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菩提道次第专题·专门修法[六加行]:菩提道次第体验引导修法教授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7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菩提道次第专题·专门修法[六加行]:菩提道次第体验引导修法教授

 

  帕绷喀大师 造

  仁钦曲札 译

  第一章 教诫观察修之重要及其修法扼要

  上师善慧能仁金刚持,父子传承诸师加持力,

  我与一切传承弟子众,自心与法融合求加持!

  已获难得利大暇满身,且见现世八法似稚嬉,

  由是一心成办久乐藏,如是诸友善哉唉嘛霍!

  我等虽能多闻与讲习,亦获开演百论之辩才,

  反观自心丝毫无长进,因无解证融合观修故。

  闻矣学矣解矣但尔许,无观察修所生猛利信,

  暇满、无常、厌离(出离心)、闻所生(即闻所成慧),仅伺察意(七种心识之一。全无凭借任何经验、理由以实际断除增益之定知,而一概从新耽著真实自境之计度心。七种心识中,除现量与比量外,其他五种包括「伺察意」在内,均非「量」,终当消失故,

  于彼之後若不作引发,思所成之具量诸体验,

  前已消失後者未生间,多数行人渐成教油子。

  成恶习後虽闻道次第,以及其加持力上师语,

  亦难调伏心念转鄙陋,故当勤施深法免此过。

  此复由彼上师语加持,及自具量听闻所出生,

  闻所成之觉受如何妙,亦当郑重继生思所成。

  若谓如何生起思所成,即于彼彼随一所缘类,

  以诸犀利教理从各方,作观察修生起体验法。

  如立「上师即佛」为所修,次当数数运用犀利理,

  以求成立上师即是佛,即于引生此之定解法,

  再再努力修习谓「观修」

  如是暇满、无常、出离心,发心、正见等诸所缘类,

  犀利观修生定解为主。

  如是观力所引思所成,纵然体验仅露其端倪,

  然亦免成教油子之险,坚固觉受基础将建立,

  故当学习善巧观修法。

  此从文殊上师(宗喀巴大师),语密出,惟是自宗别法观察修,

  余宗派中少分亦未说。

  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义,若细观察复作思惟者,

  观修原因、如何修法等,自宗殊胜别法获定解。

  单仅温习所缘忆念修,非是此中所谓观察修,

  此复心中默记诸文句,思惟其义亦非观察修。

  道之体性、次第、数量等,牢记心中回忆体如何,

  次第如何、数量又如何,亦忆念修非是观察修。

  当知观察修义如前说,立一所缘类成所修本,

  复次以诸生起定解法,甚深教理数数应观察。

  譬如我等于诸悦意色,因何而美数数思惟时,

  生起猛利贪欲、于贪境,作观察修故增现前贪。

  如是再再思惟某仇敌,如何于自作诸损害理,

  嗔恚渐增、此即于嗔境,作观察故嗔恚觉受盛。

  如是改弦易辙于善品,数数观察彼彼原因时,

  彼彼善心觉受即增长,一如先前贪欲、嗔恚理。

  修此等时教理何最利,尤其能令自心作转变,

  发起觉受最犀利之理,即应数数思惟反覆修。

  不断思惟一种能立时,如闻母逝噩耗自心中,

  悲伤愈增感觉生起者,是达扼要之相再用功.

  数数思推一种能立时,变成似熟悉者、自心中

  不生感动、此即未达要,亦是成教油子前兆故,

  猛利启请上师并积净(积福、净罪),次复修所缘相求达要。

  或有未修亦于此等时,信心以及无常、出离等,

  忽然猛力生起时心念,生真证德心生大欢喜,

  稍后如前感觉全无时,以为退失而恼众所见。

  此乃暂时有限之现象,并非生起真实之证悟,

  是故生时不应起慢心,退时自亦不必起烦恼,

  然则此乃本尊与上师,加持相故当求令坚固。

  真觉受者是由辨别慧,数数修习信与无常等,

  体验依次生起乃比量,是故坚固不退非如前。

  此复从初依止知识法,乃至发心之间各所缘,

  最初但能了解「通达」修;复从依止知识法开始,

  至发心生「有励力觉受」;复次如前再修「无励力」,

  觉受生起妙法应了知。

  修时生起修即能生想,熟悉所缘名为「通达」相;

  尚需多种教理作思惟,如是能生觉受、不思时,

  不生此名「有励力觉受」,乃至思与不思无差别,

  何时思推随即朗然起,此即「无励力之觉受」相,

  犹如自心生贪不需修,如是自心解与体验合,

  此时现起证悟之曙光。

  再者某些所缘易生起,仅七日许勤修即可生,

  或需数日数月方生起,或虽终年修习亦难生。

  例如「死亡决定」易生起,「死期不定」却极难生起,

  「死时除法余皆无益」理,极易生起其余悉如是。

  于易生者不需强拖延,生已即当改修次所缘;

  于难起者不作阻滞想,经年累月耽延需忍耐,

  乃至不生体验勤修习。

  前前所缘觉受已生者,以及後後有待生体验,

  除忆念修不需用其他,全力观修当前所缘类。

  第二章 教诫依止善知识理之体验生起法

  如是观察修及修要诀,如何及修法等善示已

  若谓最初作何观察修,以及如何具体修习法?

