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陀美仁波切:在家居士要尽家庭、社会责任
洛桑陀美仁波切:在家居士要尽家庭、社会责任
经常看到有些学佛人,学佛后什么都不管不顾了,家庭也不管,工作也不做,该尽的责任没有尽,好像这样子就是解脱、清净了,这种现象在初学佛时比较常见。
我们皈依三宝并不是就不要家庭和事业了,所说的六根清静也不是不工作,不赚钱,不顾家,什么也不做。因为从佛说缘起(因果)的基本道理知道:现实当下的处境(家庭事业等)都是过去生自己所做(业)感招来的。不过是宿世的因缘而已,并不真实和长久,这样来看淡、看破、放下对现世的执着,但放下不是放弃,不是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管,在家居士没有出家弘法利生的因缘,就应依佛说的,先对家庭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和义务。然后再修学佛法,护持三宝等,去更好、更圆满、更轻松自在的做好该做的一切,这是互不矛盾的。大乘佛教的精神不是消极厌世的逃避,而是积极利世的面对和转化。佛对在家二众的修学也宣说了很多经典:如汉传的《善生经》、《优婆塞戒经》、《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等等。而且无论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在家居士成就的都有相当多的数量。
在家的居士,首先要尽到家庭、社会的义务,这是作为一个人的起码准则,人都做不好,是谈不上学佛的。佛陀的人格的境界是特别高尚的,太虚大师说过“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佛即成,是名真现实”。现代生活节奏的快速和嘈杂,或许会让人感到心里不安和不知所措,我们去寺院时,很羡慕出家人的清净和安宁,所以回到家里,也试图去过这样的生活,如果这样做,那就错了,是和佛法的精神南辕北辙,对在家人来说,脱离了家庭和社会,你的信仰也无处安落了。
真心学佛的正信弟子,要对佛法有正知见,就要尽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用自己的行为感动家里人,带动他们也一起学佛,这才是发扬佛教。你学佛后,更加积极的去尽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并且因为学佛,你有了智慧,会把各种事业做得更圆满。
学佛后,你不会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你的妻子、丈夫、孩子、父母,不会再把他们当成你的所有物,而是更加慈悲他们,随顺他们,因为他们是与你最有缘的众生。你会包容别人的缺点,宽容他人的错误,不再为多干些家务或是在单位多承担些工作而斤斤计较,而是心甘情愿地去多奉献;不再会为孩子学习成绩稍不如意而加以指责;也不再说尖酸刻薄的话语,你的语言变得柔和,像一阵春风一样给人带来心灵的温暖。你会更加孝敬你的父母,不仅是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更要在精神上关心他们、完成他们的心愿。你要把你的爱心献给你的亲人、朋友及周围所有的人。你从原来的暴躁变为温柔,懒怠变为勤奋,奢侈变为简朴,浮华变为沉淀,欺诳变为信实。这样,你的父母、子女、伴侣、兄弟姐妹、亲朋好友,都会从你身心的净化中,感到佛法的好处,去恭敬三宝,欢喜三宝,心里种下佛法的种子。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处在与世隔绝的环境,烦恼自然比较少,比较易于接受佛法,但我认为并不是所有人在开始时都适应这种生活。对某些人而言,离世的生活,会使得他们整个身心都变得消沉懈怠,反而不利于他们的精神的提升与思想的拓深。
而真正的出离,并不就是将此身离开尘世。而是指心的出离、把世间八风的放下,把“得、失、毁、誉、称、讥、苦、乐”放下,做到“八风吹不动”。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就说过:一个人可以住在林间修苦行,心中却仍然充满了染污不净的思想;另一个人住在城镇里,也不修苦行,可是他心境澄朗,了无微瑕。两者之中,舍利弗说,在乡镇中过清净生活的人,远胜于住在林间的人,更为伟大。
而且,我们初学佛,需要在人、事中历练我们所理解的佛法的精髓,佛法是实践的,是时时刻刻用来体验的,怎么提升自己的境界?当觉得自己学佛后,有所改进,与过去不同,今天开始要做一个暂新的自己,就需要在生活中磨练,在与人、与事发生关系时,来磨练自己、鞭策自己,使自己做到事理圆融、人事圆满的程度。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