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兰根迥仁波切:你得到皈依戒了吗?
德兰根迥仁波切:你得到皈依戒了吗?
我们很多人自以为是学大乘佛教的,可是连根本的皈依都不太懂。你们在座的人中,皈依戒到底有没有得到呢?我认为很难说。要有真正的出离心,才能得到皈依戒体。当我们刚受戒的那一刻,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点相似的出离心;可现在呢,那一点点的出离心也都不见了,如同外边的一个东西,拿过来在心上放了一下,像风一样一会儿就消逝了。
为什么我们学佛那么久没有进步,还麻烦越来越多,竞争心越来越强?闻思的想拿第一名,做事的却争强好胜,等等,这样的发心太不好了。学佛的目的是为了对治自己的心,根除无始以来的习气,放下对世间的贪执,先把心稳定下来,然后寻求自他的出离。我们现在之所以这样烦恼,不是别人不好,外境有问题,而是自己不好,根本的是,我们没有真正的皈依。
真正的皈依,一定要有出离心。对世间轮回的出离,这样子才能得到皈依戒。否则,就是释迦牟尼佛亲来授戒,也是得不到。没有出离心的皈依,最多算是善的皈依、结缘皈依。要有真正的皈依,想要修行进步,一定要修习并生起出离心。有了出离心,飘忽的心就会稳定,就会喜欢佛法,精进修行。这太重要了。
我们很多人都是自己骗自己,说什么“慢慢来”、“末法时代”、“方便法”之类的,都是忽悠自己。见过几个居士,都说,师傅,您不要太着急,慢慢来,刚学佛不可能马上就有出离心。请问:刚开始不可能,什么时候可能?下一刻就死了还不知道呢!这颗心定不下来,生命却一点点逝去,到死亡那一刻,还不是自己一个人痛苦,什么都用不上。
小乘为自我解脱修行四谛十二缘起,犹如救燃头火,特别精进;我们嘴巴上说是为众生,是大乘,有没有更加精进呢?《入行论》说:“进即喜于善”。学法,就要像饥饿的牦牛吃青草,吃着碗里的,盯着锅里的,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以这样的欢喜心来精进修法。而不能慢慢来,忽悠忽悠,优哉游哉。
你们现在说的出离心、菩提心,我说是“假”的、“装”的。比如皈依时,有上师说没有出离心就得不到戒体,于是心里装模作样地稍稍想一想,皈依仪式完了就没有了,心里什么都没有留下来。学佛不能靠“装”,要发自内心,用心去感受,把法义转化成自己内心的东西,慢慢地我们的心就会改变,自然而然地长出出离心等善法功德。
何况只是几秒钟也是没有用的。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习气不容易改,正如慢性病一样,只有继续吃中药,不断对治,才能改变,一步一步地培养和增长出离心。如果没有对治的出离心,佛法就没有办法融入我们的心。有一点出离心,就有一点佛法的融入,多一点出离心,就多一点佛法融入。
要生起出离心,一定要观轮回痛苦。比如,看到死亡时,就想:有一天我也一定会死的;看到老年人,就想:我也一定会像他那样渐渐衰老;看到病人,就想:我也一定会像他那样感受病苦……当我们再一次看到急救车呼啸而去时,慢慢就会产生恐惧心。真正的轮回的痛苦,一点点放到自己身上,一点点认识。一定要有这个过程,可以帮助生起出离心。
所以,生、老、病、死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开心,是我们修法的最好的助缘。如果你根本不知道苦,根本不了解,什么也不面对,也不观想,怎么可能“嘣”的一声出离心就生出来呢?就像看病一样,如果不打针不吃药,怎么可能无缘无故就好呢?种善得乐,种恶得苦,种玉米来年不会长青稞。只有付出,努力面对才会有好的结果。这就是因果法则,一定要有这样的认识。
还有就是观无常。希望大家多一点观无常,比较接近空性方面。懂得一点空性,就有一点的好处,不是空性所摄持的功德,一把嗔恨火就烧毁无余。观无常,特别容易生起出离心。
前几天晚上,我的心脏不是很舒服,当时想是不是我就快死了,越想越恐惧。人的生命这么脆弱,就是感冒,也可以轻易改变我们的笑容、身体。何况死亡的终点一刻一刻在临近。身体这么脆弱,心却这么执着!身体只是小秘书,心才是董事长,心指挥做什么就做什么,让磕头就磕头,让念经就念经。所以,佛法重在调心。
众生本身是佛,却苦于无明不认识自性,枉在轮回漂泊;一旦认识了本具的佛性,就不需要心外另一个佛。最重要的是学法,生起出离心;无出离心,则即使一辈子闭关,念咒三、四个亿也没有用。
