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益西彭措堪布:辨中边论颂讲记(十)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7日
来源: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益西彭措堪布:辨中边论颂讲记(十)

 

  在十种真实当中,昨天讲了根本真实,就是三自性。今天开始讲第二种真实——相真实。

  庚二、宣说彼三之相(彼三就是指三自性)

  于法数取趣,及所取能取,

  有非有性中,增益损减见,

  知此故不转,是名真实相。

  (这六句要连在一起看)

  论中说到:“对于一切法和数取趣的所有增益损减见,若知此故,彼便不转,是名遍计所执自性真实相;对于所取能取的所有增益损减见,若知此故,彼便不转,是名依他起自性真实相;对于有非有性的所有增益损减见,若知此故,彼便不转,是名圆成实自性真实见。”我们就明白,颂词当中说于法数取趣是对遍计所执方面讲;所取能取是从依他起方面讲;有非有性就是讲圆成实。而且需要了知,抉择三自性的相真实,相真实从能境的状态当中远离增益和损减,以这样的方式了知三自性的别别相,这样就知道,不是颠倒的而且通过无颠倒能境的一个智慧状态了知的,所以就称之为真实相。

  下面提一个问题:我们怎么才能了知或者显示三自性的真实体相呢?

  回答是:只有依靠清净智慧——依靠对于三自性远离增益损减而无误了知的能境智慧,才会了知三自性的真实体相或者说才能显示三自性的真实体相。离开这个能境智慧之外,没有办法显示出三自性的体相,不可能再有其它了知的方法,只要你的心落在增益和损减的邪见当中,就无法显示出所缘三自性的体相。比如,补处弥勒菩萨在这部论当中,用文字把三自性的体相讲得清清楚楚,但是如果你没有无误了知,那以你的心所取的三自性的体相,根本就是一种错误的东西,只是你自己颠倒执取的错误概念,不能说是真实体相。因为本来是白的东西,以你的颠倒心执取成黑的东西了。

  所以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注释当中说:“三自性的各自体相如何呢?应由能境状态相应真实义而了知,也就是按照对于所缘境自性没有增损而如实悟入的心如何取那样,所缘境体相也需要如是存在,故由能境状态显示所缘境的体相。”

  下面我们按照全知麦彭仁波切金刚句的内容具体解释颂词的含义:

  ①于法数取趣,增益损减见,

  知此故不转,遍计真实相。

  什么是遍计所执的真实相呢?无误了知遍计所执的自性,那就不会转入对于法和数取趣(就是补特伽罗或人我)的增益损减当中,也就是不会产生认为法和数取趣有实质的增益见,以及认为名言当中分别心面前连假有的法和数取趣都没有的损减见,这就叫做遍计所执的真实相。

  讲到这里,有人会怀疑:按照上面这样讲,就是以“知此故不转,增益损减见”来安立遍计所执自性的真实相,“遍计所执自性”是从所缘境上讲,“知此”的“知”是从能境上讲,这样对于能境安立所缘境真实相的名称有什么必要呢?

  这个必要,就是只有依靠能境,“某个所表的体相是这样存在”才能够安立、而且了知,假如不观待能境,单独的所缘境体相何时也无法成立。

  比方说,这里经堂的法座是什么体相,对于它的安立和了知,必须要观待你自己的能境眼识,只有依靠你的眼识,你才能安立“法座是这个样子”。假如你在新加坡,那对于金刚萨埵大殿当中的法座体相根本无法安立和了知。

  进一步来说,实际上根本没有一种单独外境有事的体相成立,一切外境法都是以分别心假立的,为了表达“离开心没有所境”这种甚深的含义,所以直接就在能境上安立所缘境的体相,告诉我们根本没有一个心外独立的所缘境的体相,所谓所缘境的体相都是以心假立的。所以,遍计所执它自己的侧面是从所缘境上讲,但是,颂词上说“知此”用“知”,从能境上去可以讲,对于这个能境安立所缘境真实相的必要性,上面所说的,一切的外境仅仅都是以自己的分别心假立的,为了表达离开内的心,没有一个外境单独存在,这样甚深的含义让你直接了达,让你直接通达,所以,弥勒菩萨用一种善巧方便能境上安立了所缘境的体相。

