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资料文集:浅谈树立密宗正见(智觉)
藏传佛教•资料文集:浅谈树立密宗正见(智觉)
一、缘 起
广阔无垠的宇宙,千姿百态的大自然,神奇奥妙的有情世界,这一切的一切,对于具有高级思维的人类来讲,是多么的神秘,人类多么渴望探究明了这一切的问题。人类在上古时代,由于知识的局限性,无沦东方西方都把寻求宇宙自然奥秘的答案投向宗教。经过千百年来的累积,古今中外的文化,由宗教而到哲学、由哲学而到科学的今天,人类知识的提高,科学不断的发达,仍然还不能明白自身生命的奥秘,更未寻求到宇宙奥秘的源头,故而人类还在寻觅。宗教成为人们心灵依靠的小岛,人类宗教心理的共同要求是倾向神秘和信仰神秘,这是大多数人的基本心理。而佛教中的密宗正是人们寻觅的最富有传奇神秘色彩的教派,它以中观、瑜伽思想作教理基础,又有丰富的神秘体系和一切伏潜在心理要求的仪轨和图示。如果过分倾向纯理,那只是一门深奥的哲学,而不能成为人类生命所寄,无法满足无穷神思的宗教。人类在面对无际的宇宙与深邃无比的生命内在时,往往都是难以思量,只有求诸超越理性的宗教。就此而言,密宗的发展,正是弥补早期大乘佛教缺乏宗教性的一面。密宗乘的信仰就某种心理而言,反更容易满足人类的好奇与神秘复杂的心理。就宗教心里而言,密宗实有其特别引人入胜之处。密宗形式上虽与佛教以往各种系统的特征不尽相同,而在浩翰如烟的佛法大海中,其别具一格的形式,更令人感到它讲求的是真实的修行。显者人人可见,密者隐而不扬,秘而不宣,更能直接与诸佛心心相印,与诸法实相相应,不需三大阿僧祇劫,即身成佛,何等优胜,何等令人向往!我也是芸芸众生之一,渴望寻求宇宙的真谛、生命的真正价值。怀着这样一颗神秘宗教的心里,在科学和宗教领域中徘徊探索,最后被佛教的密宗给带领人佛门。
记得第—次来到四川成都昭觉寺,见到清定上师时,我看到的是大慈大悲的笑容,我震惊了,这般无缘慈容,是上师悲智的流露。我心中明白我已经找到苦海航行中的舵手!引导我离苦,到达彼岸,就是最伟大最崇高的一代宗师——清定上师,我被上师摄受了。上师那么大年纪还领众念诵,超度亡灵,给信众受居士菩萨戒,建寺造塔,讲经说法。昼夜操劳,我被上师的菩萨行深深地感化了,全身心归依僧宝后,在密殿跟随上师念诵、修法、闻法,后来才懂得了归依佛、法二宝。
平常看了有关密宗的书籍,使自己慢慢地了解一点密宗的缘由,也曾看过别人对密宗的议沦,有时我简直吓得呆若木鸡,如有何国斌《评论密教真相》中说:“此世界有佛教二千余者,乃释迦牟尼佛所创建之佛教也,我们信徒亦只信释迦牟尼之一乘五乘教,或由释迦佛提倡他方国土某佛说某教亦可信受,此外不论何教不得认为正教,此乃不可不批评真言宗,”又“密教徒欲破坏释迦真正之教故,妄立大日如来是法身真佛,释迦及诸佛皆假佛,佛既假教岂不假乎?故有密教兴显教灭之口号。显教徒学识浅者,多被诱惑,妄人邪途,视释迦如幻物,视法宝如涕唾,观察此等状态,佛教危险万分矣!若不及早觉悟,则终有遍地妖魅喇嘛之一日。”继续道:“是故当知,佛教中无密宗,我们今后不复有昆卢遮那为法身佛,亦无报身卢舍那佛……。”
