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法海集一 第三部分:福德与智慧 3 缘起赞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7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法海集一 第三部分:福德与智慧 3 缘起赞

 

  3.3   缘起赞                    宗喀巴大师  造

  敬礼尊重妙音菩萨

  1.由见说何法   智说成无上   胜者见缘起   垂教我敬礼

  由于导师释迦牟尼佛见到甚深的性空缘起道理,也把所知的教导我们,因此我敬礼至尊无上具恩佛陀。藏文「垂」有学习之意,「教」是自己了解后教授他人。为何见缘起可以成为无上?假使透彻了解缘起的定义,如实了解缘起就了知诸法皆性空,说到性空可以马上联想到缘起,性空与缘起互相配合,深入了解缘起之后,就可更透彻了解二谛,世俗谛与胜义谛,然后实行二谛法。见缘起可成无上的道理,另可以解释缘起是世俗相,如实透彻了解世俗相,必须了解一切因果规则,世间的善恶法等缘起法,再加上因为了解缘起的性质而了解空性,因由证空的缘故断除无明,如此正好可教授欲求成佛者所需的修行资粮。佛陀已现证空性,了知何时该修何法,已断除无明可对弟子说空性。弟子要修习智能资粮就说空性道理,弟子想学福德资粮,他因为见缘起、见因果就可对弟子说何者应修及应断,弟子所需的二种资粮他都透彻了解,所以称为无上。

  2.世所有衰损   其根为无明   见何能还灭   是故说缘起

  所有佛教宗派都讲到四谛的道理,以及因果的规则。由于细微因果而有十二因缘,由四谛的集谛和苦谛所安立;集谛有烦恼及业,因由烦恼和业产生痛苦。烦恼最主要是由无明而来,每个人都想要离苦得乐,而且是自然而然生起此心,不会为了要想得到痛苦而承受痛苦,但是为什幺做了这幺多想离苦得乐的事,却老是得到痛苦呢?因为我们不知道什幺是真正痛苦的因?什幺是真正快乐的因?何者该取?何者该断?因此佛陀说我们真正痛苦的因是无明。

  因为无我有许多粗细不同的说法,所以无明相也有许多粗细不同的层次。世间所有衰损的根源是无明(实执),认为一切都是真实有,这是颠倒识。我们无论看到任何事物,都觉得六根识所接触的六境,都是由境上而产生,存在方式就是由它那方面而生起(自相存在),如此的执着就是真实的执着。一些中观论师称为有自相,何谓自相?在境上那一方面有产生的能力,因此一切的境都是从它那一方面(境上)而产生,所以称为有自相(自相存在)。中观论师智藏大师说:「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是由境上而产生,这是原来有的、不能断除的,因此观察这种智能,不称为观察胜义的智能。」但是月称论师、佛护论师、寂天菩萨,认为我们所看到境上产生的这些现象,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所现般呢?在观察时可以称为观察胜义。因为以正理观察本身不是真实存在的,由于我们迷惑了,所以才会看到一切都是由境上自相而显现,因此观察时可称为观察究竟性质,这种智能可称观察胜义智能,他们不承认有自相存在。

  因为无始以来的习气串习的力量,使我们看到一切事物从境上产生,实际上境上本身无基础可安立。但奇怪的是,由于因果千变万化的幻相而产生了一切,再加上无始以来的无明串习看到自性有;事实上是相反,因此自性有是绝对不存在的。当你用手指着说:这是花。但在指这是花的同时,花是如何而显现的?花并非从它那一方面或它的境上自性而产生,只是依着事物取名为花,找不到究竟性质,但是不能认为花不存在的,因为花是有的,那只是缘起如幻而现。月灯三昧经上说:一切的山水、事相、万物既非自相成就,它的存在是怎样的方式?唯有依我们的分别心及境上假名安立,唯识而取。它的存在虽是唯识而取,但并非我们心识取什幺他就成什幺。以花来讲,我的心识如认为它是大象,但不可能成为大象。花的存在跟我们的心识有关系,而且必须依心识取名。一切存在的并非从境上产生,而是由心识取名而产生,但心识取什幺不一定成什幺。因此它存在的条件分三:(一)世间共许,唯识而取,在名言上大家共许这是花。(二)在世间名言共许当下,没有其它名言识可损害它。如视力不好的人从远处把花看成动物,这时他的眼识是名言识(以他个人而言是量),但当他走近一看原来是花,此时原本认为是动物的名言识,被现在知道是花的名言识破坏了。(三)在观察胜义当下不会受到损害,观察胜义时不会找到任何纰漏,胜义识是观察存在的究竟性质,而不是破除名言量。花存在的定义,是我们共认为它是花,大家共许是花,花的存在是由于花的形状、颜色、因素、本质------等等因缘具足,才产生了花的名相,此名相还需世间共许不受其它的名言识破坏,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从花那方面产生的花,花只是以现相名言取有。