  当知总示三科(菩提道次第引导的前三大科:1、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作者殊胜;2、为于教授起敬重故开示作者殊胜;3、如何闻说具二殊胜法之理)、加行法(六加行),

  不需作观察修故最初

  应从「依止知识法」开始。

  此复「依止利益」约七日,「不依倒依过患」一周许,

  若善思惟即可令心变。

  复次「根本修信」之一科,虽极重要生起却极难,

  滞留于此数月或数年,不应怯弱以为太长久,

  乃至心未转变一心修。

  此复若于每座修多科,恐成忆念修非观察修,

  故于每座但勤修一科。

  例如此段四科之第一,「上师是佛金刚持所许」

  单立此项为所修目标,运用犀利能立之教理,

  乃至未生定解整座中,精进修习、今日如是修,

  明日修此、後天亦修此,本月修此、下月亦修此,

  如是未发体验持续修,体验生已转入次所缘。

  已生觉受忆念修即可,体验未起纵修次所缘,

  前者未起後者不生故,当于前者励力发体验。

  此节觉受生已当转入,「诸佛事业作者是上师」

  于第二科如前勤修习。

  此科觉受生已再接修,「即于现在诸佛与菩萨,

  仍在利益有情」之一科。教理与师教授善配合,

  猛力观察修习如今日,明日、後日以及日、月、年,

  乃至未发体验持续修。

  引发体验见师实即佛,此较其余各科为最要,

  故当于此励力勤修习。

  此科觉受生已转次科,「自所见相无法决定」者,

  以观察修努力勤修习。

  如是修习力故于上师,真实见为诸佛之体性,

  自之上师与诸佛二者,感觉犹如和合为一时,

  即生依止知识法证悟。

  如是根本修信之四科,发体验已复于「念师恩」,

  四科依次修习生觉受。

  「加行令师喜」者可略思。

  第三章 教诫令进程迅速修法奇特教授

  如是依师法中信与敬,各节科判觉受生起已,

  暇满开始乃至发心间,次虽应当依次发体验,

  然因依师法中「师即佛」,根本修信一科觉受者,

  不经长年观修难生起,为令觉受进程速疾故,

  修法奇特教授如是行:

  每日一座修习依师法,各科所缘修法均如前;

  一座自暇满起依次修。通过观察发起体验时,

  一则依师法之觉受增,二则暇满、无常、痛苦等,

  下、中土道体验依次生,依师法之一方究竟时,

  下、中觉受亦达高上位。

  如是若能旁求见观察(空性见),「三主要道」体验同时增、

  同时圆满道程极速疾。

  譬如核桃、杏与葡萄种,同时种植三者之树干,

  树枝、花叶亦将同时长,最终三者果实可同享。

  是故每日座或座之分,各各分为三段之一分,

  修习依止善知识之法;一分从暇满始至发心,

  依次转修各科生觉受;一分于甚深见勤观修。

  第四章 于暇满生体验法

  如是分为三段修习时,依止善知识法如前修,

  自暇满始发起体验规:

  第一「认识暇满之体性」,当思「若生无暇将如何,

  目前未如是生堪庆幸」,非是空话、顾他当反观,

  现自具足以犀利观修,再再思惟定与相续合,

  如贪获宝感觉喜洋洋,即生认识「暇满」之证悟。

  复次接修「利大」所缘类,以诸甚深教理之观察,

  数数分析考察、若感觉,刹那无益虚度亦可惜,

  此时即生「利大」之觉受。

  复次转入「难得」所缘类,以诸猛利观察修习故,

  若觉纵然刹那之推延,亦如倾注金粉于水中,

  极感可惜对此难忍受,心中即生「难得」之证悟。

  第五章 发起无常体验法

  复次接修「无常」所缘类,最初「不念死之六过患」,

  惟修七昼夜许即可生。

  「六种念死利益」约一周,修习定能令心作转变。

  复次「死决定」之三种因,彼之第一「死主决定来,

  无缘能令却退」之一科,无论持续数日或数月,

  亦当励力勤作观察修。

  该科体验生已转次科,「寿无可添不断减少」者,

  承接前科立为所应修,以观察修触动彼要害。

  如是觉受生已修次科,「生时亦无修法之闲暇」,

  于此道理勤作观察修。

  尤其修习「死相」一科者,乃是奇特无比念死诀,

  由此容易生起念无常。

  此复法会开示科判中,讲于修死九种因相后,

  修时在此间修为要诀。

  彼时以三因相决定死,当思死殁次第为何焉,

  修习令生恐惧战惊掠。

  依照拙著《劝念无常歌》(即本书附录五:《策励自他一切人等痛念无常歌·心匙》),

  于其文义作诸观察修,再再思惟自身死情形,

  将生怖畏不复能安坐。

  如是修习死亡似现前,犹如降临自身极可畏,

  诸死殁相明了如现前,心惊胆战如是觉受出,

  即是生起「死决定」证量。

  复次「死无定期」根本中,第一因相「寿量不决定」

  以观察修集中修此科,此时此刻死亡不降临,

  如是保证非有之道理,以观察修多方围绕修。

  忆念「死无定期」之教授,甚深秘密要义为如下:

  自身亲眼目睹或耳闻,有关他人猝死寿无定,

  死缘众多或正行走死,或正食时或正谈话死,

  或正言笑或正奔跑死,或正角力比试强弱死。

  此刻为人彼刻成尸体,此时存在彼时成乌有,

  此等本性数数应思惟。

  「我亦具足如是死本性,此时此刻不死岂能定?

  今夕不成尸身岂能定?今夕不作超荐岂能定?

  今夕不送尸林岂能定?」如是以犀利理作观察,

  自身何时纳入阎罗口,遭其獠牙噬咬不决定;

  又如自己为宿仇所囚,身陷囹圄弑期难预料,

  如是能念「不定」体验生。

  复次转入「死缘」所缘类,修习死缘众多活缘稀。

  若生觉受当修次所缘,「身命犹如水泡极脆弱」,

  以观察修励力勤思惟。

  如是死无定期三因相,于彼修法触及要害故,

  将念「此时不死难保证」,卧时将念「明晨能起否?」

  起时将念「今晚能卧否?」,去时将念「能返原地否?」

  返时将念「下次能去否?」,当念「明日后世何先至?」

  当念「糌粑与命何先尽?」,当念「茶叶与寿何先无?」

  当念「此刻不走难决定」,「无暇!无暇!」心生急迫感,

  如是即生「寿无定」觉受。

  念「死决定」虽稍容易生,「死无定期」之心难生起,

  不应考虑是否久耽延,数日、数月、数年当持续,

  乃至心未转变专注修。

  此科觉受生已改所缘,此复「死时除却正法外,

  亲友财物身体均无益」,此三因相经日、经月修,

  死时除法无益了知已,无需再修即生觉受量。

  此者易生不需长时修,体验生时即迁次所缘。

  第六章 于恶趣苦生体验法

  复次说时修习恶趣苦,以及皈依建立分别释,

  修时各各恶趣所缘类,其後接修皈依为要诀。

  然于初发业者先别学,恶趣以及皈依所缘类,

  体验端倪出已、将二者,合并为一如是极有效。

  是故最初先修三恶趣,第一大热地狱「等活」苦,

  此复当发体验想出自身,现前生于该狱思诸苦,

  此刻现前降于自身上。

  若想「如是生者虽不妙,然此仅为想象故非真」,

  当思如是思惟虽非实,然自相续具有诸大力,

  能引「等活」造而未坏业,若遭触发转成具力「有」(十二因缘的第十支),

  决定堕入彼中毋庸疑。

  今但思惟尚起大恐惧,现前生于其中奈何之?

  当思如是痛苦能忍否?当思如是寿量能受否?

  如是已生相与决定生,二者轮流诚恳善修故,

  当下猛利希求救此苦,皈依处及解脱方便等,

  心神惶恐茶饭亦不思,此等强烈感觉出现时,

  即是生起「恶趣苦」证量。

  如是「黑绳」「众合」与「号叫」,以及「大号叫」与「热」「极热」

  并「无间」狱各别之痛苦—修法如前猛利而专一

  精进修习生起诸觉受。

  复次四近边狱与八种,寒冷地狱修法均如前,

  非如观看远处景象般,当想自身现前生彼中,

  及决定生、彼时所受苦,长久猛利难忍之大苦,

  降于自身情形猛力修。由是极难忍苦令心惊,

  如前心生刺痛无食欲,希求救苦皈依解脱法,

  猛力生起即此之证量。

  修习地狱苦之增进法:《念住经》(《圣正法念住经》)中所说地狱类,

  当勤读诵彼苦差别状,绘成图像于彼善观察,

  应思「我舍此身后无间,亦具如是苦性奈何之?」

  数数忆念即成胜增进。

  复次感觉自身如现前,生于饿鬼类与畜生中,

  虽然目前此事未成真,然能引业心中多如藏,

  不久决定受生必无疑,当思彼时我将如何之。

  设想自身现前受生于,饿鬼类与犬、驴等畜生,

  或是虫蚁鸟兽等类中,思彼行住威仪何能忍?