还有《内明》月刊第130期东君的评《密勒日巴尊者传》上说:“密勒日巴可以算是一位瑜伽行者,可惜他在修道的过程上,以及为他传授灌顶的马尔巴上师,都违背了佛教慈悲的宗旨,犯了贪嗔痴的妄念,因此虽然经过了不断的苦修,练成相当的神通,终不能成正果,亦不足为修持者作为法则”,还说:“从此一段的记载可见早期的密勒日巴已充满着仇恨和愤毒的心理,后来虽然他为了悔过所修的黑法,而去请求马尔巴尊者赐他即身成佛的法门,可见马尔巴其身不正,一见面就要密勒日巴去要饭和买酒肉供养,已根本违背了佛教出家人戒酒食肉的教律”、“马尔巴居然欣赏密勒的咒力厉害,而呼他作大力,可是这位受密勒所崇拜而归依的上师,是那么怀着凶残和贪婪的心胸,和佛陀慈悲喜舍为怀刚刚相反,怎能教导密勒成为正果呢?”还说:“密勒日巴为了自己的前途,可以不断破坏别人的粮食,残杀无辜的动物,和佛陀舍身喂虎的慈悲心地,相差何啻天壤。这是最简单的教理:一个人如果经常抱着害人利己的宗旨,怎能修成正果呢?”他还继续说道:从上面经文对照《密勒日巴尊者传》所述,益发可以证明密勒的“即生成佛”,只是天魔附体而已,他的行径和佛教的无我与布施精神,根本背道而驰。希望读那本《密勒日巴尊者传》的人“要有判断力,千万不要给书中所述种种神通法术所迷惑,误人邪道”等等。
这些摘录只是在众多诽谤密法文章中的一二点而已。诽谤密宗和误解密宗的书刊及人物非常多,还有人误解说密宗不用守戒,可以男女双修、吃肉、喝酒、只敬上师,不用敬佛法僧,密宗是供邪神的邪教,密宗兴佛法灭等,听闻到如此言论,我的心都要崩裂了!我佛慈悲救度众生,对众生应病施药,令尽除无明之病根,而得法性之真乐。只因众生宿习薄厚,故其所感见之佛身,有法、报、应之不同,其所承闻之教法,亦有显密偏圆之不同。释迦佛,在人道中示生,教化人道、通达佛道,先说三归五戒,八斋十善,作为人天之基础。次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以作出世之模范。应机说教;随人天机,说戒善教;随二乘机,说谛缘教;随菩萨机,说六度教,是皆曲垂方便,而非世尊度生之旨电。其宗旨是何?是教人成佛。成佛之道唯何?曰真言陀罗尼是矣。盖归戒善谛缘度诸法门,只能成为人天或二乘,或菩萨乘,但为作佛之远因,而未为成佛之近因也。唯真言大教,乃法身如来,称性宣扬,三密加持,一真疾显,为成佛之最要法门也。故而释迦示迹,修行三大阿僧祇劫,直到菩提树下,降魔而后,尚未成佛。待十方如来,涌现虚空,告以作“唵”字观,乃能于十二月八日明星出时,成无上觉。然则释迦成佛,示以三祗修行为远因,而以真言为成佛之近因,其理显然矣。故求成佛者,戒善诸法门,固不必舍,而真言直接成沸之道,尤不可不知也。诸余法门,皆是自力修行,其道则旷远而难达,唯有真言宗和净土宗为兼仗他力,其道则稳使而必成,怎么能妄自诽谤密法呢?
至于东君先生谤密勒日巴是天魔附体,简直是胡说八道!西藏密勒日巴是西元十一世纪的佛教大修行人,九百年来,受到西藏佛教四众弟子的普遍崇敬,是家喻户晓的佛教圣者,他的生平事迹和修行历程,是可歌可泣的,启发了亿万西藏人民的菩提种子,鼓舞了万万修行人在荆棘重重的解脱大道上披甲精进!怎么可以轻率的说一个大修行人是天魔附体呢?我的心象刀割,我的心在流血!
