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葛印卡老师文集:正法的薪传者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9日
来源:   作者:葛印卡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葛印卡老师文集:正法的薪传者

 

  本文是葛印卡老师于2000年9月在美国麻州内观禅修中心(V.M.C.)--法的土地(Dhamma Dhara)对旧生发表的演讲,经编辑后为《内观通讯》采用。

  我亲爱的正法子女们:

  你们当中有很多人已经在正法中为我服务长达二十至三十年了。我从我的正法父亲处接收到这个无价之宝,而现在你们也同样获得它。要确定你保存它。要确保正法维持它的原始纯净。

  一位旧生,不管是参加过少数课程或有很多年的实修,都是一个正法的薪传者。你就是一个实例。人们观察你如何面对不同的处境,你的行为如何;他们要看看在你的生命中是否有重大的改变。他们将听到很多有关内观的好事,但只有当他们看到好的结果时,才会信服它的价值。

  所有的旧生都有双重的责任。一项责任是你自己在正法中建立强而稳的基础。这是为了你本身以及其它许多需要正法的人的利益。另一项责任是确保正法传播到全世界,特别是你身边和你亲爱的人、你的朋友、亲戚,那些认识你的人。

  不要尝试向他们推销正法。如果有人要知道正法,要非常有礼貌地和谦卑地解释,什么是正法和它如何帮助你,以及它如何帮助世界上的许多人。还有,解释佛陀如何教导一个好的生活方式,即快乐、健康、和谐及有益的生活。他不是任何宗教的创立者。

  我们必须尝试排除一个有关佛陀的重大误解,就是他教导了一个宗教。今天当某个人谈及宗教,他会联想到仪式、礼仪、典礼、教条、信仰。这些东西与佛陀的教导无关。他教导正法;而当他派遣六十位阿罗汉的正法使者,给予他们最高的教导时,他激励他们说,Caratha bhikkhave carikam --「噢!比丘们!向前进。去服务受苦的人类。越来越多的人应该知道正法。」

  正如佛陀所说,正法的开始阶段、中间和最后阶段都是有益处的。去修习正法的开端,戒(sila 道德),是有益处的,这将帮助今世和来生。更进一步,你以非想象的所缘--也就是实相,你所亲身体验的真相--来修习正定(samma samadhi)心的专注。这也会带来很大的益处。心受到了控制,并且被引向探索内在的实相,脱离所有的想象、盲目信仰、教条或偶像崇拜。这是关于你自身的实相、关于身和心以及身心交互作用的实相。你在体验的层面上理解了普遍性的自然法则。

  最高的阶段,智能(panna),是心的净化,而且不只是在表层。佛陀说,Sa citta pariyo dapanam --「你必须净化整个心。」 除非不净染污的根被清除,除非心是达到深层的、完全的清净,否则你并没有从痛苦中解脱,你并没有从无尽的生死流转中解脱出来。是智能(panna)引向完全的解脱。戒(sila)、定(samma samadhi)、慧(panna)--如此而已;没有再增加或减少任何东西。正法是完整的,paripunna,而且是绝对纯净的,parisuddham。

  千万不要谴责修习其它方法的人,那将有伤害性。千万不要挑出别人的错误。如果有朋友问,你可以解释:「戒(sila)、定(samadhi)、慧(panna)」--这就够了。 当然,你也自然地发展慈爱、悲悯和善念,但没有什么可以再增加了。如果我们开始挑出别人的错误,这对我们而言将是不善的行为。每个宗教、每个传统都包含了一些好东西。世界上的每个宗教都接受道德的生活、有纪律的心、充满慈爱和悲悯的清净心。要重视其它宗教里的这些良好特质而忽视彼此的差异。人们会来跟佛陀争辩,但他从不争辩。他说:「当你开始争吵和辩论,这是有害的,这是危险的。让我们看看彼此所认同的而不是彼此的差异,而且让我们重视这些观点。让我们拋开我们的差异;讨论它们是没有用的。」

  每个人都赞同过道德的生活、培养定以及用智能来净化心的价值观;这些观点是毫无异议的。佛陀只将他的重点放在这三项事情而已。对任何旧生而言也是一样:每当你跟别人讨论时,不要耽溺于任何争论。不要尝试找出别人的错误。相反地,鼓励他们:「你赞同道德;我们也修习道德。你赞同心的专注;我们也修习心的专注。你赞同心的净化;我们也修习心的净化。如果你要知道我们如何实践,来尝试一下这个方法。」不要说:「你们的不好,我们的才是好的。」 相反地只是说:「请你亲自来察看,Ehi passiko。如果你发现这真正对你、对其他人、对每个人都有好处那么就接受它并且以它来生活。」

  佛陀的教导带领你进入深层,在那里你开始了解到为什么你必须要过道德的生活。每个传统敦促我们去实践道德(sila);然后说这对社会有益、对他人有益。但是佛陀说:「这对你 有益,也 对其他人有益。」 这是一个好的内观禅修者开始了知的事。体验你的感受,你开始明白:「每当我犯戒,我必然产生这个或那个不净染污,而且我开始受苦。如果我没有产生不净染污,我不会做任何不善的行为。如果我的道德(sila)是完美的,我自己可避免一切种类的痛苦,而且我帮助其它人,因为他们不会由于我而受苦。」 这只能透过体验才能明白。它不是一个争论的课题。当你开始体验感受的实相,以及你如何继续在心的更深层受苦时,那么你会了解到你为什么应该过道德(sila)的生活。