  下面再回到颂词上来。

  ②于所取能取,增益损减见,

  知此故不转,依他真实相。

  什么是依他起自性的真实相呢?无误了知依他起自性,就不会产生能取和所取别别他体存在的增益见,也不会产生在名言当中分别心面前根本没有二取现相的损减见,这样我们就知道依他起真实相,就是无误了知依他起的自性,那么了知后呢,就不会产生能取和所取别别他体存在的增益见,不但这个不会产生,也不会产生在名言当中分别心面前没有二取现相的损减见,这样无误了知的能境状态,就叫做依他起真实相。

  ③于有非有性,增益损减见,

  知此故不转,圆成真实相。

  什么是圆成实自性的真实相呢?无误了知圆成实的自性,就不会转入对于有非有性的增益损减见,也就是说不会产生二取有的增益见,以及空性没有的损减见,这样无误了知的能境状态,叫做圆成实自性的真实相。

  总结:总而言之,以远离增益、损减的智慧如何确定的意义,就是所缘境三自性的真实体相。

  庚三、彼等之相以八相宣说:一、安立无颠倒真实;二、安立因果真实;三、安立粗细真实;四、安立极成真实;五、安立是否净所行真实;六、安立摄受真实;七、安立差别真实;八、安立所通达十处善巧真实

  辛一、安立无颠倒真实

  无性与生灭,垢净三无常,

  所取与事相,和合共三种,

  空亦有三种,谓无异自性,

  无相及异相,自相三无我,

  如次四三种,依根本真实。

  首先解释什么是无颠倒真实,再对三自性安立无颠倒真实。

  1、什么是无颠倒真实?有漏的轮回诸法无常、苦、空、无我,这就是无颠倒真实谛义。相反,如果对于轮回诸法,执取常、乐、我、我所,都属于颠倒识。为什么叫做颠倒呢?因为这样常、乐等的所取境在真实当中没有的缘故,所以叫做颠倒。比如,我们执取有一个自我,但是在五蕴上根本没有独一的我,这个“我”只是一种颠倒。

  2、对于三自性安立无颠倒真实

  因为有漏轮回诸法的自性含摄在三自性当中,如果能够对三自性无颠倒的安立无常、苦、空、无我四种义,那就可以彻底显示出有漏法的苦谛之义。

  回到颂词,论当中这样说:“依于根本真实的三种自性,如其次第可以安立这样四个三种,也就是对于遍计所执、依他起和圆成实,依次可以安立无性无常、生灭无常和垢净无常;可以安立所取苦、事相苦与和合苦;可以安立无性空、异性空和自性空;可以安立无相无我、异相无我和自相无我。”

  3、具体安立

  ①对于遍计所执安立无性无常,对于依他起安立生灭无常,对于圆成实安立垢净无常。

  在对三自性安立常和无常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常”和“无常”的含义,所谓的“常”是恒时存在的意思,所谓“无常”是从遮除“常”的角度来安立的,换句话说,凡是不是常的,都叫“无常”。在常和无常之外,不可能再有第三品存在。比如,非马是从遮“马”的角度安立,在马和非马之外,不可能再有第三种情况。

  我们知道,遍计所执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而常是恒时存在的意义,这样遍计所执就不是常,只能是无常,而且是无性无常。其次,依他起识是刹那生而灭的一种相,在它生起时不可能安住第二刹那,所以对它安立生灭无常。以理来说,这一念虚妄分别心是所作性、是有为法,所以,决定是刹那无常的生灭的分别心,必须安立生灭无常,如果分别心是一种常的自性,那我们就成了木头,根本不可能活动,也不会有作用,也不会有变化。第三,圆成实本来是无为法,既不可能是无性无常,也不可能是生灭无常,那怎么对它安立为无常呢?因为圆成实是实相,由于和现相关连,在现相上有从前面有垢到后面清净的变化,所以仅仅是从现相上具有无常的阶段,对于圆成实安立垢净无常的名称。