再说马尔巴上师像维摩诘一样示现居土身,怎么能指责他犯比丘戒律呢?文中种种的诬蔑不一—举批。如果我们认真审阅《密勒日巴尊者传》就可以判断密勒日巴是伟大的修行成就的人。我们佛弟子深知谤法的罪是很大的。在我佛门内部一定要树立正见,在学术界也应用客观开放不含成见的态度去研究问题,这也是辨别正误的必需条件。
二、树立密宗正见
(—)密宗的渊源
怎样树立密宗的正确知见呢?首先,我们来看看密宗的渊源。
从密宗的发展历程来看,通常分为二个部分,—是早期的,随着大乘佛教兴起而兴起的部分密法,如各大乘经典中所掺杂的密咒真言,在未有纯密教的经典之前,我们稍;它为杂部密宗。但当它一统天下,代表印度佛教晚朗的全盛阶段的时候,它已经有经有教,有轨有仪,这才是真正密宗的展开,也就是纯密教了。它传人我国的经过,也有两个阶段。由西晋的帛尸黎密多罗,到大唐的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正好是这两个阶段的最佳例子。印度的密教,也就是到‘了开元三大土等传人我国时,才真正成熟。
此宗约三密中口密真言立宗,故名密宗,又名真言宗,详言秘密佛教。密宗是由大日如来所立(大日如来即昆卢遮那佛的义译)。说经两部:一、大日经,二、金刚顶经;由上首金刚萨埵,集为经典,此经所据之经,即大毗卢遮那成佛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及诸部仪轨是也。溯印度之传承,则释迦真身之毗卢如来于法界心殿开理智之秘密,即是密宗的始祖。金刚萨埵亲受灌顶是为二祖。约佛灭后八百年间,有龙猛菩萨(或译龙树),于铁塔中会见金刚萨埵,受其秘决,密教遂传于世,是为三祖,龙猛传龙智为四祖。龙智寿七百岁,传善无畏胎藏界,传金刚智金刚界,这二人相继来到中国;弘传密宗。金刚智传不空,不空传灌顶,灌顶传惠果,这是金刚智之一教系。善无畏传一行,著《大日经疏》,为密宗理沦的解释书第一善本,此乃善无畏之一教系。善无畏未开宗立教,惟金刚智三藏,携不空三藏同来,传弘密法为中华密教之初祖,不空三藏后回印度,重遇龙智菩萨秉受两界秘密,再入支那广译经论,大弘密教,为中华密教之二祖。其门下有惠果木阿阇黎,是此宗的全盛时代。过此之后,则人唐季衰运,而流为市井歌呗矣。然此教非从金刚阿阇黎传授不可,若不然就不能人坛修道。因此于明朝时,因恐怕其有流弊等原因,故禁止传此教,于是此教在中国失传。
幸而唐代有不空的弟子惠果阿阇黎,以此密教传授与日本和尚空海,即日本真言宗初祖弘法大师,经其组成在日本成为有系统又健全的真言宗。但日本有东密台密二种,弘法所传是东密,亦名真言宗;台密是传教大师所传台系密教。传教大师所传密教,但非日本密教之组织者,事实上直至慈觉大师(园仁)时,才成立台密一家,园仁亦曾人唐求法,受教于玄法寺僧法全,法全为义操高足弟子,义操则与空海大师同出惠果门下。
汉族住于中原,而称中土为汉之地。佛教传人中土由唐至宋,它渐渐趋向衰弱,所以晚宋的佛教,有如宋朝国势一样,一蹶不振,但此时佛教里的密宗,却在中土兴旺流行。
另外还有西藏的喇嘛教,也是佛教的密宗,是由印度直接传人西藏的。佛教未传人前,有旧教日嘣薄,惟利用咒语以止雪雹禽虫诸害,无任何教理,迨佛教传人逐渐改革。相传周赧王时佛教已输进西藏,到东晋时藏汗多里隆赞立,有天雨四箱之瑞。嗣印度有五僧至,汗以为师,开四箱得四门教法:一百拜忏悔经,二舍利金塔,三六字大明咒之玉刻,四法教轨则,即密教莲花宗之法也。至唐初,藏汗苏朗司登娶唐文成公主及尼波罗王女为妃,二妃皆崇佛,汗建大昭寺、小昭寺及布达拉宫,佛事益盛。至苏朗司登第五世时藏地雪雹为患,命使清北印度莲花生大师人藏,上师为侨赏弥罗国人,与来我国传密法之开元三大士,皆受法于龙智菩萨。既入藏现渚神异,除诸灾害。藏人靡不尊奉。