转供养两尊如来。
「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
在此品中,自始至终,都是无尽意菩萨与释迦如来之间的问答,虽然谈的都是关于持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感应,及其化现种种身形于诸国土,说法度脱无量众生的事迹,观世音菩萨在现场却未发一言,直到最后,也仅以动作表达了不受供养、接受供养、又转供养。此中自有深意:以无言表示寂静的实相,实相不离智用,故对十法界的分别相,是有普遍应现作无畏的大施;对于无尽意菩萨的「法施」,既是表征真如实相的如法之施,即非一般世间物质的珍宝璎珞,故以之分奉两尊如来,以表征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的诸法实相,是归于佛果位的诸佛境界。另一方面也由两位如来协同观世音菩萨,印证了无尽意菩萨所证的境界,即是佛佛同道的真如实相。
由于「法施」的深意,即是与实相相印的大布施,上求诸佛印证,下启一切众生的昏暗。故于此品的偈颂之中,有如下的五偈: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
此中的五种观,依天台宗的解释:「真观」是以空观观真谛,「清净观」是以假观离尘沙之染污,「广大智慧观」是双照空假的中道观,「悲观」是用空假中的三观以拔众生之苦,「慈观」是用空假中的三观以与众生之乐。观世音菩萨具足此五观之智及其德用,所以为一切众生常愿瞻仰。
观世音菩萨有此不沾烦恼尘垢的智慧之光,对于众生的昏暗而言,就像日轮一样遇暗即破。由于能为众生说法开示,能助众生降伏各种风火等的灾难,使得普及十方的世间众生,都能获得菩萨智慧之光的照明。同时亦以同体大悲之愿力,为众生兴起一切戒法功德,如雷之开始震动,接着就是以戒灭恶,徧与众生法乐,犹如慈悲的大云,带来甘露之法雨,滋润长养一切善法,灭除一切众生的烦恼热焰。
窥基大师《妙法莲华经玄赞》卷十末,对前举第三偈的头两句则另有解释:「大悲制戒如似雷震,言警劝也,方言戒备也,古文作诫。慈意普覆如妙大云。」
至于此中的五种音,《玄赞》卷十云:「妙音与乐,观音拔苦,梵音深净,潮音应时,胜音出世。」依天台家的解释,「妙音」是双遮空有的空智之音;「观世音」是双照空有的中智之音;「梵音」是照慈、悲、喜、舍之四观的假智清净之音;「海潮音」是如海潮之不差时节,救济众生亦不失时之音,此同为假智之音也;「胜彼世间音」是音外无智,智外无音,智境双合双冥,乃为超越思虑之音。
由此五偈的解释来看「法施」即「真法」供养,其中含有高深的哲理,都是指的实相无相而无不相,那才是《法华经》所说唯一佛乘的内容。是以要经常称念,而且要于念念之间,不得生起怀疑心,一定要坚决的相信,观世音菩萨是清净的大圣者,于三界众生的苦恼、死难、灾厄而言,是绝对能作为依怙的大菩萨。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