  由诸法所需的因缘聚合,一切都具足之后,我们称此法为某某,没有任何从它那方面产生的自性有。但我们确实看到从境上产生它自主的存在,这是错误的颠倒识。因此无一法从境那方面产生(自性成就),这就是空性,空掉从那方面产生的性质即空性。无明是执着从它那方面产生(自性有的执着)。「见何能还灭」。见何法才能断烦恼的根本――无明。「是故说缘起」因为

  见缘起才可灭无明,了知一切法如幻化,破除了真实执着。

  3.尔时具慧者   如何不了知   尊圣教心要   即诸缘起道

  4.如是于依怙   常有称赞门   除说缘起外   谁能得余者

  5.由彼彼依缘   说彼彼性空   离此更何有   希有善教诲

  佛陀的圣教心要是性空缘起的道理,为什幺我们对于真实的性空缘起不能了知?佛陀以各

  种道理告诉我们何谓缘起,在佛陀所讲的法门中,以所称赞佛陀所说的「缘起」最殊胜。无论任何法皆是依因缘而生,所以说性空,除此之外,没有比这更希有殊胜的教诲,因此最善巧珍贵的教诲,就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6.愚者执何法   坚固边执缚   智善彼即是   戏网尽断门

  7.此教于余未能见 故唯称尊为大师 外道窃名以饰赞 如于野干呼狮子

  8.希有大师希有依 希有胜说希有怙 极善宣说缘起教 于彼大师我敬礼

  下部论师认为一切法有自性,所以因和果从它那方面产生,由于从它那方面产生的因果,而形成一切法自相存在。他们认为因果缘起的道理可辅助法成为有自性,这是愚者所执的法;他们对于因为缘起,所以法是有自性的执着,非常的坚固强烈。具有智能的中观论师认为缘起是互相观待产生,所以无自性,互相观待就不应该是自性产生,不应该是境上产生,下部见解正好与应成相反。因由缘起断除所有坚固的恶执着。

  每个人根基、思想、信仰不同,所以需要许多的宗教配合众生,使更多众生得到帮助。但为

  了使个人信仰的信心更强烈更深入,

  自己要认识自己宗教的真谛,佛教徒认为佛法最殊胜的原因并非佛像殊胜,而是佛陀所讲的教理是否有道理?是否有思惟的空间?而且是无量无边。我

  们的善心可否透过串习而成为究竟,这些都是需要透过许多道理去思惟,假如认为有道理,

  而且确认佛法最为殊胜。如此去了解这些课程的内涵,才会对佛陀有更深的敬信心,皈依的心量才会更强更坚固的生起。宗大师在缘起赞说:小时候见到佛像自然会产生虔诚心,但现在得到的是坚固不动的信心,因为缘起道理,我终于知道您(佛)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有深广无上的智能。所以更透彻了解缘起,对于说缘起法的导

  师自然会产生更强烈的信仰。

  唱诵回向文「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能真明

  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此回向文意义甚深殊妙,再加上你们用悦耳的调子唱诵,因此我内心很欢喜也感触良多。我一直认

  为如果人人有慈悲心,而且互相关怀、容忍,并且将此推广,不知有多幺的美好。惊慌失措、畏惧以及怀疑不是消除痛苦的方法。「愿消三障诸烦恼」的烦恼有很多种,主要是三毒(贪瞋痴)。烦恼有粗分细分,细分烦恼从愚痴无明产生,认为诸法从它那方面产生(自相存在)的执着,无明是轮回和烦恼的根本,因此希望从内心消除一切烦恼,不是从外境。「愿得智能真明了」。认识烦恼的过患,烦恼无始以来与我们一起,唯有去除烦恼的根本无明(自性的执着),了解诸法不是从它那方面产生的时候,真实有的执着就会离开。因此以空性智能去除三障诸烦恼。智能有:名言智能、世俗智能、胜义空性智能。此处智能指了解空性的智能,而且是正对治细微无明的智能。为了得到最究竟的智能,首先我们必须听闻空性的道理,听闻之后产生闻所生的智能;接着要去思惟,慢慢串习就会产生思所生的智能;然后使内心安住于何谓空性的那一点,如此串习才会产生修所生的智能。必须有次第的慢慢往上修,并非马上可成就,而是长时间串习。