后藏汗因毗摩罗之说,乃明定秘密中道莲花部为西藏唯一不二之国教,而尊莲花生为开祖,以莲花生皆衣幻:故名红衣派。国教成立未几,即遭藏汗朗格达磨之厄,待毗啰母吉鲁赞继位,乃兴复如故。迨南末高宗时,有密勒闩巴,修习苦行,严持戒律,咸颂称为最胜苦行者,扩张红教颇力。元初有发思巴上师,年十五,闻世祖名德,驰见深契,尊为大元帝师,依梵文制蒙古字。晋封大宝法王,统摄诸国佛教。上师乃广遣其弟于传布红衣派之佛教,东渐海,西乃欧罗巴,南至南洋群岛,北括西北利亚,无不遐被,而蒙古之佛教,实兴起于是。然红衣派以极盛之后,教域辽阔,教徒杂滥,亦随元代而沦替矣。宗喀巴,元末明初人,出家莲花部学法,入雪山苦行,又学于甘丹派,洞知红衣派之流弊。人称藏之智者。与之改革,染黄衣以别红,其教旨别无差异,唯以矫正红衣派末流之弊,极注重戒律、德行,融各派精华于一炉。五百余年来前后藏内外蒙殆皆在黄衣派教权支配下,而满族之文教,亦胥出于是,可谓盛矣。
蒙人原是无文化的,占领统一中原之后,乃吸取西藏文化,作为自己的文化,于是西藏的佛教密宗盛极一时。唐时西藏文化发达,有赖唐太宗幼女文成公主-T;嫁藏王之功。所以说蒙人的文化,与汉人有很大的关系。唯当时元朝的密教或称喇嘛教,凡是喇嘛皆朝廷命官或是大员国师之流,其权势甚大。凡信教者亦多为朝廷命官,并有禁令不准在民间向普通百姓传授密教真言。明朱元璋建国,因有感于皇觉寺崇拜密坛,恐他人求之亦可建国为帝,严禁密教于民间流行。至于大清建国,其文化与藏文化甚为接近,按“满洲”二字,即由藏文化殊利而来,满人崇拜的喇嘛教,那就是佛教密宗。至雍正年间尤加尊崇密教,并赐雍和宫为喇嘛寺院。清末民初,密宗方从帝王之手解禁,于是东密,藏密接踵来汉。但传人民间,迄今汉土民间有密宗传播仅是晚近五十多年的事。
以上略淡了密宗史,我们如果不透过历史就无法了解密宗的根源和发展,不透过历史我们就无法了解密宗真正的精神和确凿性。真实的历史是铁的证据,它可以帮助我们对密宗有一个正确真实的认识,可以改变我们头脑中很多错误的观点,树立起正确的知见。
(二)密宗教义略述:
一切宗教、学术、哲学之中,最博大精深而又最符合真理的,是佛法。在佛法中,当以密乘尤为微妙。佛法久被一般螺蛳蚌蛤类所覆障,以至于被外界误认为是消极的,而密乘尤被误会,认为是鬼神之教、咒禁之术、惑乱人心等巫法。有些人对于佛学,有相当的认识,他们认为佛教的理论是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至于佛教的形式却被看做迷信。而佛法是整体的,他的仪式行持都是根据他的教理而建立的。密乘是以教相(教理)事相(行法)两部分成立的。他的教相和显教的中观瑜伽一样,有龙树系的胎藏界系,有无著系的金刚界系。他的理论,可以说是斐然成章,因而他的事相,电可以说是确有根据。我们为弘扬密乘解除误会起见,不可不研究密宗的教义。
密宗最重要的精义有六大、四曼、三密、两界。如图表示:
地大
水大
六大 火大 理体 体
风大
空大
识大——智体
大曼荼
四曼荼 法曼荼 相
羯摩曼荼罗
三昧耶曼陀
身密——结印契
三密 口密——诵真言 用
意密——观字义
三密相应,则本尊之三密与行者之三密,交互加持成不思议妙用,如实知自心,现生作佛。
详细的说,密宗的教义,是从金刚界,胎藏界两部成立。金刚有坚固和利用两种意义:坚固是说自体坚固,一切物不能破坏;利用是说智用锐利,能摧破一切物,比喻本有坚固的智慧,虽然没在生死之泥中,不朽不坏,还能摧破—切烦恼,发挥真实之光明。所以,金刚界是智差别的法门,他的曼荼罗,是九会转开的竖门建立。胎藏有含藏和隐覆两种意义。含藏是说理体具足一切功德,像母胎含藏子体;隐覆是说理体隐覆在烦恼里面,象子体隐覆在母胎,所以胎藏界是理平等的法门,他的曼茶罗是横门流出,迷悟杂乱,十界具足。然而这二种不过是观察的不同,二而不二,不二而二。
