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德兰根迥仁波切:学佛最根本的目的是观察自己的心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0日
来源:   作者:德兰根迥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德兰根迥仁波切:学佛最根本的目的是观察自己的心

 

  学佛的人不观察自己的心,不是学佛。每天要增加观察自己的心多一点。有些居士,刚皈依的时候,念佛、做功课、放生、转绕佛塔都非常好,非常用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功课减少了,再过一年、两年,就什么功课也不念了,只是在放生的时候,随喜一点点的钱,某个活佛来的时候,去接个法,去供养一下……

  真正学佛的人不是这样的。放生随喜的时候,你是否观察过自己的心呢?是发自内心的随喜,希望这些众生早日解脱、早日成佛?还是希望自己身体好?希望自己有福报?哪个比重更大一些呢?很多人学佛,最初的目的不是为了成就,更没想过要成佛,有的是因为自己很痛苦;有的是因为自己的公司垮掉了;有的是因为夫妻吵架;有的是身体不好,想治病;很少有人是因为感到人生无常,怕死而学佛。由于目的不同,真正学习佛法并将佛法运用在生活、工作中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人对学佛的意义到底有多大,没有意识到。学佛就像抓金子,不是可有可无的,真的入门了,抓住的就是金子。

  佛经中有个公案说:往昔有父子二人,共同拥有一个如意宝。一天,父子二人到一个地方去,路途中父亲累了,想睡一会儿,临睡前对儿子说“你将如意宝收藏好,在我睡着以后,千万不要将如意宝给任何人。”父亲很快就睡着了。这时果然来了几个小偷问这小孩要如意宝,孩子说“父亲说了,如意宝不能给任何人。”小偷们于是拿了一些糖果给他,并说:“这个如意宝对你没有什么用,糖果却可以马上吃,不如我们交换吧。”小孩终于把如意宝交了出去。父亲醒来,听说儿子因为几个糖果已经把如意宝舍弃了,心里非常伤心与失望。

  学佛也是如此,如果把最重要的“修心”舍弃了,虽然得到了一些微利,也没有多大利益。对于功课,不要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应该“认真”对待,还应抱着一个长期学佛的决心。世间任何一个大学生要毕业的话,也是要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16年的时间才能完成。那么,要想真正领悟佛法里那些精深的含义,也自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

  我们从无始以来,能获得人身,能抓住这不可思议的学佛机会,能有学佛的条件,真的是不容易的,不要轻易放弃。学佛、修心应该像山中的小溪水,长年不断的流。而不应该像开关水龙头一样,用的时候打开,不用的时候关上。这样断断续续,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益处。要时时刻刻去观察自己的心。

  也不能为了眼前的一点点利益,或一点点的烦恼就放弃学佛,就像上面的那个小孩子一样。到最后,你面临死亡感到痛苦、伤心的时候没有人能救你。

  以前,我只是告诉别人,今天你皈依,学佛可以慢慢来。现在想想,这样不太对的,皈依虽然对他们的今生来世,有很大的利益,但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佛,来世何时再得到这样宝贵的人身和学佛的机会,谁也不知道。所以应该抓紧时间,快一点学佛,早日成佛。每个人的生命是无法自己掌握的,我们不知道生命的过程,什么时候生,不由我们决定,什么时候死,我们也不清楚。所以一定要把握住眼下的时间,把握住学佛的机会,用心去学。

  学佛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修心”,心的本性控制得好,本质就好,外面的伤口也就没什么了。

  “修心”有多重要呢?学佛就像一棵树,而“修心”则是树根,树根是好的,树干、树叶坏了,没关系,缘分到的时候,还有重新长出来的机会。但如果树根烂了,那这棵树就算暂时拥有挺拔、粗大的树干,有茂盛的树叶也只是表面的,没有什么用处了,因为它的“根本”坏了。只有学佛才能保护自己的心,不要受外面的干扰。现在很多年轻人皈依后,不懂得如何学佛,嘴巴里乱说,不珍惜佛法,这样真的不好。每个人应该时刻观察、保护自己的心,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遇到自己害怕的、痛苦的事情、病痛、烦恼,这些时候都要忆念佛所教给我们的修行办法。怎样才是修心呢?还是那句话,时刻要观察自己的心。比如说,生气、生病,这样的事情一旦出现的时候,你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呢?你一定会使用世间法去解决这个事情,你生气的话,会说是别人不对,才惹你生气,你生病的时候,你会说是天气冷了、食物不干净……你才生病;说这些的时候,你的心是怎么样的呢? 再比如,很多人都有人生中自己感觉是最痛苦的事情,也有最可怜的时刻。自己的父母去世了、自己最心爱的人离开了,自己最喜爱的玩具丢失了。当时你可能非常的伤心、绝望、痛苦、烦恼……现在呢?这些都随着时间而过去了,就像风吹一样过去了。能留下什么呢?当时的那些痛苦和烦恼,现在回想起来有什么意义吗?

  有位修行人曾经说过:“每天观察自己的心多一点,就是学佛”。不要去说别人的事情、不要看别人的过失,自己每天多观察自己的心,才是最根本的。佛陀在《摄正法经》中说:“所谓的佛法,就是调伏自相续。”如果能调伏自相续,那就得到了佛法的真谛。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