  比喻:遍计所执法就像石女儿一样何时也没有,是属于无性无常。依他起识就像流水一样是刹那刹那生灭的无常,没有常住的时候。圆成实就像天空一样,天空本身没有无常的自性,但是从有云和无云的阶段上,可以安立垢净无常。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在轮回流转的时候,遍计法本来没有自体,只是假名,当然没有常住的相。圆成实是不变的法性,但是显不出来。这样轮回诸行无常的相,重点就是指这一念分别心刹那刹那不停的生灭,这就是诸行无常的含义。这个有漏的依他起识,就像流水一样,一秒钟也没有安住过,刹那刹那都在生灭流转,从少年流转到壮年,从壮年流转到老年;从前世流转到今生,从今生又转到来世。这样就可以显示出有漏轮回生灭无常的真实性。

  ②对于遍计所执安立所取苦,对于依他起安立事相苦,对于圆成实安立和合苦。

  为什么要这样安立呢?因为假如把遍计法取为有事法,那就会感召种种痛苦,所以对于遍计所执安立所取苦。依他起本身具有苦苦、坏苦和行苦的事相,所以对它安立事相苦。圆成实虽然本身不是苦,但是在轮回的有垢位,法性圆成实和有法痛苦相连的缘故,所以对它安立和合苦。

  所取苦的比喻:比如,在夜晚做一个能够动的魔鬼的形相放在你的窗户上,如果你把它执为魔鬼,就会产生痛苦,心里一直恐惧不安。同样,因为凡夫人把人我和法我执取为有事,以这个实有执著就会产生痛苦。所以对于遍计所执安立所取苦。圣者证入无我,不取人我和法我,所以痛苦从根本上断除。

  事相苦的比喻:比如我们在昏迷的状态当中作长长的梦,这个梦心要知道唯一是苦。虽然我们在梦中有时候也自以为是有安乐,不觉得是痛苦,但是坐在床边护理的母亲就会说:“真是可怜,一直都醒不过来,一直都处在迷乱的状态,要是能醒过来就好了。”可见在觉醒者的眼里,梦心全体就是一种苦相,大家想一下,连人都醒不过来,那哪一点是安乐的自性呢?所以梦心是具足痛苦的相。具体来说,苦苦是逼恼之义,坏苦是变坏之义,行苦就是迁流之义。在梦中,恐惧的心是苦苦的事相;梦当中享受五欲的心是坏苦的事相,因为这样暂时虚幻的显现最终一定是破灭;梦的迁流一直无法停止,一直不自在的往前流,这就是行苦。同样,在轮回当中,我们的分别心本身就是一种苦相,我们看到有人痛哭,一直难受的状态度日子,这样我们完全明白,就是苦苦的相;有人欢笑,那是坏苦的相;心识的刹那刹那不自在的迁流,那是行苦的相。事相苦的比喻,从梦的一层一层境界可以抉择,同样在觉醒位,或者轮回当中,我们的虚妄分别心始终没有离开过三痛苦的自性。

  和合苦的比喻:比如在冬天,水性不离开冰的相,冰有寒冷、坚硬的相,冬天的水就在寒冰当中,这叫和合苦。虽然众生都有圆成实法性如来藏,但是以迷乱的因缘,和圆成实法性相连的,是地狱吞铁丸,是饿鬼饥渴难忍的痛苦,是旁生被鞭打、役使的痛苦,是人类生老病死的痛苦,是阿修罗日日斗争的痛苦,是天人堕落的痛苦。

  我们在这个轮回当中,迷乱心前所现的都是虚假的遍计法,但是轮回当中的众生,偏偏缘着这些假相拼命的追求、执取,这就是所取苦。而在这个现基的分别心上,以迷乱力,周遍的就是痛苦的事相,始终都在苦苦、坏苦、行苦当中。我们可以问问自己的心:“什么时候有过真正的安乐?”再看圆成实,虽然是有,但是随着染污的因缘,在圆成实当中以有法方式存在的,也只是痛苦而已。这样通过对于三自性无误的抉择,就显示出轮回万法痛苦的真实性。