曼荼罗旧译为坛,新译为轮圆具足。表圆满具备法界海所有万德。金刚界曼茶罗和胎藏界曼茶罗的主尊,都是大日如来。所谓大日如来,是“毗卢遮那”的译语。全称是“摩诃毗卢遮那左坦他讹多”,这个如来,是一切如来普门总德。从竖差别门看起来,诸佛菩萨,从此尊出生。假如从横平等门看,就—.—切森罗万象,皆是遍法界身。所以如来是宇宙的全部,同时是宇宙发源的本体,同时又是总辖这个宇宙全部的主体,宣说真言密教的教主。而从体相用三方面看他,就是六大体大,四曼相大,三密用大。他的体就是宇宙万有,当体是六大法身;他的当相,是大三法羯四种曼荼罗;他的活动,是身口意三密相应。
所谓“六大”,即地、水、火、风、空、识。这六法,是宇宙万有的实体,诸法缘起的本源。法界诸法,无一不是这六法所成,这六法周遍—切法界,造作有情非情,所以叫做大。法界诸法,不过是五蕴,也就是色心二法。现在把色一种开做五大,把受等四蕴合做一个识大。这里地、水、火、风、空五大,本有常住,凡圣一如,所以是本有胎藏界的理法身。识,有情智迷悟之别,所以是始成金刚界的智法身。这六大举一全收,浅谈树立密宗正见 75各各互具圆融,如光与光,相即而不相碍。
六大是宇宙万有的本体,有本体必定有现象。“四曼”就是一切现象的分类。所谓大曼荼罗,总摄世出世一切有情;三昧耶曼荼罗,总摄世出世一切非情法;法曼荼罗,总摄世出世一切音声言语以及文字;羯摩曼荼罗,总摄世出世一切威仪事业。‘切万有,没有一种不具备这四曼的差别相。而这四曼,各各互相涉入,彼此摄持。
“六大四曼”,是宇宙万有的本体与他的现象,“三密”是他的作用,三密和通常所谓身、口、意三业相同。之所以叫他做三密,是因为它是甚深微妙的作业的缘故。
三密有佛界三密,众生界三密两种意义。前一种是理上的三密,后一种是实践上的三密约佛界而言:六大法界的体相,是身密;他的一切音声,是语密;周遍的识大,是意密。约众生而言:手结印契,是身密;口诵真言,是语密;心入本尊三摩地,是意密。这三种摄尽一切万有的作用,也是互相涉入,彼此摄持。
(三)密宗的修持
显教重视的是教法,而密宗却非常重视修持。教法与修持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只有理论而无实践配合是无法成功的,如佛言:“说食不饱”,就说明学佛证果,不是专靠理论,除理沦之外,必定要靠修持,密教就强调这点。如果我们按密宗的修持方法去刻苦修行,就能真正“如人饮水,冷暖白知”,那么我们头脑中对密宗的邪知邪见也自然会消除。但是,我们又怎样的来修持密宗呢?
1.三密加持:手结契印,是身密;口诵真言,是语密;心观实相,是意密。如来三密身口意之三业,本来平等,身等于口,口等于意,皆遍法界。谓法与佛平等之三密,一切之形色为身密,一切之声音为语密,,一切之理为意密。密者并不是秘密的事,乃是法与佛自证之境,无凡圣之分,而谓之密。就凡夫修持而言,观之三密,即与如来之三密周备无尽之德用,依三密加持力,有灭罪障、除病患等无量之不可思议功德。
凡夫虽具佛之三密,但因惑染而不能证之,所以佛以大悲心,使众生行佛平等之三密,身持大日之行,口诵大日之言,意观大日之心。行此三密,则为大日如来之三密所加持,于是众生之三业与如来之三密,入我我入,无二无别,是谓三密相应即身成佛之动力。
2、四瑜伽法:此法又称大手印,是密教修持的最高峰。
A、专—瑜伽:对治气息调顺,其方法分为“所缘依”与“无所缘依”二种。所谓所缘,分为身外与身内,身外者注意两目,视前面适当位置的物体,不论物为染污或清净,终以无反光作用,使月有所专,令心不动,而达到止息妄念的目的。身内者,不用外视而用内视,以,乙缘咒语之字,或缘想心“中脉”中有一明点,此即观第八识。如是缘于心内者,亦名观想。所谓无所缘,是指无明妄念为修持之大忌,视之为寇,一觉醒妄念生时,历声呼“呸”以立断之,是名初住。再进于妄念显现时,不加整治,所谓知而不随,任运而住,不取不舍,勿助勿念,是名中住。继之妄念起时,虽知而不动心。旋而知之之念亦无,有物刺体毫无感受,是名后住。于是外观五尘,内观五根,以断住与动之根,而专——瑜伽之事功至此达成。