  而佛陀为什么教导我们透过观察呼吸来发展正定呢?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不分派别,任何人都能练习它。但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个方法能引领我们达至更深层的智能(panna)。观察呼吸不单只使心专注;它使我们能根据自身的体验来探究身心交互作用的实相,而不只是发展知性上的智能。许多传统都认同整个宇宙是无常的(anicca),生死的流转是苦的(dukkha),以及自我意识是个必须放下的大障碍。这对人们来说并不难理解。但佛陀从经验的层面上教导我们这个道理。

  如果你邀请人们来学习禅修,他们并不须要放弃本身的信仰。相反地,透过实修,他们开始进入更深的层面,从更深刻的层面来理解纯净正法的戒、定、慧,而从中获益甚多。法的真正本质在于戒、定、慧。让越来越多人前来禅修,并了解它如何真正发挥功效。

  这个意愿应该是为了帮助他人,而不是尝试证明我们所作的比较优越。「你不知道戒的真正意义,你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定,你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慧,」这样的说法毫无帮助。要给别人一个好例子。每当你和某位不是走在这个道上的人谈话时,以慈悲心来交谈,而不是自我意识。千万别认为你是优越的而他人是无知的。我们的任务是帮助他人,正如这个方法帮助我们一样--与大家分享我们的快乐。

  鼓励人们来走在这个道路上的最佳途径是给他们一个好例子。让他们看到,这个走在内观道路上的人,过得多么安详,对他人充满慈爱、悲悯和善念。你的例子将给你带来益处,因为透过这样的生活,你正在正法的道路上进步;同时,这么多其它人将被正法吸引。要有慈悲心,并记住你的双重责任:「你必须在法的道路上进步,同时也鼓励他人来走在这个道路上,并在正法中进步。」

  只有当你保持早晚的练习时你才会进步。如果你参加课程,不论是十日、二十日或甚至三十日,而你错过了你每天的禅修,你将不会真正受益。参加一个课程能巩固你的练习、以及你在体验和知识的层面上对正法的理解。但只有应用了的正法才能给予真正的益处。如果你每天早晚没有练习,你将发现缺少了真正的进步。早晚的静坐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每天从早到晚,时常检验你如何处理你所面对的许多状况。你是否能把它们处理得比以前更好?你发现你在法的道路上越有进步,你将越受鼓励地去练习。如果你发现没有进步,那是由于你已经停止练习或你练习得不正确。

  我再三地警告学生们,内观的用意不是在于愉悦感受的享受,但某些人罔顾我的劝告,私自订下他们的目标。他们认为:「我必须得到一种非常愉悦波动的顺畅流动。如果我得不到,我不是在进步。」他们完全错了。你所发展的平等心就是在衡量你的进步。佛陀解释说:要利用愉悦的感受,来挖除你贪爱习性反应(sankhara)的积存;要利用你不愉悦的感受,来挖除你瞋恨的习性反应。作为帮助我们去除所累积的、根深蒂固的习性反应的工具,这两种感受都同等的重要。如果你漠视这个劝告,对粗重的感受感到沮丧,而对愉悦的感受感到雀跃,你只是在重复你这一生以及多生中一直在做的事。以内观之名,你已经开始玩相同的游戏。你如何能进步呢?

  要记住平等心对你是最重要的。你感觉到的感受种类无关紧要。每当一个根深蒂固的习性反应浮上表层时,它将产生一种特定的感受,但别以为你感觉到的每个感受都是由于一个习性反应。当你在静坐时,大多数的感受的确是因为习性反应,但还有很多其它因素可以产生感受。不论任何原因,如果一种感受生起,而你不产生一个新的习性反应,目的就达到了:很自然的,旧有的累积库存将开始浮上心的表层而被根除。

  明白这点而有智能地、精进地用功,继续在正法中进步。要确保正法世世代代相传。正法应当继续服务人们许多世纪,而这只有当你这个薪传者在正法中根基强稳、屹立不摇、作正法的好模范,这才有可能。

  要保持内观的原始纯净。如果别人已经开始玷污它、污染它,这都没关系。但那些走在正法道路上的人,和那些已经明白这个纯净的重要性的人为了他们本身以及未来一代的益处,应该保持这个原始纯净。如果你开始污染这个方法,那么它就没有机会被长久保存下去。别人可以做他们想要做的,但至少有一条清流,一条纯净正法的溪流,将继续下去。人们将明白这两者的分别,而这将帮助一代又一代。

  一个很大的责任落在你身上。要保持正法的纯净。保持正法的火炬闪闪发光。你自己保持在正法中根基强稳,作别人的好榜样。愿你们过一个非常快乐、纯净、正法的生活。愿你们鼓励许多人来走在正法的道路上,并过一个纯净正法的生活。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