  ③对于遍计所执安立无性空,对于依他起安立异性空,对于圆成实安立自性空。

  遍计所执本来没有有事的性质,所以叫做无性空。就像龟毛、兔角、二月、石女儿一样。

  依他起,并不是具有如遍计所执那样的法,也就是遍计所执的二取或者二我和依他起是别别的法,在依他起识上没有二取,所以叫做异性空。比如,花绳上没有毒蛇。需要了知,这样的异性空从名言角度讲的,因为名言当中就是本来存在依他起,不存在遍计所执,所以名言当中有的不是没有的,没有的根本跟有没有关系。这样的话我们就知道,遍计所执的法在依他起上面没有这样存在的,遍计所执是名言当中没有自体的存在,唯一名言本性上存在依他起,所以,依他起在名言当中是有的,所以,这上面没有遍计所执的二取法,就叫做异性空。

  圆成实,本身就是空的自性,或者讲,圆成实本身就是在空的自性上安立的。所以,圆成实是自性空。

  ④对于遍计所执安立无相无我,对于依他起安立异相无我,对于圆成实安立自相无我。

  遍计所执本来没有自相的缘故,叫做无相无我。他根本没有一种相的自性,而且他也是一种无我的法,所以叫做无相无我。依他起和遍计所执相状不同的缘故,所以对依他起的方面叫做异相无我。就像花绳和毒蛇不同的相一样,虽然现的是蛇的相,但是花绳本身的相不是毒蛇相。这是从一法上不是另一法的相上,来安立异相无我的观点,这样我们就明白,异相无我的内容,而且我们通过花绳和毒蛇讲的比喻,因为,比喻上有这样的一种差别,我们就知道花绳和毒确实是不同相,同样,依他起和遍计所执相状上是不同的,因为有不同的异相,所以对依他起安立异相无我的观点,这样我们就可以直接说依他起就是异相无我。然后圆成实,以自性相宣说自相无我,因为圆成实是空性的自性的缘故,所以叫自相无我。这样的话,我们就明白无论是依他起,还是圆成实以及遍计所执,都可以叫无我,但是呢一个是自相无我,然后另外一个呢是异相无我,和无相无我,有这样的差别,所以,不能混杂的方式理解,对圆成实不能说异相无我,同样的对遍计所执不能说自相无我,需要对三自性各自的名相相应来安立,所以对遍计所执自然安立无相无我,同样对于依他起自然安立异相无我,对圆成实自然安立自相无我的名称。

  辛二、安立因果真实

  这里因果是指杂染和清净两重因果,也就是苦集灭道四谛。苦是杂染之果,集是杂染之因,灭是清净之果,道是清净之因。对于三自性安立四谛的意义,叫做安立因果真实。

  苦三相已说,集亦有三种,

  谓习气等起,及相未离系,

  自性二不生,垢寂二三灭,

  遍知及永断,证得三道谛。

  以上对于三自性如何安立苦的内容己经宣说完毕。在苦之外,集也有三种,就是对于遍计所执安立习气集,对于依他起安立等起集,对于圆成实安立相未离系集;灭也有三种,就是对于遍计所执安立自性灭,对于依他起安立二不生灭,对于圆成实安立垢寂二灭。道也有三种,就是对于遍计所执安立遍知道,对于依他起安立永断道,对于圆成实安立证得道。

  1、对于遍计所执安立习气集,对于依他起安立等起集,对于圆成实安立未离系集。

  对于遍计所执为什么安立习气集呢?因为耽著遍计所执而积累起轮回习气,叫做习气集。比如我们现在执著二取法,这样就是积累习气,将来就会这样现二取的境界。

  对于依他起为什么安立等起集呢?因为以依他起能够转生轮回的缘故,所以叫做等起集。我们每一次在轮回当中转生时,都是以这个依他起识而转生。比如以瞋恨心就转入地狱,以悭吝心就转入饿鬼,以竞争的心就转入修罗。这叫做以依他起识流转。依他起识是转生的作者或者来源,所以叫做等起集。

  圆成实本身是法性,不能安立集的名称,但是因为在轮回当中圆成实没有离开集,也就是没有远离业和烦恼,我们换一句话说,圆成实成为业和烦恼的法性,所以称为未离系集。但要知道,这里仅仅是以有法对于法性圆成实安立未离系集的名称。