B、离戏瑜伽:以一切语言文字,均为戏论,若似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此瑜伽有三义:①三时观察:依过去、现在、未来三时之心观察。谓过去心已灭,未来心未至,而现在之心,求其形相又不可得,如是观一切法皆无实义,仅是内心所施设的名言而已。②有无观察:复观自心为有实体之“有”而成,或为无实体之“无”而成。若为有而成,系属于外境,抑或属于内心,两者所显之形色,何以盖是无所有。若由无实体之无而成,何以外境与内心,有种种显现。所以若知有实体之有而成者,可称之为“有”,但推理深究之,则任何皆无,此乃在胜义谛言之为“无”,自其所显现而观之,又非随无实体之“无”边,而在世俗谛言之为“有”。由是离有、无二边,不落常断,是名中道。③一异观察:谓复应观察此心,为——为多,多即是异。若心为一,五十—一心所之贪痴等的显现,怎能说为一?若心为多,所显现的一切法,怎能自性体空?于是离戏瑜伽于此远二边,是名极无住大手印。
C、一味瑜伽:以所显现的诸法与心,皆等于同—一味地位。此类瑜伽又分为:①,睡梦喻:指一切诸法,皆由心所现,谓梦中所现…—切唯心,心外更无外法,就现前显之诸法,亦如痴如梦,于臼心外别无所有。所以应随所显之境坦然而住,是名无有别法,合成——味。②水冰喻:指一切所显之法“现”与‘‘空”体性双融,即一切所显现之境,亦为无白性所成,所以为空。虽说无自性所成,尚有种种现象之状,又宛然如有,所以现与空双融,若水与冰,而等于相同一味。③水波喻:以波从水可了达一切渚法,,,为白忭空中所显之—…切相。于是应知一真法界无不周遍,是名“—法显多”,如水之与波,同等—味,内空外空无二差别。诸法如空性如水,互不相离,本来—体。
D、无修瑜伽:以抉择—切法,皆具有俱生法身,所断之烦恼已尽,而能断之对治,亦随之而尽,则应修之道亦尽。此外更无上乘地可修,所以名无修瑜伽,于是当得无住涅槃大手段,获殊胜成就。
(四)、释名相之疑
1、灌顶。密教之初步要门,第一大事是灌顶,故先须明灌顶之意义。夫人坛灌顶者,佛道同之轨则,显密佛法之极意也。以法身佛五智之水,灌浴众生之顶;法尔如是三摩耶戒,无量无边微尘数戒品,故能不转凡身,直登大日觉皇之位。良以诸佛觉体,不离众生心地,—切众生,于心质中,有—分净性,开发显露,当体成佛。故灌顶之要,即是开发本有净心之第一步。净心既发觉已,自然具无量戒品,远离恶因,便超恶果,此因果之正理也。虽十恶五逆,一受灌顶,而无始来生死罪恶皆尽,故成清净法器者,实由灌顶之殊胜功能故。开发净心,具足戒品则罪恶之业因既尽,罪业之果报自知,而精进修行必有成佛之希望,故曰即成清净法器也。至于三世因果之理,尤为佛法中一定不移之铁索,又受苦报有二义:一者末出生死,在凡夫道中,酬宿世报,则苦中之苦,无所逃越。二者已证圣果,还酬宿世之报,即乐中微苦,苦即无苦。又因果报应之业力,从强而牵,恶业强被恶趣所牵,道力强则为佛护念。受灌顶者,能罪尽而成器者,能免罪除去造罪之因,必不遭恶果之报,此理势所必然,无足疑者。如净土宗带业往生,迥超苦趣,亦修破坏因果例乎?密教灌顶,乃是开显白心曼荼罗、本具恒河沙功德,从本以来,住于本不生际,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法尔当恒,法尔具无量戒品,止恶修善,开显本有;之净菩提心是之谓究竟。菩提者觉也,觉因感觉果,为成佛之法器,又有何因果不符之疑哉!