  此处亦当诵读《念住经》,所说饿鬼、畜生之苦状。

  如是修故若思「于当下,若能闭恶趣门岂非善?

  现具关闭方便岂非善?」若能速速实施精进法,

  即是生起体验之标准,如同阿难二侄之故事。

  第七章 学习皈依

  如是三恶趣之诸痛苦,体验生已发起希求心,

  欲获能救此苦之皈依,当思彼即三宝及功德。

  「可皈依之四种因相」者,思惟一周即可令心转。

  复次思惟佛之身功德,以及语功德与意功德,

  事业功德略如《道次第》,广如二《庄严》(即《现观庄严论》和《大乘经庄严论》)与《宝性》等,

  诸大教典之中所说者,根据自心能力善修习。

  于三宝生不退转信心,猛力增长即此之证量。

  如是法功德与僧功德、略如《道次》广如诸大论,

  所说内容修习能观见,自宗大师、教法及随学,

  三宝功德、生起难劫夺,猛利信心此即觉受量。

  于此生体验已修次科,「了知三宝差别」之各节,

  发觉受故三宝相互间,能作明确区别即证量。

  生体验已接修次所缘,名为「由承许门皈依量」:

  自思「上师佛为皈依师,法宝即是真正之皈依,

  僧伽乃是成办皈依伴」,猛利至诚承许复心念:

  「无余皈依大师助伴故,决定惟有三宝」即证量。

  生体验已转入次所缘,「不言有余之门而皈依」:

  「惟我大师佛陀之教法,乃是求解脱者之津梁,

  由六别法之门而超胜:其余宗派大师及教法,

  苯波外道世间天神等,佛法之外其他师与教,

  由六别法之门而下劣。」善思惟故自宗之大师,

  彼之教法及随学三者,方堪皈依余皆非皈依,

  如是定解至诚而生起,由是希求皈依余等心,

  少分亦不生起为证量。

  复次「皈依功德」约七日,「皈依学处」亦修一周

  可令心变如是当努力。

  皈依所缘体验之发起,不需化费太久时间故,

  闻思诸大教典所说义,与修配合汇集三者行。

  三宝功德广大如虚空,亦如恒河沙数难计算,

  复如大海深邃难测度,窥见少分功德生信心,

  此福三界为器犹为小,是故于此努力切实修。

  第八章 恶趣苦与皈依诸别法合修法

  如是思惟三种恶趣苦,详念三宝功德之二者,

  各别觉受妥善发起时,次当合并此二而皈依:

  依于何因而作皈依者?即是怖长恶趣苦折磨;

  及于能救此苦之三宝,发深忍信依此之二因,

  至心承许三宝为依怙,亲友、希冀处即皈依体。

  倘若自身堕于恶趣中,不得归处皈依亦不知,

  故应当下皈依为最要。

  此复怙主寂天之善说,《入行论》中「睁大惊恐眼」,

  乃至「请速除怖畏」云云,如论所说应当善思推。

  复次汇集彼等之别法,详广修法如下当实施:

  从自头顶上师之心间,放出皈依全境住面前,

  自身周围六道有情绕,思已首先修习「等活」苦,

  觉受现前恐惧身战栗。

  「不需畏此、能救皈依处,上师三宝面前空中住,

  彼等具有能力救此苦,是故我当至诚而启请,

  自他一切有情等活狱,其中痛苦当下愿救护。」

  如是想中多诵皈依偈。

  如是「黑绳」「众合」「号叫」等,余热地狱及四近边狱,

  八寒冷狱、饿鬼、畜生等,分成各科各节依次序,

  修习各各痛苦、各节后,接作皈依扼要甚稀有!

  如今皈依计数人虽多,然于皈依因与皈依体,

  功德差别、承许、不说余,此等建立懵然皆不知,

  惟是口头空话重数量,如是计数岂成净皈依?

  不能入于内道佛教门,如苦差般皈依有何用?

  是故欲勤计数念皈依,当于此间广修所缘类,

  如是精进方达彼扼要。」

  本文《菩提道次第体验引导修法教授 通俗明了直指其要》者,是应巴康雪朵寺扎贡却珠仁波切致书请求,由恩德无比最胜依怙金刚持帕绷喀大乐藏吉祥贤,于事务极其繁忙之间隙忽然赐予。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