  2、对于遍计所执安立自性灭,对于依他起安立二取灭,对于圆成实安立垢寂二灭。

  所谓“自性灭”,就是自性本来寂灭,由于遍计所执自性不生的缘故,就像石女儿本来没有一样,从它本来没有的角度,安立为自性灭。

  所谓“二取灭”,就是依他起识当中本来不成立能取和所取的别别体,也就是二取从来都没有,所以,对于依他起安立二取灭。

  所谓“垢寂二灭”,就是障垢本来寂灭,这个“垢寂二”是指真如和择灭,对应圆成实来讲,离垢的基就是真如;离垢择灭,叫做择灭。其中择灭,是真实的灭。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依靠道真实现前灭定的境界,所以,离垢择灭就是真实的灭。

  3、对于遍计所执安立遍知道,对于依他起安立永断道,对于圆成实安立证得道。

  为什么对遍计所执安立遍知道的名称?因为遍计所执是需要以道了知的,也就是应当以道来了知到它的本来不成立的观点,所以,从这个遍知的角度,对于所境的遍计所执假立能境道的名称。

  为什么对依他起安立永断道的名称呢?从道的角度来说,依他起识是应当以正道永断的,就是以道断除依他起识,以道断除虚妄分别,才能获得菩提的缘故,在所断依他起识上假立能断道的名称。前面辨障的时候,我们讲过“许此二尽故,一切障解脱”,其中的“此二”就是指依他起识——虚妄分别,它就是道的所断。

  为什么对圆成实安立证得道的名称?因为圆成实是应当以道证得的法性,道的所证就是二取空的法性,所以在所证的果上假立能证道的名称,叫做证得道。

  通过无颠倒抉择对应于三自性的道相,我们就能显示出道谛的真实相,也就是能够真正把握住道谛的真实涵义。这个涵义从应知、应断、应证来说,遍计所执就是以道应知,依他起识就是以道应断,圆成实就是以道应证,这样就清清楚楚地显示了道谛的相。

  辛三、安立粗细真实分二:一、宣说粗世俗;二、宣说细胜义

  壬一、宣说粗世俗

  应知世俗谛,差别有三种,

  谓假行显了,如次依本三。

  应当了知世俗谛的差别有三种,就是如其次第,按照根本三自性,安立假世俗、行世俗和显了世俗。

  其中遍计所执就是假世俗,因为二取所摄的一切法都是假法,没有体只是假名,所以叫做假世俗。依他起识就是行世俗,为什么叫行俗?因为依他起识是有为迁流之义,所以叫做行世俗。圆成实是显了世俗,因为在分别心前,法性只是以总相义的方式显了,所以叫做显了世俗。

  为什么把这三者叫做粗呢?因为这些都是属于未入定的境界,以及二取心识的境界故,所以叫做粗。这个“粗”是相对“细”来说的,所谓细是指入定远离二取的智慧的境界,以语言无法描述的,以分别心无法测度的,所以叫做“细”。

  壬二、宣说细胜义分二:一、真实义;二、其分类

  癸一、真实义

  胜义谛。

  胜义谛唯一是指圆成实,在遍计所执和依他起上面,不能安立胜义谛的名称,因为所谓胜义,就是殊胜智慧的行境,这样决定是无二取的境界,超越平凡的语言思维,所以说唯一是指圆成实。或者实相和现相相同的境界,唯一是圣者入定的心境,这也唯一是指圆成实。

  所以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当中,首先讲细胜义的时候就说到真实义,不是假立的,不是笼统可以分几种胜义的分类,后面其分类的时候,有假有真,或者是通过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阶段,或者通过不同的境界的能境和所境,都可以讲胜义的分类,但是第一个科判单单就说真实义,没有一般讲法,没有假的差别,唯一就是真实的,唯一的真实我们需要了知三自性当中圆成实才是胜义谛,所以依他起识或者说遍计所执都属于世俗谛的范畴,颠倒世俗谛和真实的世俗谛,讲依他起识在胜义当中存在或者说胜义当中有依他起的自性存在完全是不了义的一种讲法,完全不是究竟胜义的自性。

返回目录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