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兰根迥仁波切:再说皈依
德兰根迥仁波切:再说皈依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讲什么是真正的皈依。
现在信佛的人挺多的,皈依的人也挺多,但都是为了什么,发心怎样呢?大多不外乎为求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以及感情上的一些事情。这算不算是真正的皈依?这些只能算是暂时的皈依,既不是小乘的皈依也不是大乘的皈依,得到的果最多也只是这些小小的世间利益。
佛法是心的法门,心上用功最关键。什么样的发心得到什么样的果,糊里糊涂的皈依得到的是糊里糊涂的果,真正的大乘的皈依才能结出殊胜的佛果。因果是永远不会错乱的。
按《大圆满前行》,发心有不善的发心、无记的发心和善的发心。
不善的发心:包括救畏的发心和善愿的发心。为了救护今生疾病、魔障、饥馑等等的怖畏而修佛,就是救畏的发心。这样一来,由下而上从小乘到大圆满之间,不管你修什么法,也只能救离这些怖畏罢了,除此之外不会有任何利益的成果。为了贩卖正法谋求今生利益而修佛,如果成功,那么所得的也只是名闻利养,但更可怕的果报还在后头。塔波仁波切说:“若不如法而行法,正法反成恶趣因”。
无记的发心:就是没有任何其他目的,看到别人学佛或自己太没事做了也求求法、学学佛,这样子学佛,最多就是播下解脱的远因罢了。
善的发心,包括人天乘的发心、小乘的发心和大乘的发心。
人天乘的发心:希求自己从三恶趣解脱出来,获得人天善趣的果位,为此目的修行小乘到大圆满之间的法。这样的结果,最多获得人天善趣的果位,也可能转生为魔和三恶趣。华智仁波切亲口说过:“如果观修张着嘴巴、瞪着眼睛的本尊,会变成鬼。”萨迦班智达也说:“愚者修行大手印,多数趋向恶趣处。”
小乘的发心:发现轮回痛苦,为了自己能离苦得乐,脱离生老病死,获得寂灭果位,为此目的修行小乘到大圆满之间的法。这样的结果,最多获得小乘寂灭的果位,并不能成为证得佛果的因。如云:“若贪自利非发心。”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解脱轮回而修行,这种发心归根到底就是谋求私欲的心态。
以上的四种发心,终究都是谋求私欲的心态和行为。我们要彻底舍弃这些发心,寻求大乘的发心。
很多人都看到、听到、感受过生孩子的苦;人到老年各种心理和身体变化所造成的苦;生病的苦和对死亡的到来所感受到的无助和恐惧。这些苦,谁愿意承受?但无论是亿万富翁还是崇高地位的人,谁能免得了,最后大限一到,一样赤手空空,凄凄惨惨独自走上中阴路,什么都带不走,世间的人与物没有一样可以依靠,钱财、地位和亲人就是神仙来了也没有用。我们要这样多观察思维生、老、病、死、苦,对轮回痛苦生起真切的感受。
如果认识到轮回痛苦是果,自身的业和烦恼是苦因,进一步认识到是谋求私欲的心态和行为所造成的。这样,我们要把谋求私欲的心态和行为,看成怨敌,视为过患,心生厌恶,不求自己的利益而想到一切众生都能远离苦因苦果,获得佛陀的果位,为此目的精进修行,这才是大乘的发心。
具足智慧、慈悲和威力的佛陀才是我们这些沉沦在轮回苦海众生的唯一依靠,只有佛陀的智慧才能为我们开示苦、集、灭、道的道理,只有佛陀的慈悲和威力才能一次又一次地度化——在轮回苦海中头出头没的冥顽不化的我们。让我们远离、不再感受这些痛苦的唯有佛,只有佛可以帮到我们。
真正的皈依,不是为了自我利益,不是谋求私欲的心态和行为。而是为了其他一切有情获得究竟的佛果,从今日起直至没有证得圆满菩提之间,皈依佛、法、僧,行六度万行。这样的皈依风吹不掉、火烧不坏、水冲不走。
看到众生太苦了,就是为了众生离苦得乐,不在六道轮回里转来转去,为此精进修学佛法,而不是为了自己得到什么。这才是真正的皈依。只要有追求回报的念头,就不是大乘修行人。佛不是贪污犯,不是做交易,不像我们世间人一样,你给我什么好处,我就去帮你做什么事情。如果这样就会容易造成别人对佛法和出家人的误会。现在学佛的人挺多,而退失的人同样也挺多的,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的皈依。