有了出离心,缘众生就能一步一步发起菩提心。如果只是为了我要成佛,为了功德果报,那还是自私自利的心,不是大乘的发心。一时做好事,偶尔的慈悲心,我们每个人都有;一般的爱心,连动物都有,狗妈妈生了狗仔不用教就知道怎么养育照顾,生病了也会感到痛苦。但如果没有智慧就成就不了菩提心,慈悲+智慧=菩提心。这也要一点点地修习才能生起。
比如,犯人蹲监狱,特别痛苦,一刻也不想久呆,志要出离,于是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包括乖乖地听监狱长的话,时刻找机会想要出狱,一旦出狱,从此再也不会想到重回狱中。要以这样的心态,缘所有众生,每天串习,每天观想。
要经常观想众生都是自己的父母,他们深陷轮回太痛苦了,日日夜夜盼望我这个独生子的救助;我也坚定发愿,希望佛菩萨加持我,藉由我的努力让父母众生得到真正的解脱,有这样的发心才行。
再比如,看到杀鱼,就观想:他们都是我的生生世世的父母,为了我造了恶业,已经够苦了,如今还要惨遭杀戮,我这么能无动于衷,不去救助呢!继而想到,只要能救到他们,把他们安置到无上的佛果,没有什么是我舍不得的,哪怕生命也在所不惜。通过这样的修习,锻炼自心,慢慢地就会对所有的众生都发起这样的真心。
有了出离心,就可以生起菩提心,证悟空性也就不远了。虽然众生本来自性佛,可是要显露原本的佛性,不是这么简单。一定要有出离心,发菩提心,最主要是皈依,然后像吃中药一样,需要时时串习,不是看了几本书就能成功。我们要坚强起来,沿着佛陀所指示的菩提道,精进修习。
佛陀是我们的中间人,比如我们从小离开母亲,长大了特别想见到,可是她在哪里呢,只有一个人知道,于是你求他,发自内心虔诚地祈求,以真心打动他,他就一定会满你的愿。这里的母亲指的就是我们的本性,佛陀教育我们一点一点去认识自己的本性,一旦认识到自己是佛,就再也不需要另外一个佛了。但当你还没有见到佛性时,上师三宝就太重要了。特别是上师,非同一般,上师教导我们成佛的方法,没有上师,我们成不了佛。泥巴塑像它能启发我们的恭敬心,树立学佛的榜样,这只是一种表法。最主要是靠上师传法,最后证悟。这是我自己的了解,不一定对。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真心不显,分别心却更加增长。佛经上说没有出离心,得不到皈依的戒体;没有发心成不了大乘。阿底峡尊者被称为皈依班智达,知道皈依,八万四千法门都有了。我们每个人都特别想快一点成佛,我也想,可是佛果悉地不可能无缘无故地突然就来到我们身边。还是自己要努力。是不是这样,你们好好想想。
修心的过程也是对治“烦恼”的过程。我们现在很多人学佛,大多是“玩”的心态。烦恼也特别多,学佛时打烦恼,不学时烦恼打我。烦恼就像夏天的草原,什么都长,有毒有药,都是需要的,没有烦恼,想要认识智慧也不容易。
烦恼来时其实真的不要太在意,开心时也不要太激动。越抓越烦恼,抓也抓不住,到了眼面前,不理会他就好。比如这瓶水,泥巴坨坨扔进去,不断摇晃的话,只会更加浑浊,不动的话一会儿就会变得清澈。烦恼也是这样。比如怨恨老公,想到我这么辛苦,每天洗衣做饭,对他这么好,他还这样等等,总是做意烦恼相的话,那么你的内心永远不会有安乐;反过来,想想人生苦短,轮回如梦,何必计较呢,心放下了,烦恼也就没有了。再往深里一想,真的有烦恼存在吗?烦恼难道不是空性的吗?烦恼一点点断了,智慧就一点点长了。
烦恼来了,也不要期望自己一定要“咔嚓”一下就断掉,如果存这样的念头,不是你断烦恼,而是烦恼断你了。修行特别高的,像修大圆满,一下断烦恼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同会杀猪的人,一挥刀就断命根,切中要害。但我们不是这样的人,就不要马上想做成这样的事。否则,反而把自己弄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所以,修心,第一是皈依,第二是出离心,可以观无常,生老病死;第三是发菩提心,观众生是父母,只要能救助他们解脱轮回痛苦,自己怎么样都没关系。第四是空性,有了空性,才能真正成就自他佛果。
我们要认真学佛,持续努力,生起出离心,菩提心。通过一段时间的不断修行,比如去拉萨,不管爬山,还是下雪、下雨,无论有没有睡觉的地方,遇到什么样的障碍,只要有决心,就一定会到达。我们修行也是这样,对佛法生起真实的感受,一点一点,积小成多,等心相续稳定下来,修什么法都可以成就。
4月13日杭州开示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