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与内观系列: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8 八、不善根:恶行的根源
佛法与内观系列: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8 八、不善根:恶行的根源
八、不善根:恶行的根源(无明烦恼)
有三个不善根:贪、瞋、痴。爱(喜欢)是一种贪,而憎(不喜欢)是一种瞋。爱与憎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
贪、瞋、痴一般被当作是烦恼,但事实上是不善根。在这些不善根之下共有十种烦恼-贪有三种,瞋有三种,痴有四种。每一组不善根的第一个烦恼即是不善根本身-因此贪、瞋、痴也是烦恼。
有三种烦恼:
第一种是粗显的烦恼:如身业和口业。
第二种是心的烦恼(盖):如妄想心。
第三种是潜伏的烦恼:
「潜入觉受中的烦恼,如「你」在坐,「你」感觉是「你」在坐-而非色身,这就是潜伏的烦恼。」
实相般若的作用就是去除烦恼,不管它是从何处生起的。
烦恼的朋友是快乐,而他的敌人就是苦,快乐使智慧忘记了苦的事实。烦恼像一个盗贼,要逮到他,必须知道他的巢穴。而且你必须知道他长得什么样子(如果你不知道他的特性和他长得什么样子的话,你怎么可能断除烦恼呢?)你也要知道他什么时候在家。烦恼有六个巢穴:眼、耳、鼻、舌、身、意。
烦恼和智慧都可以命令心要求身去做他们想做的事。烦恼说「我们去散散步吧」也就是去找乐子。智慧知道坐姿疼痛命令色身「变换姿势,走路治苦」这是智慧正确地运作-因为苦迫使色身改变姿势。
壹、第一种烦恼─粗显的
这种是可以用戒律降伏的烦恼,诸如杀、盗等。戒律可以去除这种烦恼。
贰、第二种烦恼─障碍(盖)
这是想到一个憎恨的人、妄想、厌恶、或诸如想要教导别人修四念住等等,定可以降伏这种烦恼。如果盖太强就会变成行动-粗显的烦恼,而且潜伏的烦恼惑也会转成妄想-盖。
心的烦恼(盖)有五种:
1) 想到过去或未来的欲乐(贪欲)。
2) 对过去或未来的事生气或烦乱(瞋恚盖)。
3) 心跑到别的地方-妄想(慌张或忧虑等)(掉举盖)。
4) 修行的时候想睡,懈怠或忧虑(昏沉盖)。
5) 疑:疑佛、疑法、疑僧。怀疑修法-这是不是灭苦的正确方法等等(疑盖)。
参、种三种烦恼─潜伏的
这是微细的烦恼,像痴(邪见)。唯有实相般若能断除这种潜伏的烦恼,如果断除了第三种烦恼,第一、第二种烦恼也就断除了。
要在烦恼生起之处灭除烦恼,例如,我们妄执痛的是「我」-但痛的却是色身。因此我们以观照是色身苦的方式,在色身上断除邪见。但要把看和听当作是心的作用,因为我们很容易妄执为「我」在看、在听,因此要在我们心中断除这种烦恼(邪见)。「心在看」、「心在听」是实相-以事物的本来面目或自然的真实状态来看待他们-实相。
对于这种修法,修行者的任务是断除执着和厌恶(贪和瞋)。有些修法要「坐着超越」疼痛,直到疼痛完全消除;这样的修法会造成执着,而且会产生妄执我们是「有我的」或是可以主宰的错误观念,因为我们可以坐着超越疼痛,而使疼痛消失。
妄想心也是一样的,如果修行者想要控制妄想心,他是想要专注或平静,这就是贪。如果修行者无法控制妄想,就会起瞋心。妄想启示我们心是无法控制的-无我的。妄想是心-它不是「我」在打妄想,而是心(心王)在打妄想。
禅观时出现的幻像或符号,诸如闪光、幻觉等也是一种烦恼,他们会使你偏离当下。他们并不是毗婆奢那的所缘,而且暗示出已经偏定了。同样的,轻安和舒适的感觉也是偏定的现象。走路或运动是减少偏定现象的好方法。
如果修行者修奢摩他的话,是无法见到烦恼的特质,因为奢摩他只能降伏贪和瞋。
错误修行动机可能会是一种烦恼。如果一个人修行是要灭苦、了生死的话,这种动机是正确的。但如果一个人修行是为了其他理由,诸如想成就等等,这就是烦恼。如果一个人坚忍地修习禅定-即使这是一种善法-他也不能灭苦的。
肆、善恶和无记
Kusala的定义是一种「善」或「熟练」的状态。
Akusala是不善或不熟练。
Abyakata(无记)是非善非恶:介于中间的或中性的(色身、涅槃和异熟心是无记性的例子)。色身是无记的,因为色身是无知无觉的。
异熟心是无记的,因为异熟心是无分别的-非善非恶。修毗婆奢那般若观照「心在听」时,心没有攀缘或分别现实的声音,这即是异熟心的一个例子。
唯作心也是无记的,唯作心意即无作识,是阿罗汉的心态。
涅槃也是无记的,因为涅槃是道心和果心的所缘,而道心和果心都是出世间法-非善非恶。
善法有两种:1) 生死轮回。2) 断生死轮回(不再有身心)。
1) 生死轮回的善法:
戒(戒律)定(奢摩他修法、禅定) 慧(世间的智慧)
2) 断生死轮回的善法:
戒(八圣道)定(八圣道)慧(八圣道)
戒、定、慧可以引导我们体证四圣谛(见智阶;或奢摩他/毗婆奢那)。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