2、释设像之疑。密教即事而真,法法皆是法界,故土木形像不异真佛,此所以尤重事相也。考密宗之设像,以金刚胎藏两部曼荼罗之总为本,所渭金刚界之三十七尊,与胎藏界之十三大院也。其中所列形像,不出三种身:一曰白性轮身,端好庄严之佛像也。二曰正法轮身,柔和慈悲之菩萨相也。三日教令轮身,忿怒可畏之明王相电。除此以外,皆非密教正意所应有者矣。密坛最上层,佛公佛母,而弥陀仅居下者,此或是理趣经此般曼茶罗之—段乎?诚不能以此为密教之全部。密教之供像,如二部曼荼罗,欲知其详,应深入研究,慎勿以道听途说,而障蔽信心。密教之教理缜密,事相严重,其规模之整肃,与立义之周至,迥非局外人所能知也。因为不明密义,误以定慧不二之美名,变成男女交合之怪相。如此多么可悲呀!至于裸体形象,并非侮淫。盖热带之地,风俗于中原不同,即以欧美书中,亦常有裸体之书像,不足怪也。密教最重事相,故人坛行道,必须香汤淋浴,清净无垢方可,少有不周,使获罪谴。至于男女淫欲,尤所深戒。密教既以即身成佛为期,哪有淫欲禽兽之。行,而能望净菩提之果者之理!密教表德实相,以大嗔除‘真,大贪除贪,是须精通密藏经书,方能窥其玄义,,
3、释真言。真言密教之正统,以法身大日如来所说大日经,金刚顶经等为所依。除此之外,杂部所摄,非正宗所取也。砍知真言之妙,不可不研究大口疏等,随阿闭黎学梵文真言,法尔声字,实相妙义,字字皆得道之源,字字皆成佛之母。如弘法大师声字实相义,钦心真言密教者,其注意及之。又咒术神通,乃西天外道固有之技能,千余年前,印度宗教之能扪摸日月,吞吐风云,无足为怪;顺彼凡情,密教中亦有是义。此所谓正人说邪法,邪法成正。如果误解密教之旨,则无上二醍醐,反成巨毒,此所谓邪人说正法,正法亦成邪。欲求成佛发心学密,正统之两部曼茶罗,已足得道而有余,何必涉杂部之隅,而舍法王之大宝!
4、释印契之疑。即以左右十指作种种印相,以标示法界之性德。印者,印可决定义。契者,契约不改义。诸佛结法印,约不违其本誓,行者结之,决定必与诸佛之本誓一致。如《大疏》云:行此法者,以印加持故,亦同如来法界身也。此印者,即是法界之标志。以此印故,标示法界之体,即名法界幢也。即各各密印,各各即是法界之标志。所谓两手十指者,法界之全体也,两部曼茶罗之总体。十指之屈伸离合,千差万别,即法界森罗之差别,又曼荼罗诸尊之差别。若能如法结之,则行者之身密与本尊之身密一致。本尊之万德悉来,成为行者之所具。其德广大不可思议,如《慈氏菩萨念诵法》云,手印相者,谓誓教法。即如国王敕级印文验,随所行处,无人敢违乖。承此如来誓教法印,亦复如是。一切凡圣乃诸天龙恶魔鬼神,皆不能违越。又云:若奉持者,虽在凡大,未断烦恼,以法力故,随所作处,等彼圣力,驱使诸贤圣及天龙八部一切鬼神,皆不敢违越。以法印力不思议也。又云:若执法界印印于己身,即成本尊慈氏真言体印已印他,皆成本尊三昧耶之身。虽凡愚不见,—切圣贤天龙八部诸鬼神及尾那夜迦。皆见本尊真身,诸护法明等为此亲近,俱相助成,悉地速得成就。
印契单称印,真言称明,合云印明,此二如乌两翼,缺一不可。
5、释观想,:观想者,三密中意密之作用。结印持明.必观想其印明之意义,是曰观想。A、入我我人观:三密中观身密与本尊同体无二二之观法但。观本尊人我,我人本尊,本尊与我,无二平等,故名入我我入想。B、正念诵:诵本尊之真言,观与本尊彼此涉入之观法。C、字轮观:观意密与本尊无二二一体之观法。D、三密观:横观行者与本尊彼此彼此涉及之观法。E、五相成78 闽南佛学院学报身观:入我我入、正念诵、字轮观、横观行者与本尊无二无别此五相成身观。F、五字严身观:以阿傅罗贺怯五字,布行者身五处,庄严其身,修显本有法身之观想。G、阿字观:易行易修速疾顿悟之妙法。
6、略释即身成佛。即身成佛,所谓“身”就是我们人类具备前五识的“根身”。即身成佛,即是我们现有的“根身”而成佛。“成佛”的意义就是“转识成智”。详细说来,即身成佛就是我们的肉身,依显教止观的方法,转赖耶与末那成就大圆镜智与平等性智而证得法身,再依密教瑜伽部三密瑜伽或无上瑜伽部生起次第的方法成就意生身或幻身,转意识为妙观察智,完成上面两个阶段在某种意义下我们可以说他是已经成佛。然而大小乘的通义是要以化身成佛才算是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时,按照“智”的范围说纵然完备以上两个阶段,仍然有一个成所作智末证得,所以不能承认他已圆证一:切智智。成佛化他的事业以后得智的成所作智为主。这一智没有完成,是无法认为他已即身现证无上正等菩提的。