  在修习智能当中我们会有许多障碍:内障碍、外障碍、秘密无形障碍,因此「普愿罪障悉消除」,希望修习智能时一切障碍(小乘罪障、大乘罪障)都能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每个人都想离开三障诸烦恼,不止我们自己一人,所有众生皆与我们一样想离苦得乐,众生是无量无边,我们要负起让他们得到快乐的责任。首先自己要从内心上去除三障的烦恼,以及烦恼留下来的习气。为了去除这些障碍,要修习真明的空性智能──证空现量。为了证得证空现量以闻、思、修三学串习智能,此智能需依大悲心和菩提心辅助,才能成为大乘的智能。「世世常行菩萨道」,意义深广是大乘的回向文,我们应如同回向一样负起责任去行。为使空性智能生起,透过闻思修使空性未知令知,知道之后串习,同时还要去做广大的方便行,使自己生起慈悲心、菩提心。方便和智能二种资粮就是今天的课题,「缘起赞」和「佛子行三十七颂」。「缘起赞」赞叹佛陀的功德,因为佛陀不依其它的师长,就能自在的讲出,最细微的缘起道理,再以赞叹的理由叙述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道理(智能资粮)。福德资粮就是「世世常行菩萨道」,我们应该知道何谓菩萨道?何谓菩萨行?所以讲「佛子行三十七颂」。

  缘起赞与佛子行三十七颂应该常念颂,不只读过而已,还要思惟道理,对你们很有帮助,不是恭敬的供在佛桌上天天供养。

  9.恒作饶益者   为益众生故   说教藏空性   无比决定因

  10.谓缘起道理   见相违不成   此于尊教法   如何能了知

  佛陀知道一切痛苦的根本是无明,是自性有的执着,因此讲缘起性空的道理。为什幺诸法不是自性有呢?因为它是缘起而显现,这是空性最好的理由。为什幺是自性空?因为依缘起而有,无有自性。但是印度的顺世派认为一切法不需依因产生。自在论师则认为一切法都是自在天作意而产生,自在天是世间的主宰创造了一切。数论师认为一切法都是常性,由它们的性质(异共相)而产生,异共相本身是常,不需依因果产生。对于这些不依因产生且本性是常的执着,以及认为一切法都是自在天创造的论师。我们无法对他们讲缘起及因果的道理,如何能对他们讲空性?他们怎幺可能了解空性的道理?因此「不成」。「相违」是指佛教下部论师,认为依从它那方面产生的因,所生的果必定有自性,所以一切法依缘起是自性有。此见解与中观论师正好相反,中观论师认为一切法依缘起所以自性空。

  11.尊许若见时   空即缘起义   性空与成立   作所作无违

  12.若见返彼者   空则用不成   有用则无空   堕苦恼险处

  导师释迦牟尼佛为什幺会见到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道理呢?因为佛陀了解,我们所见到的一切是自相存在的现象,与实际不符合。当我们去寻找假义时无法找到任何的东西,虽然找不到却又是存在,因此更进一步认识,不是自相存在而是缘起假有,所以缘起是互相观待,性空与缘起是没有相违的。作、所作是行事以及行者互相的关系,这并无违它本身是性空;行者、行处、行事互相观待所以性空,当下也是缘起。假使不是这样,认为一切都没有,那幺因果也没有,什幺都没有了。如果认为缘起应该从它那方面产生,那幺因果是自相存在就不是自性空,假使缘起性空无法配合时,不是堕入断边(空就不是缘起),就是堕入常边(缘起就无法成立自性空),因此堕入苦恼险处(常边、断边)。

  13.是故于尊教   极赞见缘起   彼亦非皆无   及以自性有

  世尊的教法中最殊胜就是缘起,因此我赞叹。讲无自性不是没有,讲有

  不是自性有;所以无和无自性,有和有自性,两者是有差别要分清楚。

  14.无待如空华   故无依非有   若性有彼生  待因缘相违

  没有不观待的法,如天空的花朵是不可能有,因此不观待、不依靠的法是不可能产生。假使诸法是自性生就不需观待其它的法可以成立,但是我们可以知道因果是互依,诸法是互相观待而产生,所以有自性的法与观待因缘是相违。

