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给明珠仁波切:中庸之道
咏给明珠仁波切:中庸之道
中文翻译:张福成居士
时间:2003年11月12日—15日
地点:加州金刚总持妙莲山
我们将有几天的时间一起在这里,在这段期间,我将会针对佛法的内容及经文的意义作讲解,并带领大家一起作禅修。
各位都从很远的地方来,大家可能都有自己的事业或工作,但是大家都不顾惜闭关路程的遥远以及路途上的辛劳,来到此地,我感到非常的高兴。
我们都能够了解我们有这辈子,也有下辈子,如果我们希望这辈子得到幸福快乐,也希望下辈子能得到幸福快乐,无论如何一定要重视内心的进步,在内心里面一定要得到幸福快乐。所以大家在此地停留的几天的时间里面,最需要努力的是什么呢?一定要提升我们自己的内心,让我们内心的智慧以及能力能够加强。所以在这几天里面,希望大家的内心能够非常的快乐、非常的舒服。
这几天在佛堂里听闻佛法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放松心情,很快乐的听闻佛法,如果觉得坐得腰酸背痛不是非常舒服,后面有一排椅子,大家可以坐在椅子上面。如果觉得跏趺坐、禅坐的姿势脚会痛不太舒服的话,伸伸脚也没关系。伸伸脚,对简轻脚的疼痛,是会有帮助的。
我们在听闻佛法的时候并不一定要作禅修,只要放松心情好好的听就可以了。如果听闻教佛的时候像禅修的样子,导致打坐禅修的时候内心太过于集中、收摄,大概就睡觉了,后果就是:禅坐没有作到,教法也没有听到。
在这三天、四天的时间里面,当我们在进行禅修的时候,大家内心不要非常的紧绷,但是也不要太涣散,适中刚刚好。心如果非常紧绷,心里面盘算着:我一定要在这一段时间里把禅修修得非常的了不起,听法时一定要了解得非常的好,心里面千万不要作这种打算。也不要存有下面的想法:听闻禅修的指导内容之后,心里面对它的了解要有如花朵完全开放的美丽一样;又好像天空太阳、旭日灿烂一般,不要有这种想法。或是心里面打算着,这个法非常的好,在我了解之后,过几天我就要能飞上天空;过几天我就能够钻到地底下去,可能有人这样想。实际上能飞上天空或钻到地底下去,也没什么了不起。其实最主要是,要能把我们的内心里面的烦恼、五毒给调伏了。
不要太过的松散、太过松驰,实际上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点点努力,带着一点点干劲。千万不要放弃努力。不要心里面想着我这么笨,这个法我大概怎么听也听不懂,禅修我大概也作不好,我没有这个能力,这是轻视自己。千万不要看轻自己。无论如何,自己一定要努力精进去做。
释迦牟尼佛的时代有一个弟子,这个弟子的名字叫祖金给,佛陀教他禅修的方法。当他在进行禅修的当下,有时候会非常的紧张、非常的紧绷,因此就没有办法修好。因为无法修好,所以他有时候就算了、放弃了,放弃了当然就修不好。但是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琴师,对弹琴方面非常精通,所以佛陀就问他:“善男子,当你在家的时候你弹不弹琴呢?”他回答:“唉呀,这就是我最专精、最拿手的。” 佛又问了:“如果这样,你把琴弦绷得很紧的时候声音好听呢?还是把它放松了声音好听?”这个琴师就摇摇头说:“唉讶,佛陀你实在是外行啊,如果你把琴弦调得非常的紧,声音一点也不好听;你把琴弦放太松,声音也一样不好听。”佛陀就说你讲对了,禅修也是如此。这个琴师一点就通,马上就了解这个意思,以后变成非常好的弟子。
所以我们在这里也应当如此,一定是“中庸”,既不是很紧绷也不是很松散。要如何做呢?我自己在禅修方面、在听法方面衡量我的能力、尽我的能力。我尽能力去做,成效好不好?实际上没有关系。依据我自己的能力,只要尽我的能力好好的听,好好的修,大家会慢慢、慢慢了解的。譬如以禅修的状况作例子,大家在禅修的时候心里面想着:在这个禅修上我尽我的能力,尽了我的能力之后它的效果好或不好,都没有关系,都可以的,这样做就是中庸之道。