这前五识转识成智的方法,也就是成就化身佛的方法,显教的经论中没有说明,密教下三部的经轨也没有这个法门。《摄大乘沦》以人因证明变化身非即白性身,所以已经证得法身,不能即渭已得化身,因此,要证化身一定要另有其他的方便。这种方便就内道说来只有无上瑜伽部修练现有根身的圆满次第,这一次第就其内容研究起来,或者大同于外道修练根身的方法。然而这—次第密教经论处处诫示不能超越前二阶段而修持,否则毫无果利可言。无上正等菩提以“智”为主,没有法报二身所具的智,单纯修持前五识所依的根身,虽可以发生神通的作用,并不能显现智慧的作用。前五识转依的成所作智不依其他三智不能单独孤起,正象前五识不能离其他三识单独生起一样。
因此一补特伽罗即身成佛,证得一切智智,圆备三身四智的正轨,一定要以信愿戒行积集闻思为基础,依大乘止观证法空性而得法身;进依密部生起次第成就意生身;再依无上瑜伽部圆满次第证金刚身。
至此,心证真实,四智圆满,利生化他穷未来际。这三个总阶段是不能超越不能逆转的。这三个阶段比较详细的说明有宗喀巴大师的菩提真言二道次第。
这几个名相,都是常人了知一些,但有些疑惑,今述之,以帮助对密宗有正确的了解、认识。
(五)密宗的胜义:
密宗之度生胜用,有数种特点,为近代各宗所不及。今略述几点:1、坛场庄严:光华灿烂的明珠,以破絮裹之,人虽面睹而不识;蕴德含才之长者。以褴褛衣之,人虽面睹而不顾也。佛法本了生脱死之大法,固不应炫而求售,然而生初机之信心,庄严实可收伟大之效果,密教坛场之庄严,令人睹相生敬生信生善,以较之近日执一句弥陀一句话头,置庄严道场于不顾者实有其特长。2、仪轨不容紊乱:长寿法有长寿法之仪轨,绿度母有绿度母之仪轨,有条不紊,使学者心专志一,事理双修,亦其特长。3、三业相应:此在各宗之定义,固无不如是,然非严格者多,今此宗则三业缺一不可,极其严格,亦其特长。4、事实:密宗之来中国,如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藏等人,尽皆神迹昭著,见于史册。5、传授庄严:学不禀师,妄执己解,实为败教灭法之无声,今此宗必须亲相授受,不失传承,比较之阅一二本佛经,而自称为法师者,护持法幢多矣!
三、结束语
密宗是大乘佛教之一,对于密教的立场,时常有不少的人,生出很大的误会,甚至打击和诽谤。抱有这种见解的人,是不对的。密宗源于印度传到中国,从中国传到日本,是最博大精深最有宗教性的佛教究竟之宗。密宗在教理上,是最高最深奥的学问,因为密宗里面,有理智不二的哲学,有六大无碍的本体沦,有四曼的现象论,有三密庄严的作用论,有象征主义的哲学沦和宗教论,有“即事而真”的真理论,这些教义是密宗所特有的。再由实证方面来讲,密宗里面有“即身成佛”的实证法,密宗的持咒不逊色于念佛的作用,身口意三密相应的实证法是比律宗还要彻底的。禅宗的目标是“明心见性,即身是佛”;密宗的目标是“即事而真,即身是佛”。本来佛法是没有高下的.各宗派的究竟真理是一样的,但是各宗派的各自发挥,各各不同,各有各的特色。日本弘法大师,究竟把密宗的地位,判为是“秘密庄严心”的境界,这是最高的地位,显教是佛说的教理,密宗是佛所证的世界,所证境界是不容易懂的,所以叫做秘密。把这个不容易懂的世界,用了种种的方法,而要使我们去体会,这是秘密的特色。总之,在方法上,教理上,实行上,密宗本身都有发挥自己的特色,故这一‘宗派的存在是很伟大的。密宗在佛教中的地位,略举四点说明:第—,有统一大乘的特色;二,有哲学上的特色;三,有宗教上的特色;四,有艺术上的特色。关于价值的问题是要在教理沦和实行沦里面才能看出。密宗对于将来的世界,…定有很大的贡献。现代社会最重积极救世的精神,密教有勇猛无畏的精神,正是积极救世的。
藏密的创立者,莲花生大士曾授记:“铁鸟升空,无上密味广弘。”现在看来,这授汜逐渐应验了。让我们树立起密宗正见,转正法轮,利益众生吧!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