只要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利益众生的事业上,自己的解脱自然而然就会不求自得。释迦牟尼佛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从发心到成佛,经历了那么长的时间,却从来没有丝毫考虑自己的好处、解脱,一直都在为众生而修行,但他却成佛了;我们从无始以来到今天,一直都在为自己着想,可是我们得到了什么?至今还沉沦在轮回的苦海里。正如《入行论》所云:“何需更繁叙,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
每个众生都具有佛性,但为什么看不到本心,显不出佛性呢?那是因为无始劫以来的业障现前,让我们无法看到自己的本心。打个比方:比如我们照镜子,如果我们每天都去擦镜子,镜子透亮,自然可以看得清自己的相貌;反过来,如果我们每天都往镜子上抹脏东西,那它还能不能照见呢?要清净无始劫以来的障垢,只有皈依佛,依靠佛,认真学习佛法、修持佛法,才能使烦恼变智慧,才能获得清净心,见到自己的本心,然后才有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众生。当我们拥有了智慧和清净心的时候,听到的全部是佛的声音、看到的也全部是清净的。就像三十三天的天人看我们,觉得我们不清净、很痛苦;但佛看哪里都是清净的,金子和石头是没有区别的。
《维摩诘所说经》这样说:一次,释迦牟尼佛在传法时讲道:诸位菩萨如果想感受外境的清净,就应当自净其心。心净,则外境清净,修行至心净之时,外境也会随之而清净。当时,舍利子也在佛陀身边,他心想:娑婆世界这么不清净,难道释迦牟尼佛的心仍然没有清净吗?
佛得知他的想法后,便反问舍利子:生盲看不到日月,这是日月的过失,还是盲人的过失呢?舍利子回答说:是盲人之过,而非日月之咎。因为盲人没有眼睛,所以看不到日月,而不是日月不存在。佛又说道:娑婆世界的本体永远是清净的,但凡夫人就像盲人一样,始终无法看见。
此时,一位从其他佛刹来至娑婆世界听法的菩萨说道:我现在所见到的这个佛土就是清净的。舍利子不以为然,就反驳说:这个佛土是不清净的!于是他们二人就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正当难解难分之际,佛以神通显示了娑婆世界的本来面目,在场的所有人都亲眼目睹到:娑婆世界就像西方极乐世界等诸佛刹土一样,十分清净庄严。之后,佛陀告诉大众:我的世界本身就是这样,永远都是这样,只是你们没有看见而已。
看到了本心才有快乐,看不到本心永远都是痛苦。要远离苦因苦果,成就暂时的快乐和究竟的佛果,我们只有真正皈依三宝,不是为了谋求自己的私利,而是无条件地为了众生的利益而修学佛法,这样才是佛陀所指示的究竟之道。佛陀传讲佛法,僧众依法修学,由僧众代表三宝为我们传法、讲法。
如果我们不信任三宝、不认真学习佛法,我们任何成果都不会有,得不到快乐;如果只是相似地相信三宝,终究只是谋求私欲的自私发心,也不能得到究竟的佛果,获得真正的大乐。
为什么现在学佛、皈依的人还有那么多的痛苦:家庭不幸福,工作不顺利,有钱的人不快乐、没钱的人也不快乐,大家扪心自问:自己每天是痛苦还是快乐?是不是真正皈依了三宝?表面上像个学佛的人,整天手上拿着念珠,嘴巴里念念有词,是不是真正懂得什么是皈依?哪天就死了还不知道,还在一直计划着以后的事情,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年老以后怎么样生活等等问题,能不能活到计划的那天,下一刻会不会出现无常?如果连这些都没有想到,那么离真正的皈依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所以,你们现在要紧的是要好好看书,好好闻思,多一些思考,真实地学佛,要抓住佛法的精华和根本,发起真正的皈依心。平时特别要注意,不要把自己摆到太高的位置上,要把自己放的低一些,低调一点,这样佛法才能进入到你们心里,如同大海,处于低位,才能汇聚千江万河;而且身处卑位,才能真正无私地为众生服务,这样才算是大乘修行人。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