  15.是故除缘起   更无有少法   故说离性空   亦无有少法

  一切法皆由缘起而产生,但是法相分为两种:无常法(有为法)、常法(无为法)。无常法的缘起道理是由因果而生,各种无常法生起时必须依前面的因缘聚合才能产生,如此互相观待的缘起是有为法的缘起道理。常法依缘而起,常法有许多支分,支分有它的「命名处」(例如:要了解常需依它相对的无常),无为法依缘(命名处)和支分存在。一切法依缘而起所以互相观待,不观待的法是绝对没有,一切法是无自性,有自性的法绝对不存在。

  16.若法有自性   则说无涅槃   及无戏论灭   自性无灭故

  17.故于智众中   发大狮子吼   数唱离自性   善说谁能难

  假使一切法是独立从它那方面而存在,法是俱生有,何需依暂时的因缘而还灭?如果一切法是有自性,想要离苦得乐的众生也是有自性,内心的烦恼三毒也是有自性,如此不可能依暂时的因缘,消灭根本的烦恼,烦恼无法断就不必说涅槃了。因为烦恼无自性,才可断除无明所产生的一切戏论(执着一切法从它那方面产生)。有自性就不会灭,所以戏论也不会灭。

  18.况无少自性   及依此此生   建立皆成立   二不违和顺

  19.即由缘起因   说不依边见   此善说即是   尊无上说因

  20.此皆自性空   缘此此果起   二决定更互   无障为助伴

  21.除此更有何   为甚奇希有   以此理赞尊   成赞非由余

  一切法依互相观待而产生所以无自性,不可能有「自性」的法。因此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是成立而不相违且很和顺。性空和缘起道理最主要是缘起,依由缘起的正理,我们不会堕入边见(断边、常边)。因为缘起互相观待,依缘而起本身必须是有,依善因得快乐,依恶因得痛苦,快乐痛苦是成立的,不会堕入没有快乐痛苦的断边。由于必须依其它的因观待,所以本身没有独立产生的能力,不是从它那方面有自性存在,因此不堕入常边。缘起是了解性空最好的正因,空性的正因有多种,入中论以车喻作七相推求:一(我和五蕴是一)、异(我和五蕴是异)、能依(我控制五蕴)、所依(五蕴控制我)、具有(我中有五蕴)、积聚(五蕴聚合为我)、形状(五蕴组合的形式为我),以七相道理证空时几乎都可离常边但易偏向于断边,虽然本身就是空性的正理,但是依缘起的理由马上可了解断除常边以及断边,所以缘起是无上正理。

  勇日仁波切的上师所写缘起赞的注释说:「空虽无作,并非它没有能力作,空是自性空,不是能力空。缘起并非自性缘起而是幻相缘起,如同幻术般一剎那一剎那都在幻术当中转变,形成行者、行处、行事三轮互相观待。为了更进一步了解缘起性空,必须了解事相的转换好比魔术幻相的方式,无自性但是有作用。由此可知在同一法相上可成立二种法,有及空,有是幻术有,空是自性空。」还有一位贡唐仁波切也说:「佛教所有宗派论师都认为空不堕常边,有不堕断边。中观应成不但承认如此,而且可以相反说明,空不堕断边,有不堕常边。因为了解性空就是缘起,缘起是有所以不堕断边,因为了解缘起就是性空,不堕自性有的常边。」这样的说法不会造成空和有互相矛盾的危险,因此非常赞叹这种希有的说法。

  22.若有为愚使   与尊作仇隙   彼不忍无性   妙声有何奇

  23.若受行尊语   珍藏缘起法   不忍空性吼   我说此为奇

  24.缘起是无性   无上引导门   若即由彼名   返执有自性

  25.今有何方便   导彼众生趣   胜圣善行阶   无比尊喜导

  外道不认为有缘起的存在,一切法不观待因果可产生,这并不稀奇。但是佛教内部的宗教论师,既承认缘起的存在,又讲一切法自性有,我觉得这才奇怪。

  26.自性无所待   缘起有待作   何能于一事   二无违和顺

  27.故说缘起法   虽自性本离   然似彼显现   此皆如幻事

  假使诸法从它那方面独立产生就不需要观待,一切法必须依其它的因缘才会产生,缘起本身具有观待的作用;观待与独立是相违的,在同一事法上互相矛盾的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法不是从自性那方面产生,而我们却如实地看到,因为缘起有观待的作用,所以我们看到与实际是不符合的,所看到的一切如梦幻泡影一般。