不仅仅是禅修的时候如此,世俗的事情也是如此。譬如大家在办公室里,工作的时候也是不紧不松,状况会是最好的。比方大家在开车的时候,心里面想着我要非常的快,我要在时间之内到达。或是想着,前面这个人我一定要赶过他。我一定要赶快的到,如果有这种想法,往往都是欲速则不达。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很快到达呢?因为忙中有错,绕了路、开错了路、还是撞到人了。如果很轻松舒服,以放松的心情开车,反而很快就到了。为什么很快就会到达了呢?因为放松心情,轻松的开车的时候,左右、前后都能够看得很清楚,不会有撞车的危险。尤其心情会非常宽坦、轻松。
譬如大家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如果心里面很紧绷的在做事情,心里想着这件事情我一定要把它达成,绝对不能不达成,有这种想法是自己把自己绑紧。在心情非常紧张的状况之下,心眼会变得非常的小,会变得非常容易钻牛角尖,因此往往不能够有创新的想法,同时也会小题大作,把一些小毛病看得非常的大。心眼、眼光狭小的时候,往往看不到大的缺点,所以缺点就无法改正。而且会把小的毛病看得非常严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计划事情,就会这个小毛病不好、那个小毛病也不好,因此看到的一切事情都不如意,所以事情就很难达成了,自己的目标也不会达成。所以大家如果内心非常紧绷的时候,抱着强烈的怀疑或者是抱着强烈的失望,在这种状况下,佛法很难学好。不仅仅是佛法,世俗的事情也往往做不好。
这四天在这里学习的时候,家里的事情、小孩的事情、公司里的事情、生意的事情,完全不用担心,不用费心。如果这四天、五天大家在这里一边学习,一边心里面又担心,七上八下,我的小孩子怎么啦?我的生意会如何?办公室的业务如何?事实上这样想的结果,可能生意也没有变好,办公室的事情也未毕达成。如果大家在这个山顶上,会因为你对这些事情的担心,结果就能对事情有所帮助的话,至少是个好方法。这是开玩笑的啦。
我们这几天在这里闭关,在山上禅修的时间里,如果有发生什么麻烦或者辛苦劳累的时候,如果你是的能力能够把它改变调整过来的话,那你根本就不必去担心它;但是如果你所遇到的这些辛苦劳累或麻烦的事情,你并不能够去改变它的话,那你的担心还是没有用,所以结论就是不用担心。
在我们这一辈子之中,通常有很多事情不能达成,所以反而导致强烈的怀疑,因此在这种状况下就会带来忧虑、焦虑,这样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劳累辛苦,在焦虑的状况之下,自己的智慧只会愈来愈薄弱,能力愈来愈小。在焦虑的状况之下,智慧跟能力都不会进步。而且大家要了解,如果我们在处理办公室、生意上的事都很有智慧、能力非常好;在修法、禅修上又能精进努力,往往很容易达到想要做的事。所以我们多余的担心、多虑的麻烦、多虑的劳累都是不须要的。由于多余的担心产生许多不必要的辛苦跟麻烦,这些都没有意义可言,都是不须要的。这些无意义的辛苦、劳累,无意义的担心既然不好,我们就要把它去除掉。但是如何把它去除掉呢?所以就要有智慧。
智慧又是什么呢?例如大家遇到一些辛苦、麻烦、任何状况出现的时候只要问两个问题:它能改变?还是不能改变?如果它可以改变而且也有方法,刚好我也了解、我也能够做到,根本不必担心,内心也不必感到痛苦。为什么还要担心忧虑呢?这件事情它可以改变而且有改变的方法,而且改变的方法我也知道,那为什么还要去担心?还要去辛苦劳累呢?在一边调整一边改变它的状况之下,担心忧虑根本没有用处。
如果这件事情不能再改变,或者改变的方法我完全不了解,或者根本就不知道,那当然也不用担心了。为什么呢?因为担心还是不能够解决这个事情。既然这个事情已经不能够再改变,或者是改变的方法我不知道,或者是完全不了解,那为什么还要担心呢,因为不管再怎么担心,这件事情已经不能再改变;不管怎么担心,改变它的方法我都完全不知道,那为什么还要担心呢?
举例而言,股票有时高,有时低,当它在往下跌的时候,你就感到非常担心,你看着股票慢慢跌下来、慢慢跌下来,你心里面感到非常担心,吐一大口气,敲敲自己的脑袋,我完蛋了,我完蛋了,这下我真的是完蛋了,心里面非常忧虑、捶胸顿足的时候,股票会不会往上爬一块钱呢?不会,丝毫不会。所以这种担心忧虑对股票往上爬升一点帮助也没有,但是造成自己很大的伤害,导致的结果是白天食不知味,晚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眠。自己许多新的计划不能够开始,正在推动的工作提不起劲去继续,因为自己的智慧被盖住了。这方面大家了解吧。
所以大家的内心要如何呢?要松紧适中。如何松紧适中走在中庸的道路上呢?前面提到过,自己的禅修也好,办公室的工作也好,或者是自己正在进行的生意也好,尽自己的能力,在自己的能力之下去做,之后到底能不能达成?成效好或者是不好?是另外一回事,这是不同的两件事情。特别是世俗的事情,自己的生意或是办公室的事情,会不会成功,效果会不会出现,这里面有一个决定的因素,那就是自己的“业”。上辈子如果有累积善的业,事情就很容易达成;没有累积好的业,事情往往不容易达成。或者中间往往有障碍存在,但却不是上辈子的业,如果有障碍出现了,就要好好的向三宝祈请,深信三宝,障碍往往就能够去除了。
一般来讲,如果好好的祈请三宝,中间的障碍通常都能够除去的;如果祈请了,障碍还不能除去,就证明这是上辈子的业报。既然是上辈子的业报,这辈子的担心忧虑,对事情是丝毫没有帮助的。放下这些好好想一想,还是努力作禅修最实际,让自己的内心能够得到宁静快乐,对自己的这辈子,对自己的下辈子更加的重要。为什么呢?将来有一天当我们死亡的时候,我们的救度者,希望寄托的地方---佛法,除了佛法之外,没有可以寄托之处了。一个大将军可以发动战争,起动原子弹,能够号召千军万马,地位至高,富可敌国腰缠万贯,这些实际上都没有用处,有用处的只有佛法。
希望大家在这里进行禅修的时候,心都能够处在中庸的状况之下,既不紧亦不松。大家都从远地而来,旅途劳顿,今天就讲到这里。有没有问题?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想到什么就问什么?就是不了解才要问,所以称之为“问”,了解就不用问了。
问题一:请教仁波切:事情能不能改变我并不能知道,这要如何定义它?
仁波切开示:这就表示它往往不太能够改变。刚刚讲,事情不能够改变或者是改变它的方法不知道,往往就不能够改变。一般我们就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改变,方法不知道或者是根本就不能改变,就很困难。
当然任何事情我们还是要尽我们的能力的,但是心不要把它局限在某一个方面,一定要达成什么效果,不要这样想。譬如心里面想着我做了之后,这件事情要百分之百成功,一点错误都不能有,如此内心就会非常紧张了。实际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事情有时候会成功,有时候也可能会失败,不一定,为什么呢?一般来讲万法都是无常,所谓无常就是经常在改变,还有一个原因是自己上辈子的业。
如果是抱着一个强烈的祈望,这件事情无论如何我一定要成功, 一定要成功,有再三强烈的期望,这件事情当然有时候也会成功啦,但是会非常辛苦。举个例子而言,譬如说这一盆花放在这里,我的手放在这里,我要用手去抓它,怎么抓它呢?两种习惯,一种方法是什么呢?心里面很紧张的想着我要去抓它、我要去抓它,当然你抓到了嘛,但是非常地紧张,也许你就把它倒掉了,拿是拿到了,但是你把它打翻了。还有一种方式,心里面想着我要拿它,你就直接伸手拿起来,你抓住它了,而且很容易你就抓住了。前面那种紧张兮兮的去抓它,这种情况就是对这件事情心眼非常小,怕出任何的差错,在非常紧张的状况之下,这件事情你也达成了,可是在达成的过程之中,自己劳累无比。但是如果你放松心情,不必想太多就去拿它,你也拿到了,这种情况就是放松心情,不必有太强的期望或者怀疑,事情还是达成了,但是你很轻松就把它达成了。
再举一个例子,打太极拳,打太极拳是很放松的,太极拳是愈放松,力道就愈强,也许你伸掌一拍,树就被你打断了。如果你紧绷身体,用最大的力气去打,这种打太极拳的方式就不对了。身体的情况是如此,内心的情况就更不用讲了,必然是一样的。但是一开始要这样做也不太容易,因为我们都有不好的习惯,但是慢慢学,可以学好的。
问题二:请教仁波切:当我们在用功的时候,修法、打坐的时候,怎么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比较紧?怎么去调比较松?
仁波切开示:这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尽我自己的能力去做,但是做了之后它的成效好或者是不好,不要去管它也不要去想它,尽自己的能力去做的时候往往就会做得好。这个部份会慢慢、慢慢的来教导。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