  28.说如尊所教   无有少敌者   能如法求过   善达即由此

  29.何故由说此   于见不见事   远离增益执   及损减过故

  30.缘起道因相   见尊说无比   由此证余语   是量起决定

  31.见如义善说   有随尊学者   衰损皆远离   灭众过根故

  32.由背尊圣教   虽久依疲苦   后后过如呼   我见圣固故

  33.希有诸圣者   善达此二别   尔时于圣尊   岂不从髓敬

  34.纵于一分义   得少许决定   尚与故胜乐   况尊众多说

  35.噫愚坏我慧   于如此德聚   虽曾久归依   未知德少分

  36.然幸将近终   命相续未没   于尊略生信   想此亦善根

  37.说中缘起说   慧由缘起智   二如世胜王   尊善知非余

  38.尽尊所垂教   依缘起性转   彼为涅槃故   尊无不趣寂

  世尊所教导的一切都是讲缘起性空,或直接或暗示,佛所说一切法都是为涅槃,为众生解脱而说,解脱的大门就是空证智能。所谓三解脱门: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所以佛陀所说不管明示、暗示皆讲缘起性空。

  39.美哉尊圣教   随至谁耳边   彼皆趣寂故   尊教谁不持

  40.能降诸怨敌   离前后相违   与众生二利   此教我生喜

  41.尊为求此故   经于无量劫   数舍诸身命   爱亲受用等

  42.由见何法德   如钩钓诸鱼   能引尊意法   未亲从尊闻

  43.自恨善根劣   由彼忧恼力   我意终不舍   如母意随子

  44.于此思尊说   相好胜晃耀   光网遍围绕   大师妙梵音

  45.此作如是说   能仁妙影像   显现于意中   如月治热恼

  46.于此奇胜教   诸不治众生   周遍起纠争   如跋缚啰草

  47.由见如是相   故我多励力   随顺智者行   数求尊密意

  48.次于自他宗   修学众教时   后返以疑网   遍烧恼我意

  49尊授记龙猛   释无上乘法   远离有无边   教轨夜开园

  50.无垢智轮满   无碍游虚空   除边执心暗   映邪说星宿

  51.吉祥月善说   日光鬘照显   由师恩见时   我意获安息

  这些偈的内容,主要讲世尊当初为证佛果修习空性行菩萨道,遇到许多挫折,在闻思修方面下很大苦行最后才证佛果。由于宗大师阅读过很多空性方面的经典,因为读太多所以有点迷惑,不知如何运用,最后主要依月称菩萨、佛护菩萨以及寂天论师解释的龙树菩萨著作而通达空性。龙树菩萨有许多大弟子,他们对佛法都讲的非常详细而殊胜,但见解还是有些不同,宗大师主要依月称菩萨、佛护菩萨、寂天论师的见解。

  52.一切佛事中   语事为第一   彼复因此故   智由此念佛

  一切佛陀身、语、意事业中,讲空性经典的语事业是成佛以及解脱的根本,因此至高无上。宗喀巴大师因为透彻了解空性,所以对佛陀产生强烈不动摇的信心。

  53.随彼大师正出家 修学胜教未退劣 勤瑜伽行一苾刍 于彼大僊如是敬

  54.遇此无上大师教 皆由尊重深恩故 此善回施诸众生 成善知识摄受因

  55.愿利者教尽有际 不遭恶分别风动 达圣教理于大师 获得信忍常充满

  56.愿一切生舍身命 住持能仁妙教法 光显甚深缘起性 虽剎那顷不慢缓

  57.愿胜导者无难量 殷重为心所成办 由何方便令此增 昼夜专注恒思察

  58.净胜意乐勤彼时 梵王帝释获世间 妙黑天等护法众 恒为助伴无暂舍

  以上缘起赞最主要的内容是佛陀不依其它导师,就能很善巧的讲出最深奥

  的缘起道理。因此佛陀的教导是最殊胜,是我们至高无上的导师,由此产生最

  强的信心以及虔诚心来皈依佛陀。

返回目录

标签:法海集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